天天看點

古代帝王用活人陪葬,那活人在墓穴中能活多久?或許出乎你的意料

作者:極速橘子2Nd

古代帝王崇尚榮華富貴,為求來世永享尊榮,竟鋪張奢侈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他們将大量金銀珠寶随葬,更慘無人道地活埋了無數人為其陪葬。這些被陪葬的人在陰暗潮濕的墓穴中能存活多久?他們是怎樣絕望地度過最後時光的?直到今天,這個問題仍将我們的思緒拉回那個黑暗殘酷的年代,令人不寒而栗。

一、帝王崇尚榮華富貴的執迷

話說當年漢武帝在鹹陽定鼎京師之際,便興緻勃勃地着手營建自己的陵寝。他揮斥方遒,調集了數萬名工匠和民夫,從西域遙遠的羅布泊運來豐碩無比的寶藏,包羅萬象無所不有。整個工程曆時十載,造價空前巨大,幾乎耗盡了國家的财力物力。

陵墓終于完工,規模宏大壯麗,恢弘氣魄之下令人frightened。入眼便是一條由上萬塊漢白玉鋪就的階梯,曲折盤旋直通墓頂,兩側砌以黃金銅釭。階道盡頭矗立一座黃金澆鑄的神牛,仰首長嘶,氣勢駭人。墓穴為一大殿堂室,正中供奉着武帝金身,周圍則布列着從西域carried回的無數珍寶異物——星羅密布的無價之寶,足以壓垮納西河畔遊騎四海的強人。

陪同武帝長眠于此的,還有他的夫人們和寵臣侍從。他們服下了毒酒,和主子一起安歌而終,被注入水銀儲存了殘骸,供在漢武帝的腳邊,永世侍奉。這其中不乏當年的美人佳麗,不也曾在春園中為漢武帝獻上絕世舞姿、傾國傾城的容顔嗎?如今卻隻剩下儲存完好的遺體,永世凝固了她們傾城的容顔。

二、陪葬制度源于迷信與盲從

古代帝王用活人陪葬,那活人在墓穴中能活多久?或許出乎你的意料

古人視死如生,癡心妄想能在陰曹地府中繼續享受塵世的榮華富貴。所謂九品百官,皆因為了死後生前的階級地位能得到恰當的安排和照應,是以大興土木,修建陵墓,将昔日的富貴奢靡移植于地下死人之邦。

陵墓中不僅要供奉各種金銀珠寶,生前所有的财物也要一并陪葬,以求死後一如生前一般無欲無求。然而這還遠遠不夠,死人更是要鎮壓活人為其陪葬,以彰顯生前的權威和尊榮。無數的嫔妃侍女、宦官禦侍、奴仆仆從,甚至連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孩,都難逃此劫,被活活掩埋在這永夜的地宮之中。

這樣殘暴的陪葬制度,起源于古人對死後世界的無知和盲目崇拜。他們深信死後還有來世,而來世中的一切都将按照陽世的布局擺設。是以一個皇帝若是連個奴仆也沒有,豈不是太過寒酸?是以就有了将活人陪葬的做法。活人陪葬,無疑展現了那個黑暗時代統治階級對于平民百姓的藐視和奴役。

在他們眼中,那些嫔妃侍女、奴仆仆從,不過是自己名下的一件私有物品,跟财物珍寶一樣,理所應當要随主子一并下葬。他們一味相信死後還能像生前一樣,擁有無上的權力和榮華富貴,從未思考過這種做法的殘暴和非人道性。殉葬的人不過是祭品,是供他們死後享用的犧牲品罷了。

最可悲的,或許還是那些被殉葬的無辜婦女。她們從一出生就被當做玩物,生前隻是satisfying男主人的一時欲望,死後竟還要為之殉節以彰顯男主人的尊貴。她們的生死操縱權從未在自己手中,生來就是給男人作陪襯和消遣的可憐物,生不逢時,死亦不得其所。

三、殉葬方式殘酷無度

将活人殉葬可謂是人性的最大泯滅和扭曲。為了確定死者在陰曹地府中仍能享用活人的服侍,人們對于殉葬者更是使出了渾身解數,手段殘酷絕倫。

古代帝王用活人陪葬,那活人在墓穴中能活多久?或許出乎你的意料

最常見的一種手法,便是先用各種刑具施以重創,待殉葬者奄奄一息後,再注入水銀儲存遺體。所謂水銀,在古人眼裡視為不死之物,能夠使肉身永世長存。是以,他們常以此代替陰曹地府中的不老泉,将水銀注入殉葬者的體内和口中,試圖達到不腐不朽的效果。

至于具體如何注入水銀,手段就更加令人發指了。有的會對殉葬者生剝去皮肉,再塗抹水銀于肌膚之上;有的會在殉葬者仍有一口氣的時候,就強行掐住其口鼻,再灌入水銀直至口鼻滾滾冒出;更兇殘的,幹脆就是在殉葬者仍活着的情況下,開膛破肚将水銀灌入五髒六腑之中。

無論哪一種方式,都無一不令人作嘔和憎恨。生剝皮肉、活活窒息、或是破腹而亡,這般酷刑之下,任何人的遭遇都是痛不欲生、求生不能。然而這還遠遠不是殉葬制度的全部殘暴,更有一種手段,對于殉葬者而言,或許更加殘酷無度。

這便是将殉葬者活活掩埋入墓陵之中,等待窒息而亡的過程。與其他手段不同,這一過程是緩慢而漫長的,更能讓殉葬者盡興陰曹地府的恐懼和絕望。對于一些身份顯赫的宮女而言,她們的命運就更加凄慘。

有一年春日,阿房宮中群芳鬥豔。年少有為的宮女萬千隻因是不慎潑灑了一滴酒水,便遭到了刑房的毒打和折磨。待到有一人僅存一口氣時,下旨便将其活活掩入了阿房地下。那年青春貪戀陽光的宮女,就這樣開啟了漫長而痛苦的等死之路。

四、墓中活人絕望無助的遭遇

被掩埋于墓中的活人,注定将在絕望和恐懼中度過他們的最後時光。墓陵内部環境孤絕無援,黑暗陰冷,空氣稀薄,食物和水源更是一無所有。這些原本活力四射的生命,如今卻隻能在死亡的陰影下苟延殘喘。

古代帝王用活人陪葬,那活人在墓穴中能活多久?或許出乎你的意料

墓陵入口被徹底封閉後,裡面的光線便被完全阻隔。活人們僅能憑借墓中微弱的燭火見度,但這也注定了燭火熄滅後便将陷入一片死寂的黑暗之中。在這永夜般的環境裡,難以呼吸的黑暗将成為他們的永久夥伴,緩緩蠶食着殘存的生機。

更為可怖的,是墓中空氣的逐漸稀薄。随着時間推移,氧氣會不斷消耗,二氧化碳則源源不斷地累積。喘息越發艱難,肺部像是被施了某種酷刑一般,奄奄一息間,連續不斷的咳嗽聲在墓中空蕩作響。

而就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要忍受幹渴的折磨。墓中沒有任何水源,唯有從肉體自身的代謝中擷取少量水分。然而當身體脫水越來越嚴重時,口幹舌燥,熱汗淋漓,他們将不得不飲下自己的尿液來緩解一時的幹渴。

除此之外,寒冷和孤獨也是無法承受的重擔。墓中陰冷潮濕,寒氣侵襲得無所遁形。他們唯有互相依偎取暖,卻也難以從彼此身上獲得多少溫度。身心俱疲的他們,隻能在孤獨中互相呼喚和安慰,卻無能為力地看着同伴一個個離世。

在這種環境下,所有被殉葬的活人無一例外都會陷入精神恐慌。四面環繞的隻有黑暗和死亡的氣息,而他們卻被生生掩埋于此,等待着同樣的命運降臨。絕望無助的心情,将會如同毒蛇般噬咬他們僅存的生機,使得他們在死亡來臨之前,已是行屍走肉。

五、文明進步漸止殘酷陋習

然而,任何黑暗都難以永存。随着時代變遷,新思想的萌芽和文明的進步,人們終于開始反思并摒棄這一殘酷陋習。

古代帝王用活人陪葬,那活人在墓穴中能活多久?或許出乎你的意料

最先撥雲見日的,是佛老思想的影響。佛教倡導慈悲為懷,視萬物生靈為平等,強調救度有情。老子則提出"重生而傷生者,哀矣"的觀念,認為殺生是犯上作亂。在這些思想的洗禮下,人們開始質疑活人殉葬的非人道性。

與此同時,社會變革和新興階層的崛起,也為掃清舊習鋪平了道路。封建王朝更疊,新科舉制度推行,使得平民百姓得以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由此崛起的士大夫階層,多有開明識見,他們的呼聲亦助力了廢止陋規。

最終,法治觀念的興起和法律的健全,為根絕陪葬制度畫上了終止符。一些英明君主開始下诏禁止活人殉葬,并明令處罰違例者。如唐高宗便下诏:"今後不許活人陪葬,犯者重罰。"類似的禁令也相繼在其他王朝出台。

法律紅線一旦劃定,就必将嚴格執行。随着時間推移,陪葬舊俗在新思想的沖擊下不攻自破,最終在全社會徹底絕迹。即便在民間,舊習仍有徘徊不去的痕迹,但也已不複往日瘋狂泛濫的景象。

可以說,活人陪葬這一糟粕之是以能夠結束,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互相推動---思想啟蒙、階級更疊、法治建設等等,這才最終将其掃入了曆史的垃圾堆。然而,這長期以來根深蒂固的陋習之是以能延綿數千年,其根源依舊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