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當沒人敢動以色列?巴以關鍵時刻,中法聯手,狠狠将了美國一軍

作者:觀察者日記

據環球時報最新報道,近日開羅新聞電視台披露,相關各方已達成共識,決定重新開機談判,旨在推動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實作停火。

此消息來源于一位與埃及情報部門有緊密聯系的進階官員。

真當沒人敢動以色列?巴以關鍵時刻,中法聯手,狠狠将了美國一軍

同日上午,該官員還透露,來自埃及、卡達及美國的調解者正在開羅與哈馬斯代表團進行緊密磋商。

哈馬斯于6日正式宣布接受斡旋方關于加沙地帶的停火建議,然而以色列方面表示,哈馬斯目前提出的條件與他們的期望相差甚遠。

巴以之間的争端源遠流長。

近年來,地緣政治的變遷使得巴以沖突對全球政治格局産生了深遠影響。

一方面,大國如美國和俄羅斯在中東的博弈日益激烈,加劇了巴以問題的複雜性;另一方面,恐怖主義和極端思想的擴散也給巴以地區的安全帶來了嚴峻挑戰。

在此背景下,各方重返談判桌的決定凸顯了解決巴以問題的緊迫性。

目前看來,談判的核心議題将是推動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的停火。

這一目标看似簡單,卻牽涉到許多錯綜複雜的問題。

真當沒人敢動以色列?巴以關鍵時刻,中法聯手,狠狠将了美國一軍

目前巴以局勢仍然錯綜複雜且敏感。盡管雙方重返談判桌帶來了希望之光,但這并不預示着沖突的終結。

事實上,在此次談判重新開機之前,巴以地區已經曆了數月的緊張對峙,包括火箭彈襲擊、空襲以及地面軍事行動等。

這些事件不僅惡化了當地群眾的生活狀況,還加劇了國際社會對該地區穩定的擔憂。

哈馬斯官員此前向卡達半島電視台展示的停火提議草案顯示,該提議包含三個階段,旨在結束加沙的沖突,并涉及釋放被拘留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員等。

每個階段預計将持續大約六周。根據提議,哈馬斯将逐漸釋放33名被拘留者,包括女性、50歲以上人員、病患或19歲以下的非戰鬥人員。

同時,以色列也将釋放其拘留的巴勒斯坦人。

真當沒人敢動以色列?巴以關鍵時刻,中法聯手,狠狠将了美國一軍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随後發表聲明指出,盡管哈馬斯的提議與以色列的“核心訴求相去甚遠”,但以色列仍将派遣進階代表團前往埃及,以“最大限度地提升達成以方可接受協定的可能性”。

聲明還強調,以色列戰時内閣已一緻決定繼續在加沙地帶南部城市拉法采取行動,以對哈馬斯施加軍事壓力,進而推動以色列被拘留者的釋放和其他戰略目标的實作。

以色列國防軍近日清晨宣布,已要求拉法東部的居民盡快撤離至“人道主義區”。

軍方發言人表示,約有10萬人正在從拉法東部撤離。

軍方釋出的視訊顯示,以色列坦克已駛入拉法口岸,并升起了以色列國旗。

軍方稱,此次行動規模有限、目标具體,旨在“切斷哈馬斯走私武器的管道”。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柯比強調,此次行動并非以軍原計劃的全面地面攻勢。

拉法是加沙地帶最後一個未被以軍地面部隊攻占的主要城市,大量巴勒斯坦難民從北部和中部逃難至此,人數已超過百萬。

以色列方面多次表明,無論協定是否達成,以軍都将攻打拉法,以清除哈馬斯的殘餘勢力。

在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後,作為沖突調解方之一的美國,在沖突中明顯偏袒一方,甚至不顧以色列轟炸加沙造成的嚴重人道主義危機,多次在聯合國安理會動用一票否決權,否決加沙停火提案,并對聯大緊急特别會議提出的停火決議投下反對票。

真當沒人敢動以色列?巴以關鍵時刻,中法聯手,狠狠将了美國一軍

不過,美國也曾多次批評以色列,拜登總統還警告以色列,以軍進攻拉法将是踐踏“紅線”的行為。

近期,中法兩國元首在法國會晤後發表了聯合聲明。

聲明中明确指出,中法兩國譴責一切違反國際人道法和無差别攻擊平民的行為。

這既是對以色列對加沙平民無差别攻擊的明确譴責,也暗指支援以色列的美國。

同時,中法兩國還反對以色列強行遷移巴勒斯坦平民的行為,這與以色列在中東的戰略幾乎完全相反。

這份中法聯合聲明在美國人眼中可能被視為法國對美國的“背叛”。

真當沒人敢動以色列?巴以關鍵時刻,中法聯手,狠狠将了美國一軍

如果說埃及的國際影響力還不足以左右以色列的決策,那麼中法的這份聯合聲明無疑是對以色列的公開敲打。

自去年10月以來,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無差别殺戮已造成當地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數萬平民是以喪生。

而美國則在明裡暗裡為以色列提供各種支援和便利,進一步加劇了加沙地帶群眾的災難。

如今,全球各地都在抗議以色列的暴行,美國國内也不例外。

然而,美國卻試圖掩蓋真相,通過頒布《反猶太主義意識法案》來打壓國内的反對以色列浪潮。

實際上,解決巴以沖突的方法早已明确,即全面實施“兩國方案”。但問題在于以色列拒絕執行該方案,而美國則對此采取縱容态度。

目前巴勒斯坦已向聯合國大會提議在未直接加入聯合國的情況下承認其國家地位并給予其與聯合國其他成員國相同的權利和特權。

聯合國大會可能于本周五對此草案進行表決以避免美國使用否決權的情況。

今年是美國的選舉年對于拜登和民主黨來說保住“執政地位”顯然比“支援以色列”更為重要。

是以美國政府突然停止向以色列輸送軍火實際上是在施壓希望以色列不再擴大沖突。

而法國的考量則與美國截然不同,在巴以沖突問題上法國表現出更為堅定的“和平态度”。

此前國内媒體曾報道過目前法國國内有60萬猶太人但穆斯林群體卻超過了500萬,是以巴以沖突的發展甚至會影響到法國國内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這兩個族群能否和諧共處,如果這兩個族群發生沖突将直接影響到法國的社會秩序。

真當沒人敢動以色列?巴以關鍵時刻,中法聯手,狠狠将了美國一軍

值得一提的是中青網報道稱在以色列正式發動襲擊之前白宮曾打來電話美國總統拜登親自點名以色列總理内塔尼亞胡,苦勸了整整半小時希望能說服以色列放棄大規模進攻拉法的危險想法。

雖然不清楚内塔尼亞胡的具體回應但事後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約翰·柯比評價此次通話是“極具建設性的”。

需要明确的是以色列或許可以無視“盟友”美國的警告但卻不能忽視國際社會的廣泛呼聲,尤其是在日前中法兩國高層就中東局勢發表聯合聲明,闡述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法兩國都緻力于解決巴以沖突并譴責一切違反人道主義的行為。

雙方強調當務之急是立即停火在“兩國方案”的基礎上通過政治手段解決問題,很顯然中法的這次聯合發聲已經為巴以問題劃下了底線以色列試圖“全盤通吃”的企圖已經幾乎無法實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