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萬修音師”都回家過年了,誰能拯救假唱?

作者:清晨談科技

《歌手2024》的首期直播,主打”國際陣容全開麥”,聽得觀衆一個個瑟瑟發抖,感歎”隻有如來佛祖能救場了。”

說到底,這不就說明:咱們樂壇現在的尴尬處境嗎?

過去這些年呀,綜藝節目習慣性縱容着對聲音的粉飾,歌手們也樂得在舒适圈裡糊弄,歌迷們雖然心裡清楚,但也默契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一旦撕下遮羞布,殘酷的現實就給大夥兒當頭一棒:沒了”妙手回春”的百萬修音師,沒了 ”渾水摸魚”的半開麥,這些當紅歌手們的真實唱功,還真是有點兒不太好聽……

看來,《歌手2024》這次是鐵了心要搞個大新聞。

“百萬修音師”都回家過年了,誰能拯救假唱?

從”半開麥”到”全開麥”,從”事後修音”到”實時直播”,這檔老牌音綜拿掉了所有的護身符,把各路歌手的底褲都扒了個精光。

節目組這操作,是在明示:該到了正視差距的時候了!

但是,差距不僅僅是在唱功上。

節目首發陣容裡,除了兩位國際唱将,剩下幾位本土歌手,說實話都有點兒掉價。

《樂夏》走過一輪的二手玫瑰,一度”山寨範兒”撲面而來;深耕下沉市場的海來阿木,在大衆視野裡根本就沒存在感;深陷抄襲風波的汪蘇泷,人設一落千丈…反倒是久未露面的那英,意外翻紅,引發萬千寵愛。

可不是嘛,出道二十多年還能上《歌手》,這份堅持着實不易。

“百萬修音師”都回家過年了,誰能拯救假唱?

無奈整個樂壇後繼乏力,經過”有實力、敢參賽、有空檔”三道篩選,最後請來的人選還得仰仗老面孔。

可見如今歌壇,後備資源之匮乏,導緻節目陣容也無從大幅更新。

其實這又何止是一檔綜藝的尴尬?說到底是行業的通病。

從《中國好聲音》到《樂隊的夏天》,從《創造營》到《中國新說唱》,無論是大衆選秀還是垂類比拼,音樂節目們都曾在自己的賽道裡如日中天、獨領風騷。

然而當它們一個個陷入”無米下鍋”的窘境,折射出的正是整個華語樂壇持續低迷的現狀。

振興音樂,不能隻靠一腔熱血。

“百萬修音師”都回家過年了,誰能拯救假唱?

綜藝節目再優秀,也無法承擔起整個行業的未來。

短短幾個月,它們或許可以點石成金,造就爆紅歌手;或許可以推波助瀾,引領潮流風向。

但要想源源不斷地輸出好音樂,填補人才青黃不接的空白,單靠這三兩個月的節目制作周期,顯然是不夠的。

綜藝歸綜藝,樂壇該反思的,是如何走出娛樂化、快餐化的怪圈。

什麼樣的土壤,長什麼樣的莊稼。

偶像工業的繁榮,注定伴随着唱功的堕落;市場趨之若鹜的修音潮流,必然催生不少”不會唱歌的歌手”。

“百萬修音師”都回家過年了,誰能拯救假唱?

至于創作能力、多元曲風、音樂深度,更是被一而再再而三地邊緣化。

是以,《歌手2024》的直播玩法,或許隻是改革的第一步。

它把最赤裸的真相,擺在了觀衆面前,逼迫大家正視差距,而不是繼續沉溺于虛幻的完美。

但要真正喚醒追求真實的勇氣,破除慣性思維的藩籬,或許還需要更多這樣的嘗試作為助推劑。

哪怕聽得不太好聽,哪怕有些瑕疵和不完美,選擇直面也總比逃避的好。

就像那英在節目裡唱的,生而為歌,我們不如先試着承認差距。

“百萬修音師”都回家過年了,誰能拯救假唱?

承認華語樂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承認音樂人還有很多能力有待提升,承認觀衆也要學會用更寬容的心去傾聽。

隻有這樣,我們才有望修複被過度消費的生态,重拾初心,砥砺前行。

是《歌手2024》的一次試水,是大衆審美的一次回歸,更是華語音樂的一次自我革命。

也許乍一聽,這歌聲還有點兒不那麼和諧動聽。

但隻要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我們能迎來屬于自己的大航海時代。

就讓我們從這次開始,一起靜待破曉的曙光吧。

“百萬修音師”都回家過年了,誰能拯救假唱?

想想看,如果人人都能卸下僞裝、直面真我,那該是一番多麼賞心悅目的景象啊。

沒準兒,不單單音樂圈,其他各行各業,都能是以重拾初心、涅槃重生呢!

是以啊,不妨跟着《歌手2024》,也給自己來一次音樂體檢?告訴我,你有多久,沒有好好地聽一次歌了?又有多久,沒有認真地唱一回歌了?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區與我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