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道》沈楠還鄉記

作者:青潮評論

上輯講到“”,他為何能如此“輕松”?因為看開了;為何看開?因為想明白了一切。是以至此林雨峰對于格律詩事件的全局已基本看明,隻是由于立場與部分資訊的缺失導緻部分細節判斷與事實的偏離,但由于相關細節無關大局,是以對其整體判斷亦并無影響。

至此,樂聖與格律詩的官司暫告一段落,作者安排了芮小丹回歸,此刻的她還是情婦夏雨,而她的此次卧底經曆也将進入收官階段,本期主題——

《天道》沈楠還鄉記
第二天上午9點,她們乘坐一輛包租的桑塔納轎車去50多公裡外的秦始皇陵及兵馬俑景點遊覽。芮小丹帶了足夠的膠卷,幾乎是見一處拍照一處,表現出的完全是初次到此遊覽的陌生和驚奇,相比之下,沈楠在不經意的細節裡反而流露了幾許心不在焉,一些不夠嚴謹的話語和神态也不難讓人判斷出她肯定曾經遊覽過西安的景點。有意思的是,兩人都知道始皇陵迄今為止尚沒有挖掘,所能看到的隻是一座巨大的土堆,沒有太大的觀賞性,但還是得懷着極大的興緻去看個究竟。下午傳回的時候去華清池遊覽,恰好趕上一個旅遊團在此,這使她們能夠一邊看着楊玉環奉诏溫泉宮的大型壁畫,一邊聽講解員描述開元二十八年唐玄宗在骊山溫泉宮第一次召見楊玉環的情景。

——兩人都在“演戲”,隻不過一人演技高超、另一人破綻百出,究其原因一則在于沈楠的城府不深,另一方面則源于雙方對彼此認知定位存在“質”的差異:

-沈楠已然相信芮小丹是可信之人,且因從對方身上看到了曾經自己的影子而不由“對鏡自憐”,并由此而産生了更多好感與信任

-而芮小丹則自始至終都明白她們不能、也不可能成為朋友,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引蛇出洞”

是以二人的表現也截然不同。隻是客觀而論,過度的細緻(“”)其實也屬反常,但這是最優選,畢竟“人設一緻、無懈可擊”。

《天道》沈楠還鄉記

如果是純粹的旅遊,她們到達延安後完全可以馬上租車前往壺口瀑布,壺口瀑布距離延安200公裡,最多4個小時即可到達,而遊覽壺口瀑布也隻需要兩三個小時,隻是傳回延安的時候天色晚一點而已。但是沈楠正是以時間緊張為由決定次日早晨出發,理由是這樣可以保證在天黑以前傳回延安,這對兩個女子出遊會更安全一些。沈楠提議,下午這段時間兩個人分别活動,芮小丹可以去延安就近的景點看看,諸如王家坪革命紀念館、楊家嶺革命舊址等地方,她負責聯系明天的包車和采購明天出遊的飲料、食品。

延安是吳成祥的老家,到了延安也就到了敏感區。沈楠的決定既在情理之中,也可以讓有心者往異處猜疑,畢竟是一下午的時間兩個人分開單獨活動了,妙就妙在隻可意會不可言傳,怎麼猜都是錯。

——這一段的關鍵在于“”,此可延展至儒家“慎獨”:在衆目睽睽之下,人往往不會露出馬腳,甚至會更加“嚴于律己”;唯有獨處之時,才會“釋放真我”。

精神猶如一根線,若一直緊繃(僞裝),早晚會斷(失控)。是以往往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平時人前越“完美”者,私下放縱起來就越極端,此即一陰一陽之謂道,亦或是“等量對沖”。

而這種安排可能出自吳成祥,也可能不是,因為沈楠此行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吳,而在于“回家”,傳統的“衣錦還鄉”觀念自然會使沈楠精心準備一番,更何況此行對她意義或許極其非凡。

但無論如何,暗中必然有一雙眼睛時刻緊盯芮小丹的一舉一動,是以之于芮小丹而言最好的做法就是“以不變應萬變”,隻要“不變”就無破綻可抓。這也在提示我們——

“變”才出現“破綻”,破綻即危機,危與機皆在變化之中。

《天道》沈楠還鄉記

芮小丹充分尊重沈楠的意見,吃過午飯後她就帶上照相機自己一個人去附近的幾個景點遊覽了,到王家坪革命紀念館參觀了1937年至1947年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和八路軍的總司令部,到鳳凰山革命舊址參觀了紅軍總參謀部舊址、朱德故居、劉伯承故居,到楊家嶺革命舊址參觀了中央大禮堂、中央辦公廳樓。她知道自己的周圍一定有一雙窺視她的眼睛,她也知道在這雙眼睛的後面還有一雙監視那雙眼睛的眼睛,他們都在暗處。

芮小丹沒有刻意去表現什麼,而是真正以一個旅遊者的心态參觀、拍照,她每到一處都看得很認真,不知不覺幾個小時過去了。她把附近的幾個景點遊覽了一遍,又逛了幾條延安的主要街道,下午5點多回到飯店,無事可做,一個人在房間裡看電視。

沈楠直到晚上7點多才回來,隻對回來晚表示了一下歉意,也沒有過多解釋什麼,東西确實買回來了一堆,有明天路上吃的喝的,更多的是給老家的親戚準備的禮物,而采購這些東西也确确實實需要一番工夫。

——此部分重點有三:

·“”-第一雙眼睛是吳成祥的眼線,或許就是殺手;而後面的那雙監視那雙眼睛的眼睛則是芮的同僚們,在護她周全

·“”-此時之于芮小丹最優選就是“以不變應萬變”,之前什麼樣、現在還是什麼樣。因為對方始終是以質疑的視角審視她的,這就像戴上有色眼鏡,任何蛛絲馬迹都可能被解讀出不同可能

·“”-為何說沈楠此行意義極為非凡?不僅因為她太想家了,且此時吳成祥必然已和她說了什麼,即指出此行成功後,她将出國且或許再不回來,是以這或許是她最後一次回家與見到至親,是以更為珍惜與重視

《天道》沈楠還鄉記

遊覽過壺口瀑布,芮小丹和沈楠在當日天黑之前傳回了延安。壺口瀑布是她們這次旅遊計劃裡的最後一個景點,下一站是沈楠的老家秦谷,而沈楠去老家探親則是她們這次旅行的最後一個項目,也是第二個敏感區。無論是旅遊還是雙方的行動,都接近尾聲了。

秦谷縣是一個地處黃土高原、一直沒有擺脫靠吃補貼過日子的貧困縣,财政自給率不到30%。全縣人口有30多萬,以農業為主,屬于溫暖帶半幹旱大陸性氣候,地表支離破碎,地形複雜,水土流失嚴重,一部分是丘陵溝壑區,大部分是風沙灘區。

——為何沈楠最終走上這條歧路?究其原因其實還在于“貧困”。老話講“窮山惡水出刁民”,這與群眾的天性無關,而是環境造就的結果:“窮山惡水”意味着資源的嚴重匮乏與生存環境的惡劣,是以人為了生存隻能無所不用其極,一切能維生的手段都不為過,因為若連生存都出現問題,其他又有什麼意義呢?

另一方面,正所謂“因缺有需”,正因為物質的極大匮乏造成了對其極度的渴望,是以往往由窮山惡水之地出來的人會對更加“不擇手段”,也就更易被物質吸引而走上歧路了。

《天道》沈楠還鄉記
沈楠的爺爺、奶奶、三叔、小姑都在秦谷縣城,三叔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芮小丹出于禮節陪沈楠一道去了沈楠的爺爺家,也給兩位老人帶了禮物,是在延安購買的四盒名牌老年人營養保健口服液。盡到了禮節的芮小丹在他們家略坐了一會兒就回飯店了,晚飯時被沈楠請去參加了兩位老人為孫女操辦的家庭酒席,席間,她們決定明天早上乘坐8點40分的班車傳回延安。

——自此突然有個疑問:沈楠的父母在哪?為何隻字不提?難不成她自小是由爺爺、奶奶及叔輩撫養長大?如此或更能了解為何她會踏上這條歧路且一去不返了。總之,牢記一句話: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當我們立于自己的角度去審視、評判他人大多是失真的:因為一方隻是旁觀、而另一方則是親身實踐,旁觀者大多“站着說話不腰疼”,因為“無關痛癢”,且旁觀者評判多是“事後諸葛亮”,但有一點:若時間回轉、易位而處,真的會比其評判者做得更好嗎?未必。

《天道》沈楠還鄉記

好了,這期就到這吧。下期主題:

歡迎持續關注,期待交流共進。

《天道》沈楠還鄉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