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上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五位科學家,有一位尚存在于世

作者:玄灬帝

諾貝爾獎,被稱為世界上含金量最高的獎項,無論從貢獻還是獎品本身價值,在國際獎項中的地位實至名歸。

世界上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五位科學家,有一位尚存在于世

諾貝爾獎包括:實體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經濟學獎,旨在表彰在實體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文學、經濟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

世界上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五位科學家,有一位尚存在于世

諾貝爾獎每年評選和頒發一次,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進行,由國王親自舉行授獎儀式。

諾貝爾獎包括一枚金牌、一份證書以及一筆獎金,其獎金金額已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10萬美元(約800萬人民币)。

世界上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五位科學家,有一位尚存在于世

截至2023年,共授予965位個人和27個團體,其中4位個人以及1個團體兩次獲獎、1個團體三次獲獎。有5位個人曾兩次獲得該獎。

1、居裡夫人

瑪麗·居裡,1867年—1934年,出生于華沙,世稱“居裡夫人”,全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裡,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實體學家、化學家。

1903年,瑪麗·居裡、皮埃爾·居裡和亨利·貝克勒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實體學獎,他們共同對放射現象作出了傑出工作。

1911年,瑪麗·居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她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Ra)和钋(Po),分離出鐳,同時研究這些标志性元素的化學本質及其化合物。

因而,她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

世界上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五位科學家,有一位尚存在于世

2、萊納斯·鮑林

萊納斯·鮑林,1901年—1994年,出生于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化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1954年,萊納斯·鮑林獨享諾貝爾化學獎。他的貢獻在于闡釋化學鍵的本質,并将其應用于解釋複雜物質的結構。

1962年,萊納斯·鮑林獨享諾貝爾和平獎。他的事迹是反對核武器實驗,核武器擴散,核武器使用。

他是截至目前唯一一個兩次單獨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世界上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五位科學家,有一位尚存在于世

3、約翰·巴丁

約翰·巴丁(1908年—1991年),出生于美國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市,實體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

1956年,約翰·巴丁、沃爾特·布拉頓、威廉·肖克萊共同榮獲1956年諾貝爾實體學獎。他們的貢獻在于對半導體的研究和對半導體效應的研究。

1972年,約翰·巴丁、列侬·庫珀、約翰·R·施裡弗共同榮獲1972年諾貝爾實體學獎。他們的獲獎理由是1957年共同提出低溫超導理論,即通常所說的BCS理論。

他是第一位在同一領域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也是截至目前唯一兩次獲得諾貝爾實體學獎的人。

世界上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五位科學家,有一位尚存在于世

4、弗雷德裡克·桑格

弗雷德裡克·桑格,1918年—2013年,出生于英國格洛斯特郡,生物化學家,分子生物學實驗室蛋白質化學實驗室負責人。

1958年,弗雷德裡克·桑格發明酶法測定人胰島素序列,确定胰島素的分子結構,開創了蛋白質測序的領域,因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80年,弗雷德裡克·桑格、沃爾特·吉爾伯特共同榮獲諾貝爾化學獎。他們的貢獻在于分别使用不同的方法測定DNA的序列。

他是第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人。

世界上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五位科學家,有一位尚存在于世

5、卡爾·巴裡·夏普萊斯

卡爾·巴裡·夏普萊斯,1941年出生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W.M.Keck講座教授,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2001年,夏普萊斯、威廉·諾爾斯、野依良治在不對稱催化氧化領域的開創性貢獻,他們共分享了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

2022年,夏普萊斯因發現了可以讓分子結構單元結合在一起的方法,能夠有效地創造新的化合物反應,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他是世界上五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唯一還活着的人。

世界上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五位科學家,有一位尚存在于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