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僞诏風波:靠着一份“僞诏”和窦嬰的人頭,漢武帝鏟除了外戚勢力

作者:小辣椒

在漢武帝統治期間,朝堂上發生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權力博弈。窦嬰這位權傾朝野的名将,遭到了慘遭誣陷的命運。他的死亡引發了一場曠世駭人的政治風波,震驚了整個中原大地。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漢武帝不得不鏟除這位曾為國立下汗馬功勞的賢臣?窦嬰又是如何卷入這場陰謀的漩渦?一切的關鍵,或許就藏在那份神秘的"僞诏"之中。這份遺诏到底是真是假?它是窦嬰翻身的最後一搏,還是漢武帝設下的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僞诏風波:靠着一份“僞诏”和窦嬰的人頭,漢武帝鏟除了外戚勢力

一. 七王之亂平定,窦嬰權傾一時

大漢王朝自漢高祖一統華夏以來,經曆了半個世紀的持久征戰,江山漸趨穩固。然而,随着太平盛世的到來,昔日戎馬一族的鐵血将士,卻逐漸被無為而治、黃老之術的主張所淆亂了視聽。

漢景帝劉啟踐祚大寶之年,外戚窦太後專權至極,提倡綱常名教的儒生遭到了排斥。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一場動亂突如其來——吳楚七國叛亂爆發了。叛軍兇殘無比,殺戮橫行,朝野震驚,人心惶惶。

僞诏風波:靠着一份“僞诏”和窦嬰的人頭,漢武帝鏟除了外戚勢力

危難當頭,漢景帝不得不依仗宗室貴戚之力,同時重新延攬名将謀士,方能滌蕩亂流。那時的窦嬰正是斯人中之傑出者。他不僅在中原制住趙齊叛軍,更在随後的讨伐中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魏其侯,獲封地萬戶,成為一代權傾朝野的巨頭。

此後數年,朝野上下皆對魏其侯表示頂禮膜拜。即便是當時也已名動天下的周亞夫,亦需以禮相見。朝廷每逢大事,必先征詢窦嬰和周亞夫的意見。二人地位幾同等級,連漢景帝繼位前也曾打算二人分任左右相位以輔佐劉徹,可見其權重之深重。

最終,漢景帝欽點衛绾為丞相,周亞夫遭滅族誅九族之災,唯獨留下了窦嬰。漢武帝劉徹即位後,對窦嬰也是格外器重,委以親任太子太傅之重任,授以朝綱重臣之禮待遇。世人一度以為,窦嬰将步周亞夫後塵,成為漢武帝時期的首輔重臣。

然而,窦嬰并未料想到,在他權勢正當全盛之時,陰謀已在暗暗滋生,而自己亦正置身于洶湧澎湃的政治漩渦之中,堕入了漢武帝與外戚窦氏權勢的大鬥之中。一場曠世駭人的風波就此揭開了序幕。

二. 漢武帝繼位,外戚權勢被逐漸剪除

漢武帝劉徹繼位不久,便着手削弱外戚權勢。作為窦太後的侄兒,窦嬰自是首當其沖。于是,權力的天秤緩緩向漢武帝一方傾斜。

僞诏風波:靠着一份“僞诏”和窦嬰的人頭,漢武帝鏟除了外戚勢力

其一,窦太後被軟禁在宮中,朝政大權盡失。此前,窦氏一門在朝綱掌權,操縱朝野已成常态。漢武帝借口外戚驕橫跋扈,幹預朝綱,乃将窦太後拘禁起來,令其不得再插手政事。

其二,漢武帝下旨裁撤外戚官職。窦氏一族中,頗有權貴在朝,占據要職把持朝野。然而此番人事變動,一衆外戚被免去官職,權勢頓時大減。

其三,灌夫遭誣陷囚禁。灌夫本是窦嬰的摯友,與之私交甚笃。然而一場誣陷使灌夫锒铛入獄,窦嬰雖力保無果,二人友誼日益疏遠。由此可見,漢武帝已在暗中布下重重困阱。

種種迹象表明,漢武帝勢将徹底肅清外戚權貴,以鞏固自身在朝野的統治地位。而作為外戚中最後的權力支柱,窦嬰自也在暗流湧動之中漸漸失勢。

當年在七國之亂中,窦嬰砥砺有為,鎮壓叛軍,功勳卓著。其統率将士之能,戰陣謀略之高,皆為漢家赢得了寶貴時日,遏制住了戰火蔓延。是以,漢景帝臨終時亦曾有意将劉徹太子傳位重任,授之窦嬰以佐其執政。

然而命運多舛,劉徹繼位後偏聽讒言,堅持推行黨同伐異的新政,外戚餘孽遭到漸次肅清。尤其是窦太後當年唯恐漢室嫡傳失衡,遂屢屢向漢景帝舉薦窦嬰,此事皆成了漢武帝剪除外戚的導火索。

僞诏風波:靠着一份“僞诏”和窦嬰的人頭,漢武帝鏟除了外戚勢力

于是,窦嬰的處境日益艱難。權勢日衰的他不得不尋求新的支撐點,于是開始親近地位尚顯卑微的灌夫。這一做法反而引起了漢武帝的戒心,灌夫很快即遭冤獄。窦嬰雖力保無果,卻也是以與漢武帝結下了梁子。

十餘年來,漢武帝對付外戚的手段可謂步步為營,由遠而近,由隐而微,暗渡陳倉自有妙計。待窦氏一族元氣大傷之際,窦嬰的命運也就注定将要受到波及。而這個節骨眼上,一場曠世駭人的政治陰謀,悄然拉開了序幕。

三. 僞造遺诏的陰謀出現

權力之争愈演愈烈,漢武帝與窦嬰之間的裂痕不斷擴大。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一個神秘的陌生人出現了,似乎暗藏着某種關鍵的線索。

那是一個尋常的黃昏,漢武帝正在春華殿内批閱奏折。一名未經禀報的陌生使節突然闖入了宮殿,喧嚷着要見漢武帝。侍從人等見狀大驚失色,連忙上前攔阻,然而使節竟是百般狡辯,死活不願離去。

就在侍從們束手無策之際,漢武帝聽聞動靜,命人将使節帶入。使節在殿中行了一番谄媚的大禮後,開門見山說出了自己的來意。

僞诏風波:靠着一份“僞诏”和窦嬰的人頭,漢武帝鏟除了外戚勢力

他自報家門曾為宦者,因家道中落,行乞于世。前不久,在河東一個落魄士人家中投宿時,無意中看到了一份漢景帝的親筆遺诏。遺诏的主要内容是立窦嬰為太子太傅,佐理漢室重器。

聽聞此言,漢武帝神色大變,但随即恢複了鎮定,命人将使節關押起來,嚴加盤問。待使節被帶下後,他召集核心謀士商議對策。

經過反複研讨,衆人認為此事關系重大,萬不可掉以輕心。如果那遺诏屬實,窦嬰就有了另起爐竈的資本,屆時權力之争必将陷入白熱化。反之,如果那遺诏系僞造,窦嬰必然遭受重創,外戚餘黨也将盡數覆滅。

于是,漢武帝決定暗中部署,謹防窦嬰有所行動。他悄悄派出親信搜查窦嬰府中,希望能找到關于遺诏的蛛絲馬迹。與此同時,他也命人嚴密監視窦嬰的一舉一動,防患于未然。

而就在漢武帝查探遺诏下落之時,朝野上下亦将這件事加以熱議。有人猜測是漢景帝臨終前暗中遺诏,授意将來冊立窦嬰。也有人認為,這不過是窦嬰假造的一張空頭支票,意在奪取皇權。

無論如何,這件事牽動了整個朝野上下的神經,各路權貴都在暗中布局調動。于是乎,一場曠世駭人的政治風波,就此拉開了序幕。

僞诏風波:靠着一份“僞诏”和窦嬰的人頭,漢武帝鏟除了外戚勢力

四. 朝堂對決,真相大白

随着風波的進一步更新,漢武帝和窦嬰之間的沖突已到了火熱白熱化的地步。關于親筆遺诏的争論,也終于在朝堂上公開化了。

景陽宮中,文武百官雲集。漢武帝親自主閱,氣氛凝重肅穆。首先傳旨窦嬰入朝,就那份親筆遺诏一事進行質問。

窦嬰滿口惺惺作态,對漢武帝诘難視而不見,反複申述親筆遺诏的存在。他辯稱漢景帝确曾在臨終前立下遺诏,指定他為太子太傅,佐理劉徹執掌朝綱。

那親筆遺诏又下落在何處?窦嬰稱其已将遺诏上交給朝廷,隻可惜不知所蹤。随後窦嬰更是振振有詞,聲言漢武帝昏庸無道,罔顧先帝遺旨,若不盡早奉行遺诏,朝綱大權必将落入他人之手。

聽到這番狂言,漢武帝勃然大怒,斥責窦嬰狂妄自大,欺君罔上,必遭重罰。同時他命人将之前暗查的結果呈上,證明窦嬰府中根本沒有親筆遺诏存在,乃是徹頭徹尾的一場誣陷騙局。

僞诏風波:靠着一份“僞诏”和窦嬰的人頭,漢武帝鏟除了外戚勢力

随後,漢武帝更是下令在景陽宮中搜查親筆遺诏的下落。果不其然,宮中亦一無所獲。這無疑證明了窦嬰所言全是謊言。

窦嬰被戳穿後狼狽萬狀,隻得苦苦哀求漢武帝開恩。然而在場的朝臣已經對窦嬰徹底失去了信心,緊接着有人揭發了他早年的一些陰謀詭計,證明他一直别有用心。

最後,漢武帝斷然下令将窦嬰拿下,并處以絞刑。一時間朝野嘩然,外戚一黨也随之覆滅。田蚡雖暫且僥幸,但也備受漢武帝的猜忌和打擊。

至此,關于遺诏的争論終于塵埃落定,事實真相大白于天下。窦嬰之死标志着這場曠世駭人的政治風波劃上了一個句号。漢武帝更是趁勝追擊,削弱了外戚在朝中的一切權勢,掃清了最後的障礙。

面對政敵的詭計陰謀,漢武帝處理沉着冷靜,運籌帷幄,最終取得了勝利。而那神秘的親筆遺诏,究竟是窦嬰的一己之詞,還是另有隐情?已經不攻自破的真相,也注定将随着曆史的塵埃而永遠被掩埋。

五. 漢武帝一統天下,外戚權勢盡除

僞诏風波:靠着一份“僞诏”和窦嬰的人頭,漢武帝鏟除了外戚勢力

窦嬰的死并未結束這場權力争奪戰,反而為漢武帝進一步削弱外戚勢力掃清了道路。

首先,窦太後被軟禁在宮中,最終含恨而終。她多年來在朝中倚老賣老,竊國幹政,可謂是外戚禍根的緣由所在。如今被革去宗廟之位,徹底失去了所有權力,也就注定了她的悲慘下場。

其次,外戚宦官一幹被免職革去爵位。曾幾何時,朝野上下盡是外戚宦官的天下,他們借助某些環節把持實權。如今漢武帝施行肅清,将這些人一一革去官職,剝奪了他們的權力來源。

再者,窦氏整個宗族被誅九族。窦嬰雖已被斬于朝,但窦氏宗族中仍有其餘黨羽。為了徹底斷絕後患,漢武帝采取了極端的手段,将整個宗族斬盡殺絕,以絕後患。

最後,田蚡等馬前卒亦深受牽連。窦嬰的死也帶來了朝野上下整肅的大風暴,田蚡等權臣雖未被誅,卻也深受漢武帝的猜忌和打壓,朝中的地位大不如前。

至此,漢武帝将外戚勢力徹底肅清,重新夯實了自己在朝野的統治地位。他屢屢殺夷弓薪以儆效尤,足見其對外戚的忌憚之深。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政治鬥争中,漢武帝處事謹慎沉着,步步為營。他首先削弱了窦氏外戚的根基,然後再借助"僞诏"的陰謀将其徹底擊垮。從一開始軟禁窦太後,到最後誅殺窦嬰誅九族,漢武帝掃清了一切障礙,最終一統了朝綱政權。

這場曠世駭人的風波雖然結束了,但它的影響卻是深遠的。外戚權力被徹底根除,君權獨大的專制體制也由此确立。這不僅預示着王朝的中央集權将更加徹底,未來皇權與文官集團的沖突也将愈發激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