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伪诏风波:靠着一份“伪诏”和窦婴的人头,汉武帝铲除了外戚势力

作者:小辣椒

在汉武帝统治期间,朝堂上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窦婴这位权倾朝野的名将,遭到了惨遭诬陷的命运。他的死亡引发了一场旷世骇人的政治风波,震惊了整个中原大地。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汉武帝不得不铲除这位曾为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贤臣?窦婴又是如何卷入这场阴谋的漩涡?一切的关键,或许就藏在那份神秘的"伪诏"之中。这份遗诏到底是真是假?它是窦婴翻身的最后一搏,还是汉武帝设下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伪诏风波:靠着一份“伪诏”和窦婴的人头,汉武帝铲除了外戚势力

一. 七王之乱平定,窦婴权倾一时

大汉王朝自汉高祖一统华夏以来,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持久征战,江山渐趋稳固。然而,随着太平盛世的到来,昔日戎马一族的铁血将士,却逐渐被无为而治、黄老之术的主张所淆乱了视听。

汉景帝刘启践祚大宝之年,外戚窦太后专权至极,提倡纲常名教的儒生遭到了排斥。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场动乱突如其来——吴楚七国叛乱爆发了。叛军凶残无比,杀戮横行,朝野震惊,人心惶惶。

伪诏风波:靠着一份“伪诏”和窦婴的人头,汉武帝铲除了外戚势力

危难当头,汉景帝不得不依仗宗室贵戚之力,同时重新延揽名将谋士,方能涤荡乱流。那时的窦婴正是斯人中之杰出者。他不仅在中原制住赵齐叛军,更在随后的讨伐中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魏其侯,获封地万户,成为一代权倾朝野的巨头。

此后数年,朝野上下皆对魏其侯表示顶礼膜拜。即便是当时也已名动天下的周亚夫,亦需以礼相见。朝廷每逢大事,必先征询窦婴和周亚夫的意见。二人地位几同等级,连汉景帝继位前也曾打算二人分任左右相位以辅佐刘彻,可见其权重之深重。

最终,汉景帝钦点卫绾为丞相,周亚夫遭灭族诛九族之灾,唯独留下了窦婴。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对窦婴也是格外器重,委以亲任太子太傅之重任,授以朝纲重臣之礼待遇。世人一度以为,窦婴将步周亚夫后尘,成为汉武帝时期的首辅重臣。

然而,窦婴并未料想到,在他权势正当全盛之时,阴谋已在暗暗滋生,而自己亦正置身于汹涌澎湃的政治漩涡之中,堕入了汉武帝与外戚窦氏权势的大斗之中。一场旷世骇人的风波就此揭开了序幕。

二. 汉武帝继位,外戚权势被逐步剪除

汉武帝刘彻继位不久,便着手削弱外戚权势。作为窦太后的侄儿,窦婴自是首当其冲。于是,权力的天秤缓缓向汉武帝一方倾斜。

伪诏风波:靠着一份“伪诏”和窦婴的人头,汉武帝铲除了外戚势力

其一,窦太后被软禁在宫中,朝政大权尽失。此前,窦氏一门在朝纲掌权,操纵朝野已成常态。汉武帝借口外戚骄横跋扈,干预朝纲,乃将窦太后拘禁起来,令其不得再插手政事。

其二,汉武帝下旨裁撤外戚官职。窦氏一族中,颇有权贵在朝,占据要职把持朝野。然而此番人事变动,一众外戚被免去官职,权势顿时大减。

其三,灌夫遭诬陷囚禁。灌夫本是窦婴的挚友,与之私交甚笃。然而一场诬陷使灌夫锒铛入狱,窦婴虽力保无果,二人友谊日益疏远。由此可见,汉武帝已在暗中布下重重困阱。

种种迹象表明,汉武帝势将彻底肃清外戚权贵,以巩固自身在朝野的统治地位。而作为外戚中最后的权力支柱,窦婴自也在暗流涌动之中渐渐失势。

当年在七国之乱中,窦婴砥砺有为,镇压叛军,功勋卓著。其统率将士之能,战阵谋略之高,皆为汉家赢得了宝贵时日,遏制住了战火蔓延。因此,汉景帝临终时亦曾有意将刘彻太子传位重任,授之窦婴以佐其执政。

然而命运多舛,刘彻继位后偏听谗言,坚持推行党同伐异的新政,外戚余孽遭到渐次肃清。尤其是窦太后当年唯恐汉室嫡传失衡,遂屡屡向汉景帝举荐窦婴,此事皆成了汉武帝剪除外戚的导火索。

伪诏风波:靠着一份“伪诏”和窦婴的人头,汉武帝铲除了外戚势力

于是,窦婴的处境日益艰难。权势日衰的他不得不寻求新的支撑点,于是开始亲近地位尚显卑微的灌夫。这一做法反而引起了汉武帝的戒心,灌夫很快即遭冤狱。窦婴虽力保无果,却也因此与汉武帝结下了梁子。

十余年来,汉武帝对付外戚的手段可谓步步为营,由远而近,由隐而微,暗渡陈仓自有妙计。待窦氏一族元气大伤之际,窦婴的命运也就注定将要受到波及。而这个节骨眼上,一场旷世骇人的政治阴谋,悄然拉开了序幕。

三. 伪造遗诏的阴谋出现

权力之争愈演愈烈,汉武帝与窦婴之间的裂痕不断扩大。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个神秘的陌生人出现了,似乎暗藏着某种关键的线索。

那是一个寻常的黄昏,汉武帝正在春华殿内批阅奏折。一名未经禀报的陌生使节突然闯入了宫殿,喧嚷着要见汉武帝。侍从人等见状大惊失色,连忙上前拦阻,然而使节竟是百般狡辩,死活不愿离去。

就在侍从们束手无策之际,汉武帝听闻动静,命人将使节带入。使节在殿中行了一番谄媚的大礼后,开门见山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伪诏风波:靠着一份“伪诏”和窦婴的人头,汉武帝铲除了外戚势力

他自报家门曾为宦者,因家道中落,行乞于世。前不久,在河东一个落魄士人家中投宿时,无意中看到了一份汉景帝的亲笔遗诏。遗诏的主要内容是立窦婴为太子太傅,佐理汉室重器。

听闻此言,汉武帝神色大变,但随即恢复了镇定,命人将使节关押起来,严加盘问。待使节被带下后,他召集核心谋士商议对策。

经过反复研讨,众人认为此事关系重大,万不可掉以轻心。如果那遗诏属实,窦婴就有了另起炉灶的资本,届时权力之争必将陷入白热化。反之,如果那遗诏系伪造,窦婴必然遭受重创,外戚余党也将尽数覆灭。

于是,汉武帝决定暗中部署,谨防窦婴有所行动。他悄悄派出亲信搜查窦婴府中,希望能找到关于遗诏的蛛丝马迹。与此同时,他也命人严密监视窦婴的一举一动,防患于未然。

而就在汉武帝查探遗诏下落之时,朝野上下亦将这件事加以热议。有人猜测是汉景帝临终前暗中遗诏,授意将来册立窦婴。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窦婴假造的一张空头支票,意在夺取皇权。

无论如何,这件事牵动了整个朝野上下的神经,各路权贵都在暗中布局调动。于是乎,一场旷世骇人的政治风波,就此拉开了序幕。

伪诏风波:靠着一份“伪诏”和窦婴的人头,汉武帝铲除了外戚势力

四. 朝堂对决,真相大白

随着风波的进一步升级,汉武帝和窦婴之间的矛盾已到了火热白热化的地步。关于亲笔遗诏的争论,也终于在朝堂上公开化了。

景阳宫中,文武百官云集。汉武帝亲自主阅,气氛凝重肃穆。首先传旨窦婴入朝,就那份亲笔遗诏一事进行质问。

窦婴满口惺惺作态,对汉武帝诘难视而不见,反复申述亲笔遗诏的存在。他辩称汉景帝确曾在临终前立下遗诏,指定他为太子太傅,佐理刘彻执掌朝纲。

那亲笔遗诏又下落在何处?窦婴称其已将遗诏上交给朝廷,只可惜不知所踪。随后窦婴更是振振有词,声言汉武帝昏庸无道,罔顾先帝遗旨,若不尽早奉行遗诏,朝纲大权必将落入他人之手。

听到这番狂言,汉武帝勃然大怒,斥责窦婴狂妄自大,欺君罔上,必遭重罚。同时他命人将之前暗查的结果呈上,证明窦婴府中根本没有亲笔遗诏存在,乃是彻头彻尾的一场诬陷骗局。

伪诏风波:靠着一份“伪诏”和窦婴的人头,汉武帝铲除了外戚势力

随后,汉武帝更是下令在景阳宫中搜查亲笔遗诏的下落。果不其然,宫中亦一无所获。这无疑证明了窦婴所言全是谎言。

窦婴被戳穿后狼狈万状,只得苦苦哀求汉武帝开恩。然而在场的朝臣已经对窦婴彻底失去了信心,紧接着有人揭发了他早年的一些阴谋诡计,证明他一直别有用心。

最后,汉武帝断然下令将窦婴拿下,并处以绞刑。一时间朝野哗然,外戚一党也随之覆灭。田蚡虽暂且侥幸,但也备受汉武帝的猜忌和打击。

至此,关于遗诏的争论终于尘埃落定,事实真相大白于天下。窦婴之死标志着这场旷世骇人的政治风波划上了一个句号。汉武帝更是趁胜追击,削弱了外戚在朝中的一切权势,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面对政敌的诡计阴谋,汉武帝处理沉着冷静,运筹帷幄,最终取得了胜利。而那神秘的亲笔遗诏,究竟是窦婴的一己之词,还是另有隐情?已经不攻自破的真相,也注定将随着历史的尘埃而永远被掩埋。

五. 汉武帝一统天下,外戚权势尽除

伪诏风波:靠着一份“伪诏”和窦婴的人头,汉武帝铲除了外戚势力

窦婴的死并未结束这场权力争夺战,反而为汉武帝进一步削弱外戚势力扫清了道路。

首先,窦太后被软禁在宫中,最终含恨而终。她多年来在朝中倚老卖老,窃国干政,可谓是外戚祸根的缘由所在。如今被革去宗庙之位,彻底失去了所有权力,也就注定了她的悲惨下场。

其次,外戚宦官一干被免职革去爵位。曾几何时,朝野上下尽是外戚宦官的天下,他们借助某些环节把持实权。如今汉武帝施行肃清,将这些人一一革去官职,剥夺了他们的权力来源。

再者,窦氏整个宗族被诛九族。窦婴虽已被斩于朝,但窦氏宗族中仍有其余党羽。为了彻底断绝后患,汉武帝采取了极端的手段,将整个宗族斩尽杀绝,以绝后患。

最后,田蚡等马前卒亦深受牵连。窦婴的死也带来了朝野上下整肃的大风暴,田蚡等权臣虽未被诛,却也深受汉武帝的猜忌和打压,朝中的地位大不如前。

至此,汉武帝将外戚势力彻底肃清,重新夯实了自己在朝野的统治地位。他屡屡杀夷弓薪以儆效尤,足见其对外戚的忌惮之深。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政治斗争中,汉武帝处事谨慎沉着,步步为营。他首先削弱了窦氏外戚的根基,然后再借助"伪诏"的阴谋将其彻底击垮。从一开始软禁窦太后,到最后诛杀窦婴诛九族,汉武帝扫清了一切障碍,最终一统了朝纲政权。

这场旷世骇人的风波虽然结束了,但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外戚权力被彻底根除,君权独大的专制体制也由此确立。这不仅预示着王朝的中央集权将更加彻底,未来皇权与文官集团的矛盾也将愈发激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