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椰樹集團直播間畫風突變,全身包裹,被指借罰款進行争議式營銷!

作者:大大羅說事

已開啟全網維權,搬運抄襲舉報

當廣告開始走上擦邊球的道路時,它就已經背離了本初的目的,成為一種無底線的營銷把戲。

椰樹集團直播間畫風突變,全身包裹,被指借罰款進行争議式營銷!

廣告無處不在,環繞着我們的生活。它本該是一種傳遞商品資訊、樹立品牌形象的合法途徑。

可是近年來,一些商家為了牟取暴利,玩起了擦邊球,把廣告越做越露骨、越做越低俗。椰樹集團就是其中的瘋狂代表。

椰樹集團直播間畫風突變,全身包裹,被指借罰款進行争議式營銷!

這家集團賣的是椰子汁,本不應該和情色相扯。然而,他們的廣告從一開始就鑽了空子:模特們穿得暴露近乎全裸,配以挑逗性的動作和暗示性的詞語。

這種"擦邊"廣告自然引來官方的重罰,但椰樹沒有悔改,反而變本加厲——此前在直播間裡,女主播們全副武裝,目的是為了諷刺罰款決定。

椰樹集團直播間畫風突變,全身包裹,被指借罰款進行争議式營銷!

單從這一幕來看,似乎隻是椰樹又在玩文字遊戲,反串了一把。但稍作思考,就能發現這種"反制"的做法實在荒謬可笑:作為一家經營正當的企業,如果認為處罰不公,大可循法律途徑申訴,何必搞出這麼一出啞劇式的反抗?背後的營銷動機豈能蒙騙了觀衆的眼睛。

越是這樣做越說明,椰樹的本意就是利用争議博關注、博炒作。這在商界并不是什麼新鮮事,不少商家都喜歡用一些偷雞摸狗的伎倆,蹭點熱度為自己帶流量。做個廣告,該放幾個清涼打扮的小姐姐就罷了,偏偏非要穿得不穿,說出些暧昧不清的話語,這是何居心?

椰樹集團直播間畫風突變,全身包裹,被指借罰款進行争議式營銷!

這種把商業挂帥,實則意在颠覆道德底線的營銷方式,堪稱是對社會公德的亵渎。廣告法明文規定,廣告内容要真實合法,要有利于公德心建設,要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可是,眼下的"擦邊"廣告正在一再挑戰着這些原則。

我們回想一下,在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廣告業在中國大陸剛剛起步時,那些形象幹淨利落的廣告給人的印象是多麼地清新自然。

椰樹集團直播間畫風突變,全身包裹,被指借罰款進行争議式營銷!

那時的廣告人都懷着一顆赤子之心,把廣告當作了傳遞商業資訊、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發展的鮮活載體。廣告自然也就成為了城市生活的一部分,被人們所接受和喜愛。

可是,就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候,廣告開始變了味道。人們突然看到一些廣告裡,衣着暴露、動作放肆,無非是圖一個所謂的"大膽時尚"。

椰樹集團直播間畫風突變,全身包裹,被指借罰款進行争議式營銷!

與此同時,一些商家也漸漸發現,隻要廣告内容越'撩人',就越容易引起關注和話題讨論,進而帶來暴力營銷額。

很快,廣告就被别有用心的人扭曲成了一個赤裸裸的利潤機器,品位、美德、操守通通被抛諸腦後。

椰樹集團直播間畫風突變,全身包裹,被指借罰款進行争議式營銷!

對于這種借着色情博眼球的伎倆,我們自然要予以譴責。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廣告界目前的頹廢現狀,也值得我們深思。

當一家公司将營銷的鋒芒對準了下半身,當它們決定通過無下限的方式賺錢,這是不是說明了它們已經失去了可以自豪的産品和服務?

椰樹集團直播間畫風突變,全身包裹,被指借罰款進行争議式營銷!

如果一家公司有一手了不起的技術,有一款獨樹一幟的産品,那它就不需要靠媚骨這樣廉價的方式來迎合低級趣味吸引顧客,而是應該通過科學研發、精益求精把産品做好。

相反,如果一家公司沒有自己的獨門絕技,缺乏真正的競争力,那它營銷上就隻能靠陰謀和花招。

椰樹集團直播間畫風突變,全身包裹,被指借罰款進行争議式營銷!

這恰恰是椰樹及其同行們最大的悲哀:他們連自己的産品都看不上,缺乏基本的尊重和自豪感。是以,他們唯有不擇手段地販賣廉價的刺激,蹭明星、蹭熱點、勾起绯聞。

總而言之,隻要能博取眼球就行。椰樹說到底就是一家把色情當餌的三流企業,它的"擦邊"廣告與其說是出于無知,不如說是出于無恥。

椰樹集團直播間畫風突變,全身包裹,被指借罰款進行争議式營銷!

令人無奈的是,這種現象在中國已經根深蒂固。正因為有廣告主瘋狂輸出這些"擦邊"内容,我們的青少年才會從小就對低俗無底線司空見慣。

等到他們長大了,自然也會被這種氛圍影響,覺得用低俗内容營銷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于是,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無底線廣告帶來無底線觀衆,無底線觀衆又進一步縱容和慫恿無底線廣告的生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