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椰树集团直播间画风突变,全身包裹,被指借罚款进行争议式营销!

作者:大大罗说事

已开启全网维权,搬运抄袭举报

当广告开始走上擦边球的道路时,它就已经背离了本初的目的,成为一种无底线的营销把戏。

椰树集团直播间画风突变,全身包裹,被指借罚款进行争议式营销!

广告无处不在,环绕着我们的生活。它本该是一种传递商品信息、树立品牌形象的合法途径。

可是近年来,一些商家为了牟取暴利,玩起了擦边球,把广告越做越露骨、越做越低俗。椰树集团就是其中的疯狂代表。

椰树集团直播间画风突变,全身包裹,被指借罚款进行争议式营销!

这家集团卖的是椰子汁,本不应该和情色相扯。然而,他们的广告从一开始就钻了空子:模特们穿得暴露近乎全裸,配以挑逗性的动作和暗示性的词语。

这种"擦边"广告自然引来官方的重罚,但椰树没有悔改,反而变本加厉——此前在直播间里,女主播们全副武装,目的是为了讽刺罚款决定。

椰树集团直播间画风突变,全身包裹,被指借罚款进行争议式营销!

单从这一幕来看,似乎只是椰树又在玩文字游戏,反串了一把。但稍作思考,就能发现这种"反制"的做法实在荒谬可笑:作为一家经营正当的企业,如果认为处罚不公,大可循法律途径申诉,何必搞出这么一出哑剧式的反抗?背后的营销动机岂能蒙骗了观众的眼睛。

越是这样做越说明,椰树的本意就是利用争议博关注、博炒作。这在商界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不少商家都喜欢用一些偷鸡摸狗的伎俩,蹭点热度为自己带流量。做个广告,该放几个清凉打扮的小姐姐就罢了,偏偏非要穿得不穿,说出些暧昧不清的话语,这是何居心?

椰树集团直播间画风突变,全身包裹,被指借罚款进行争议式营销!

这种把商业挂帅,实则意在颠覆道德底线的营销方式,堪称是对社会公德的亵渎。广告法明文规定,广告内容要真实合法,要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可是,眼下的"擦边"广告正在一再挑战着这些原则。

我们回想一下,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广告业在中国大陆刚刚起步时,那些形象干净利落的广告给人的印象是多么地清新自然。

椰树集团直播间画风突变,全身包裹,被指借罚款进行争议式营销!

那时的广告人都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把广告当作了传递商业信息、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的鲜活载体。广告自然也就成为了城市生活的一部分,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

可是,就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候,广告开始变了味道。人们突然看到一些广告里,衣着暴露、动作放肆,无非是图一个所谓的"大胆时尚"。

椰树集团直播间画风突变,全身包裹,被指借罚款进行争议式营销!

与此同时,一些商家也渐渐发现,只要广告内容越'撩人',就越容易引起关注和话题讨论,进而带来暴力营销额。

很快,广告就被别有用心的人扭曲成了一个赤裸裸的利润机器,品位、美德、操守通通被抛诸脑后。

椰树集团直播间画风突变,全身包裹,被指借罚款进行争议式营销!

对于这种借着色情博眼球的伎俩,我们自然要予以谴责。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广告界目前的颓废现状,也值得我们深思。

当一家公司将营销的锋芒对准了下半身,当它们决定通过无下限的方式赚钱,这是不是说明了它们已经失去了可以自豪的产品和服务?

椰树集团直播间画风突变,全身包裹,被指借罚款进行争议式营销!

如果一家公司有一手了不起的技术,有一款独树一帜的产品,那它就不需要靠媚骨这样廉价的方式来迎合低级趣味吸引顾客,而是应该通过科学研发、精益求精把产品做好。

相反,如果一家公司没有自己的独门绝技,缺乏真正的竞争力,那它营销上就只能靠阴谋和花招。

椰树集团直播间画风突变,全身包裹,被指借罚款进行争议式营销!

这恰恰是椰树及其同行们最大的悲哀:他们连自己的产品都看不上,缺乏基本的尊重和自豪感。因此,他们唯有不择手段地贩卖廉价的刺激,蹭明星、蹭热点、勾起绯闻。

总而言之,只要能博取眼球就行。椰树说到底就是一家把色情当饵的三流企业,它的"擦边"广告与其说是出于无知,不如说是出于无耻。

椰树集团直播间画风突变,全身包裹,被指借罚款进行争议式营销!

令人无奈的是,这种现象在中国已经根深蒂固。正因为有广告主疯狂输出这些"擦边"内容,我们的青少年才会从小就对低俗无底线司空见惯。

等到他们长大了,自然也会被这种氛围影响,觉得用低俗内容营销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无底线广告带来无底线观众,无底线观众又进一步纵容和怂恿无底线广告的生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