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現在潤出去的人,是不是49年入國軍?

作者:水木社

潤,做為這兩年最出圈的一個諧音梗(run)

一開始是移民或留學機構打廣告時為避開敏感詞檢索,表示移民國外,後來因為成了一個梗,在年輕人中大肆傳播。

網上社群裡甚至還衍生出了“潤學”。

其實一直覺得這個問題沒什麼好聊的,我自己就是在國外讀書很多年回來的,一直以來也并不覺得這是個什麼問題。

今天“潤”與“不潤”能成為一種讨論,本身就意味着這個事情是利弊參半的,也就是說對于很多人來說,“潤”的成本很有可能是大于收益的。

而這個事情,30年前是不用糾結的。30年前,隻要你說你有“潤”的能力,哪怕隻是出國讀個書,都會得到所有人,記住是所有人豔羨的目标。

不是之前高曉松就講過一個段子嘛,他說:

當年你要能出國留學,你知道是什麼待遇嗎?就是你拿着簽證跟錄取通知書,随便走進北京任何一家著名的大學,當場對着校花說:‘你願不願意跟我去美國陪讀。’校花家都不回直接就跟你走!

雖然這個段子多少有點誇張的成分,但是反應了一個事實,也就是“潤”與“不潤”,在30年前不是一個需要讨論的問題,但凡有點能力,有點資源,一定會潤。

那個時候,内地省份的處長辭職去美國開卡車,大學教授去中餐館刷盤子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甚至公務考察團,需要派人盯住大家,就害怕大家滞留不歸。

進而也出現了許許多多的悲喜劇,電影《北京人在紐約》,《大撒把》,《不見不散》講的都是這樣的故事。

現在潤出去的人,是不是49年入國軍?

是以,30年前,中國都不需要讨論潤不潤,但是這不潤了30多年接近40年,中國發展也還是越來越好呀,選擇回國發展的留學生越來越多的。

中國并沒有垮下去,而當時許多有能力有資源但選擇出去的,不能說100%吧,96%其實都并沒有那些留在國内能力資源稍遜于他們的同學、同僚發展的好。

其實“潤”與“不潤”歸根結底,是你是否覺得這個國家有希望,你在這個國家未來的發展是不是能夠超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以及這個國家值得自己用“青春”,用“時間”,用“生命”去投資。

雖然不少朋友喜歡給潤的人扣上一頂不愛國的帽子。但我覺得吧,愛國這個東西,雖然看上去有着極為強烈的情感因素,但本質上依然是一種利益驅使——即通過國家繁榮富強,讓生活在其中的國民獲得更多的現實利益。

如果把這看成一種“投資行為“,那選擇的邏輯就很清晰了——看ROI(投資回報率)

現在潤出去的人,是不是49年入國軍?

而從國家發展角度來說,雖然人才潤出去确實是個損失,但回顧過去幾十年,大把真正的人才潤出去,其實也沒耽擱這個國家發展——而這種人才外流的情況近年已經好轉很多,是以對于潤這個事兒,其實完全可以開明以對。

總而言之,對于個人的潤這個選擇,我雖然談不上支援,但也不反對,更絕不贊同扣帽子。

隻不過,有一句經典名言,我一直是很認同的,就是: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曆史的程序。

為什麼要提這句話呢?這還是和大環境的逐漸改變有關:

過去之前三四十年裡,大環境是穩定的——對中國來說就是改革開放,美國則是白左盛行,普世價值當道;經濟上是全球化,人類财富總量不斷增加;中美關系雖然颠颠簸簸,但也是以合作為主。

在這個曆史階段,中國曆代潤者經過摸索,也大緻形成了一套比較靠譜的“潤學”邏輯:既底層貧民和上層土豪适合潤,技術類中産可以潤,非技術類中産不建議潤。

底層很好了解:底層勞動人民潤去西方,不管你是去修水管、搬磚還是洗盤子,賺的都比在中國高的多。雖然潤出去後依然生活在當地的底層——但這些玩意他們在國内其實也一樣,但絕對的物質生活水準和收入,國外遠強于國内,是以對于這撥人,隻要忍得了思鄉之苦,那潤出去的收獲,确實是遠大于回報的。

現在潤出去的人,是不是49年入國軍?

上層土豪就更好解釋了:資本家天然更喜歡資本主義制度——這種制度下資本才是權力結構中最靓的仔。這種對資本的縱容,以及屬于資本的極緻快感,是資本主義社會裡最容易上瘾的毒品。

至于中産,這個就得區分一下了:對于那些科研技術人才來說,适不适合潤要看情況——一般來說,就是收入和上升空間的權衡。想潤出去的人,肯定是收入或者工作環境優于國内,但職業上的上升空間通常會受限——搞學術的一個終身教授就頂天了;在企業搞技術的,最多也就是個中層。自己能接受這個天花闆就去;接受不了,那還呆在國内卷也行——起碼職業天花闆的上限要高。

至于文科商科藝術類的,這個跟種族、文明、國家高度相關,這種人出去就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除非錢賺夠了直接潤出去養老。

這一套區分法盛行多年,算是久經考驗,是以也被被沿用至今。但實際上,已經走到崩潰邊緣了。

現在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紅利已經吃幹抹淨、四科遙遙無期——這意味着人類财富總量天花闆已至瓶頸;同時,主導遊戲規則的西放國家與想要重建一套新規則的新興國家間的沖突愈發尖銳。

這種情況下,全球化逐漸解體、西方内部民粹盛行,東西方沖突,尤其是中美沖突日趨激化,未來的世界,除非第四次科技革命爆發,或者東西方二者之一徹底倒下,引發世界格局的重塑,否則勢必将的動蕩格局當中。

是以這和“潤”有什麼關系?

這裡面關系大了去了!

首先,全球化退潮,滞脹來臨,這意味着工作機會減少——西方已經是進入發展後期的成熟經濟體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天花闆差不多都被他們摸到了,往上的增量空間已經不大了,而這還要面臨中國産業更新的強勢競争,現在潤過去,未來的就業以及社會福利情況相當堪憂。

其次,極端民族主義甚至法西斯民粹思想逐漸上行,取代白左的普世價值——白左的價值體系根治于以往繁榮的經濟增長,而在經濟内卷的現狀下,種族主義和民粹思想必然擡頭,現在還隻是思想觀念的歧視,我個人預判照這樣發展下去,10年内,必然會有一次轟動全球的種族暴力事件在發達國家内發生。越往後,這種類似于麥卡錫主義甚至納粹的思想會更加的組織化和體系化。

最後,中美關系的趨勢性惡化乃至走向對立已無可避免。社會情緒需要傾瀉,而美國人沒辦法直接把氣撒在中國本土公民身上,承擔社會怒火的就隻能是美國的華裔了,具體可以參考轟炸珍珠港之後美國日裔的境遇。并且華裔在海外一直最弱勢、膽小的族裔,将不可避免地成為沖突的中間地帶——俗稱“炮灰”。

這是一種整體性的宏觀環境變化。這種大勢的改變,不是你光憑術就能逆轉得了的。而且,每個階層的潤民,都會遭受到相應的打擊:

并且這種境遇的轉變,是不論階層的,上至資本家下至洗碗工,都要承受相應代價。

對于潤出去資本家,俄羅斯富豪就是前車之鑒。就算美國不清算中系資本,也照樣融不進美國的核心資本圈,隻能繼續做和中國相關的生意,喪失了美國的經濟參與權,坐吃山空。

現在潤出去的人,是不是49年入國軍?

底層就自不必說,民粹泛濫倒黴的第一批人就是底層,他們是洶湧民憤的直接沖擊對象。無論從什麼次元看,華裔都是最脆弱的一批人,首先本身不算團結,其次反華是美國政壇最大、甚至唯一的共識,美國的主流輿論也一直将美國的社會問題甩鍋給中國人搶走了他們的飯碗。資本家還可以待在富人區和白人富商們維持表面和諧,但是底層人隻能在紅脖子中間感受最真實的惡意。

中層也不好受,潤出去本來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隻不過随着利益稀薄,貧富差距加大、社會沖突激化,好日子真的快過完了。說白了,中國技術潤民跑去美國,圖的無非就是收入和技術領域成長空間而已。而這兩者,在未來的大環境下都是大機率會惡化的。而且這種專業性惡化,還會伴随着社會性的華裔生存環境惡化,可謂是雙鬼拍門,雪上加霜。

總而言之,逆全球化的趨勢,經濟滞脹甚至大蕭條的趨勢,西方的民粹化趨勢,中美對抗的趨勢。隻要這四大趨勢不變,西方華人,尤其是美國華人的處境,在未來可以說是肉眼可見的步步悲催。

當經濟的下行,逼得西方褪去政治正确的僞裝,露出右傾化的真面目,所有個人自以為可以倚重傍身的所謂籌碼,在極端化的新政治正确大氛圍下,其實都是不值一提的。術不可逆勢,這是千古不變的規律!

這種大環境下,這種大趨勢下。如果你還想潤,那就得考慮好了!不會有人會攔着你潤。但如果潤了,就别後悔,更别到時候哭着喊着要回來,或者放你們回來後又鬧待遇——畢竟,潤不潤你自己可以說了算。但潤完了又後悔了想回來,到時候這邊還接不接受你,接受了後怎麼安置你,那就是中國說了算了。

人,終究是要為自己選擇買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