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給山區貧困少女送了一條三千元的裙子”引争議 網友:自我感動

作者:餘杭仙姬

周圍有很多熱心腸的人,他們定期會給貧困山區的孩子捐錢捐書捐衣服什麼的。我是很佩服這些堅持做公益的人的,正是因為他們的善心善舉,才讓陌生人與陌生人之間也充滿溫情。

➤但是最近看到一個文章,某位部落客因給山區貧困少女捐贈了一條價值三千元的某品牌禮服裙,在網絡上引起不小的争議。

“我給山區貧困少女送了一條三千元的裙子”引争議 網友:自我感動

➤其實這位部落客還送了其他的東西,三箱衛生巾,一箱牛奶,一箱面包。三千塊的禮服裙隻是其中的一樣。禮服裙是黑色的,是一條很隆重的羽毛小裙子。

↓應該是下面這一款↓

“我給山區貧困少女送了一條三千元的裙子”引争議 網友:自我感動

➤相比于衛生巾牛奶面包,這條禮服裙稍顯突兀。不是說貧困山區的女孩子不能穿裙子,而是穿這種裙子不合适!

從圖檔上看這條裙子是低領+短裙擺。生活在貧困山區的女孩,什麼隆重場合需要穿這種樣式的裙子?而且這樣的裙子穿出去真的不會遭到同學和村裡人的非議嗎?

▽但是部落客為啥要還給送呢?因為部落客覺得小女孩擁有幾條漂亮的裙子太重要了。她希望用這條漂亮昂貴的裙子給小女孩心裡埋下一個種子,讓小女孩對外界的美麗有向往,靠着向往好好念書走出大山,走出雞毛蒜皮的一生。

“我給山區貧困少女送了一條三千元的裙子”引争議 網友:自我感動

➤這個部落客的感性,招來的是網友的批評和不了解。

很多人覺得部落客送這條裙子的舉動,是純純的自我感動,而不是真的設身處地為女孩着想。

↓大如是《如懿傳》裡的女主角如懿,最近被批的很厲害,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我給山區貧困少女送了一條三千元的裙子”引争議 網友:自我感動
“我給山區貧困少女送了一條三千元的裙子”引争議 網友:自我感動
“我給山區貧困少女送了一條三千元的裙子”引争議 網友:自我感動
“我給山區貧困少女送了一條三千元的裙子”引争議 網友:自我感動
“我給山區貧困少女送了一條三千元的裙子”引争議 網友:自我感動
“我給山區貧困少女送了一條三千元的裙子”引争議 網友:自我感動

▽3000塊錢對于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意味着什麼?也許是半年甚至一年的生活費和書本費。3000塊錢,也可以買好多箱牛奶和面包。

如果想給山區女孩造一個“漂亮的美夢”,完全不需要用這條昂貴的又不合時宜的裙子。所謂的品牌,賣的本來就挺虛的附加價值。在女孩眼裡幾千塊的禮服裙和一兩百的沒啥差別,說不定一兩百的的裙子實穿性更強。

“我給山區貧困少女送了一條三千元的裙子”引争議 網友:自我感動

➤我們都知道給别人送禮要“投其所好”,這個“其”就是你要送給的那個人。我覺得捐贈行為也是一種送禮,對方雖然是陌生人,但是你提前知道對方最需要什麼。

根據國外學者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從低到高被劃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作需求。

“我給山區貧困少女送了一條三千元的裙子”引争議 網友:自我感動

▽部落客送的衣服牛奶衛生巾,是滿足山區女孩生理上的需求;而那件禮服裙,則一下子拔高到了尊重和自我實作需求了。因為層次不一樣,是以不被了解也很正常。

穿衣吃飯是剛需,但是心理上的需求也很重要。誰又能說,收到價值三千禮服裙的女孩不會喜歡這件裙子呢?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也許女孩永遠不會在人前穿上這條裙子,但是在自己家裡四下無人的時候,她會偷偷穿上,發現自己原來這麼漂亮,堅信自己一定可以擁有更好的生活。

這條裙子也許是她灰暗衣櫥裡的唯一亮色,讓她心生向往給她向上的動力。

➤是以我覺得部落客被罵的有點冤。她其實也送了挺多實用的東西,給了女孩短期吃飽穿暖的東西,但同時送給女孩一個美好的期許。

不合時宜隻能說是部落客的共情力不好,她送出的是她認知範圍内的“美好的東西”(這可能與她的個人經曆和生活圈子有關),而不是大衆認知裡的。

“我給山區貧困少女送了一條三千元的裙子”引争議 網友:自我感動

➤捐贈确實要站在受贈者的角度考慮實用等問題,但是換個角度想想,捐贈是自發的行為,捐贈者想捐什麼就捐什麼,人家至少是花了時間金錢來做好事。光從這一點來看,就比那些隻會在網上指指點點的人可強太多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