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给山区贫困少女送了一条三千元的裙子”引争议 网友:自我感动

作者:余杭仙姬

周围有很多热心肠的人,他们定期会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钱捐书捐衣服什么的。我是很佩服这些坚持做公益的人的,正是因为他们的善心善举,才让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也充满温情。

➤但是最近看到一个帖子,某位博主因给山区贫困少女捐赠了一条价值三千元的某品牌礼服裙,在网络上引起不小的争议。

“我给山区贫困少女送了一条三千元的裙子”引争议 网友:自我感动

➤其实这位博主还送了其他的东西,三箱卫生巾,一箱牛奶,一箱面包。三千块的礼服裙只是其中的一样。礼服裙是黑色的,是一条很隆重的羽毛小裙子。

↓应该是下面这一款↓

“我给山区贫困少女送了一条三千元的裙子”引争议 网友:自我感动

➤相比于卫生巾牛奶面包,这条礼服裙稍显突兀。不是说贫困山区的女孩子不能穿裙子,而是穿这种裙子不合适!

从图片上看这条裙子是低领+短裙摆。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女孩,什么隆重场合需要穿这种样式的裙子?而且这样的裙子穿出去真的不会遭到同学和村里人的非议吗?

▽但是博主为啥要还给送呢?因为博主觉得小女孩拥有几条漂亮的裙子太重要了。她希望用这条漂亮昂贵的裙子给小女孩心里埋下一个种子,让小女孩对外界的美丽有向往,靠着向往好好念书走出大山,走出鸡毛蒜皮的一生。

“我给山区贫困少女送了一条三千元的裙子”引争议 网友:自我感动

➤这个博主的感性,招来的是网友的批评和不理解。

很多人觉得博主送这条裙子的举动,是纯纯的自我感动,而不是真的设身处地为女孩着想。

↓大如是《如懿传》里的女主角如懿,最近被批的很厉害,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我给山区贫困少女送了一条三千元的裙子”引争议 网友:自我感动
“我给山区贫困少女送了一条三千元的裙子”引争议 网友:自我感动
“我给山区贫困少女送了一条三千元的裙子”引争议 网友:自我感动
“我给山区贫困少女送了一条三千元的裙子”引争议 网友:自我感动
“我给山区贫困少女送了一条三千元的裙子”引争议 网友:自我感动
“我给山区贫困少女送了一条三千元的裙子”引争议 网友:自我感动

▽3000块钱对于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意味着什么?也许是半年甚至一年的生活费和书本费。3000块钱,也可以买好多箱牛奶和面包。

如果想给山区女孩造一个“漂亮的美梦”,完全不需要用这条昂贵的又不合时宜的裙子。所谓的品牌,卖的本来就挺虚的附加价值。在女孩眼里几千块的礼服裙和一两百的没啥区别,说不定一两百的的裙子实穿性更强。

“我给山区贫困少女送了一条三千元的裙子”引争议 网友:自我感动

➤我们都知道给别人送礼要“投其所好”,这个“其”就是你要送给的那个人。我觉得捐赠行为也是一种送礼,对方虽然是陌生人,但是你提前知道对方最需要什么。

根据国外学者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被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我给山区贫困少女送了一条三千元的裙子”引争议 网友:自我感动

▽博主送的衣服牛奶卫生巾,是满足山区女孩生理上的需求;而那件礼服裙,则一下子拔高到了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了。因为层次不一样,所以不被理解也很正常。

穿衣吃饭是刚需,但是心理上的需求也很重要。谁又能说,收到价值三千礼服裙的女孩不会喜欢这件裙子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也许女孩永远不会在人前穿上这条裙子,但是在自己家里四下无人的时候,她会偷偷穿上,发现自己原来这么漂亮,坚信自己一定可以拥有更好的生活。

这条裙子也许是她灰暗衣橱里的唯一亮色,让她心生向往给她向上的动力。

➤所以我觉得博主被骂的有点冤。她其实也送了挺多实用的东西,给了女孩短期吃饱穿暖的东西,但同时送给女孩一个美好的期许。

不合时宜只能说是博主的共情力不好,她送出的是她认知范围内的“美好的东西”(这可能与她的个人经历和生活圈子有关),而不是大众认知里的。

“我给山区贫困少女送了一条三千元的裙子”引争议 网友:自我感动

➤捐赠确实要站在受赠者的角度考虑实用等问题,但是换个角度想想,捐赠是自发的行为,捐赠者想捐什么就捐什么,人家至少是花了时间金钱来做好事。光从这一点来看,就比那些只会在网上指指点点的人可强太多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