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遍中國】探尋烏江秘境

作者:洞觀湘西

作者:石瑞超

烏江,長江上遊南岸最大的一條支流,流域跨越雲、貴、渝、鄂四省四十六縣市,從源頭開始,一路向東橫貫貴州中北部,至思南轉向北流,然後從沿河縣出黔入渝,再經重慶市酉陽縣、彭水縣、武隆縣,于涪陵市城區注入長江。

烏江作為貴州省最重要的水上通道,是貴州省第一大河和“母親河”,古稱延江、黔江,大小支流無數,流域經過畢節、六盤水,安順、貴陽、遵義、黔南、銅仁等地州市,流量充沛,流态穩定,礦産資源豐富,是貴州省名副其實的“黃金水道”。烏江又以流急、灘多、谷狹、荒蕪聞名于世,号稱“烏江天險”,是貴州的南北天然屏障。

知道烏江,源于我少兒時期對《突破烏江》故事的了解。

當年紅軍長征,在湘江兩岸血戰五晝夜,突破國民黨軍的四道封鎖線後,人員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至3萬餘人,命運危在旦夕。

通道轉兵後,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在敵合圍之前突破烏江,而博古、李德卻堅持去湖南湘西,主張轉戰烏江南岸不過烏江,圍繞“東進”還是“北上”,紅軍内部争論不休。國民黨更是企圖在黔東南、黔南地區合圍截擊紅軍,前在烏江北岸重兵扼守,後派追兵圍堵,想把烏江變成"第二條湘江"。

黎平會議力挽狂瀾,中央紅軍分三路向烏江進發,1935年1月1日,突破烏江的戰鬥在江界河渡口打響。擔任中路突破任務的軍委縱隊紅二師第四團在團長楊得志的帶領下于2日晚派了5名紅軍乘坐竹筏偷渡過江埋伏,3日上午9時,主攻的17名紅軍乘坐三隻竹伐在強大火力掩護下渡過烏江,與之前成功過江的紅軍會合,占領了陣地,確定紅軍勝利渡過烏江,變危機為生機。

帶着一份獵奇和崇敬,五一假期,我們特意安排了“烏江行”活動,決定探秘這個神奇的百裡畫廊和緬懷一段光輝的曆史。

【走遍中國】探尋烏江秘境

(一)行走化屋基

我們的首站,是從烏江上遊貴州黔西縣化屋基開始。然後經德江縣、沿河縣段,最後至重慶酉陽縣段後返程,全程五天時間。

烏江發源于貴州西部烏蒙山東麓威甯縣香爐山,有南源、北源之分,南源三岔河長322公裡,為烏江主源,北源六沖河長210公裡,兩源于貴州省黔西縣化屋基彙合後始稱烏江。是以,化屋基對外号稱“烏江源百裡畫廊”。

整個烏江流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垂直變化明顯,兩岸懸壁陡峭,江水波濤洶湧,河面寬的達200多米,窄的隻有數十米,水深流急,漩渦翻滾,沿線懸岩高挂,溝谷縱橫,人迹罕至,古人有:“崇崖如劈,懸壁臨水” 形容其險惡,也有:"山似三峽而水勝三峽,水似漓江而山勝漓江" 譽其風景如畫。過去,行走烏江主要走的是水路。

化屋基,即化屋村,意為“懸崖下的村寨”, 位于黔西縣新仁民族鄉境内,這是一個被懸崖峭壁阻隔的小山村,隻有一條陡峭的公路連接配接外界,村民民居依山傍水,零零星星散布在懸崖下的大山坡上,整個村莊以苗族為主,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21年2月3日,小村莊開始辦起了旅遊業,開發民宿,總結菜單成為特色美食,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僻壤荒蠻之地便漸漸地“火”了起來。

進入化屋基,節假日白天車輛實行管制,非特别允許不得駛入,必須在山頂停車場轉乘當地的過渡車,20元一人一趟,回程亦是如此。隻有到下午值勤人員下班後,車輛才能自由出入。因為,那個時候的遊客,該住的都坐過渡車下山去了,不住的,也早己趕路回家,隻有露營的人,才會等待時間把露營裝備拉下山去。

本來我們就是喜歡戶外活動的人,大家也不願坐車,便從停車場步行下山,全程約五公裡。

不到一公裡,化屋基的風景便呈現在人的眼前,正前方一堵懸璧似厚厚的城牆橫亘在化屋村前,山勢若丹青,山色似彩墨,似畫非畫,烏江穿村而過。上方懸璧盡頭,一江碧水從兩岸懸崖下穿梭而來,十分壯觀,有人把此處稱為“大鵬展翅”,恰似瞿塘峽前的變門,是化屋基最具特色的标記。

公裡彎彎曲曲也很陡,我們索性走過去的老山路下山,既節省時間,也減輕疲勞。

一路風景,随着高度的高低各有不同的視角感受,快到村寨時,天竹峰霍然眼前,這是一處由幾座獨峰簇擁而成的山峰,在村子的上遊,有遊道可以上山,上面修有觀景台,是唯一一處觀烏江南、北源彙合的最佳景點,兩源浩蕩從各自峭壁聳立的峽谷而來,在天竹峰前渾然一體形成烏江,一路向東奔騰而去。

沿着烏江河道,化屋村專門在河床上修有棧道似的人行景觀大道,全長約有四、五公裡。下遊有壩,蓄水似湖,水色如碧。現在的化屋村,估計是就近移民搬遷上山的,遊道下面的河床還零零星星散落一些斷垣殘壁的石頭牆灰灰暗暗,應該是村莊過去的遺址。下遊雖然築有壩,江水卻依然湍流,一些急流處還有險灘似的漩渦,應該是河床落差較大所緻,從中,也可以體會到過去烏江湍急的兇險。

在觀景遊道上攝影是最好的地方,取長長的烏江畫廊為背景,美倫美奂無比。而正面直取對岸為背景攝像,感覺眼前的絕璧太高太近太大,給人有種壓抑的感覺,視角上不如在半山腰時觀望,給人有股極大的沖擊力和健壯的美感。

因為正下着細雨,預報還有暴雨,在化屋基遊玩一會已是下午五時,我們選擇在村部走廊露營,主要是可以避雨、用水友善,還有公廁友善衛生,二樓也有熱水洗澡(村前廣場風雨橋似的走廊更好露營,隻是用水和入廁有點遠)。

我與當地幾位年長者用苗語交流生活日常用語,吃早飯、晚飯的音大體相同。感覺,隻要生活一段時間,了解語境、音調等,便能适應彼此的語言。不過,山頂上許多做生意的年輕人都一本正經地說是山下苗族的,待我與他們苗語溝通時,他們卻又說講不來苗語。或許,他們本來就不是苗族人,或許,民族對于他們來說,隻是個印記了,就如山下的烏江各支流,彙入烏江,以前的一切元素,都将或即将消失于浩瀚的曆史長河之中。

化屋基不歡迎我們似的,不僅半夜大雨,而且還停水。第二天到鄰近居民家也打不到水,上廁所更沖不了水,想洗漱根本不可能。看着每家每戶都在屋頂上裝着一個盛水的大膠桶,有的是直接接雨水用,大家都驚詫眼前的一切,一江的河水,為什麼不抽上來用?四周高山,為什麼山頂上都沒有可作自來水的泉水?于是,有些人煩躁了起來,嚷嚷着快一點走,索性連早餐都不願弄了,收拾了帳篷便頭也不回地告别化屋而去,把化屋的美麗定格在昨日的印象裡。

【走遍中國】探尋烏江秘境

(二)露營白果坨

白果坨屬于國家濕地公園,是由河流、庫塘、森林等組成的複合濕地生态系統,其自然水生态特征、水生态過程和良好的水環境品質在大陸雲貴高原喀斯特地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既是長江中上遊地區與烏江流域濕地公園建設與管理的典型代表,也是貴州省重要的河流濕地。

白果坨濕地公園位于德江縣境内共和鎮獨魚溪至思南縣交界處的烏江主河道及印江河道之間,總面積1652.69公頃,濕地率為51.18%,屬于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據悉,濕地公園将按保護保育、恢複重建、宣教展示、合理利用和管理服務五個功能區進行景點打造,為德江縣财政投入和招商引資項目。

濕地公園由當地林業部門管理,雄偉的城堡似的大門就是驗票處,然後兩邊沿公路用鐵絲攔杆圍着,進園的門票10元一人,老人和小孩減半。公園裡面有小火車渡人去上遊坐觀光的遊船,價格不是太貴,全程套票約70元左右,遊客以當地人為主,零零星星算不上熱鬧。

【走遍中國】探尋烏江秘境

濕地公園裡栽種着許多樹木、花草,其中,以銀杏樹較多。據說,秋季後一地金黃,也是道值得觀賞的風景。

公園沿烏江邊而建,長約六、七公裡,全是随着曲曲折折河道進行的建設,寬敞的地方修有長亭、橋廊和展覽館之類的明清風貌建築,還有大小不一鋪着花崗石的廣場與庭院,四周樹木簇擁,枝繁葉茂,郁郁蔥蔥,亭樓相間,似皇家的園林。窄的地方,臨河栽種蘆葦似的各類風景草,顔色各異,搭配有緻,養眼悅色。

【走遍中國】探尋烏江秘境

在上下互通的炒沙公路外,臨河還特意修建了一些觀景的木質遊道,木棧道或伸向河中,或立在河畔,友善遊人走近去看眼前的花草,或欣賞長在河中被水淹沒了樹樁的大小樹木,或遠眺群山環抱之中如明鏡似的烏江。除了自然的烏江風光和豐富的植被,各類生物也很多,許多水鳥就駐足在河邊樹上,悠閑地在樹上覓食,一些水鴨子就藏在路邊密草叢中,一旦有人走近,打破甯靜,它就如受驚吓一般從灘邊向江心遊去,留下串串漪漣……

【走遍中國】探尋烏江秘境

濕地公園雖然全是人工打造,卻遠離城市,遠離喧嚣,鑲嵌在群山之間,一泓清碧陪伴,四面蔥茏相随,莽蒼相對,山勢勾連,呈現着“山、水、林”為一體的湖光山色美景,确實不愧有“德江之肺”的美譽,沁人心脾,讓人爽心悅目,值得擁有。

看美景,當然不能缺了美食。德江的牛肉很便宜,30元一斤,肉質也很鮮嫩,這自然就成了我們的享受。公園裡允許使用者外爐煮熟食之類的用餐活動,但卻不準生明火炒煮生食。景區停車場很大,就成了我們天然的大廚房。景區四周零星有十幾棟民居,大部分都關着門沒有人,隻有一家開餐館的生意不溫不火地開着門,正好我們可以與老闆商量打生活用水。

豐盛的晚餐剛好弄起,一陣陣雨悄然而至,大家七手八腳又把晚餐搬到景區接待中心旁一處修飾的門樓街沿下,方解決了安心飲食的問題。

一陣陣熱鬧,三三兩兩的行人經過,忍不住駐足觀賞,一些人不斷地豎起大拇指表示羨慕,而我們則自在地把酒臨風,仿佛《清明河上圖》中的古人,框在古色古香的畫廊裡惬意生活,任由外人如看一幅畫一樣觀賞。

【走遍中國】探尋烏江秘境

酒飽飯足,大家才悠哉樂哉地背上帳篷向公園裡的一處長廊走去。大山深處、456和喜相逢等人特意買了瓜子之類的零食,一群人在一棵樹下挂上營燈,一張戶外桌擺起,喝茶、剝瓜子、聊天,新的一番生活便又重新開始……

濕地公園裡的各種鳥類實在是多,清晨便能領略它們的清脆聲響,奏樂般的聲音悠揚歡暢,有許多鳥兒的聲音還是第一次叫聞,鳥聲一點都不雜亂,有如《苗嶺早晨》的笛聲讓人沉醉。用群友苞谷燒的話來說,“這是我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情況,早晨,我不願起床,就是隻想聽鳥叫,感覺非常舒服!” 我亦如此,躺在帳篷裡聽得入迷,半睡半醒,如仙如夢。

【走遍中國】探尋烏江秘境

許多人都自個地遊玩去了,待我打開帳門,就被眼前景色迷惑,忍不住便向上遊走去。隻見烏江水波蕩漾,山碧水綠,遠處山上濃霧缭繞,迷迷蒙蒙,彩異紛呈。路邊的花香幽幽暗暗,陣陣撲鼻,樹木滴翠含露,生機勃勃,雄偉、秀麗的烏江兩岸如詩如畫,自然景觀天造地設,我不停地用手機拍攝,往往又如猴子打苞谷一樣,拍了一張又丢下上一張,不知道哪一張風景才是最美。我引吭高歌,想把無限的清新和詩意裝入胸中,卻又不知道該在哪一處才是最理想的地方,隻能那邊唱罷,這邊又起……一輪小遊船在江的那一邊劃過,不知是想讓我獨享公園裡的甯靜,還是那一邊還有更美麗的風景,隻見它遠遠地離着我在山的那一邊水中掠過,剛好與烏江形成一道靓麗的風景美在我的眼前……

因為濕地公園位于鄉野,離無人的小村莊都遠,晨練的人一路過去也僅僅遇上兩、三個,倒是有些垂釣的人,他們靜靜地蹲在大樹下,或河彎邊,自在地撒下魚杆,不知是釣魚,還是垂釣一江的碧水和美色。

還未離開,早餐時,我們就交流着早觀美色的心得,大家贊不絕口激情相約,有機會一定要再來這裡,不是盛夏,便是秋日。

【走遍中國】探尋烏江秘境

(三)漫步龔灘古鎮

龔灘古鎮,位于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西部,2019年1月,入選第七批中國曆史文化名鎮,2010年9月,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20年11月18日,榮獲“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标”稱号。龔灘古鎮景區主要包括龔灘古鎮、烏江畫廊、千年金絲楠木群等,是一處集自然山水、民俗風情于一體的旅遊風景區。

從我們露營地貴州的沿河縣淇灘鎮到重慶的酉陽縣龔灘古鎮,約有80公裡的路程,這一天,是我們五一期間遊玩的最後一天,也是天氣最好的一天。

雨後天晴的龔灘古鎮是讓人賞心悅目的,山是青的,天是藍的,雲是白的,格外分明,也格外布局得恰到好處,仿佛高超的導演要把人間最美的畫卷演繹給我們欣賞一樣。

古鎮座落在一堵懸崖峭壁下的大山坡上,腳下濤濤烏江,對面山峻地峭,水碧山青如水墨長卷。人們還特意在挨河床的公路邊上,圍繞河碼頭修有一觀景長廊,人行其中,猶如穿越畫廊。

江邊不時有遊船駛過,遊走時,我們正好趕上龔灘至彭水的一班遊船靠岸,來的遊客并沒有坐滿船,離岸的船更是空空如也。大概是假期快過了,來古鎮的人也少了,或者是到過了不想再來,我們走在古鎮上稀稀拉拉的沒有多少遊客,正好任由我們随心遊蕩。

整個烏江沿岸,無論是貴州的化屋基,還是德江、沿河,以及重慶的龔灘,對外均号稱為烏江百裡畫廊,以至于導航不特别選擇具體的地點往往會走錯地方。經了解,烏江畫廊,龔灘至貴州沿河100多公裡的河段,是整個烏江流域景色最為壯觀秀麗的一段,其他地段雖然也漂亮,震撼力卻是有限,要麼隻有一小段,要麼地标意義為主,景觀為輔。如思渠古鎮的三峽景區,三條支流彙入鳥江,夾江之處風景有些壯觀外,大部分地段都是大山大坡,除了植被豐富,倒也沒有什麼更特别的地方。

龔灘古鎮其實是座新的村寨,其所有工程全部屬于搬遷複建項目。2004年7月,因修建彭水電站,烏江水位大幅提升,千年古鎮全部被水淹沒,隻能就地搬遷往坡上走。2005年10月,古鎮開始啟動異地搬遷,酉陽縣政府采取了“原生态,原風貌,原材質,原形制,原工藝,原住民”的保護措施,曆時三年,才将古鎮曆史的真實性原樣複建儲存了下來。

龔灘古鎮現存有長約三公裡的石闆街、150餘堵别具一格的封火牆、200多個古樸幽靜的四合院、50多座形态各異的吊腳樓,被認為是國内儲存完好且頗具規模的明清建築群。山峽地奇,水岸人家,建築等人文景觀與自然環境獨具地方特色,勾勒了一幅“船在水中行,人在畫中遊”的意境,鑄就了“千裡烏江,百裡畫廊”的獨特景色。我們到的時候,滿街古色古香,各家門前和街巷裡的裝飾紅紅火火,千姿百态。街弄巷子,古道幽幽,亭台樓閣,白牆青瓦,飛檐翹角,如雁似雀,鎮前畫廊如詩如畫,寨裡環境如仙脫俗。隻是,滿街熱情似火美若仙境,門庭卻很冷落,一江碧水青山,靜靜地随歲月流過。如此美景閑置,讓人生出一股浪費了的惋惜。

回程快到花垣境時,我們選擇在邊城對面洪安鎮的一處紮有許多帳篷的地方弄晚餐,群友軍中男人特意趕過來與我們話聊,他說,整個五一期間,邊城火爆,人山人海,連墟場都封了,就是為了保障遊客的暢通,明天都假期結束了,現在街上還有很多人。

聯想到龔灘古鎮的遊客稀少,以及古鎮裡很多關門閉戶的人家和不止一處的賣房廣告,我在想,中國的遊客是否就如候鳥一樣,一撥撥的來,把一個個地方帶來繁華,一撥撥地走,是否也帶走了一地地的鉛華?到過許多曾經火紅過的地方,也曾為它們的輝煌落幕而思索。看到邊城兩岸正在擴建的建築和項目,隻覺得古鎮的規模與其他一些曾經火紅過的古鎮一樣越來越大,然而,古鎮的真實風貌卻漸行漸遠,更是少了些原生态的恬靜和怡人的慢生活節奏,它們是否也會走别人曾經走過的老路呢?遊客的心态、追求以及消費的觀念已經千變萬化,我們對旅遊的觀念、思維,是否也該與時俱進?

五天的烏江行,完成了我探秘烏江的心願,那一處處畫廊,一地地人文從此豐滿了我遊曆的心靈庫存。我渴望有朝一日,與一、二好友,背上重裝,去徒步漫遊,去坐船過江,去河畔發呆,去倚窗看畫,或者,幹脆就去某一處臨江的石頭上,朓望追聞江風吹過夾來的、已經遠去的船工号子……

(2024年5月12日)

【走遍中國】探尋烏江秘境
【走遍中國】探尋烏江秘境

(全文完)

版權資訊:出于傳遞更多資訊目的,僅供分享不作任何商業用途,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尊重原創,重在分享,如有來源标注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如需聯系我們或需轉載原創授權文章,請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處理,謝謝。

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

編輯/李艾家 周登友 黃沙沙

稽核/王向遠 曹共偉

更多資訊

持續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