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回顧德國病理學之父:發炎是癌症的"禍根",出現哪些發炎不要拖?

作者:三秦醫者

内容資料來源:

1.陳家偉, 朱衛平. 發炎反應的分子機制及其調控[J]. 中國免疫學雜志, 2015, 31(1): 85-89.

2.劉進才. 急性發炎與慢性發炎的分子生物學機制研究進展[J]. 國際免疫學雜志, 2014, 37(6): 517-521.

3.高潔, 楊勇. 發炎反應在疾病中的作用及其調控研究進展[J]. 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 2013, 7(1): 66-69.

27歲的南通姑娘姜楠一直以來日子都過得順風順水,家庭幸福,孩子也董事聽話,早早的成家立業讓她在職場打拼時也有了更多一重的依靠。可我們總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就在2018年這一年,她的生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而被徹底打亂。

那是初春時節,天氣還算不得多麼的暖和,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受寒了還是怎麼回事,突然間開始頻繁的咳嗽流鼻涕。本以為這僅僅是普通的感冒,憑借多年獨居時累積下來的經驗,姜楠并未太過擔心,隻是在藥店随手買了些藥進行自我治療。

回顧德國病理學之父:發炎是癌症的"禍根",出現哪些發炎不要拖?

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不僅症狀沒有任何好轉的迹象,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這不禁讓原本沉着冷靜的姜楠感到了一絲不安。即便如此,憑着一貫的樂觀,她還是希望通過調整休息和飲食,這些不請自來的不适會自行消散。但現實卻遠比她想象的殘酷,一個月過去了,身體的異常并未因時間的流逝而有所緩解。

最終,在親朋好友的勸說下,姜楠不得不去醫院詳細檢查。那一天,陽光明媚,卻與姜楠心裡的陰霾形成了鮮明對比。醫院的走廊裡,人來人往,仿佛每個人都懷揣着各自的憂愁。而姜楠的心,也因為未知而越發沉重。

終于,檢查的結果出來了。醫生的話語仿佛從遙遠的天際傳來,但每一個字卻重重地落在了姜楠的心頭——癌症!

回顧德國病理學之父:發炎是癌症的"禍根",出現哪些發炎不要拖?

當清楚的知道自己患上的就是癌症的時候,她不由得開始痛哭流涕,心裡也是百感交集,怎麼會呢?區區一個咳嗽流鼻涕而已,這不就是身體的發炎反應?為什麼會跟癌症扯上關系,或許是誤診呢?

發炎是身體對于損傷或感染等刺激因素作出的一種防禦性反應,旨在移除刺激源并促進受損組織的修複過程。它是免疫系統正常功能的表現,涉及免疫細胞、血管、分子媒體等多種成分的互相作用。

當身體的某部位受到感染、受傷或受到其他異物的侵害時,這一區域會出現紅腫、發熱、疼痛和可能的功能喪失,這些都是發炎的典型外表現。從廣義上講,發炎可分為急性發炎和慢性發炎。

回顧德國病理學之父:發炎是癌症的"禍根",出現哪些發炎不要拖?

急性發炎通常發生在受損或感染後不久,特征是大量白細胞、迅速聚集至受影響部位,伴随血管擴張和血液增加流向該區域,導緻紅腫和發熱。

這一過程同時伴随着促炎細胞因子的釋放,它們有助于調節免疫細胞的遷移和活動。急性發炎是一種自我限定性的狀态,其目的是快速清除刺激因素,并開始受損組織的修複過程。

相比之下,慢性發炎是長期的發炎狀态,可能持續數周、數月甚至數年。它既可能由未能徹底消除的急性發炎轉化而來,也可能是由于持續的低強度刺激引起的。慢性發炎的特點包括免疫細胞的持續活性以及組織損傷和修複過程的持續進行,這可能導緻組織結構的改變及功能的長期喪失。

發炎不僅僅是一個局部現象,它還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影響整個體系,特别是在慢性發炎狀态下。例如,慢性發炎與多種慢性疾病的發展有密切聯系,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癌症等。是以,了解發炎的機制和調節方式對于這些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是至關重要的。

回顧德國病理學之父:發炎是癌症的"禍根",出現哪些發炎不要拖?

發炎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醫學研究的一個重點領域。随着對發炎過程更深刻的了解,未來可能開發出更為精确的疾病治療方案,以調節發炎反應,減少其破壞性影響,同時保留其對身體的保護作用。盡管在發炎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仍需進一步的研究來揭示更多未知的細節,以開發出更有效的療法。

雖然心知這樣誤診的機率渺茫,但她還是忍不住問出了内心的困惑,說道:“醫生你真的确定嗎,我這不就是一個發炎,哪裡會跟癌症有關系呢?”

聞言,醫生告訴了她一項研究報告的觀點。曾經著名的德國病理學家魯道夫.維爾肖,在《細胞病理學》裡就曾表達:發炎是癌症的起源和“禍根”。日常生活中,若出現這三種發炎可得小心了。

回顧德國病理學之父:發炎是癌症的"禍根",出現哪些發炎不要拖?

1.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長期存在發炎的病理狀态,常常由幽門螺杆菌感染引起。長期的胃炎不僅會導緻胃黏膜受損,還會改變胃内環境,誘發胃黏膜細胞的異常增生,進而增加胃癌的風險。

據研究顯示,幽門螺杆菌感染是全球最常見的胃癌誘因之一,大約有50%的胃癌與此相關。此外,慢性胃炎還可能引起胃潰瘍等其他并發症,進一步加劇胃癌的風險。

2. 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持續的發炎反應會導緻肝髒損傷,引發肝纖維化或肝硬化。這種持續的肝髒損傷和修複過程,可以導緻肝細胞DNA的變異,增加肝細胞癌的風險。

回顧德國病理學之父:發炎是癌症的"禍根",出現哪些發炎不要拖?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感染是全球大部分肝癌病例的主要原因。此外,慢性肝炎還會影響肝髒功能,減少肝髒清除體内毒素的能力,間接促進了癌症的發展。

3. 慢性結腸炎

慢性結腸炎,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是一組影響結腸的長期發炎性腸病。這些疾病會引起腸道細胞的持續發炎和損傷,長期下來可能增加結腸癌的風險。發炎會促使腸黏膜細胞不斷地進行修複和增生,提高細胞變異的幾率,進而增加癌變的可能性。按照研究表明,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人發展為結腸癌的風險比普通人群高。

雖然發炎本身是一種防禦機制,但當它失去平衡并變成慢性發炎時,就可能促進癌症的發展。慢性發炎導緻的癌症形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涉及到多種細胞因子、生長因子以及信号通路的參與。

是以,了解和控制慢性發炎對于預防癌症的發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包括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健康飲食、适量運動、避免煙酒以及定期體檢,尤其是對于已經存在慢性發炎狀況的人群,更應關注發炎管理和早期癌症篩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