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再是核潛艇,美國人鼓吹大量列裝正常動力潛艇,能對付中國嗎?

作者:包明說

美國海軍潛艇部隊已經是完全核動力化了,這也是美國人、美國軍隊的一個自豪賣點。當年美國慫恿台灣當局求購新的潛艇,但美國自身已經沒有正常潛艇的制造能力了,導緻台灣當局在世界範圍内到處碰壁。美國還通過阿庫斯聯盟,試圖把澳洲拉進美國的核潛艇體系當中。

不再是核潛艇,美國人鼓吹大量列裝正常動力潛艇,能對付中國嗎?

最近,有一名美國海軍研究人員在極右翼的《國家利益》網站上發表文章,說,在解放軍的強大反艦能力威脅下,美軍的航空母艦已經是漂浮的棺材,核潛艇數量太少,美國海軍應該回到柴油機-電動機驅動的正常潛艇路線上來。航母是漂浮的棺材,這個觀點是蘇聯前上司人赫魯曉夫提出的,已經被事實證明是偏激的。如今,美國研究者又把這個觀點翻出來,看來是美國的核潛艇部隊遇到了很大的麻煩。其實這個問題也并不神秘。美國造船業的衰退并沒有放過核潛艇這個闆塊。實際上,核潛艇的制造難度大、技術複雜,受影響的程度更深。如今,美國正在準備啟動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的建造,持續實施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的建造。日常還有弗吉尼亞級和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的維護維修。這些都讓美國造船和修船業不堪重負,核潛艇部隊戰備程度急劇下降。轉向看似更簡單的正常潛艇,似乎是個解決問題的辦法。

不再是核潛艇,美國人鼓吹大量列裝正常動力潛艇,能對付中國嗎?

其實,美國海軍在核潛艇之外,也想過别的辦法,研制了柴電動力的潛艇。隻不過,這種潛艇是沒有艇員的,也就是波音公司研制的逆戟鲸潛艇。從美國海軍自己的宣傳裡,這種大型無人潛艇的表現還不錯,它萬裡遠征,橫渡太平洋,完成了大量測試和偵察工作。但是很顯然,逆戟鲸潛艇目前也隻能承擔偵察和監視任務,距離一種作戰型号還差得比較遠。

那麼,引入柴電潛艇就能解決問題嗎?不能。美國海軍面臨的問題,不是用什麼動力的潛艇,而是海軍戰略正在調整。從二戰結束到反恐戰争初期,美國海軍一直采取全面進攻的戰略。但是如今,随着戰鬥力的衰退,美國海軍已經收縮到了全面防禦态勢,隻是嘴上還不肯承認。如果艦隊規模進一步收縮,那就要退化到重點防禦了。在攻勢狀态下,美軍可以用有限艦艇,積極主動實施行動。但是在防禦狀态下,就必須保證足夠的兵力,而不能過分追求精兵。無人艦艇的引入,就是想要用新的技術來擴大兵力。但是看起來,無人技術的發展,還沒有美國海軍期待的那麼快。

不再是核潛艇,美國人鼓吹大量列裝正常動力潛艇,能對付中國嗎?

轉向柴電潛艇,對美國海軍來說能不能做到呢?美國早就失去了制造柴電潛艇的能力,要想恢複起來,沒有十年以上的時間是做不到的。況且今天的AIP柴電潛艇已經成為主流,也就是在艇身裡攜帶液氧罐,可以在水下驅動柴油機運作,達到長時間潛航的目标。德國、中國、南韓等國家,通過長期艱苦的努力,才掌握了這種技術。美國在這方面完全是空白。是以,美國要自己制造柴電潛艇,還想達到世界先進水準,是非常難的。

不再是核潛艇,美國人鼓吹大量列裝正常動力潛艇,能對付中國嗎?

要說不難,是美國的盟國陣營裡,有一大批柴電潛艇的高手,其中以德國的口碑最好,法國和西班牙産品性能出色,日本産品獨具特色,南韓正在國際市場上積極推銷。美國要是打算從外國引進,有大量型号可選。但無論哪種選擇,都沒有廉價方案。如今的正常潛艇采用了大量先進技術,價格也很昂貴。弗吉尼亞級單價大約18億美元,德國214型潛艇的單價也已經接近4億美元。雖然聽起來便宜了很多,但是柴電潛艇的航速、武器攜帶能力,是遠不如核潛艇的。而且柴電潛艇最大的問題就是作戰半徑小,不能全球部署,适合保衛自己的領海和專屬經濟區。美國海軍要想渡海遠征找中國的麻煩,靠正常潛艇顯然是不行的。當然,對美國海軍來說,如果采取阿庫斯潛艇模式,找個“聯合研制”的借口,也許就能從日韓手中,弄到一些能用的柴電潛艇。不過這些潛艇也隻能部署在南韓或者日本,才能得到日常維護和保障,才能威脅到中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