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奧特曼緊急辟謠:OpenAI下周不推AI搜尋!但谷歌還是在劫難逃

作者:王煜全

要聞背景簡述

5月9日,路透社報道,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OpenAI計劃于5月13日釋出由人工智能驅動的搜尋産品,加大與搜尋王者谷歌的競争。而且,OpenAI的人工智能搜尋産品是GPT的擴充,使GPT能夠從網絡中直接擷取并引用資訊。

5月10日,OpenAI官方釋出公告,稱5月13日上午将直播示範一些GPT和GPT-4的新功能。CEO Sam Altman釋出推文補充道,他們即将展示的不是AI搜尋,也不是GPT-5,而是一些新的東西,他相信人們會非常喜歡,因為那對他來說就像魔法一樣。

那麼,既然OpenAI不準備釋出AI搜尋産品,那谷歌是不是就高枕無憂了呢?

以下是王煜全要聞評論:

前幾天《路透社》發了一則新聞,說OpenAI最近可能會釋出人工智能AI搜尋産品,結果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奧特曼緊急辟謠:OpenAI下周不推AI搜尋!但谷歌還是在劫難逃

沒想到5月10号周五的時候,OpenAI官方釋出了消息,說會在周一釋出新産品,但既不是搜尋,也不是GPT-5,這個很讓大家失望。

奧特曼緊急辟謠:OpenAI下周不推AI搜尋!但谷歌還是在劫難逃

當然周一的時候OpenAI釋出新産品,是美國太平洋時間的周一,中國應該是周二了,我們希望在周二也給大家做出解讀,應該也會蠻讓人期待的。

但是我今天要說的是,雖然已經被辟謠了,但是這件事我認為其實該幹,就是AI搜尋事實上已經到來了。

我自己就經常用GPT來替代搜尋,它的插件也已經可以直接上網去搜尋,然後給你回報結論了。

而且,OpenAI支援的必應也已經具備人工智能實時搜尋能力了。我也用過必應,效果也不錯,而且很有意思,它會給你三個人工智能的答複,你自己選一個,你一選,其實它就有了回報了,那它得到回報以後會不斷優化。是以搜尋很有可能會将向人工智能遷移,因為人工智能的搜尋可以不斷地優化。

另外,前一段時間萬維鋼老師推崇的一個人工智能搜尋的公司叫Perplexity,我最近也用了,也覺得效果很不錯,而且它把傳統搜尋和人工智能搜尋給結合起來了。傳統搜尋的特點就是搜尋完了以後得到一堆的網頁,那人工智能搜尋是直接給結論。

比如說搜尋1+1等于幾,那傳統搜尋就給出很多介紹1+1等于幾的網頁,其中可能有些網頁寫1+1=2,但是也有少數網頁可能寫1+1不等于2。那人工智能搜尋就直截了當的告訴你1+1=2。

但是這個Perplexy把這兩個結合起來了,就是告訴你結論的同時也展示結論從哪來的,網站來源也列在那,這對谷歌來說是一個緻命打擊。

也就是說,人工智能加上了這些搜尋過程中發現的重要網頁的推薦,以後傳統搜尋跟它比起來就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了。

奧特曼緊急辟謠:OpenAI下周不推AI搜尋!但谷歌還是在劫難逃

而反過來,谷歌沒法學習人工智能搜尋,因為他們的傳統是把這些網站列出來,這中間有一個小的訣竅。在哪呢?就是它可以通過競價排名把廣告插進去,這是它主要的收入來源。

那麼現在如果它也像人工智能搜尋一樣,加上歸納總結的直接結論,肯定隻有極少數人才會點開某些網頁去驗證結論,而且這個點開的網頁裡面肯定不能是競價排名的網站了,因為我點出來一定是和結果相關的網站,怎麼可能是由你的競價排名來決定呢。

這就意味着,人工智能搜尋一旦加上推薦的相關網頁,傳統搜尋就會處于絕對劣勢。也就是說,不光是OpenAI,不光是必應,不光Perplexity,我認為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系統都提供這種搜尋功能,搜尋可能從過去的谷歌一家獨大變成N多家都提供。

是以你會看到,搜尋領域很快會出現群雄逐鹿的局面,特别像各地起義軍一起來推翻強秦,這是很有趣的一個情況。

我們認為,未來的搜尋到底花落誰家其實還不确定,但是谷歌一定大受影響,甚至受到巨大的打擊。

原因在哪呢?一個就是它沒法回應,它回應了以後競價排名沒法做了,它的廣告會暴跌,這在它的業務收入裡面占比非常大。

另外一個就是它不回應也沒辦法。很簡單,别人做人工智能搜尋,更不能用廣告排名方式來擷取利潤了,但是人家是創業者,從你谷歌身上搶來的每一分錢都是新增的收入利潤,而你谷歌都是損失。是以當群雄逐鹿去和強秦競争的時候,強秦的未來命運基本上就已經确定了。

奧特曼緊急辟謠:OpenAI下周不推AI搜尋!但谷歌還是在劫難逃

谷歌能不能做轉折?我們的基本判斷是不能。什麼不能呢?你得到我們的科技特訓營裡,聽我們講這些科技企業的管理結構。

尤其是科技企業有一個新老交替交接班的問題,就是你到底是創業者還是守業者的問題。這個守業可不好守,因為守業者還要掌握先進科技,先進科技來了以後不能隻守着。

比如,我們最近講蘋果推Vision Pro就面臨這個問題。庫克是守業者,他在決斷上就沒有喬布斯那麼堅決,是以Vision Pro現在看起來推廣就不是那麼有力。

這些問題其實是科技公司普遍會碰到的,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可以上我們的科技特訓營課程。

但是我先給大家簡單地提供一個結論,就是說谷歌從管理結構上來講,壯士斷腕實作大的變革,幾乎不可能。

我們總是講要看企業的前瞻性名額,你要判斷這家企業有沒有可能出現變革,你要看什麼名額啊?

可能大多數人都應該想不到,就是谷歌收購的那家公司叫做DeepMind,也是谷歌人工智能的最強部門,那個創始人叫做Demis Hassabis,是個英國人。

什麼時候Hassabis離職,什麼時候谷歌才可能在管理上能有起色。如果Hassabis還在谷歌,這個局面肯定是改變不了,最多就是溫水煮青蛙,到最後逐漸被幹掉,因為群雄逐鹿已經開始了。

是以我們就認為,雖然這回OpenAI好像很高風亮節,和大家都不一樣,你們說我要上搜尋,我偏不上。

但我認為應該順應民意。為什麼呢?因為搜尋确實是我們已知的一個相當有市場規模的業務,而這個業務人工智能确實能把它替代掉,别人Perplexity都已經在做了,你OpenAI為什麼還猶抱琵琶半遮面呢?

而且,OpenAI有那麼大的影響力,那麼大的流量,當你正式官宣做搜尋的時候,你的流量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化為收入,你有更好的收入利潤,更好的彈藥,為什麼不做呢?

是以我認為OpenAI不要太強調特立獨行,一定要順應民意,人工智能搜尋這個蛋糕,該搶還是要搶的。

另外,今年是科技特訓營8周年,創新地圖的小夥伴們為大家準備了8周年福利,5月1号到5月31号,也就是這個月購買科技特訓營會員,就可以獲贈兩個月學時。

心動不如行動,感興趣的朋友抓緊時間掃描下方活動海報中的二維碼,報名加入,讓我們在科技特訓營裡一起看懂未來。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更多詳細的産業分析和底層邏輯,我會在科技特訓營裡分享。歡迎關注全球風口微信号,報名加入。

王煜全要聞評論,我們明天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