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增收不增利又如何,中芯國際反彈了!

作者:智通财經APP

A股上市即被套,晶圓制造龍頭中芯國際(00981)于2020年7月登入科創闆,首日開盤即高位,至目前市值縮水55%,而港股市值跟随縮水高達64%,長線投資者賬面浮虧慘重。

智通财經APP觀察到,中芯國際市值持續縮水,業績反應卻相對延後。在2020-2022年,該公司業績保持穩步增長态勢,收入及淨利潤複合增速分别為36.44%及60.24%,然而期間AH股市值均跌超40%。不過2023年基本面開始扭轉而下,收入及淨利潤雙雙下滑,市值則觸底反彈20%。

股票是企業價值的風向标,雖然中芯國際2023年有所反彈,但并不持續,2024年AH股依舊雙殺,市場對該公司基本面存在擔憂。根據最新披露的财報,2024年Q1,該公司實作收入17.5億美元,同比增長19.7%,環比增長4.3%,增收不增利,期内淨利潤同比及環比分别大跌76.2%及73.2%。

那麼,中芯國際基本面是否還有預期,長線投資者還能否持有呢?

增收不增利

智通财經APP了解到,中芯國際生産制造8吋晶圓及12吋晶圓産品,下遊客戶包括智能手機、電腦與平闆、消費電子、網際網路可穿戴以及工業與汽車行業,市場覆寫中國、北美以及歐亞等地區,是國内最大的晶圓代工廠。2022年之前,該公司業績保持雙位數的贈送,2023年受宏觀需求及供應鍊波動影響,業績下滑,2024年需求有所回升,Q1收入回歸雙位數增長軌道。

2024年Q1,該公司晶圓收入16.28億美元,回歸雙位數增長,占比收入93%。其中8吋晶圓及12吋晶圓收入貢獻分别為24.4%及75.6%,環比保持穩定,同比12吋晶圓增長搶眼。此次回歸增長,主要受益于網際網路可穿戴及消費電子需求增長,兩大客戶領域收入份額分别增長8.1個及4.4個百分點至30.9%及13.2%。

增收不增利又如何,中芯國際反彈了!

中芯國際市場主要集中在中國,且往年收入貢獻較為穩定,Q1為81.6%,其次是美國市場,貢獻14.9%,合計為95.5%。受國内供應鍊及行業競争影響,産品單價波動較大,而傳導到公司利潤上,毛利率及淨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24年Q1,該公司毛利率13.7%,同比及環比分别下降7.1個及2.7個百分點。

銷售成本的增長一方面是該公司的持續擴張,使得折舊攤銷大幅增長,Q1增長幅度超過收入12.7個百分點,另一方面材料及其他制造成本提升,也對毛利帶來壓力。不過經營開支同比及環比均有優化,其中研發開支、銷售費用及行政費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Q1費用率分别為10.74%、5.31%及6.65%。

不考慮非經營開支項(折舊攤銷),該公司EBITDA利潤率為50.7%,同比及環比分别下降14.4個及9.5個百分點。利潤率下降,導緻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環比大幅下跌至4.7億美元,和投資淨流出缺口達8.58億美元,其實該公司擴充政策下,在2021-2023年,經營投資淨現金缺口都很高,分别為36.43億美元、50.44億美元及28.5億美元,這部分缺口基本由融資去彌補。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該公司的融資能力還比較穩健,主要為股權融資下帶動資産的增長,債務融資占比可控。截止2024年Q1,該公司的現金等價物53.49億美元,加上受限資金及理财的金融資産合計庫存現金達153.86億美元,而短期借款僅為14.9億美元,加上長期借款及債券等合計有息債務103.19億美元,淨現金達50.67億美元。

短期仍有看點

中芯國際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持續多年擴産政策出現産能過剩,無效産能由于得不到需求釋放将持續吞噬公司的利潤率。該公司存在産能使用率較低的問題,2024年Q1,該公司的月産能為81.45萬片晶圓,但産能使用率為80.8%,在2023年按季度在60-80%之間,平均為75%,其中Q1僅為68.1%。

産能使用率較低受制于全球需求疲軟,行業庫存高企,同時競争較為激烈等多重因素,當然根本的因素為公司的擴産行為,産生了較多的無效産能。反觀同行,華虹半導體擴産相對謹慎,産能使用率非常高,Q1整體超過90%,其中 (200mm) 晶圓産品高達100.3%,在2022年及2023年産能使用率分别高達107.4%及94.3%。

華虹半導體的體量相比于中芯國際要小的多,以2024年Q1業績看,8吋晶圓及12吋晶圓分别僅為中芯國際的56.2%及16.6%,同樣集中在中國及北美市場,體量上差距也較大。華虹半導體由于産能使用率高,體量小,主動需求下業績更為強勁,2020-2022年,收入複合增速超過50%,2023年下滑7.6%,均優于中芯國際,不過2024年Q1收入下滑27.1%,并又盈轉虧,淨利率由22.3%至虧損率5.5%。

增收不增利又如何,中芯國際反彈了!

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作為國内頭部兩大晶圓代工參與者,管中窺豹,2024年行業并不樂觀。從同行看,包括台積電、先進半導體以及聯華電子等,尤其是台積電,占據超過50%全球市場佔有率,價格競争下具有更高的定價權,從行業規模看,2022年全球市場規模為1360億美元,僅為機關數增長,2023年表現較為疲軟,國内雙位數增長的紅利消失,參與者出現分化,2024年競争将更為激烈。

兩家公司公布的2024年Q2指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半年行業盈利的悲觀預期,其中中芯國際收入指引增長在5-7%,相比于Q1大幅放緩,毛利率在9-11%,盈利能力進一步下降。不過中芯國際有一筆不小的潛在利潤,在今年3月公告将以66.36億元賣掉長電科技的持有份額(已發行股份總數的12.79%),若轉讓順利将産生稅前收益約12.45億元,是2023年全年的14.5%。

多數券商對行業前景表示擔憂,部分不看好中芯國際盈利前景。比如華興證券研報認為公司重視擴産多于盈利能力,令回報率及利潤增長大幅下降,其中該公司N28及更先進制程的業務,由合資晶片廠開展,意味着其将無法享受全部利潤,下調評級,并将目标價從18港元調至14港元。

從二級市場表現看,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同為AH股均有相似的走勢特征,華虹半導體科創闆上市(2023年8月)第一天也為最高價,至今市值縮水47%。兩家公司月線趨勢有所好轉,但長期走勢仍具有不确定性,受行業基本面影響,業績持續放緩下長線資金或退出,無法提供市值上升的動能。

不過短期有一定的投資看點,事件驅動及三周連陽為投資者帶來持股信心,趨勢投資者關注拐點變化,不排除引來量化機構資金進場。在選擇上,從市場溢價上看,中芯國際AH股溢價178.7%,華虹半導體溢價83.5%,從估值上看,港股中芯國際PB值為0.82倍,而華虹半導體為0.6倍,顯然華虹半導體博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