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母親節,再讀紅色家書

作者:中國青年雜志
母親節,再讀紅色家書
母親節,再讀紅色家書

@文/曹繼可

1985年8月,胡國橋從石家莊陸軍學校畢業後主動報名赴邊疆前線,來到了戰區最前沿的某部三連參加防禦作戰。他們連共堅守着4個高地,其中3個高地與敵人各占一半,有的哨位離敵人最近處隻有八九米遠。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全連官兵頑強堅守陣地108個晝夜,頂住了敵人上萬發炮彈的攻擊。胡國橋身上多處負傷,堅持戰鬥不下戰場,與戰友們一起打退了敵人上百次進攻和偷襲。戰後,三連被成都軍區授予“堅守英雄連”榮譽稱号,胡國橋榮立一等戰功。

母親節,再讀紅色家書

1985年,胡國橋在前線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當年的邊境防禦作戰中,通信很不發達,與家人聯系隻能靠有限的書信往來。戰士們在前線最高興的就是收到後方來信,親人的每一封信都是對戰士的巨大安慰和鼓勵。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刻,胡國橋收到了媽媽的一封信,連隊把這封信複寫多份,發到了各個哨位。

母親節,再讀紅色家書

胡國橋在前線收到媽媽的來信

戰友們都說,這封信不是寫給胡國橋一個人的,是寫給所有在前線打仗的戰士的。媽媽在信中這樣寫道:

國橋,我想念的兒子:

你出征已近三個月了。在這三個月中,全家人無時無刻不在挂念着你。我幾次想拿起筆來給你寫信,但是作為一個兒子在外出征的母親來說,這信又該是怎麼寫呢!是驕傲、是激動、是思念、是不安……多少種感情凝結在一起,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兒行千裡母擔憂”,這千百年來脍炙人口的詩句,現在對我來說體會尤深。你出征前和出征後的幾次來信,我都反複看了多遍,有些句子竟能背誦如流。在信中,我深深體會到我的兒子再不是一個胖乎乎的娃娃了,而今變成了一位威武的解放軍戰士,為了億萬人民的安甯,戎馬邊關,戰鬥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你大學畢業後,完全可以成為一個學者,一個研究所學生,可以回到家鄉,回到你哥哥及我們身邊,享受常人應該享受的歡樂。然而你沒有這樣做,卻選擇了最艱苦、最神聖的職業,帶着全家人的希望和囑托,入了軍校,上了前線,接受那血與火的考驗——靈敏度最高的試金石!在這一點上,全家是放心的,我可以大膽地說,我的兒子,在任何地方都會發出光和熱的,都會做一名令祖國和我們驕傲的兒子。

我雖然是五十多歲的人了,但我仍參加了刊大學習,目前正在加班複習,準備參加十一月份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對于我,學習的難度是很大的,像我這樣的年紀,文憑和權力對我是沒有什麼吸引力的,但我隻想通過參加考試來強迫自己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和業務水準,争取為黨多作點貢獻,對得起我在前線打仗的兒子。讓我們母子二人在遙遠的北國南疆來一次挑戰吧!

上司對咱家很關心,最近要派人幫助咱家修房子,我們謝絕了,咱家的家風就是奉獻,無私地奉獻。

别不多談,盼回信。盼兒,殺敵立功還!

想念你的媽媽

1985年10月6日

從戰場下來後,胡國橋媽媽的這封信被中國革命博物館收藏。2022年,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東側的國家博物館“人格的力量——中國共産黨人的家國情懷”展覽正式對公衆開放,大量展品系首次對外展出。一批飽含家國情懷與親友情感的書信與手迹類展品,生動呈現了中國共産黨人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夢想和追求、情懷和擔當。其中,胡國橋母親的這封信位于第四單元“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展區。

母親節,再讀紅色家書

胡國橋媽媽的信展櫃

母親節,再讀紅色家書

胡國橋媽媽的這封信被中國革命博物館收藏

相比展覽中李大钊、何叔衡、周介甫等革命先輩的珍貴手稿和文物,這封信寫于新的曆史時期,年代雖然沒有那麼的久遠,但它包含了同樣的使命擔當,與新中國成立前的革命文物同樣珍貴。

前不久,為推動教育實踐活動走深走實、見行見效,南部戰區陸軍“老山旅”組織開展“鐵心向黨鑄忠誠、同心奮進擔使命”暨“學英雄、贊英雄、當英雄”主題活動。特邀戰鬥英模、軍地院校專家教授來隊,為官兵們送上了一系列走“新”又走心的大思政課。

母親節,再讀紅色家書

南部戰區陸軍“老山旅”主題活動現場

當文藝演出情景劇《堅守》節目中再現胡國橋媽媽這封信時,現場官兵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胡國橋更是熱淚盈眶。

母親節,再讀紅色家書
母親節,再讀紅色家書

情景劇《堅守》節目劇照

“最後一碗米,用來做軍糧;最後一尺布,用來縫軍裝;最後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後的親骨肉,送到戰場上!”這是我們一代又一代英雄母親的家國情懷。

養育之恩重如山,天高地厚永不忘。母親節,讓我們向天下所有的母親緻以崇高的敬禮!

監制:皮鈞

終審:陳敏

審校:劉曉 劉博文

編輯:郝志舟 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