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市場佔有率連續8年第一,利潤率超順豐,這家公司怎麼做到的

作者:中國企業家雜志
市場佔有率連續8年第一,利潤率超順豐,這家公司怎麼做到的
市場佔有率連續8年第一,利潤率超順豐,這家公司怎麼做到的
挑戰自己的故事,時常在顔惠萍身上上演。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張文靜

編輯|米娜

頭圖攝影|鄧攀

“生命隻有一次,狂野而珍貴。告訴我,你這一生打算怎麼過?”

60歲的戴安娜·奈德在母親書中看到這段話後,決定繼續完成她28歲時失敗的遊程——從古巴到佛羅裡達,全程110英裡。

她的老友兼教練邦尼·斯托爾覺得她瘋了,這怎麼可能?但是,在經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險象環生的遭遇後,她完成了這場史詩級壯遊。

3月中旬的一個早上,中通快遞CFO顔惠萍即将飛往香港,在等待飛機起飛的間隙裡,她向《中國企業家》分享了這個來自電影《奈德》的故事。“有限的人生,可以有無限的可能。在意識層面跨越出小我,我們就能夠去觸碰到大我的無限。”這是奈德最打動她的地方。

顔惠萍會為這個故事所觸動,完全不奇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自己就是一位“奈德”。

1966年出生的顔惠萍,大學就讀于上海外國語大學,後隻身赴美留學、工作。她擁有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美國通用電氣等名企背景,2009年回國後又先後在如家、菜鳥任CFO,2018年1月加入中通快遞集團任首席财務官至今。

熟悉顔惠萍的人都知道,挑戰自己的故事,時常在顔惠萍身上上演。比如,2020年顔惠萍帶領團隊在3個月内成功完成中通快遞香港二次上市。

盡管有資本市場的經驗,這卻是她第一次操盤一家企業上市,但她沒有将上市工作主導權交給投行、券商等專業團隊,而是自己帶領團隊“主唱”。她和團隊一起學習、摸索,與專業團隊溝通、協調,把握節奏,撰寫核心檔案,細化到一字一句。

後來回憶起那次上市,她坦言,“很難,很累,但是夠勁兒,我和團隊都從中獲得了專業技術和心智、毅力上的蛻變。”

顔惠萍曾對《中國企業家》說過一句話,“我永遠都在挖掘自己,一生都在尋找自己的上限。”她享受“在内心驅使下幹想幹的事兒,傾盡所有,哪怕幹到精疲力盡”的極緻過程,認為那是對人生無限可能的追求。

“把賬做好”

加入中通時,顔惠萍經曆了兩次面試,第二次是她主動申請的。第一次見面,中通快遞董事長兼總裁賴梅松講了很多關于中通的事,包括中通如何走到今天,未來要去哪裡。為了解自己未來的老闆是個什麼樣的人,顔惠萍約了第二次見賴梅松。

顔惠萍發現,賴梅松不太講“高大上”的概念或空話。“他16歲開始做老闆,幹快遞前就已經是成功的生意人,帶領中通後來居上,成為中國快遞行業龍頭,他的智慧是從實幹中得來的,他總能從底層邏輯或逆向思維的角度,将許多看似複雜的事物、人性剖析到根本。”顔惠萍說。

比如2010年起,賴梅松設計和實施的“股份制改革”,将掌握省級核心分撥資源的加盟商,從各自為政的“諸侯”轉變為齊心協力的集團股東,期間賴梅松率先将自己持有的20%管理股讓出,與加盟商公司進行置換的定價,透明且優越于市場價。

顔惠萍了解到,中通的股份制改革在行業裡是前所未有的,這解決了當時中通發展的一個根本問題,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配置設定做到了最佳。

“遇上一位實幹出身、擁有大道至簡的智慧的企業掌舵人,我十分幸運。”顔惠萍說,“賴梅松是我加入中通的很重要原因。”

當她問及對财務的期許時,賴梅松說,“财務就是要把賬做好。”

市場佔有率連續8年第一,利潤率超順豐,這家公司怎麼做到的

來源:視覺中國

中通是中國民營快遞中最晚入局、成長速度卻最快的快遞企業。自2016年開始中通的市場佔有率穩居行業第一,同年中通在美國紐交所上市。

“公司的服務品質、市場佔有率和利潤三駕馬車齊頭并進,這對任何一個行業來說都很少見。”顔惠萍告訴《中國企業家》。

“把最後一滴檸檬汁擠出來”

顔惠萍至今對40多年前的一場考試印象深刻。那是考重點高中時的一場數學考試,她考完回到家,當數學老師的媽媽問她考了什麼内容,要她把所有試題和解答複述一遍。聽完後,媽媽單獨拎出了一道題,問她,“為什麼這麼做?”顔惠萍詫異,沒錯啊?媽媽卻很嚴厲,“答案沒有錯,但我教過你一個更加簡捷的方法,為什麼不用?”

這件事在她的性格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好不夠,還要更好”。顔惠萍追求完美的個性,或許就源自那個時候。

顔惠萍習慣把事情做到極緻,深入、細膩到每一寸肌理。進入中通後,顔惠萍将細緻入微的目光投向财務營運,從戰略投資、資本運作、合規風控、業财融合等視角關照中通這艘飛速前行的大船。

2018年6月,顔惠萍進中通後不久,關注到一個資料細節上的問題。當時,她從不同系統裡調出了一個業務資料,本應相同,卻出現了差異。由此順藤摸瓜,顔惠萍發現,中通的資料品質沒有跟上業務的高速發展。

在此之前,企業高速發展,資料的準确、及時和完整性的不足,還沒有被引起過多的關注,公司上下與資料打交道的人都習以為常。

當顔惠萍提出要讓資料産生價值,必須首先進行資料治理時,中通内部許多同僚的第一反應是:“我們的資料不是挺好的嗎?”

早期快遞行業伴随着電商飛速發展,水大魚大,快遞公司踏上這輛飛馳的列車,也能賺得不錯。顔惠萍坦言,在那個時候,中通的發展更多是憑經驗。然而随着快遞行業競争加劇,企業開始拼效益,必須依賴資料來把握風險和機會,并通過精細化管理尋求數量與品質的雙收。

“如果各個業務系統的資料不互通,資料庫管理嚴謹度不夠,精細化管理将無法推行。”顔惠萍常做的一個比喻是,“隻有通過精細化管理才能把最後一滴檸檬汁擠出來。”

她在中通内部到處遊說,并通過外部咨詢、審計來把脈診斷“念經”。2018年底,中通開始系統性地進行資料治理。2019年5月,顔惠萍組建了科技财務部門,推動業财信一體化工程“藍晶”項目,從财務核算的數字化開始,推動業務系統資料的細化,以滿足報告、分析和預測的要求。顔惠萍告訴《中國企業家》,這個項目至今仍在不斷疊代,它的最終定位是成為企業的決策引擎。

如今,資料在中通的經營管理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賴梅松在内部多次強調中通發展的“五個更重要”,其中一個就是“資料比經驗重要”。

3月20日,中通快遞釋出業績公告。2023年,中通快遞業務量達302.02億件,市場佔有率同比提升0.8個百分點至22.9%;調整後淨利潤增長32.3%達到9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