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養老院裡來了一群“90後”

作者:深圳衛視深視新聞

第一代深圳建設者逐漸老去,異地随遷老人日益增多,全面推進“老有頤養”先行示範,是時代賦予深圳的責任與擔當。

抛去刻闆印象和職業濾鏡,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踏足養老行業。他們的選擇,在一些人看來屬于特立獨行,但在他們眼裡則是充滿暖意。

從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到“隻是近黃昏,夕陽無限好”,順序的差别,人生的體驗天差地别。

“90後”年輕人與“90後”銀發族的相處瞬間,都有哪些“反差萌”?一起通過本期《先行》,感受别樣的溫暖。

視訊加載中...

老年人能力評估師

到底評什麼?

“100減7等于93,93減7等于86……”

“都對了,奶奶您真棒”

……

在評估室内,岑亞璐正在為83歲的佟奶奶做能力評估測試。

養老院裡來了一群“90後”

老年人能力評估師,這是“90後”岑亞璐的職業身份。

目前,人口老齡化已成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趨勢,也是中國今後較長時期的基本國情。根據國家統計局釋出的資料顯示,2023年末,大陸60周歲及以上人口超2.96億。

在新的人口結構變化和經濟形勢影響下,一批與養老服務相關的新職業應運而生,岑亞璐從事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就是其中之一。四年前,人社部聯合多部門将這份職業納入國家職業大典。目前,放眼全國,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從業者還不足10萬人。

通過測試,評估師可以了解老人日常生活的能力,包括運動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精神情況等。根據每位老人的情況,他們會出具相應的等級報告。

一般來說,等級會按照能力完好、輕度失能、中度失能以及重度失能來劃分。如此區分,可以更充分地利用人力資源,為老人定制個性化的服務。

養老院裡來了一群“90後”

今年31歲的岑亞璐從事養老服務行業已有六年。在她看來,從事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屬于一份“不容易失業”的工作,不僅不用擔心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而且随着年齡的增長,資曆越老越吃香。

據岑亞璐介紹,在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出現之前,不少養老院采用的是“一刀切”的标準,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特别是心理問題的解決。專業的等級評估,就像一個“牛鼻子”,牽動着所有的後續服務和資源配置設定。

“能力完好的老年人,能夠完全自理生活,可以自行穿衣,規劃日常生活;輕度失能的老年人需要我們協助,例如,我們會幫忙調好熱水,準備他的衣物。吃飯時,我們幫他準備餐食等。重度失能的老年人,需要我們幫助他們洗澡、擦拭後背、洗頭、穿脫衣等,更為嚴重情況下,則需要卧床休息,甚至需要打鼻飼、使用導尿管、更換紙尿褲等。”岑亞璐說,“當然,在評估後,我們也不忘要誇贊老人幾句,因為評估過程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護老人的自尊心。一句簡單的認同,對于他們而言卻不簡單。”

“您可以擺出10點10分嗎?注意,分針和時針有長短針。”岑亞璐耐心地提醒着佟奶奶。

在評估中,評估師提問方式也是充滿技巧。他們會用采取一種老人更容易接受的形式進行,比如,讓老人畫畫或擺弄玩具。如此操作,能便于讓老人把日常見到的事務通過自己的思維,進行傳達。

“評估并非限定老人家,也不是貼标簽,而是讓他們的需求能被他人更精準地‘讀懂’,也讓老人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岑亞璐認為。

養老院裡來了一群“90後”

現在,她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看着老人的一點一滴的進步,隻要能進步多一點,她心裡的愉悅感就多了一分。

“每個人都會老,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就是在打基礎,不僅僅是為父母做福祉,也是為自己老了之後的謀福祉。”岑亞璐說。

養老院就是“幼稚園大大班”

在深圳的一家普通的養老院裡,跳舞、唱K、學習,這些看似帶有濃厚年輕人屬性的标簽,卻是生活在這裡的長者們的日常。“80後”的呂磊,是這些活動的組織主心骨。

37歲的他進入養老行業已經十多年,從護工做起,如今的主要工作是為長者提供各類娛樂活動。

“我們最困難的是前期活動招募,尤其是性格内向和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長者,他們對陌生環境、陌生人以及陌生事情會有抗拒心理。為此,我們需要在前期花費大量時間去拜訪和邀請他們,與他們建立信任關系。唯有信任,他們才會願意參加你組織的活動。”

養老院裡來了一群“90後”

看似簡單的活動策劃背後,其實都是沉甸甸的信任積累。而這裡的近百位長者的身體和心理情況,事無巨細,呂磊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回想起第一次接觸養老工作,呂磊表示,他曾因為在活動中,音量調得太大和太小,被一位長者指責。“當時就覺得為什麼工作這麼難做,隻是一個音量的問題,差點沒堅持下來。”呂磊說,“在檢討過後,我也找到了工作秘籍,就是對待長者就要和朋友一樣相處。”

養老院裡來了一群“90後”

幹淨的活動室内,老人們分排而坐,在充滿節奏感的音樂中,他們比劃出各種的動作,臉上挂滿了笑容。

為強化長者們的記憶力和動作協調力,并且鼓勵他們走出房間、回歸集體,呂磊自學自編了一套“手勢舞”。

據呂磊觀察,老年人如果長期不參與集體活動,不與人溝通交流,心理就容易産生的問題,進而引發身體的病痛。

和很多人的刻闆印象不同,這所養老院的服務團隊中,九成以上都是“90後”,年輕人成為了養老行業從業者主力軍。而長者的年齡則以八九十歲為主。當“90後”碰上“90後”,這對新組合總會出現各種“反差萌”。

養老院裡來了一群“90後”

(圖左1為呂磊)

得益于年輕人的入行,養老服務行業迎來了蓬勃朝氣。在這裡,長者可以“肆無忌憚”地唱歌跳舞、刷短視訊。歡聲笑語間,養老院仿佛成了“幼稚園大大班”。

今年90歲的陳奶奶笑言,“這是我首次參加這個活動,雖然我屬于先天平衡能力和動手能力較差,但我樂在其中。畢竟人與人在這個世界上,需要各種各樣的感覺,才能更加精彩。”

“我真心喜歡和老人一起,因為和他們打交道比較單純,沒有心理負擔,不用思考太多,更不需要隐瞞什麼。”呂磊說。

“90後”年輕人入局“最老”行業

到底為了啥?

尹曉婷也是“90後”,她先後在國内和日本求學養老專業,并堅定進入了養老服務行業。和很多同齡人不同,她的選擇被認為有些特立獨行。

養老院裡來了一群“90後”

“到現在,我身邊同專業的同學中,隻有我一個人堅持下來了。最初我選擇從事這份工作,包括家人或者身邊的朋友,他們非常不了解,認為這隻是一份伺候人的工作。”

養老等于伺候人?這是很多人對這個行業的誤區,也導緻崗位常年缺人。

近年來,随着社會老齡化不斷加深,傳統家庭養老功能逐漸弱化,集納社會力量幫助老人安享晚年成為普遍共識和大勢所趨。

根據2019年-2021年的《中國民政統計年鑒》相關資料,中國養老機構中,35歲及以下職勞工數逐年遞增。

養老院裡來了一群“90後”

“我認為養老行業雖然看似平凡,但其實極具挑戰性,也充滿福報。家屬看到你和老人相處時是在真心付出,他們會尊重你。這會令我獲得一種心理滿足感。”尹曉婷說。

年輕城市深圳

如何積極科學“備老”

養老院裡來了一群“90後”

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目前深圳常住老年人口94.07萬人,老齡化率5.36%。據測算,到2029年,深圳60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将達到149萬人,占比10.52%,特區深圳将正式步入老齡化。

養老院裡來了一群“90後”

作為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深圳正未雨綢缪積極“備老”。

近年來,深圳連續釋出了《深圳市建構高水準“1336”養老服務體系實施方案》《深圳市開展“0507”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實施辦法》等條例,讓深圳這座年輕城市深度探索“老有頤養”。以《深圳經濟特區養老服務條例》為綱領,建立全市統一的智慧養老服務管理平台,凝聚政府、社會、家庭三方合力,做實政府保障基本、居家社群關聯、機構專業照護三種服務,建成覆寫市、區、街道、社群、小區、家庭6個層級的養老服務網絡,打造都市養老新模式。

截至目前,深圳共有養老機構76家、養老床位1.4萬張(其中七成是護理型床位),社群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49家、星光老年之家337家、長者飯堂和助餐點400家、社群黨群服務中心665家,居家養老消費券定點服務機構75家,實作了社群為老服務設施全覆寫。

到2025年底,深圳将實作全市街道長者服務中心全覆寫、老齡化社群長者服務站全覆寫,步入老齡化或老年人口達到一定規模的小區服務點全覆寫。

此外,為吸引更多人才,特别是年輕人加入養老服務行,深圳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推動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入職的激勵政策,以提升其社會地位和待遇水準。深圳職業技術大學等院校陸續開展養老專業。據不完全統計,廣東目前有14所高職院校開設了健康養老相關專業。在對行業要求不斷提高的同時,收入待遇、社會地位也在穩步提升。

“目前我遇到的最大問題是養老行業人才匮乏,許多學習養老的人最終都沒有堅持下來,繼續從事這份工作。近幾年,新興的養老專業,比如老年服務管理和智慧養老,都充滿機會。這份工作需要長期經驗和各方面知識的積累,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養老行業大家庭。”呂磊說。

記者 / 李子立 莊文奇 曹澤東 周一義 向仕雙 溫國贊

編輯 / 李柳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