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养老院里来了一群“90后”

作者: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第一代深圳建设者逐渐老去,异地随迁老人日益增多,全面推进“老有颐养”先行示范,是时代赋予深圳的责任与担当。

抛去刻板印象和职业滤镜,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踏足养老行业。他们的选择,在一些人看来属于特立独行,但在他们眼里则是充满暖意。

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到“只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顺序的差别,人生的体验天差地别。

“90后”年轻人与“90后”银发族的相处瞬间,都有哪些“反差萌”?一起通过本期《先行》,感受别样的温暖。

视频加载中...

老年人能力评估师

到底评什么?

“100减7等于93,93减7等于86……”

“都对了,奶奶您真棒”

……

在评估室内,岑亚璐正在为83岁的佟奶奶做能力评估测试。

养老院里来了一群“90后”

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这是“90后”岑亚璐的职业身份。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中国今后较长时期的基本国情。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大陆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2.96亿。

在新的人口结构变化和经济形势影响下,一批与养老服务相关的新职业应运而生,岑亚璐从事的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就是其中之一。四年前,人社部联合多部门将这份职业纳入国家职业大典。目前,放眼全国,老年人能力评估师从业者还不足10万人。

通过测试,评估师可以了解老人日常生活的能力,包括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精神情况等。根据每位老人的情况,他们会出具相应的等级报告。

一般来说,等级会按照能力完好、轻度失能、中度失能以及重度失能来划分。如此区分,可以更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源,为老人定制个性化的服务。

养老院里来了一群“90后”

今年31岁的岑亚璐从事养老服务行业已有六年。在她看来,从事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属于一份“不容易失业”的工作,不仅不用担心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资历越老越吃香。

据岑亚璐介绍,在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出现之前,不少养老院采用的是“一刀切”的标准,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特别是心理问题的解决。专业的等级评估,就像一个“牛鼻子”,牵动着所有的后续服务和资源分配。

“能力完好的老年人,能够完全自理生活,可以自行穿衣,规划日常生活;轻度失能的老年人需要我们协助,例如,我们会帮忙调好热水,准备他的衣物。吃饭时,我们帮他准备餐食等。重度失能的老年人,需要我们帮助他们洗澡、擦拭后背、洗头、穿脱衣等,更为严重情况下,则需要卧床休息,甚至需要打鼻饲、使用导尿管、更换纸尿裤等。”岑亚璐说,“当然,在评估后,我们也不忘要夸赞老人几句,因为评估过程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护老人的自尊心。一句简单的认同,对于他们而言却不简单。”

“您可以摆出10点10分吗?注意,分针和时针有长短针。”岑亚璐耐心地提醒着佟奶奶。

在评估中,评估师提问方式也是充满技巧。他们会用采取一种老人更容易接受的形式进行,比如,让老人画画或摆弄玩具。如此操作,能便于让老人把日常见到的事务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传达。

“评估并非限定老人家,也不是贴标签,而是让他们的需求能被他人更精准地‘读懂’,也让老人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岑亚璐认为。

养老院里来了一群“90后”

现在,她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看着老人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只要能进步多一点,她心里的愉悦感就多了一分。

“每个人都会老,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就是在打基础,不仅仅是为父母做福祉,也是为自己老了之后的谋福祉。”岑亚璐说。

养老院就是“幼儿园大大班”

在深圳的一家普通的养老院里,跳舞、唱K、学习,这些看似带有浓厚年轻人属性的标签,却是生活在这里的长者们的日常。“80后”的吕磊,是这些活动的组织主心骨。

37岁的他进入养老行业已经十多年,从护工做起,如今的主要工作是为长者提供各类娱乐活动。

“我们最困难的是前期活动招募,尤其是性格内向和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长者,他们对陌生环境、陌生人以及陌生事情会有抗拒心理。为此,我们需要在前期花费大量时间去拜访和邀请他们,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唯有信任,他们才会愿意参加你组织的活动。”

养老院里来了一群“90后”

看似简单的活动策划背后,其实都是沉甸甸的信任积累。而这里的近百位长者的身体和心理情况,事无巨细,吕磊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回想起第一次接触养老工作,吕磊表示,他曾因为在活动中,音量调得太大和太小,被一位长者指责。“当时就觉得为什么工作这么难做,只是一个音量的问题,差点没坚持下来。”吕磊说,“在反省过后,我也找到了工作秘籍,就是对待长者就要和朋友一样相处。”

养老院里来了一群“90后”

干净的活动室内,老人们分排而坐,在充满节奏感的音乐中,他们比划出各种的动作,脸上挂满了笑容。

为强化长者们的记忆力和动作协调力,并且鼓励他们走出房间、回归集体,吕磊自学自编了一套“手势舞”。

据吕磊观察,老年人如果长期不参与集体活动,不与人沟通交流,心理就容易产生的问题,从而引发身体的病痛。

和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不同,这所养老院的服务团队中,九成以上都是“90后”,年轻人成为了养老行业从业者主力军。而长者的年龄则以八九十岁为主。当“90后”碰上“90后”,这对新组合总会出现各种“反差萌”。

养老院里来了一群“90后”

(图左1为吕磊)

得益于年轻人的入行,养老服务行业迎来了蓬勃朝气。在这里,长者可以“肆无忌惮”地唱歌跳舞、刷短视频。欢声笑语间,养老院仿佛成了“幼儿园大大班”。

今年90岁的陈奶奶笑言,“这是我首次参加这个活动,虽然我属于先天平衡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但我乐在其中。毕竟人与人在这个世界上,需要各种各样的感觉,才能更加精彩。”

“我真心喜欢和老人一起,因为和他们打交道比较单纯,没有心理负担,不用思考太多,更不需要隐瞒什么。”吕磊说。

“90后”年轻人入局“最老”行业

到底为了啥?

尹晓婷也是“90后”,她先后在国内和日本求学养老专业,并坚定进入了养老服务行业。和很多同龄人不同,她的选择被认为有些特立独行。

养老院里来了一群“90后”

“到现在,我身边同专业的同学中,只有我一个人坚持下来了。最初我选择从事这份工作,包括家人或者身边的朋友,他们非常不理解,认为这只是一份伺候人的工作。”

养老等于伺候人?这是很多人对这个行业的误区,也导致岗位常年缺人。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不断加深,传统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集纳社会力量帮助老人安享晚年成为普遍共识和大势所趋。

根据2019年-2021年的《中国民政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中国养老机构中,35岁及以下职工人数逐年递增。

养老院里来了一群“90后”

“我认为养老行业虽然看似平凡,但其实极具挑战性,也充满福报。家属看到你和老人相处时是在真心付出,他们会尊重你。这会令我获得一种心理满足感。”尹晓婷说。

年轻城市深圳

如何积极科学“备老”

养老院里来了一群“90后”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常住老年人口94.07万人,老龄化率5.36%。据测算,到2029年,深圳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将达到149万人,占比10.52%,特区深圳将正式步入老龄化。

养老院里来了一群“90后”

作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深圳正未雨绸缪积极“备老”。

近年来,深圳连续发布了《深圳市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深圳市开展“0507”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施办法》等条例,让深圳这座年轻城市深度探索“老有颐养”。以《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为纲领,建立全市统一的智慧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凝聚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合力,做实政府保障基本、居家社区联动、机构专业照护三种服务,建成覆盖市、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6个层级的养老服务网络,打造都市养老新模式。

截至目前,深圳共有养老机构76家、养老床位1.4万张(其中七成是护理型床位),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49家、星光老年之家337家、长者饭堂和助餐点400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665家,居家养老消费券定点服务机构75家,实现了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到2025年底,深圳将实现全市街道长者服务中心全覆盖、老龄化社区长者服务站全覆盖,步入老龄化或老年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小区服务点全覆盖。

此外,为吸引更多人才,特别是年轻人加入养老服务行,深圳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入职的激励政策,以提升其社会地位和待遇水平。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等院校陆续开展养老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目前有14所高职院校开设了健康养老相关专业。在对行业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收入待遇、社会地位也在稳步提升。

“目前我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养老行业人才匮乏,许多学习养老的人最终都没有坚持下来,继续从事这份工作。近几年,新兴的养老专业,比如老年服务管理和智慧养老,都充满机会。这份工作需要长期经验和各方面知识的积累,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养老行业大家庭。”吕磊说。

记者 / 李子立 庄文奇 曹泽东 周一义 向仕双 温国赞

编辑 / 李柳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