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記憶】永不忘卻的真情——紀念5•12汶川特大震災‖劉漢俊

作者:方志四川

永不忘卻的真情

——紀念5•12汶川特大震災

劉漢俊

【記憶】永不忘卻的真情——紀念5•12汶川特大震災‖劉漢俊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我和同僚奉命趕赴前方,在抗震救災指揮部工作了半個多月。我們在成都、綿陽、德陽、阿壩之間奔忙,到了都江堰、彭州、綿竹、廣漢、北川、汶川、平武、安縣、江油、什邡、青川等地及一些村鎮社群。目睹了這場猝不及防的自然災害,給災區造成的巨大損失,給災區人民帶來的巨大創傷;見證了在災難面前,人所表現出來的抗争偉力,人們所表現出來的感人真情。震情過去了16年,不會淡忘的,是那艱難、痛苦的一瞬間,留給我們的記憶。

車出都江堰,向汶川方向駛去。

都汶公路溯岷江而行,是317國道的一段,也是從成都前往九寨溝、四姑娘山、大熊貓栖息地卧龍自然保護區唯一的通道。一直走到底,是美麗的西藏。

震源就在我們腳下一二十公裡深處,特大地震在瞬間完成了逆沖、右旋、擠壓、斷層等一系列瘋狂的高難動作。超強地震波以每秒3公裡的速度,首先将距離汶川最近的都江堰、彭州、什邡、綿竹、安縣擊倒,似多米諾骨牌,向東北方向的茂縣、理縣、北川、江油、平武、青川等,以及陝、甘地區,開裂,摧毀,撼山動地!相當于許多顆廣島原子彈爆炸當量的破壞力,短短100秒鐘就波及中國2000多平方公裡範圍,69200多人死亡、17900多人失蹤、374600多人受傷!

蜀道難,此刻更難。确切地說,這已不成為路,而是被切割成無數截的斷頭路,像數學概念中的線段。走走停停,沒路可走,絕處尋路。路的兩旁,到處是白慘慘的瓦礫、滾落的泥石和被砸爛的車輛;多處路段被堵塞,或突然被截斷,垮落到山腳;運動中的車輛或被山體吞噬,或一頭墜入深淵,蹤影杳無。日均車流量上萬的這條路,被山體掩埋和滾石砸中的車輛有多少,沒有人知道。

第一次聽到地的呼嘯聲。兩山合二為一,或者二分為三,山崩地裂、山呼地嘯,裹脅着甯靜的村莊和無數的生命傾瀉而下,勢如拔嶽掩城,不可阻擋。自然劇變就在人的眼皮底下頃刻間完成,直驚得人發呆、發涼、發怵,恍若地球的末日将至。災難的場面留在眼底,刻骨銘心。親曆了幾次餘震,那飛揚的驚塵和尖厲的嘯聲,刻在了我的腦海,拂之不去。

岷江奔騰而下,進入阿壩州後咆哮西折,出汶川一路南下,安靜地走了一程,忽然拐彎,留戀地回望都汶公路旁,一個美麗蔥郁的小鎮。

【記憶】永不忘卻的真情——紀念5•12汶川特大震災‖劉漢俊

這個鎮的名字,叫映秀。

映秀鎮因不幸成為震中而舉世聞名,全鎮人口一萬多,生還者僅2300人。

進入映秀之路難于上青天。頭頂有山石滾落、腳下是懸崖和湍流,路面坑窪不平,随時有塌陷的危險。三次被迫折回,我們終于從沒有路的江邊泥灘沖了過去,岷江驚濤襲打着我的車窗,不知道哪一隻輪子會陷進泥淖。越野車左繞右避,驟停驟奔,颠簸搖晃得像汪洋中的一條船。實在走不通了,就徒步從沒有路的地方爬上去、翻過去。随處可見被山石砸扁的車輛,慘烈的場景想起來讓人心驚肉跳。百花高架橋被強震折成幾節麻花,倒卧在泥石流中。我感覺生命随時有不保之險,一股悲壯之情和英雄之氣油然而生。

終于走進映秀鎮,突然見到一方巨石倒立在路邊,像一尊巨大的驚歎号,我不知道它當時是以怎樣的雷霆萬鈞之力從山上呼嘯而下,定格在這裡的。是否粉碎了無辜的生命,看得人毛骨悚然。鎮上已經沒有一座完整的建築,滾石泥流封死了一切出口。映秀像一個被徹底毀容的村姑,滿臉是淚痕。幸存者全部被轉移到平地,一幢幢深藍色的帳篷擇地而設,宛如一朵朵生命之花,開放在廢墟之上。直升機隻能在河床淺灘處垂直起降,救援器械和物資正通過空中通道源源不斷地送到這裡。幾台推土機、鏟車正緊張地清除路上的障礙。路是映秀的生命,不通道路的映秀是凋零枯萎的花兒。山腰上,有人在挖坑填埋屍體,能聽得見哀婉的抽泣。

映秀有淚,但映秀不哭。

那難忘的半個多月裡,我多次乘坐軍用直升機,沿龍門山斷裂帶攀升、爬高、俯沖,一次次飛過成都、都江堰、綿陽、德陽,在綿竹、北川、汶川、青川上盤旋降落,一次次從空中抵達映秀鎮。透過舷窗,我長時間地凝視這蒼山翠海深峽,有一種深深的感動。無論山多麼高、多麼陡,總有三兩鄉村山寨,甚至一兩間孤獨的茅舍,那麼固執、那麼生動地深居其間。隻要有一兩抔黃土,能種幾株莊稼,就有老農荷鋤而行,就有梯田如畫,開滿希望的花兒。一代接一代,他們堅守在這裡,自成風景一百年。

強震隻用了10多秒鐘,便在光天化日之下摧毀和埋葬了一座有着1400多年曆史的城,連同近2萬人的生命。

【記憶】永不忘卻的真情——紀念5•12汶川特大震災‖劉漢俊

這座城的名字,叫北川。

那一刻,滑坡山體如西北雨腳,疾風暴雨般砸向這彈丸谷底。那一刻,不少行駛着的汽車被砸上天,落挂在被巨石壓斜的樹幹上,殘骸裡滲出一注注、一滴滴殷紅的血。那一刻,猛獸出籠般的滾石陣破牆入戶,碜人的裂縫穿山破路,無數的建築被解構搗碎,蛛網般的裂痕像雨夜的雷電,那麼深刻、醒目,令人心悚。那一刻,肉成餅、血飛濺,生命在瞬間被蒸發,人聲鼎沸的鬧市頓成死亡之谷。城市的生動和生命的靈動,驟然歸零。山路上,一個個幸存的生命,沒有言語、沒有表情,懷揣說不出的痛,正怆惶逃離這恐怖地帶。

冒着餘震的危脅,我們穿過沒有路的滾石堆,進入這個已然被夷為廢墟的空城。湔江依舊清澈,吊橋還能走人,但所有路面都已斷裂,所有房屋都已垮塌,所有的建築下都似有生命的呼号。羌笛哀婉依稀,為羌寨的倒毀而嗚咽。相當于上千顆原子彈爆炸當量的造山運動,把千萬年生成的人類文明成果碎為粉齑,竟易如撚指、疾如旋風。

若不是仔細辨認,真的看不出那竟是一座猝然間吞噬上萬條生命的山體——草叢仍然蒼翠欲滴,樹木照樣聳立如镞,時空停滞,紋絲不動,好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隻有滑坡形成的祼露,像張開的血盆大口,又像皲裂的傷處,警醒我她的殘忍和傷痛。原本濃密的植被稀疏了,像被蓖子梳過一遍,又像被無數條黃色飛瀑沖刷,岩體崖骨祼露,衣不蔽體。無邊的青山被剃成秃頂,連鷹都歇不住腳。

同樣劇烈的造山運動,發生在北川縣城上遊的唐家山。巨大滑坡體把地表的第一層撞擊到河谷對岸,把第二層鏟起填塞在河道中央,然後以排山倒海之勢把一個幾百人的村莊,轉瞬之間就沉藏在河床左側底部。堰塞湖水很快淹沒了村莊,浸泡了本已松軟的山體,沖擊着并不牢固的堰塞體。一旦潰壩,下遊幾十萬生命難逃滅頂之災。

伫足唐家山堰塞湖壩上,很難想像那一汪平靜如鏡、清波不興的湖水,有過怎樣的驚濤駭浪!

直升機沿河谷超低空的飛行,讓我獲得了一個俯視蒼生的角度。鳥瞰被地震解構了筋骨的龍門山脈,失去了血色的城鎮鄉村,目睹錦繡山川被魔掌拂拭過後的憔悴,我驚訝得無語,在心底一遍遍地描摹着她曾經的秀美,想像着千萬年前的滄海和萬千年後的桑田,心裡滿是祈禱。

艙外有一種油畫般的效果,我的腦海裡迅速疊演、切換着幾幅著名油畫:16世紀比利時勃魯蓋爾的作品《死神的勝利》,19世紀初英國菲利普·盧泰爾堡的作品《阿爾卑斯山的雪崩》,以及17世紀意大利薩爾瓦多·羅薩的作品《戰場》,一樣磅礴的場面透着一樣的悲壯、慘烈與蒼涼,都是人與災難抗争的主題。

我想,我們也應該有一幅巨型油畫來紀念這場人類罕見的震災,名字就叫《災後》或者《5·12》。

【記憶】永不忘卻的真情——紀念5•12汶川特大震災‖劉漢俊

蒼山如海茫茫無邊,人如蝼蟻渺若微塵。我祈望廢墟中的每一個生命都能一息尚存,每一位兄弟姐妹都能倔強地活下來、爬出來、站起來。我祈禱,哪怕是一個弱小如草芥的生命,都能長滿綠色的闊葉。

有一雙失去血色的腳,倒埋在一處廢墟上,主人的身份無法推測。在鏟土車突突的轟鳴中,我呆若木雞,凝視良久,悲哀讓我的相機在顫栗。不遠處,救援人員和搜救犬發現了幾米深處的生命,似乎還有艱難的對話;在北川縣城一處廢墟,救援隊伍掏出幾層洞,急切呼喚和奮力搶救着殘存的生命。但最終,在淩晨兩點左右,消息傳來,這幾處,這幾處都失去了生命的應答。作為現場目擊者,我内心深處,永遠,永遠懷着深深的,深深的無以排解的,愧疚。

把幸福與苦難、暢意與煩惱、富貴與貧賤,愛恨情仇、損益得失,一古腦兒打包埋進廢墟,這就是大自然處理人類社會複雜關系的最簡單又最殘忍的方式麼?

死是永恒的,而活着是暫時的;完美不是常态,所有不甚完美的人生,卻總有完美的瞬間。譬如,求生的本能使人在災難面前爆發出完美的一搏。

72小時以内是黃金救援期,但有許多幸存者越過了這生命的橫杆,106小時,152小時,196小時……生命奇迹的紀錄一再被重新整理。什邡市紅白鎮一名婦女靠着一個蘋果和吃地上的野草、蚯蚓,喝自己的體液,硬是支撐了216個小時後被救出。等待她的,是對生命的贊歌。

無法想像,他們是怎樣度秒如年、翻過那生命之坎的。時間刻度,成了生命力的計量标準。在與自然的抗争中,他們是英雄,是越過極限高度的金牌得主。

特别想說的是,災難中成長的孩子們。

【記憶】永不忘卻的真情——紀念5•12汶川特大震災‖劉漢俊

映秀國小一位10歲小姑娘埋在廢墟100多小時後被救出來,這樣一個弱小如小草般的生命,該有多麼超強的韌性!一個小男孩逃出廢墟,在險象環生的山道上邊哭邊走了6個多小時,赤腳走到綿陽,他隻有5歲!一名 11歲的小男孩背着3歲的妹妹逃出廢墟,在餘震不斷的大山裡走了12個小時,找到了安置點。北川中學一名中學生,為了對女同學一句“你是男子漢,言必信,行必果”的承諾,用血肉模糊的雙手刨了10多個小時,成功地救出這位女生。一位被壓埋在廢墟的9歲男孩,靠啃課桌角充饑,靠唱《國歌》振作精神,那微弱的童聲迸發出的铿锵音符,讓我感受到歌聲的重量!

鎮上村民、國小老師證明,鎮上唯一沒有倒下的,是映秀國小操場上的國旗。所有從廢墟裡掙紮出來的人,都看到了那面國旗。

地震災難,使9歲的林浩成了最亮的小明星。受傷的他從廢墟中背出兩位同學,“拿”給了校長,拍了拍滿是灰塵的小手,整了整撕破的衣衫,抱着受傷的胳膊,沿着山路走了7個多小時到都江堰,去找爸爸了。見到爸爸,這個堅強的毛孩子嚎啕大哭起來,哭出了一個孩子的恐懼、委屈、真實,以及全部的成就!在全國抗震救災英雄少年頒獎晚會上,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我屢次見到這個小不點兒,那頑皮天真的童稚裡,透着英雄的豪氣。

地震發生後,不少逃生的孩子又瘋狂地沖回學校——那裡埋壓着他們的老師、同學、夥伴。他們刨着、挖着,哭着、喊着,嫩弱的臂膀救出了一條條生命!這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自然萌動,是人性的光輝和生命的光芒最本色的綻放,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力量,在作一次沒有發令槍聲的集合和起跑!

我兩次駐足北川中學廢墟,那滿地的書包、文具、課本、旅遊鞋,讓人心痛欲碎;那一隻隻停止了舞動的手,是他們帶着萬般向往與眷戀,向世界、向親人作最後的揮别。在平武縣平通鎮中學廢墟上,我拾起幾本被砸爛的作業本和日記本,作永久的紀念。一位女孩兒在日記裡寫道:“有些願望,隻能用心實作,真正的幸福,隻能在心中找到。”孩子們去了,帶着對生活的夢想,像一隻隻美麗的花蝶兒,翩翩西去……

走進青川一處帳篷學校課堂,聽着劫後餘生的孩子們那一陣陣依然朗朗如昔的誦讀聲,看着那一張張驚恐未褪的臉,那一雙雙充滿清純童真依然懵懂無知的眼,憐惜和敬畏之心油然而生。他們比我富有,是我人生的老師。

在綿陽火車站,我們趕去為一列即将發往外地的傷病員專列送行。望着車廂裡缺胳膊少腿,紮着繃帶的孩子們,依然那麼天真爛漫如鳥雀啁啾,我潸然淚下。不知道劫後逢生的孩子們,今後的人生之路是否平坦,生活的天空裡會不會有憂傷的雲?

我對感受過災難殘酷的弱小生命,心生敬畏與虔誠。盡管有人不提倡鼓勵未成年孩子們的冒險行為,但我認為,在這場突如其來、無可逃避的災難中,孩子們展開的自救與互救行動,是完全必要和值得肯定的。他們同樣是英雄。在災難教育和憂患意識教育需要加強的今天,汶川特大地震讓孩子們上了一課。他們在無法選擇中承受了災難,在驚恐萬狀中學會了求生、學會了救生,學會了與死神争奪生命,珍惜生命。經曆了如此的劫難,人生還有什麼坎坷不能過!祝願孩子們人生之樹華蓋如雲,披滿潑辣辣的綠陰。

自然的鐵律常常讓人類肅然起敬。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在悲怆中逝去,一個個勇敢的生命卻在廢墟上誕生。一位婦産科大夫在地震發生後的六天裡,親手接下了36個新生兒,不知道當排成一列、哭成一團的孩子們,在齊聲顯示生命存在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對這些逆襲生長的新生命心懷敬畏?北川縣城,一位出生才4個小時的嬰兒在倉促中被一大群人從三樓抛下接住,成為最小的地震親曆者和幸存者。我想,人們接住的,應該是生命的接力棒,是希望的種子。屈指一算,這些孩子們年滿十六了,他們過得可好,生命之苗是否在噌噌噌地拔節升高?

逝者長已,生生不息。沒有什麼,能夠打敗一個從淚水和血泊中,哽咽着站起來的民族;沒有什麼,能夠遮擋住一雙揉去蒙塵,依然遠眺的淚眼;沒有什麼,能夠折斷一根從匍匐中挺起的有韌性的脊梁;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一個泱泱大國朝既定目标邁進的堅定腳步。

5•12是中華民族一次艱難的呼吸,大災難檢閱了一個民族的心靈史,是一次把苦難、死亡、毀滅、痛苦,熔進精神、意志、理想、信念的重構,浴火重生,必定強健心智和品格。

地震無情,卻檢閱和考驗了人間的真情。

那些日子裡,當地的報紙、廣播、電視、網絡上,到處是尋親資訊。丈夫尋妻兒,妻子找丈夫,兄弟呼姐妹,子女喚父母,字字情切心急,聲聲泣血帶淚。

死亡之海愛舟蕩漾,恐怖地帶玫瑰鋪路。我們所到之處看到、聽到最多的,是無須加工的感人故事。愛,是永恒的主題。

那天中午,一位女孩從成都趕到北川,與心愛的男友約會,正遇地震發生,兩人用生命踐行了生死相守的諾言。那天中午,一位在外打工多日的丈夫,剛剛回到妻子身邊。那天中午,一位娛樂城的打工妹到郵局,給在家鄉讀書的心上人寄走生活費。愛的切片,讓人體察到生活的美好;愛的定格,讓人感受了悲劇的力量。普通的生命,一樣能上演輝煌的主題;平凡的故事,一樣能演繹得感天動地。

人們從一處醫院廢墟裡挖出一對老人,丈夫已死,但懷裡抱住的老太太卻活下來了。從老人家隻穿了一件短褲衩來看,他應該是病号,當時可能正躺在床上。在汶川綿池鎮,人們終于撬開一塊從山上飛滾而下的大石頭,頓時驚呆了——一對夫婦緊緊相擁在一起,男子呈弓狀護着女子,而女子緊緊抱住男子,屍身竟然難以分開,人們隻好小心翼翼地呵護着這愛的姿勢,将他們一同入土。

一位26歲的小夥子,被預制闆壓埋了70多個小時,救援在艱難地進行。有人問他想對妻子說點兒什麼,他說,這輩子沒有太大奢望,隻想和妻子和和睦睦過日子。令人遺憾的是,被終于救出,放在擔架上的他,卻一會兒就斷了氣。享受愛情,這是他最後的遺願。一位水電工程師被壓埋時,距33歲生日隻差3天。昏迷中,他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在唱一首熟悉的歌:“阿門阿前一棵葡萄樹……,阿樹阿上一隻黃鹂鳥……”啊,那是他的親密夫妻黃麗!她冒着餘震的威脅,幾天幾夜地蹲在廢墟邊,不停地用帶着哭腔,唱那首兩人共同的歌,輕喚她的知心夫妻。“我一生都會記住這首歌……”,80小時後獲救的他,流着淚說。一位丈夫終于找到掩埋妻子的廢墟,他一邊拼命地刨挖,一邊聲淚俱下地呼喚,壓埋在幾重廢墟之下的妻子依稀聽到丈夫的聲音,激起求生的欲望,憑着愛的力量,她堅強地支撐下來。事後,她幸福地說,我知道他會來救我的!災難發生的瞬間,她被丈夫緊緊地護在胳膊下,而抱住她的丈夫正一點一點地死去。“讓……孩子走……正路”,丈夫臨終前,喃喃相囑。為了這句話,她頑強地活着,渴了,她喝自己的體液,一遍、兩遍;餓了,喝自己的血,楞是用磚頭,砸斷了被預制闆壓住的右小腿,終于,她被救了。

我們慶幸這生命的奇迹,我們贊美這愛的力量!

那一天,注定要發生許多故事,讓人肝腸寸斷。

【記憶】永不忘卻的真情——紀念5•12汶川特大震災‖劉漢俊

那天中午,年輕的妻子從興隆鎮去漢旺鎮,給手機充值,丈夫把她送到公路上搭車。地震發生後,丈夫趕緊騎上機車,發瘋般地沖向漢旺鎮,終于在兩塊預制闆之間的夾縫裡,看到了自己心愛的妻子!可是一切都晚了。他抱起亡妻,用粗糙的手揩淨她滿臉的塵土,理順她蓬亂的頭發,穿上她最喜愛的衣服,傷痛欲絕地說:“我帶你回家!”人們幫他把妻子擡上機車後座,用繩子緊緊綁在一起——她雙手交叉抱住他的腰,把臉貼在他的背上——這是一個堅持了22年的姿勢!從21歲那年兩人戀愛起,從漢旺到興隆不知道一同走了多少回,先是騎自行車,後來騎機車,每次她都是這一個動作。就這樣,他們往家的方向駛去……。再卑微的草民也有偉大的愛情,再老實巴交的農民也有驚人的創意,他以這種令人傷感的方式,完成了一對中國農民夫妻最後的恩愛,舉行了一個中國男人對愛的祭悼和忠貞。後來,以及後來的後來,故事增添了許多新的情節,但是活着就是慶幸,活着就有新生活。我們不要指責所有人的人生選擇,更不要質疑當初一個男人的悲壯愛情。

愛不一定能起死回生,但肯定能走向永恒。一位丈夫執信自己的妻子被埋在某處,硬是用手刨了90個小時,終于挖出已經了無生命迹象的妻子,生死不棄,上蒼為證,對得起天地良心。在教室即将垮塌的危急時刻,一位女教師正在緊張而鎮定地指揮學生逃生,一塊預制闆擊中了她,頭發被死死壓住不得動彈,她拼盡最後的力氣,褪下手上兩枚戒指、一隻手镯,委托一息尚存的學生,轉送她的丈夫,作生命最後的交代。

當這一組組慢鏡頭掠過我的腦海,我的心境如夜海空濛,上空回旋着一曲旋律——電影《泰坦尼克号》的主題曲《我心永恒》。凄婉、悲怆、纏綿得讓人心碎。那是愛的嗚咽,讓我感受到了聖潔與崇高。

與愛情一同被考驗的,還有親情,同樣的刻骨銘心。

我聽說,一位隻有10多歲的男孩子哭喊着發瘋似地用雙手在自家廢墟上挖掘,終于救出自己的姐姐;我聽說,一位父親趕到壓埋女兒的廢墟前,一遍一遍地喚着女兒的名字,就是靠着這種親情的呼喚,女兒堅持了25個小時之後被救出來;我聽說,一位年輕媽媽最後的動作,是把乳頭塞進了懷中乳兒的嘴裡,一位遇難母親最後的動作,是割斷自己的靜脈,讓殷紅的血流進孩子的口裡;我聽說,有一對母女,女兒是老師,為救孩子們,犧牲了。不遠處,她的母親被壓在樓闆下,施救難度極大。不知道女兒已經不在人世的母親趁人不注意,選擇了割腕自殺,她說,我知道,我救不出來了,你們快去救我女兒吧……

每一位救援人員都能講出許多類似的故事。講述時,他們滿臉的土,被悄然滑落的淚線,刷成了溝、刷成了河。

一位中年婦女在地震中失去了女兒,瘦弱的她從廢墟中搶出兒子,一口氣背了37裡路趕到平通鎮安置點。我問她,為什麼這麼長距離沒有放下孩子歇一歇腳,這位樸實、木讷的農婦隻說了一句話,“娃兒是我的命,不能丢了。”在艱險崎岖的山道上,一大群逃命的人群中,一對夫婦懷裡緊緊抱着一個用白布裹住的嬰兒——孩子顯然已經沒有了生命,但年輕的媽媽好像還在喃喃自語:“寶貝兒,我們回家……”

網上流傳着這樣一幅讓許多網友落淚的照片——一位幹瘦的老農艱難地跋涉在山徑。他的背上,是他那已經死去的兒子,兒子身材顯然比父親高大,背着很吃力,兒子的雙腳隻能拖在地上。旁邊跟着的,是兒子的母親。他們行進的方向,是家。

一位母親在地震中永遠失去了她17歲的兒子。那天,她從廢墟中刨出已經咽氣的孩子,悲痛欲絕地搖着、喊着仿佛睡去的,滿身滿臉都是血痕灰塵的孩子,可那個生龍活虎蹦蹦跳跳、總跟她嘻皮笑臉稱兄道弟,一邊讀書一邊打零工掙錢養媽媽的兒子,一點兒反應都沒有。人死不能複生,絕望的媽媽恢複了平靜,“娃兒,你走了,媽媽很痛苦,但這是事實……,希望下輩子你還做媽的兒子,和現在的你長得一模一樣,我們還做一家人……”

母喪子,萬千傷痛無以排解,自知即将告别人世的孩子對父母何嘗不是萬千眷念和牽挂。一名中學生命殒廢墟,人們發現孩子手裡捏着一張紙,是一封用木棍劃在白紙上的遺書:“……爸爸媽媽對不起,兒先走了,願你們一定保重。”可以想見,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孩子割舍不下的,是生他養他恩重如山的父母。

【記憶】永不忘卻的真情——紀念5•12汶川特大震災‖劉漢俊

生離死别,陰陽兩隔,災難總是用痛苦考驗愛情親情,也考驗着超越情感的人間大愛。

還有什麼,比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親人逝去更悲傷的呢?一位警察帶領師生奮力施救,一雙雙血手挖出了30多名孩子,他突然聽到了兒子在廢墟裡痛苦地呼救,淚汗滿面的父親拼命地刨挖瓦礫,甚至已經看到了被卡在兩塊預制闆之間的兒子,但身邊的孩子都需要救援,一個比一個危急,一個,兩個,三個……,等到他騰出手時,命若遊絲的兒子向警察爸爸隻留下最後一句話:“……爸爸,救我……”

在教室垮塌下沉的霎那間,許多老師俯身張臂死死護住學生,有的孩子是以而獲救——這是一個讓人感動的姿勢,是他們向這個世界道别的姿勢,是職業的姿勢,更是大義大愛的姿勢。譚千秋、向麗、瞿萬容、張米亞……,他們以同一個姿勢倒下,如天使之翼,在另一個天空翺翔。

老師們舍生忘死救學生,孩子們也勇敢無畏救老師。一名中學生在沖出教室門口的一刹那,停住了——他猛然間看到他的身後,是已有6個月身孕的班主任。男孩子毅然挺立在門口,用他那還稚嫩的臂膀,撐開已經嚴重變形變窄的門框,讓老師從自己腋下鑽過去!

人間遭遇,天地動容,真情無價,感天動地,也感染了人類的朋友。一條狗長時間地蹲在廢墟上,不停地舔舐一位昏迷不醒的老婦的唇齒,濡之以沫。被義犬滋潤了的老人甦醒過來,憑添了生存的信念和力量,堅持到了最後。在廢墟現場,我看到許多訓練有素的搜救犬發狂般地四處尋找,那憨态和急迫讓人感動。一條搜救犬一連救出32人,卻不幸被坍塌的殘樓壓倒,壯烈殉職,義感人間。

像這樣的故事,不知道被埋葬了多少,也不知道被忽略了多少,感動已成為一種常态。

無數條焦急的短信發往同一個永遠不可能接收的終端,所有的耳朵傾聽着來自同一個地方的聲音,所有的血液流向同一根血脈,所有的鏡頭對準同一個目标。

【記憶】永不忘卻的真情——紀念5•12汶川特大震災‖劉漢俊

黨中央一聲令下,全國軍民緊急行動。13萬兵力迅速向祖國的西南方向大規模集結,不遠千裡緊急馳援,大雨泥濘中拼死沖鋒,5000米高處冒險空降,奮力打通生命通道,不分晝夜緊急搜救,身背炸藥前往堰塞湖限時到達……;直升機、民航飛機高密度地飛往災區,物資專列、軍用專列車輪飛馳,滿載救援物資的汽車排起長龍不見首尾,起重車、鏟土車、掘進機、推土機夜以繼日,沖鋒舟一次次向被困孤島進發。

深愛無底、大愛無涯。愛心滾燙,愛河波湧。

走進北川中學的臨時教室,我不敢刺激師生們的記憶。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淚包,一觸即潰,每一群孩子都有太多的傷痛,随時會哭成一片。畢業班的同學們緊緊相擁,不願分離,同窗之情、生死之交,是淚水把他們的心粘合在一起。他們珍惜幸存,痛悼亡友,破碎的心靈互相修補和慰藉,一夜之間孩子們都長大了。一個班有50多個孩子永遠地走了,幸存的同學在一件被汗漬浸黃的白色T恤衫寫滿了全班同學的名字。

從四川回來的那些天裡,我一直情緒不揚,悶悶地不想說話。那年的中秋月,不甚明朗。我讀到這樣的信,是一位孩子寫給遠去天堂的母親的。地震發生後一直沒有媽媽的消息,讀大學的兒子思母心切,悲痛難忍,在當志願者的間隙給媽媽寫信,一封又一封,回憶兒時起母愛的點點滴滴,字字泣血,行行淌淚,全都是傷痛的心、揉碎的愛,“媽媽,去天堂的人好多,……如果有來生,我們一家人還要在一起……”

【記憶】永不忘卻的真情——紀念5•12汶川特大震災‖劉漢俊

獨自站在北京高樓的夜風中,遙望祖國的西南方向,那裡有我的千千心結。不知道那裡的月亮,今夜是否華光如洗?

走向天堂的老人啊,那裡有沒有天倫之樂、閑逸的生活,有沒有花兒如雲如簇、如緞如錦,有沒有晨練的陽光照着你須眉全白的童顔和樹枝般彎曲的老腰。

走向天堂的男人啊,那裡有沒有另一個天要你去扛,是不是每天總有忙不完的苦活累活、連搓麻将的時間都沒有,有沒有你滿心歡喜的女人。

走向天堂的女人啊,那裡有沒有總也洗不完的衣服菜蔬,是不是家長裡短張三李四總有擺不完的龍門陣,有沒有齊全的柴米油鹽和牽挂不盡的人情世故。

走向天堂的孩子啊,那裡有沒有你愛吃的零食和不愛吃的月餅,有沒有新奇的玩具和文具,有沒有人檢查你的作業本,有沒有你的愛豆網紅。有沒有人給你像爸爸媽媽一樣溫暖的懷抱。

……

走到一起吧,記住5•12,那是你們初識的日子。遠去的你們,沒有痛苦、傷悲和孤獨;組成一個幸福的大家庭吧,那裡有爺爺奶奶外婆外公,有爸爸媽媽兄弟姐妹,有同學老師鄰裡鄉親,有心儀已久的夢中情人和相濡以沫的知心夫妻。

後來,再到映秀鎮,發現當年我們看到的那尊巨石,已經被刻上了“5·12震中映秀”字樣,成為永久的标志性景觀,供遊人照相留念。地上,開滿不知名的花兒。

後來,我走進映秀國小,想了解老師們的近況。和一位國文老師打乒乓球,邊打邊聊,我小心翼翼地,生怕觸疼了那結痂的傷口。他數次恍惚無語——在地震中他失去了妻子和女兒。老師們都談到當年的那面國旗。說到映秀國小校長譚國強因為英勇救人,被評為全國抗震救災英雄,好幾位老師說:“是譚校長救了我!”而譚校長對我說,這是我的職責。樸實有力,沒有一個多餘的字。國小的宣傳窗裡,貼着震前全校教師們的合影,男教師陽光潇灑充滿活力,女教師笑容燦爛如花似玉。其中的 20多人已經玉殒魂散。我提議,為堅守的老師們照張像,他們欣然應允,譚校長特地用廣播召集老師們在宣傳窗前集合照相。男教師們穿戴西服領帶,女老師們穿起漂亮的衣裙,羌族教師還穿上鮮豔的民族服裝。我知道,他們想告訴世界,劫後的映秀依然美麗,依然抖擻!照相的時候,老師們特地留出一道縫,讓那張充滿笑容的合影被簇擁在中間。我知道,他們想對已走遠的同僚們說,“我們永遠在一起”。學校喇叭裡,不知道什麼時候,播放起了那首《我心永恒》。哀婉、凄迷,讓人生出無限懷念。

一個把敢于傷口描成花朵的民族,是不會被打倒的。

一個能擡淚眼望遠的國度,是不會停下腳步的。

來源:八月裡的陽光

作者:劉漢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