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色記憶】英雄母親鄭英割舍骨肉上戰場‖郭曉梅

作者:方志四川

英雄母親鄭英割舍骨肉上戰場

口述/鄭英整理/郭曉梅

2024年新中國成立75周年,我們革命後代和中國人民共同歡慶祖國的偉大勝利!

我的心情無比激動,思緒萬千,深情地緬懷為了民族解放革命勝利而捐軀的郭運才叔叔和無數先烈、英雄父輩。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為什麼大地春長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紅色記憶】英雄母親鄭英割舍骨肉上戰場‖郭曉梅

2023年是濟南戰役、淮海戰役勝利75周年,我們的父輩們為了解放全中國在山東大地欲血奮戰,流血犧牲。2023年9月,我參加了華東野戰軍後代重走父輩路山東行,探望父母曾戰鬥和生活過的地方,追憶他們革命戰争年代的艱苦歲月。

【紅色記憶】英雄母親鄭英割舍骨肉上戰場‖郭曉梅

當我來到濟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園,站在孟良崮戰役遺址山頂上,走進華東野戰軍紀念館等地時,激動得熱淚盈眶,仿佛看見了父母在山東戰場上的身影!我情不自禁地呼喊着:“爸爸媽媽,我回來了!”

在東華東野戰軍紀念館主館展廳,第一部分展有鄭英捐贈的文物。2024年1月,濟南戰役紀念館和濟南革命烈士陵園聯合編輯的的《英雄山》第6期出版發行,這期年刊刊登了鄭英的文章《要做英雄啊——陳毅軍長親自為我改名》。

我懷着别樣心情三次尋訪山東老區。2021年4月母親剛去世1個月,我帶着喪母之痛,走進北京新四軍研究會軍部分會戰地尋訪團,去山東戰地祭思母親。

【紅色記憶】英雄母親鄭英割舍骨肉上戰場‖郭曉梅

因為父母在山東打仗刻骨銘心的特殊情結,山東熱土深深地吸引了我,每一次來到這裡,看見山東老區人民純樸熱情,看見父母當年戰地,都使我觸情生情,耳邊又響起母親鄭英深情地講述自己為了山東解放割舍骨肉上戰場,她終生難以忘懷的那段記憶……

我随着年齡增長,每一次聆聽完媽媽講述這段戰鬥故事,我都有更深的了解,媽媽在戰火的曆練中,在黨的培養下,從天真純潔的少女成長為堅強戰士。身為母親,更是一名軍人,在革命與孩子之間,她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前者。我感受到戰争的殘酷和無情,感受到父恩母愛的真谛!感受到母親博愛胸懷的偉大!

媽媽和爸爸随着大軍一場戰鬥接着一場戰鬥,一直打到渡江戰役、上海戰役,解放全中國。

2024年4月19日,筆者作為第三野戰軍渡江戰役參戰部隊後代和全國第二、三、四野戰軍400名餘渡江戰役後代,與其他野戰軍戰士後代齊聚南京,慶祝渡江戰役勝利暨南京解放75周年紀念活動。

【紅色記憶】英雄母親鄭英割舍骨肉上戰場‖郭曉梅

2024年5月14—19日,筆者作為解放上海參戰部隊後代,将參加第三野戰軍慶祝上海解放75周年紀念活動(杭州、甯波、舟山、上海),筆者父母所在三野25軍是渡江戰役第一梯隊和上海戰役主力軍,媽媽在軍部衛生隊參加了渡江戰鬥和上海戰鬥,爸爸媽媽為了渡江勝利,解放上海,将我兩個哥哥依然送給了老鄉。

【紅色記憶】英雄母親鄭英割舍骨肉上戰場‖郭曉梅

在媽媽心中,信仰使命高于天,一次次割舍骨肉上戰場,這壯舉是何等感天動地!媽媽作為黨的女兒,将奉獻二字踐行到了極緻,不愧為英雄母親。

正是革命戰争年代媽媽和無數革命母親舍棄了兒女情長,艱辛付出和犧牲,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紅色記憶】英雄母親鄭英割舍骨肉上戰場‖郭曉梅

下面是我幫助母親鄭英整理的回憶錄。

軍人使命

我叫鄭英,原名鄭桂清,1927年出生在鹽城市,12歲參加革命,13歲成為新四軍女兵扛槍打仗,16歲火線加入中國共産黨。

【紅色記憶】英雄母親鄭英割舍骨肉上戰場‖郭曉梅

陳毅軍長給我改名叫鄭英(意為“小英雄”),從此這個名字伴随我一生。

【紅色記憶】英雄母親鄭英割舍骨肉上戰場‖郭曉梅

我在新四軍軍部、第二師、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等部隊南征北戰,親曆了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諸多重大戰役、戰鬥。

【紅色記憶】英雄母親鄭英割舍骨肉上戰場‖郭曉梅

在那烽火年代,我與你爸爸郭雲山按照約定,在抗戰勝利後我們結了婚。

【紅色記憶】英雄母親鄭英割舍骨肉上戰場‖郭曉梅
【紅色記憶】英雄母親鄭英割舍骨肉上戰場‖郭曉梅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當局一方面虛與委蛇地與中共方面進行談判,一方面急急忙忙把之前收縮于西南大後方的嫡系部隊運往淪陷區,與身處抗戰前線的人民軍隊搶地盤。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計劃是要搶在國民黨軍隊之前,指揮我軍接收日僞占領區,把解放區連成一片。

第一次與孩子分離

1945年10月,我軍根據“向北發展,向南防禦”戰略方針和部署,在山東主力部隊挺進東北的同時,新四軍軍長陳毅遵照中共中央要求,率領新四軍軍部及大部分主力部隊北移山東。我們抵達臨沂,那時我懷着孩子,參加了保衛山東的戰鬥。在行軍路上,我生下了男嬰。孩子一出生就聞着戰火硝煙,就為孩子取的地名名字“臨沂”。孩子長得虎頭虎腦,很是逗人喜歡,也給艱難的日子帶來了歡樂。

我和你爸爸十分喜愛我們的第一個孩子,但又十分為難,由于嚴酷危險的戰争環境,你爸一直在前線作戰,我跟随大部隊行軍打仗,帶着孩子很麻煩很困難。

當時,國民黨向山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1947年2月,我和你爸所在華東野戰軍要打一場大規模運動戰“萊蕪戰役”。你爸上前線作戰,我也要求參加衛生部戰地救護衛生隊上前線,于是我和你爸爸商量決定:為了舊中國的勞苦大衆都解放,我們革命不能因為兒女情長半途而廢,戰争是殘酷的,不是我們不愛自己的兒子,是不能帶上孩子打仗。你爸看我要上前線參加戰鬥的決心堅定不移,他沉重地對我說:“你上前線陣地,孩子不能帶,我同意把孩子送給老鄉……”雖然我決心已定,卻心如刀割,淚流滿面。孩子是我的心頭肉,哪有母親不疼愛孩子的?我在艱難戰争時期生下自己的骨肉,為了保衛山東解放區,不得己要将自己孩子送給當地老百姓。

當時,通過部隊組織上聯系了臨沂村莊一戶姓楊的村民。那是一個寒冬的夜晚,風雪交加,一片漆黑,按約定時間,我懷抱着2個月的兒子,在你爸爸陪同下悄悄來到了楊家。楊爹爹家3口人,有大娘和一個兒子,雖然他們的生活很貧困,但是這一家人純樸厚道,通情達理。我向楊爹爹講了要打仗送子的事,并将你爸寫好的字條交給了楊爹爹。我激動地說:“楊爹爹和大娘就是我的親人,我和孩子的父親都要上戰場打仗,我們随時會犧牲回不來了,我的兒子就送給你們吧!”正當我忍痛把孩子輕輕地交給大娘時,襁褓裡的兒子突然聲聲啼哭,我趕忙抱起給孩子喂奶,盯着他那張幼嫩的小臉,輕輕地親吻着,淚水禁不住湧出,我心如刀割,深情輕輕放下入睡了的兒子。楊爹爹溫和地對我說:“閨女,你放心去打仗吧,我們會喂養好孩子!”楊爹爹的一番暖心話讓我很感激,我彎下身子向楊爹爹和大娘深深地鞠躬、道謝,告别了兩位可親可敬的老鄉。

後來聽說,敵人搜查村莊,楊爹爹将孩子藏在地窖裡,敵人來到楊爹爹家逼他交出共産黨的孩子,楊爹爹說沒有,敵人就對楊爹爹灌辣椒水、皮鞭抽打、用開水澆、點燃火燒、遍身流血,他至死還是沒有交出孩子,被敵人活活打死。(整理者注:說到這裡,媽媽哽咽的失聲痛哭,比失去兒子還要悲痛!楊爹爹在媽媽心中不僅是貴人,早已是她的親人!此時,任何語言都表達不了媽媽對楊爹爹的感激之情,敬重之情!)

之後,楊大娘精心喂養孩子,曆經千辛萬苦。孟良崮戰役勝利後,楊大娘打聽到部隊的下落,那一天,天氣晴朗,我聽說有老鄉找我,當我看見是楊大娘帶着她的兒子,扁擔上挑着兩隻籮筐,一邊是我的兒子,一邊是楊大娘親手為孩子縫做的衣服、鞋子和吃的食物,我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楊大娘親切地對我說:“閨女,俺專程給你送孩子來了!”我脫口而出叫了一聲“娘”!撲在了楊大娘懷裡,像久别重逢的親人淚水悲喜交集。楊大娘從籮筐裡抱出孩子交給我說:“閨女,孩子是革命的種子,你們共産黨軍隊為我們窮人打敵人,我們鄉親應該保護好你們的孩子!”我被楊爹爹一家人的大義大愛深深感動,一生都忘不了他們的恩情,一直懷念他們……

第二次與孩子分離

1948年,解放戰争進入到決戰階段。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年1月10日的淮海戰役,是我軍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區域内,對國民黨軍進行的一次大規模戰略性進攻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以60萬對敵80萬,是我軍戰史上一次輝煌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淮海戰役前夕下達了戰鬥動員令,我在征得你父親同意後,又向陳毅司令員提出申請,要求上前線戰鬥。陳毅司令員問:“那你的兩個孩子怎麼辦?”我毫不猶豫地回答:“全國還沒有解放,我不能因為有孩子就停止戰鬥,孩子送給老百姓。”陳毅司令員說:“鄭英同志,你還是想上前線當英雄啊……”就這樣,我再次忍痛将兩個兒子,當時大兒子2歲,小兒子滿月不久,分别送給了當地老百姓,紙條上分别寫着:“老鄉,我們随時要為解放全中國而戰鬥和犧牲,孩子送給你們不再要回。”

我正在吃奶的第二個兒子幸運地送給了一戶姓劉的小夫婦,他們的兒子和我的孩子差不多大,她的奶水願意喂養兩個孩子。我握着她的手說:“我要去打仗,我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你喂養兩個孩子不容易啊!”這位婦女說:“共産黨軍隊是為了俺們窮人過上太平的日子,你打敵人連自己的命都不要了,俺不能眼睜睜地看着你的孩子受苦。”鄉親的話刻在了我的心裡,孩子的啼哭聲像錐子一樣刺痛我的心,我擦幹眼淚咬着牙,頭也不回地毅然決然地上了戰場。

我和你爸又一次告别了親身骨肉,我們不僅面臨生死考驗,同時也面臨親情分離的痛苦。即使如此,為了共産黨人的信仰和使命,我強忍苦痛,舍生取義。每一次上戰場對我來說都沒有想到能活着回來,明天和解放是神聖的字眼,令我憧憬,催我奮進。那時我隻想為了國家的明天、人民的未來、千千萬萬後代的幸福,即使自己流血犧牲,也在所不惜。在淮海戰役前線,我始終牢記自己肩上的使命和責任,把鄉親們的支援化作力量,不畏艱險,不怕犧牲搶救前線陣地傷員,用盡全力就是爬也要把傷員和犧牲的指戰員背下陣地。

一天,當我一人背下了20多名傷員,我胳膊和雙腿血肉從磨破了的衣服中露出,我已忘記了疼痛和勞累,身上那股勁好像用不盡一樣。

一次,我在前線陣地上看見一位戰士瞪大眼睛,手裡緊緊握着槍倒在血泊裡,他的頭部和胸前腿部多處受傷。我正準備急救,卻發現他已經斷氣。我一陣心酸,悲痛化仇恨,立刻從他手中端起長搶,怒火在我胸中燃燒,看見眼前200米左右沖上來的敵人,我毫無畏懼猛烈開火,隻見敵人一個個倒下……

一場戰鬥中,敵機轟炸,一位團首長身受重傷,我們縱隊戰地救護衛生隊的劉隊長,我親眼看見他為了掩護趴在這位團長身上,敵機一梭子彈擊穿了劉隊長,他不幸犧牲。這時,我毫不猶豫奮不顧身飛奔過去,撲在受傷的團長身上,用自己的身體擋住敵機轟炸和掃射。隻聽轟聲巨響,一顆炸彈落下,爆炸的彈片深深紮進了我的小腿。我必須馬上背送團長離開陣地救治,一陣巨痛,我咬牙用力把彈片拔了出來,鮮血噴湧而出,我立刻撕下身上的襯衣包紮好傷口,解下自己的綁腿将傷員固定在自己身上。我顧不得自己腿上傷口鮮血仍在流淌,匍匐前進将團長背下陣地,由擔架轉送醫院救治。我立刻又傳回前線,将犧牲的劉隊長背下陣地,決不能讓戰友屍體留給敵人。劉隊長和我1941年在新四軍軍部就是戰友,淮海戰役我們又同在縱隊衛生部戰地救護衛生隊共同負責工作,他犧牲我很悲痛,至今都忘不了。

我參加淮海戰役後,敵人千方百計想将共産黨斬草除根。由于壞人告密,敵人知道了劉家兩個男嬰中有一個是共産黨的,敵人殘酷拷打逼着他們交出共産黨的孩子,劉家鄉親為保護我們的孩子,忍痛将自己親生骨肉交出去被敵人殘害了。當我和你父親知道後非常感動,在那樣險惡和艱辛的環境下,山東鄉親劉夫婦為了收養人民軍隊的孩子,舍家舍命舍棄自己的骨肉,這是大恩大德啊!

解放戰争時期,我在山東參加了每場戰役,是鄉親們收養了我的兩個兒子,結下了不解之緣,有揮之不去的情結。在戰火年代,我們軍隊女兵類同我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全國解放了,戰争的硝煙散去,這些平凡的母親出于當年的保密要求,她們很少向人說起這段不為人知的經曆,然而她們在山東大地用無私大愛鑄起了一座座豐碑。

2017年2月,淮海戰役紀念館在北京采訪我時,我己是91歲高齡了,但是烽火硝煙中我親曆的每一場生與死、血與火的戰鬥,永遠都在我的記憶裡不會忘記!我懷念為革命犧牲在戰場上的戰友,懷念為戰争勝利作出巨大貢獻的人民百姓!

淮海戰役中,解放軍兵力、裝備都比國民黨軍隊差很多,戰場情況又複雜多變,但是我們的軍隊能打勝仗,殲滅了國民黨軍1個“剿總”前進指揮部、5個兵團和1個“綏靖”區的部隊,共56個師55萬餘人。這樣輝煌的勝利,靠的是共産黨上司的中央軍委、總前委的正确決策,華野、中野的密切配合,靠的是廣大指戰員們前赴後繼永往直前不怕犧牲的精神,靠的是軍民魚水情老百姓全力以赴支援,才創造了我軍戰史上的奇迹。

我雖雙眼殘疾左眼失明,右眼隻有光感,在連續數小時講述自己親曆淮海戰役的故事後,應邀現場提筆為淮海戰役紀念館題寫了“人民軍隊永往直前”“救死扶傷”兩幅字。

【紅色記憶】英雄母親鄭英割舍骨肉上戰場‖郭曉梅

我還捐贈了自己在淮海戰役中使用過的換藥盤,現在在淮海戰役紀念館展出。

【紅色記憶】英雄母親鄭英割舍骨肉上戰場‖郭曉梅

整理者後記

由于戰争年代環境十分艱苦,母親後胸腰椎骨折、雙膝關節半月扳重度撕裂、膑骨完全軟化,但母親意志堅強,生活自理,樂觀開朗,她向淮海戰役紀念館采訪同志邊講述邊操作自己在戰場上赤手空拳與敵人拳打腳踢搏鬥的動作,雖滿頭銀絲依然保持軍人的身姿和風采,赢得采訪同志的贊譽。

2024年4月25日,我專程去徐州參觀淮海戰役紀念館,在當年淮海戰役紀念館采訪母親的魏天梅老師陪同下,來到一樓展廳看見了采訪時母親捐贈的淮海戰役使用的換藥盤時,仿佛媽媽就在眼前,我頓時淚奔,“媽媽、媽媽”我來了,還有許許多多青少年學生來到這裡參觀,他們沒有忘記打江山的英雄母親和革命英烈!

口述者簡介

【紅色記憶】英雄母親鄭英割舍骨肉上戰場‖郭曉梅

鄭英,1927年11月出生于江蘇省鹽城市,1940年參加新四軍抗大五分校學習,1941年5月在新四軍軍部工作,陳毅軍長給她改名為鄭英。1944年1月加入中國共産黨。當過通訊員、偵察員、醫務員,曾任班長、排長、衛生隊隊長。曾在新四軍軍部、第二師師部衛生部、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抗日戰争參加遊擊戰、阜甯戰役、漣水戰役、淮陰戰役等戰鬥。

解放戰争期間,參加孟良崮戰役、萊蕪戰役、柏山戰役、濰縣戰役、魯南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戰役、戰鬥,多次立功受獎。

1946年4月,經新四軍政委肖望東準許,郭雲山、鄭英結為夫妻。1947年,鄭英在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任支部書記,在延安見到毛澤東。

建國後,曾在華東第三野戰軍、華東軍區、省軍區工作,榮獲一等功、甲等功三次。象戰争時期一樣,她把全部心血和精力傾注于新中國的建設事業,獲得模範标兵、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産黨員等榮譽,深受尊崇。1985年離休,享受廳級待遇。

離休後發揮餘熱,繼續為黨做貢獻,積極從事紅色曆史研究和宣傳,熱心投入社會公益,得到人民群衆廣泛贊譽。晚年依然保持對黨的堅定信念和軍人風格,樂觀淡定。身患重病時,堅強與病魔抗掙,昏迷搶救後在女兒播放的《新四軍軍歌》中蘇醒。每次高燒近40度,舌唇燒裂從不叫喊一聲,三次重症感染“敗血症”、五次下病危,她都在頑強戰鬥中一次次闖過生死關,被醫務人員譽稱為“鋼鐵戰士”。

2021年4月5日,鄭英去世。

整理者簡介

郭曉梅,女,1954年生。中共黨員,光榮在黨53年。紅軍子弟和革命烈士後代,北京新四軍研究會會員和八路軍研究會會員。長期從事社會公益事業和紅色公益活動。

1969年參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畢業,主任醫師。1969年10月1日,作為市級學生代表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0周年國慶觀禮,受到毛澤東主席親切接見。曾任《解放軍醫學雜志》編委、香港《中國醫學專家協會》理事。

特别提示

轉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口述:鄭 英

整理:郭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