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嫦娥六号一到月球,美國登月造假謠言又多了兩條:沒找到登陸點?

作者:人馬座A

嫦娥六号已經在環繞月球運作了,距離着陸采樣還有一段時間,着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要等到6月1日才會與軌道器分離。嫦娥六号離采樣還早,不料卻再次引發了一場關于美國阿波羅登月是不是造假的讨論。

嫦娥六号一到月球,美國登月造假謠言又多了兩條:沒找到登陸點?

質疑美國登月造假已經不是新鮮事了,但這次懷疑論者又找到了兩個新證據,第一個便是嫦娥六号發射直播時,央視請來的探月工程三期副總師裴照明說了一句話:“沒找到那個阿波羅盆地的那個……”。

嫦娥六号一到月球,美國登月造假謠言又多了兩條:沒找到登陸點?

這話應該中裴總在對話間隙跟旁邊的人說的,具體意圖不明,但卻被大量網友解讀為“嫦娥六号沒找到阿波羅登月的那個盆地”,并被廣為傳揚,一時間斷定美國登月為假的文章和評論大量出現,令人大開眼界。

按照造假論者的了解,裴副總師的意思是我們的探測器就沒發現阿波羅飛船的登月着陸點(那個盆地),如果這事是真的,那就是釜底抽薪了呀!美國方面以前确實拿出過很多的視訊和圖檔,土星五号火箭的實物也能看得到,人們隻能從中尋找各種與常識和實體規律不符的蛛絲馬迹,以證明“登月是在好萊塢攝影棚中拍攝的”。

嫦娥六号一到月球,美國登月造假謠言又多了兩條:沒找到登陸點?

但這個活真的不好幹,很多被認為有BUG的照片,最終一般都能證明其合理性,并凸顯出質疑者的實體學水準不高。

現在好了,裴副總師的權威性肯定沒有問題,他都說沒找到阿波羅的登陸點,那還用解釋個啥呢?美國載人登月肯定就是假的了嘛!然而裴副總師本人如果知道了這個神奇的結論,恐怕會哭笑不得,因為這不可能是裴總的本意。這個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最關鍵的點就是“阿波羅盆地”到底在哪裡,它和阿波羅登月是個什麼關系?

嫦娥六号一到月球,美國登月造假謠言又多了兩條:沒找到登陸點?

支援造假的人想當然的認為:阿波羅盆地就是阿波羅登月的那個盆地。這個結論其實錯了十萬八千裡,二者實際上一丁點兒的關系也沒有。阿波羅盆地是月球背面的一個隕石坑,直徑達482公裡。它的特别之處在于是個“盆地中的盆地”,而阿波羅盆地所在的那個大盆地,正是嫦娥六号将要着陸,以及嫦娥四号已經着陸的“南極-艾特肯”盆地。

嫦娥六号一到月球,美國登月造假謠言又多了兩條:沒找到登陸點?

南極-艾特肯盆地也是一個隕石坑,而且是太陽系内最大的隕石坑,直徑接近2500公裡,深度達到了12公裡以上,比馬裡亞納海溝還深。它的面積達到了490萬平方公裡,相當于大陸領土面積的一半。這麼大的隕石坑,肯定是一顆相當大的小行星撞出來的,這顆小行星憑借巨大的動能直接穿透了月殼,進入了月球内部,并将月幔内的深層物質翻到了表面,給了我們一探月球内部成分的機會。

嫦娥六号一到月球,美國登月造假謠言又多了兩條:沒找到登陸點?

這就是我們的嫦娥四号和嫦娥六号都在這裡着陸的原因,不僅是因為盆地内部比較平坦,更是由于這裡儲存着月球内部成分的資訊。而裴副總師所說的那個阿波羅盆地,就更神奇了。在頭一顆小行星撞出了巨大的艾特肯盆地之後,另一顆小一些的小行星又撞了過來,直接砸到了艾特肯盆地的内部邊緣處,形成了第二層盆地,也就是阿波羅盆地。

嫦娥六号一到月球,美國登月造假謠言又多了兩條:沒找到登陸點?

這一顆小行星同樣足以擊穿月殼岩石層,再次攪動月球内部的物質。是以,這個“盆地中的盆地”有可能儲存着更多來自月球内部的物質,如果飛船能在這裡着陸,所獲得樣品研究價值将會相當高。是以網傳的嫦娥六号預選着陸區,也覆寫了阿波羅盆地的部分區域。是以這個阿波羅盆地倒真是和嫦娥六号有比較大的關系。

嫦娥六号一到月球,美國登月造假謠言又多了兩條:沒找到登陸點?

至于美國1969年的阿波羅11号飛船,着陸的位置則根本不是這裡,而是在月球正面的“靜海”南部。實際上後續的5艘阿波羅飛船都是在月球正面着陸的,是以它們絕不可能與阿波羅盆地搭上關系。靜海是月球正面一片比較平坦的地區,是上古時代火山噴發的熔岩流凝固形成的。想想也很正常,作為人類的第一次登月,肯定會選一個最容易着陸的地點,平坦且又位于月球正面的靜海,正好能滿足這個需求。

嫦娥六号一到月球,美國登月造假謠言又多了兩條:沒找到登陸點?

說到這裡,那些登月造假論者的論調就已經不攻自破了,他們自己了解錯了裴副總師的話,還拿這個當成“尚方寶劍”到處宣揚,隻能是贻笑大方。關于阿波羅登月是真是假的争論,其實不止在國内有,在國外也有。嫦娥六号發射之後,國外網友也來湊趣,有人表示自己找到了“好萊塢登月”的拍攝地。

隻見一個外國人在荒漠裡興奮的大喊:“媽媽你看!我在月球上,而且有氧氣……”。這段視訊也被國内很多人拿來當成了證據,據此說美國阿波羅登月就是好萊塢拍出來的,隻不過不是在攝影棚裡,而是在這片非常像月球的地方。放眼一看,這個地方真的挺像月面的,地上的土和石頭也很像月壤和月岩,隻不過有藍天和白雲,提示還在地球上。

嫦娥六号一到月球,美國登月造假謠言又多了兩條:沒找到登陸點?

難道這個視訊真能說明登月是造假?别急,在阿波羅計劃中,确實在地面上做過模拟試驗。為了驗證宇航員能否在月面上安全活動,以及宇航服、月球車等各類裝置的可用性,美國NASA找了不止一個地球上的地點來模拟月球表面的環境,其中之一就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的煤渣湖。

嫦娥六号一到月球,美國登月造假謠言又多了兩條:沒找到登陸點?

這裡與弗拉格斯塔夫相距12英裡,在1000年左右之前曾發生過一次火山爆發,導緻玄武岩火山灰覆寫了整個地區。恰好阿波羅11号登月地點靜海表面就是玄武岩,于是這裡就成了阿波羅11号的研究人員和後來執行任務的阿波羅宇航員的模拟基地。為了能更加逼真,還用炸藥炸出了一個個隕石坑。

嫦娥六号一到月球,美國登月造假謠言又多了兩條:沒找到登陸點?

是以,你如果看到有照片顯示登月宇航員穿着厚厚的艙外服在地球的藍天白雲下行走,或者一輛月球車在地球的沙漠中奔跑,并不需要感到奇怪,這都是模拟測試和訓練必須經曆的過程。阿波羅登月是如此,現在美國正在搞的“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計劃也是如此,大陸的載人登月也不會例外。如果把這一類的照片,或者是酷似月球的環境,當成阿波羅登月造假的依據,是完全講不通的。

嫦娥六号一到月球,美國登月造假謠言又多了兩條:沒找到登陸點?

除了這些之外,嫦娥六号的發射還給一些懷疑論者提供了另一項“證據”,即嫦六需要用53天的時間才能完成整個采樣傳回過程,但50多年前的阿波羅11号,從發射到傳回隻用了短短8天。于是這些人認為:如果大陸的探月過程是真實的,那就表明去月球的時間不可能那麼短,就能說明阿波羅登月是在造假。

嫦娥六号一到月球,美國登月造假謠言又多了兩條:沒找到登陸點?

關于這個觀點,也很容易駁斥,因為嫦娥六号要去的地方和要幹的事,與阿波羅飛船完全不同,根本不能直接比較。阿波羅登月飛船的指令艙(傳回艙)、服務艙和登月艙重達46噸,必須使用起飛重量超過3000噸的土星五号巨型火箭,才能将其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阿波羅飛船這麼大是因為要載人,而且隻是為了載人,并沒有太多的其它科研載荷。飛船在1969年7月16日發射之後,過了3天多就近月制動進入了環月軌道,僅繞月一天,登月艙便與指令/服務艙分離,然後很快就在靜海區域着陸了。

嫦娥六号一到月球,美國登月造假謠言又多了兩條:沒找到登陸點?

美國宇航員在月面上呆的時間也比較短,總共隻有十幾個小時,其中在艙外僅活動了兩個半小時,然後便乘坐上升艙回到了環月軌道,重新與指令艙對接。宇航員進入指令艙,随即傳回地球,于7月24日在海上濺落,整個過程曆時8天。

嫦娥六号一到月球,美國登月造假謠言又多了兩條:沒找到登陸點?

與阿波羅11号相比,嫦娥六号的任務要複雜得多,首先是軌道參數和時間視窗不同,這使得嫦六在發射5天後才能進入環月軌道。而最關鍵的不同在于嫦娥六号是在月球背面着陸的,這裡永遠背向地球,無法直接與地面站通信,必須依賴鵲橋二号中繼星的幫助。

嫦娥六号一到月球,美國登月造假謠言又多了兩條:沒找到登陸點?

而鵲橋二号的軌道是個大傾角橢圓環月軌道,近月點在月球北半球的高緯度地區,遠月點在南半球的高緯度地區,是以隻有當鵲橋二号運作在以遠月點為中心的部分弧段時,才能為嫦娥六号的着陸服務,這就給着陸時間造成了限制和限制。

嫦娥六号一到月球,美國登月造假謠言又多了兩條:沒找到登陸點?

另外,嫦娥六号必須在月球上的白天着陸并完成采樣,月球自轉周期是1個月,月晝和月夜都是14天,是以嫦娥六号要等到着陸區是白天時,才能開始下降着陸,這又形成了時間視窗的巨大限制,導緻在着陸前需要繞月20多天,遠多于阿波羅飛船。

嫦娥六号一到月球,美國登月造假謠言又多了兩條:沒找到登陸點?

在着陸之後,為了完成無人采樣,嫦娥六号要在月面上待48小時,比阿波羅飛船更長。在樣品艙随着上升器傳回太空與軌道器對接之後,還要繞月十好幾天,才有時間視窗傳回地球。除了這些之外,嫦娥六号本身還攜帶了衆多科學載荷,需要釋放巴基斯坦的立方星,還得完成很多觀測任務,任務時間也會被拉長。

視訊加載中...

考慮到嫦娥六号是無人探測器,各種對接操作都要自動完成,也不像阿波羅飛船的人工手動對接那麼快。

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就造成了嫦娥六号總任務時間長達53天的情況,樣品艙回到地面就已經到了6月25日了。這是嫦娥六号任務的特殊性導緻的,并不能說明阿波羅登月是造假。

嫦娥六号一到月球,美國登月造假謠言又多了兩條:沒找到登陸點?

事實上,不止一個國家的航天器早就拍到了曆次阿波羅任務的遺迹,以上面的照片為例,除了能看到登月艙之外,月球車的車轍也清晰可見,用嫦娥六号的各類資訊來證明美國人登月造假,這顯得有點兒小家子氣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