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羞恥感懲罰教育,正在壓垮孩子的精神世界

羞恥感懲罰教育,正在壓垮孩子的精神世界

養料

2024-05-13 11:45釋出于北京育兒領域創作者

最近,在南京地鐵一号線上,有男性家長頻繁掌掴一位10歲左右的小男孩。男孩連連求饒,哭得泣不成聲,家長卻毫不猶豫地繼續落巴掌。

在地鐵到站的間隙,家長還把孩子強行拖拽出車廂,對車廂外的孩子擺擺手,說了句“拜拜了你”。幸運的是,孩子趕在列車關門之前,自己哭着跑了回來。

羞恥感懲罰教育,正在壓垮孩子的精神世界

圖檔來源:視訊截圖

無獨有偶,一位部落客近期發視訊說,自己在淮海路的人行道上,看到一對父母當街打孩子屁股,被打的是一個小女孩,褲子被父母強行脫到了膝蓋以下。

更可怕的是,父母并不是在盛怒之下做出這樣的事。相反,他們表現得十分冷靜,臉上是既得意又輕蔑的表情,仿佛在說:“看吧,不聽話就讓大家看着你被罰。”

人們常說,父母應該學習情緒管理,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卻忽略了理性狀态下的錯誤懲罰方式,才會對孩子造成最大的傷害。

上述兩起事件中的父母,都把當衆羞辱孩子作為懲罰的手段,還為此自鳴得意。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懲罰方式?這些父母又是如何利用羞恥感來懲罰孩子的?

首先,激發羞恥感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營造一種被圍觀的氛圍。

羞恥感懲罰教育,正在壓垮孩子的精神世界

圖檔來源:電影《少年的你》

比如說,有位母親讓犯錯的孩子脫掉衣服,隻穿着内褲,在自家小區的樓道口罰站。過往路人無不投來疑惑的目光,孩子媽媽卻無動于衷地在一旁“監督”。

還有網友看到,一個女孩跪在一家小超市的門口,兩隻手撐着膝蓋,頭低得快貼到地上去。不知道她犯了多大的過錯,會被這樣羞辱和懲罰。

在羞恥感懲罰的過程中,父母既是表演者,也是旁觀者,他們搭建起一個舞台,把孩子放在了聚光燈下供人圍觀,同時也帶着好奇觀賞孩子的反應。

即使孩子知錯認錯,這樣的父母也不會輕易放過孩子:“現在知道丢人了,你早幹嘛去了?這次就讓你長個記性。”

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尊心,他們為了讓羞辱快點結束,或者不再被反複置于這樣的境地,都會屈從于父母的威嚴,迅速承認自己的錯誤。

于是,孩子表面上變乖了,父母覺得自己沒費多少力氣就達到了想要的效果,簡直是無師自通的教育專家!

羞恥感懲罰教育,正在壓垮孩子的精神世界

圖檔來源:電視劇《小舍得》

是以說,很多父母喜歡用羞恥感來懲罰孩子,就是因為簡單、有用。

然而,孩子記住的可能不是自己因為什麼錯誤被懲罰,而是在旁人的圍觀下無地自容的感覺。這種感覺會伴随孩子的一生,讓他們每次回想起來都如同深陷噩夢。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恰恰是孩子羞恥感的制造者,是以孩子因為羞恥而痛苦的時候,還會把這種痛苦轉化成對父母的厭惡。

曾經看到過一段聊天記錄,女孩聯考過了一本線,開心又激動地跟父親報喜,父親卻回複說:“現在還恨不恨你高二的時候談戀愛,我扇你的那兩巴掌?”

看完這句話,女孩仿佛又回到了當着同學的面被扇耳光的時候,激動的心情一下子降到了冰點,甚至後悔不該和父親分享喜訊。

從那以後,女孩的生活中每每出現了開心的事,她都不會想要告訴父親。

這就是為什麼,羞恥感懲罰雖然有用,其負面影響卻遠遠大于糾錯效果。

羞恥感懲罰教育,正在壓垮孩子的精神世界

圖檔來源:電視劇《騰空的日子》

其次,羞恥感教育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對人不對事”。

它試圖讓孩子覺得,是自己不夠好,是自己不配獲得,是孩子讓自己、讓父母丢人了,是以才會犯錯、被懲罰、被羞辱。

而正常的懲罰教育,核心觀點卻在于,“你隻是做錯了一件事,但你依然是個好孩子,爸爸媽媽依然愛你。”

前者在孩子心裡深深地種下了自卑地的種子,後者卻給了孩子改正錯誤、重新被愛的機會。

在《看見孩子》裡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必須把目标從糾正行為轉變為讓孩子看到他的本心是好的,讓孩子知道他是可愛的、有價值的。隻有這麼做才能幫助孩子從羞恥感中解脫出來。”

如果一種懲罰方式會讓孩子感覺到羞恥,就意味着父母該停止這麼做了。

羞恥感懲罰教育,正在壓垮孩子的精神世界

圖檔來源:電視劇《極限17:羽你同行》

這類事件發生後,總有一類評論非常刺耳:“等你有了孩子,也會這麼做的。”

有的網友擔心别人不了解自己的苦衷,還較長的描述了孩子如何不願意寫作業,如何調皮不聽話,每天晚上為了學習的事鬧得家裡雞飛狗跳。

那麼,不寫作業就可以被當衆扇耳光、打屁股嗎?這又是什麼邏輯?

對于“不能大庭廣衆之下打孩子”這件事,至少也算是文明社會的共識。為什麼會因為生了個娃就産生不同的見解呢?

理論上講,有了娃之後應該更想要用愛保護孩子,呵護孩子的自尊心。但是,很多人卻為這樣的行為拍手稱快,甚至代入到自家孩子身上,覺得自己的孩子要是被這麼治一回就好了。

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不把孩子當人的家長大有人在,樂于圍觀當衆懲罰的人也不在少數。

他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并非是把孩子的利益和需求放在第一位,而是把自己的目的放在第一位,為了懲罰而懲罰,不考慮羞恥感懲罰對孩子的影響。

這樣的父母,不在乎自己的尊嚴,也剝奪了孩子的自尊。

羞恥感懲罰教育,正在壓垮孩子的精神世界

圖檔來源:電影《狗十三》

很多人都聽過一個關于教育的小故事,講的是有學生偷了班費,老師卻沒有當衆揭穿他,而是讓每位同學上交一張白紙,裡面放着最想給老師的東西。

果不其然,偷錢的孩子借此機會,把班費如數上交。這位老師也用巧妙的做法,維護了孩子的自尊心,維系了孩子與班上同學的關系。

自尊心是孩子心理健康和個人成長的基石,被羞恥感包裹的孩子,一生将生活在陰影裡。

隻有當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尊嚴,才會形成積極的自我認同。

隻有當孩子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有價值的,才會赢得他人的認同和尊重。

檢視原圖 481K

  • 羞恥感懲罰教育,正在壓垮孩子的精神世界
  • 羞恥感懲罰教育,正在壓垮孩子的精神世界
  • 羞恥感懲罰教育,正在壓垮孩子的精神世界
  • 羞恥感懲罰教育,正在壓垮孩子的精神世界
  • 羞恥感懲罰教育,正在壓垮孩子的精神世界
  • 羞恥感懲罰教育,正在壓垮孩子的精神世界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