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國藩死後,忘恩負義的左宗棠助其子女,一個當巡撫另一個更厲害

作者:布拉達

曾國藩與左宗棠這對師徒,曾親如兄弟。可在太平天國幼天王事件後,兩人的沖突激化,成為彼此心中的釘子。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曾國藩去世後,左宗棠竟然大力幫助和提攜曾家子女,一個最終官拜巡撫,另一個更是成為了著名的外交家。這難道是左宗棠對曾國藩最後的補償?還是别有隐情?兩人之間的恩怨情仇到底如何演繹,讓我們拭目以待。

曾國藩死後,忘恩負義的左宗棠助其子女,一個當巡撫另一個更厲害

舊交深重卻反目成仇

曾國藩與左宗棠這兩位湖南名門之後,本是舊識。自幼便結下了不解之緣。曾國藩生于1811年,左宗棠則出生于1812年,兩人年歲相仿。曾國藩祖上是大家族,家學淵源,注重子孫教育,而左宗棠家中雖屬讀書人家,卻處境寒微。

兩人的人生軌迹本就不同。曾國藩自幼聰慧,屢試不第後終于在第七次中得秀才,從此逐漸高中,平步青雲,僅數年便進入朝廷任職。相比之下,左宗棠雖天資聰穎,卻連年落第,一直難以施展才華。

機緣巧合下,左宗棠得到曾國藩的賞識,被曾國藩延攬為助手,進而踏上了仕途。此後更是在曾國藩的大力提攜下,主理湖南新軍,兼領浙江全省軍務,最終被朝廷任命為浙江巡撫和閩浙總督。可謂一路青雲直上,左宗棠此生事業,實在離不開曾國藩的提攜與重用。

曾經親密無間的兩人,在剿滅太平天國的關鍵時刻卻産生了分歧。1864年,太平天國幼天王被捕,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急于向朝廷捷報,便草率上報幼天王已經死亡。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幼天王逃脫了曾家軍隊的包圍。

曾國藩死後,忘恩負義的左宗棠助其子女,一個當巡撫另一個更厲害

而與此同時,時任浙江巡撫的左宗棠,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情況,便越過曾國藩直接向朝廷報告了實情,差點釀成大禍。這令曾國藩大為惱怒,兩人從此反目成仇,終身未複和好。

盡管兩人恩怨糾葛,前塵往事已随歲月漸行漸遠,但這段情誼卻也難能可貴。如左宗棠在曾國藩去世後,特意囑咐兒子前往吊孝,并贊揚曾國藩"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的情誼,着實令人動容。

左宗棠贊揚曾國藩而揚言自愧

1872年,曾國藩病逝于家鄉湖南長沙。身為昔日徒弟的左宗棠,雖彼時已是遠在西北的大員,卻并未因二人曾交惡而對曾國藩的離世置之不理。相反,左宗棠不僅特意叮囑兒子前往吊唁,更是親自揮筆撰寫了一副挽聯,對曾國藩予以極高的評價和贊揚。

挽聯寫道:"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語意直指曾國藩一生為國謀略忠誠,且具有識人之明,與左宗棠相比,自己實在是遜色了許多。二人雖然因見解不同而産生了分歧,但同心合力推進大業時卻如黃金般堅不可摧,對彼此的過失也從不諱言,正所謂"攻錯若石"。最後一句"相期無負平生"更是昭示着,二人盡管在世交惡,但終其一生也未曾真的負了這段舊日情誼。

曾國藩死後,忘恩負義的左宗棠助其子女,一個當巡撫另一個更厲害

這副挽聯不僅在辭藻上堪稱精妙,内涵之深沉更是令人動容。左宗棠用"自愧不如元輔"四字,明示了他對曾國藩才德的由衷欽佩,也展現了他對曾國藩的敬重之意。而"同心若金""攻錯若石"這兩句,則彰顯了二人過去确曾親若兄弟,能夠同心同德、切磋雪恥的深厚友情。縱然二人後期恩怨糾葛,但也終未抛卻對這段清明世交的重視。

更讓人意外的是,左宗棠在此署名竟是"晚生左宗棠"。在此之前,無論書信往來或其他場合,左宗棠向來以"左宗棠兄"自稱,從不曾如此自謙晚生,可見他對曾國藩是何等的尊重和惦念。這無疑也是對曾國藩最後的一種補償和彌補。

對左宗棠這副挽聯,曾家人無不感動萬分。當時前來吊唁的衆人見狀,也無不為之贊歎不已。有誰能想到,昔日被指為"忘恩負義"的左宗棠,竟會對曾國藩做出如此大的舉動呢?

左宗棠鼎力相助曾家子女

曾國藩去世後,其家境并不算殷實富足。一度連給曾家子孫看病都捉襟見肘。有一年,曾國藩次子曾紀鴻的兒子不幸患上了白喉病,家中卻未有足夠的銀錢支付醫藥費用。曾紀鴻眼見情勢危急,便想起了父親生前那位身居高位的故交好友劉錦堂,遂寫信求救借銀。

消息很快傳到了左宗棠的耳中。當時的左宗棠已是封疆大吏,統領兩廣總督一職。然而,他生活極為儉樸,一年的家用費亦不過區區二三百兩白銀。聞知曾家的窘困境遇,左宗棠二話不說,即刻拿出三百兩白銀寄給曾紀鴻,使其能夠渡過眼前的難關。

曾國藩死後,忘恩負義的左宗棠助其子女,一個當巡撫另一個更厲害

此後,曾紀鴻身體一直羸弱多病,醫藥費用支出極大。左宗棠不遺餘力,接連數年悉心周全地資助曾紀鴻,確定他能夠安心養病,直至曾紀鴻終年去世。

除了資助曾紀鴻的醫藥開銷,左宗棠對曾國藩其他子女的賜予也是慷慨有加。例如曾國藩的小女兒曾紀芬,早年嫁給了聶緝椝為妻。雖然聶家是書香門第,但聶緝椝初入仕途時卻屢屢碰壁,連年落魄,更是染上了些許纨绔子習氣,這令他備受舅舅曾紀澤的不待見。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曾紀芬決定孤注一擲,向當年的大舅子左宗棠求援。出人意料的是,左宗棠不僅沒有瞧不起聶緝椝的處境,反而直接将他任命為上海江南制造總局的會辦,為他開創了新的事業道路。同時,左宗棠也親自規勸聶緝椝,希望他能夠徹底改掉舊日的那些陋習,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果不其然,在左宗棠的幫扶下,聶緝椝刻苦鑽研西學,終于在江南制造總局一職上出類拔萃,獲得連番賞識,屢次晉升,最終升遷至巡撫之職,成為清朝後期著名的譯書大家和西化事業的推動者。

左宗棠促成曾紀澤外交大事業

在曾國藩的衆多子女中,大兒子曾紀澤無疑是最出色的一位。他生性聰慧,自幼好學,更是曾國藩親自操辦教育,将他打造成一代人才。然而,縱使曾紀澤的個人能力出衆,他仍需一位能夠大力扶持的貴人,方能在官場上更進一步。

曾國藩死後,忘恩負義的左宗棠助其子女,一個當巡撫另一個更厲害

正當曾紀澤事業遇到瓶頸之際,左宗棠慧眼識珠,看中了他的過人才華,于是極力向朝廷力薦曾紀澤出使歐洲各國,擔任中國駐外公使一職。曾紀澤獲此重任,從此開啟了他的外交大事業。

1877年,曾紀澤奉命前往英國、法國、荷蘭、俄羅斯、普魯士等歐洲列強國駐紮,彙總各國有關華工情況,并與之商議簽訂勞工互惠條約。曾氏博覽群書,加之對西方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使其在歐洲各國的外交任務中屢建奇功,更多次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

歸國後,曾紀澤繼而又應左宗棠之命,專司北洋海防大臣一職。而在此期間,他更是大力主張海軍現代化,呼籲中國效仿西方國家建立統一的現代化海軍,進而抵禦列強入侵。憑借其高瞻遠矚的識見,曾紀澤在朝野上下引發了軒然大波,被奉為開國元勳之後。

左宗棠對曾紀澤的提攜和贊賞可謂是出于真知灼見。在他看來,曾紀澤不僅才識出衆,且為人正直愛國,是個當之無愧的海軍統帥良才。是以,左宗棠一直力薦曾紀澤擔任北洋海防大臣一職,并将之奏準。

有趣的是,左宗棠對曾紀澤的推崇和贊許程度,竟然遠超于其對曾國藩本人的評價。有人曾私下詢問左宗棠:"你看曾紀澤可有'宗師'之資?"左宗棠毫不猶豫地給出了肯定的答複:"曾紀澤乃海防大臣之主人翁,其才學行事,自不陋矣。"

兩人恩怨緣何難解?

自曾國藩與左宗棠因太平天國幼天王事件而反目成仇後,二人的沖突和恩怨就一直未能徹底解開。縱使左宗棠在曾國藩去世後做出種種善意之舉,但其用意到底如何,仍是一個謎團。

曾國藩死後,忘恩負義的左宗棠助其子女,一個當巡撫另一個更厲害

有一種觀點認為,左宗棠之是以在曾國藩去世後大力資助曾家子女,僅僅是由于二人昔日的師生恩情,想要以此方式補償先師。畢竟,盡管二人彼時關系破裂,但曾國藩生前毫無疑問是曾重用提攜過左宗棠,為他創造了一個施展抱負的平台。

然而,這種說法也存在一些疑慮。曾國藩離世時,左宗棠已是位極人臣,其資助曾家子女的銀錢數額微不足道。況且,左宗棠對待曾紀澤更是破格推崇,恐怕僅憑舊情未必如此大力扶持。

另一種猜測則認為,左宗棠之是以大力提攜曾家子女,其實是出于政治目的。當時,曾國藩的後人在湖南一帶仍然有着很大的影響力,如果左宗棠能夠拉攏曾家子孫,無疑能借此鞏固在湖南的根基。

但這種說法也同樣缺乏足夠的論證。曾紀鴻等人平日裡低調寡能,想要借助他們在湖南建立政治根基并不現實。而曾紀澤這位受到左宗棠極力提攜的人,也并非以湖南為根基,反而是在北方發展。

還有另一種觀點,認為左宗棠對曾家子女的幫助,其實是為了避免曾家後人對自己構成更大的威脅。是以,他才選擇接納曾家子孫,親自培養他們,進而将其變成麾下親信。

曾國藩死後,忘恩負義的左宗棠助其子女,一個當巡撫另一個更厲害

這種說法雖然多少還是有些片面,但卻最為貼近事實。不難看出,無論是資助曾紀鴻的醫藥費,還是力薦曾紀芬女婿聶緝椝任職,以及極力推薦曾紀澤出使歐洲,都是在削弱曾家力量的同時,又将其拉攏為自己人。無疑,這是一種很高明的手段。

結尾

從各種可能性分析來看,左宗棠提攜曾家子女的用意,似乎着實難以用單一原因解釋清楚。或許,這其中還另有某些隐情,至今未能徹底解開。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出于何種目的,左宗棠對曾家子女的确是情付于一身,最終都盡心盡力地幫助了他們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