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啥孩子總是重複犯同樣的錯誤?因為你教育孩子時,少做了一件事

作者:兒科醫生周湘衡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李阿姨在公園裡看着她五歲的孫子小明。孩子在滑梯旁玩耍,卻一次又一次地從同一個地方摔倒。李阿姨心急如焚,她不斷地提醒小明注意,但似乎沒有任何效果。這讓她感到既沮喪又無助。

這并非李阿姨家的獨特情景,而是無數家長和祖父母在育兒過程中普遍面臨的難題。為什麼孩子們會反複犯同樣的錯誤呢?多數家長都盡力教導孩子,但往往忽略了一種至關重要的方法,那就是——情感共鳴。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将探讨如何通過增強與孩子的情感連接配接,幫助他們學會從錯誤中學習,避免重複犯錯。

為啥孩子總是重複犯同樣的錯誤?因為你教育孩子時,少做了一件事

孩子為何屢犯同一錯誤:認知與心理的角度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反複犯同一錯誤是一個複雜的現象,通常與其認知發展和心理狀态有關。在兒童的早期發展階段,他們的大腦仍在形成中,這影響了他們的決策能力和行為習慣的穩定性。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執行功能——即規劃、決策和抑制沖動的能力——尚未完全成熟,這可能導緻他們重複相同的錯誤。此外,兒童對成人的期望和規則了解有限,這常常造成誤解和重複犯錯的行為模式。

為啥孩子總是重複犯同樣的錯誤?因為你教育孩子時,少做了一件事

教育中的誤區:家長常用方法極其不足

在應對孩子的錯誤時,家長常采用的教育方法包括訓斥、懲罰以及反複講解為何該行為是錯誤的。這些方法雖有其直接效果,卻往往忽視了孩子内在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動機。

懲罰: 短期内可能有效,但長期來看,這可能導緻孩子出現逆反心理,或者隻是為了避免懲罰而表面上遵守規則,而非真正了解錯誤的本質。

單向講解: 當家長單純強調錯誤的後果,而不是引導孩子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時,孩子可能無法充分吸收和了解資訊。

這些常見的教育政策往往缺乏對孩子心理狀态的考慮,未能激發孩子的内在動機,也未能建立起孩子與行為後果之間的情感和邏輯聯系。是以,家長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為模式,通過情感共鳴和适當的引導,幫助孩子從根本上了解并改正錯誤。

為啥孩子總是重複犯同樣的錯誤?因為你教育孩子時,少做了一件事

家長常忽略的關鍵——情感共鳴

在育兒過程中,情感共鳴是一個關鍵元素,它遠比單純的指責或表揚更能夠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情感共鳴不僅有助于解決行為問題,還能增強親子關系,讓孩子感受到被了解和支援。

1. 情感共鳴的核心作用

情感共鳴指的是家長對孩子情緒的感覺、了解和反應。這一過程包括識别孩子的情緒,了解情緒背後的原因,并适當表達對這種情緒的共鳴。當孩子犯錯誤時,情感共鳴的存在可以幫助他們了解和接受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壓抑或忽視這些情緒,進而在未來做出更好的行為選擇。

2. 實用政策:如何實施情感共鳴

認真傾聽:當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時,家長需要放下所有的工作,耐心傾聽,不打斷,不批評,不立即給出解決方案。

反映情緒:家長可以用“你可能感覺很失望”,或者“看起來你今天很困擾”等語句,來表達對孩子情緒的了解。

探讨解決方案:與孩子一起讨論問題的解決方法。問孩子:“你覺得下次我們可以怎樣避免這個問題?”這樣的問題可以促進孩子的思考和責任感。

表達支援:告訴孩子無論成功還是失敗,你都會支援他們。這種安全感是孩子自我調整和學習的基礎。

3. 對話示例

情景:孩子因為數學成績不佳而沮喪。

家長:“我看得出來,這個成績讓你很失望。”

孩子:“是的,我覺得自己很笨。”

家長:“我了解你現在的感覺,我們都有過類似的時刻。你想一起找找原因,看看下次我們能怎樣做得更好嗎?”

通過這些簡潔直接的方法,家長可以更有效地與孩子溝通,幫助他們從錯誤中學習,而不是重複錯誤。這種方法不僅促進孩子的情緒發展,也加強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信任與了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