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歡樂頌》樊勝美,不是所有媽媽都愛自己的孩子

作者:米菲劇評

今天是個康乃馨開滿世界的好日子,祝偉大的媽媽們‘母親節’快樂。

你說,那一撮極小衆的、不愛自己孩子的媽媽們,她心裡是怎麼想的?

《歡樂頌》樊勝美,不是所有媽媽都愛自己的孩子

樊勝美并不是個例啊,她是一直都存在的社會現象。

電視劇《歡樂頌》中樊勝美的原生家庭,在電視劇史上留下了一個印記,讓許多有和‘樊勝美’類似經曆的追劇人感同身受。

世界上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一直都有,她們留給自己孩子的是不堪回首的成長經曆,和冷冰冰的沒有溫度的親情,這種經曆帶來的傷害,是終身無法治愈的。

樊勝美的父母對她有愛,但不多,好歹算是供她上了大學,但最終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她掙更多的錢,來養活樊勝美哥哥一家人。

這對父母從小對兩個親生孩子未來的規劃,截然不同。兒子是用來傳承血脈的,即使他不學無術好逸惡勞,就因為他生理上是男性、符合傳統文化中對傳宗接代的性别要求,雖然老樊家沒有皇位可以繼承,家境也隻是中國萬千普通家庭中的一員。但是,樊勝美的哥哥就靠性别優勢這一項,從出生起就碾壓、剝削親妹妹一輩子。

《歡樂頌》樊勝美,不是所有媽媽都愛自己的孩子

而樊勝美長大後,不僅承擔了原本應該是哥哥承擔起來的全部家庭責任,和經濟重擔,她自小就被親媽PUA,從心理到頭腦再到靈魂,完全認同媽媽對她的奴役和壓榨。樊勝美把‘養父母、哥嫂全家’認為是她應當應份的事情。

這種扭曲的家庭教育在一定範圍内,是一個相當普遍的存在,比如當下某些地區流行的高額彩禮配置設定。據說隻有少部分女孩子結婚時會把婆家給的高額彩禮帶回去,作為小家庭的新生活起步資金。大部分女孩子都會把彩禮留給父母,用來給家裡的弟弟或者哥哥娶媳婦用的。當然了,這些女孩子在談這件事情的時候也很坦然,她們并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往好了說她們這是體貼父母的不容易,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不就是長期原生家庭父母PUA女兒要為娘家做貢獻的結果嗎。

并不是說父母不愛女兒,隻是偏心的很明顯,利用起來理直氣壯。

《歡樂頌》樊勝美,不是所有媽媽都愛自己的孩子

父母偏心,還擅長道德綁架

這個話題絕對能引起大部分生活在多子女家庭中、不受寵愛的那個子女的共鳴。因為,這種現象太普遍了。

父母不僅偏心,而且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還會标榜自己‘會一碗水端平’,讓孩子們誤以為‘爸爸媽媽給予的愛,都是一樣的’。事實是,基本上沒有父母能做到完全‘一碗水端平’,她們一定會特别喜歡其中一個孩子,或者特别重視家裡的男孩子,家裡所有的資源(好吃的、好玩的、新衣服等等)都是傾向于這個備受寵愛的孩子的。

但是,父母又不想在所有孩子跟前承認他們偏心,因為如果承認了就有損他們做父母的威嚴和做事情的公正性,而且不利于他們繼續洗腦那些不受寵愛的孩子在少年時依賴他們信任他們,在長大後更早脫離他們的管控。還有更甚者,達不到像樊勝美的媽媽對樊勝美那樣壓榨和剝削的目的了。

是以,這種情況下,偏心的父母們都有一項特别厲害的技能‘道德綁架’自己的孩子。這招技能父母子在養育孩子的二十幾年中,反複‘練習’不斷‘提升’,在孩子自己還未覺醒之前,父母的這招技能是百試不爽的。

父母的偏心和道德綁架,也是在孩子成年以後,多子女大家庭不和睦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樣的父母對自己孩子有一些愛,但不多,她們更自私、更想從自己的孩子身上獲得更多的好處和利益。

《歡樂頌》樊勝美,不是所有媽媽都愛自己的孩子

不要過度神話所有的母愛,有些人真的不配當媽。

前段時間重慶從樓上往下扔孩子的那個狂躁媽媽,還有威海那個離婚後和男友一起虐待死自己5歲兒子的媽媽,這類人都是披着人皮的惡魔,孩子雖然是她們親自生的,她們可真不配當媽。

當然,現實中這種極端的個例還是少的。

雖然母愛是天性,但确實有人不具備這個天性,她還生了孩子。生孩子是因為年齡到了、或者隻是她人生中的一個需要經曆的步驟,又或者是其他的什麼需求,總之和愛不愛的沒什麼關系。

《歡樂頌》樊勝美,不是所有媽媽都愛自己的孩子

是以,當孩子遇到這樣的母親以後,隻要餓不死、當小貓小狗一樣糊弄養活着就很不錯了,跟這種媽媽去談什麼母愛,那不是天方夜譚嗎,她聽不懂的。

但是,當孩子被糊弄着長大成人,具備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以後,這個當初對孩子的生命不重視也不負責的爸媽,往往就會蹦出來,打着生養孩子一場的旗幟,從道德的制高點來向孩子不斷索取。

…… ……

其實,有些人天生就是病态的,即使她做了母親以後,也還是病态的。

就像《歡樂頌》中樊勝美的媽媽,對兒子萬般寵愛呵護,對女兒就竭盡所能的壓榨,甚至明知道女兒來錢的路數并不怎麼符合道德規範,也完全不顧及女兒做人的尊嚴,還是不斷的要錢、甚至暗示女兒隻要搞到錢(什麼都能做)。這種涼薄的媽,讓女兒怎麼去愛她?

《歡樂頌》樊勝美,不是所有媽媽都愛自己的孩子

特别欣賞當下00後們對親情的斷舍離,像八零和七零後這兩代人,是缺少這種勇氣的,八零和七零後也是少年時享受母愛不多,但當下最容易被父母道德綁架的一代人。

周末的早上睡到自然醒,一睜眼看到朋友發來的視訊,他在追《歡樂頌5》,今天是母親節,昨天已經寫了一片贊美母親的文字了 ,今天是有感而發寫這篇小衆觀點的文字。

《歡樂頌》樊勝美,不是所有媽媽都愛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