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都知道日本很排外,可日本文字裡面,為什麼至今還要保留漢字?

作者:老張講故事

老張最近一直在研究漢字與日本文化之間的奇妙聯系。你知道嗎,很多人認為日本現在沿用的就是“中國的漢字”,但老張告訴你,這可不盡然。在日本,他們稱之為“日本漢字”,這是一種經過日本人重新構詞、賦予新意的漢字詞語。這其中的奧妙,可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傳承那麼簡單。

都知道日本很排外,可日本文字裡面,為什麼至今還要保留漢字?

讓我們回到曆史的長河中,想象一下日本最早是如何接觸并學習漢字的。他們幾乎原封不動地從北韓半島将漢字引入,然後在貴族階層中自上而下地普及開來。那時候,對于日本(也包括北韓)來說,通漢字就是一種地位的象征,就像英國的貴族最初以會說法語為榮一樣。漢字,在那個時代,無疑是一種文化、一種身份的辨別。

都知道日本很排外,可日本文字裡面,為什麼至今還要保留漢字?

漢字的使用在日本也遇到了一些麻煩。畢竟,中國人是漢字和漢語互相比對使用的,而日本語與漢語有着天壤之别。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日本人慢慢加入了片假名和平假名,用來輔助寫作和閱讀,它們的功能類似于我們的拼音。這樣一來,漢字與假名結合,形成了獨特的日本書寫系統。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掀起了脫亞入歐的狂潮,大量的西方著作和經典紛紛流入日本。在翻譯這些西方著作時,由于很多概念都是日本之前未曾有過的,是以翻譯家們隻能創造新詞來表達這些新概念。而有趣的是,很多這一時期創造的新詞,不僅在日本流行開來,還影響了中國,甚至在中國也大規模使用。

都知道日本很排外,可日本文字裡面,為什麼至今還要保留漢字?

比如“社會主義”這個詞,就是由福地源一郎在1878年首次以漢字構詞翻譯引入日本的。再比如“共産黨”,也是由日本最早的社會主義者幸德秋水以漢字構詞翻譯而來,後來又被中國的社會主義者陳望道、朱執信等人引入國内。你可能會問,為什麼這些詞不是中國人自己翻譯的呢?其實,清末的洋務運動和新文化運動時期,中國也有很多人嘗試翻譯外來詞,但很多都沒有流傳開來。而日本人的翻譯之是以流行,關鍵在于他們的實用主義精神。他們更傾向于用簡單明了的詞彙來表達複雜的概念,而不是過分考究和複古。

都知道日本很排外,可日本文字裡面,為什麼至今還要保留漢字?

老張并不是說中國的翻譯就不好,隻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導緻了不同的翻譯風格。但無論如何,這些由日本漢字構成的新詞,無疑在中日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橋梁的作用。它們不僅豐富了中日兩國的詞彙庫,還促進了兩國人民之間的互相了解和交流。

說到日本漢字對中國現今使用的漢字的影響,那可真是驚人啊!據統計,社會學科學領域七成的漢字翻譯都是引入的日本漢字。這其中的一些詞彙,比如“人民”和“共和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國名中都有展現。雖然“中華”這個詞自古就有,但“人民”和“共和國”這兩個詞彙,卻是日本人在翻譯過程中賦予的新意。

都知道日本很排外,可日本文字裡面,為什麼至今還要保留漢字?

漢字在日本的使用也面臨一些挑戰。近年來,随着年輕一代對便利性的追求,漢字的使用量似乎在逐漸減少。很多人覺得漢字難寫難記,更傾向于使用假名來書寫和閱讀。但盡管如此,漢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依然不可動搖。在很多正式場合和文物古迹上,我們都能看到漢字的身影。它們不僅是文字的載體,更是文化的傳承和象征。

無論是古老的寺廟還是現代的街頭巷尾,都能找到漢字的身影。而日本人對于字型的重視更是讓老張贊歎不已。無論是古代的書法還是現代的字型設計,都能展現出漢字的獨特魅力和美感。

都知道日本很排外,可日本文字裡面,為什麼至今還要保留漢字?

日本漢字不僅是一種文字的傳承和演變,更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它們見證了中日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和合作,也促進了兩國文化的互相借鑒和融合。作為創作者的老張,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日本漢字的魅力和價值,也希望能夠促進中日兩國人民之間的更深入交流和了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