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晟:朱元璋的利刃,朱棣1年連送2個女兒,為什麼卻說朱棣賺了?

作者:梅香如故

宋晟,這位明朝初年的名将,是朱元璋最信賴的謀士之一。他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手腕備受贊譽,但更令人稱奇的是,明成祖朱棣在一年之内竟然連送兩位公主嫁給他的兒子。朱棣作為一代明君,對宋家如此青睐,必有深意所在。難道僅僅是為了拉攏宋家?還是宋家有着不為人知的獨特之處?

宋晟:朱元璋的利刃,朱棣1年連送2個女兒,為什麼卻說朱棣賺了?

一、宋朝用攜子投奔朱元璋

元末年間,大明王朝的曙光初現。宋晟的父親宋朝用率領兒子宋晟、宋國興投奔濠州紅巾軍首領郭子興的麾下。當時年僅10歲的宋晟命運多舛,但他并未被磨難擊垮,反而在戰火硝煙中早早接受了嚴格的軍事訓練。

宋晟:朱元璋的利刃,朱棣1年連送2個女兒,為什麼卻說朱棣賺了?

次年,朱元璋也加入郭子興的麾下,他威武不凡,很快便受到郭子興的賞識。憑借過人的智勇,朱元璋娶了郭子興的女兒,與宋家結下不解之緣。1355年,朱元璋率軍攻打集慶,宋晟的哥哥宋國興陣亡,朱元璋震驚之餘,親自将13歲的宋晟提拔為小統領,接替哥哥的職務,可見對宋家子弟的器重有加。

《明史·宋晟傳》載:"父朝用,兄國興,并從渡江,皆積功至元帥。"可見宋家一門上下參與了明朝建立的全過程,為朱元璋赢得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是宋晟自小便追随先人的腳步,屢建奇功,可謂是明初的人才。

1358年,朱元璋離開南京前線,将宋朝用留守南京,同時令宋晟接替父親,出任天甯翼元帥,上級上司為名将鄧愈。宋晟雖年僅16歲,但領兵謀戰的才華已初露鋒芒,鄧愈大加贊賞,多次向朱元璋舉薦宋晟出任重要指揮職務。1367年讨伐戰役中,宋晟率軍攻克建甯,為平定江西地區貢獻力量。

朱元璋于1368年在南京登基稱帝後,便封宋晟為武德将軍、建甯衛千戶,重任鎮守建甯。三年後,宋晟又遷任江西都指揮使,直到1376年被調任山西重鎮大同。在這一路走來,宋晟屢立戰功,朱元璋對他充分信賴,可謂是"武勇骁勇,英名素着"。

宋晟:朱元璋的利刃,朱棣1年連送2個女兒,為什麼卻說朱棣賺了?

不久,朱元璋想要重用宋晟的消息傳遍京師,連大名鼎鼎的明初名将藍玉在征讨罕東時,也明确要求宋晟作為自己的副将。可見宋晟在當時已是朱元璋最得力的紅人之一。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隻要朱氏王朝面臨重大軍事行動,宋晟必定位列核心将領之列。

二、鎮守涼州二十載

涼州乃是明朝西北邊陲的命門所在,防禦遊牧民族的關鍵要塞。然而在宋晟到任之前,明朝已先後派遣過9任涼州指揮使,其中4人陣亡、3人被朝廷撤職,更有2人慘遭士兵謀反殺害,可見涼州之地形勢艱難,殊為不易統治。

朱元璋雖已意識到涼州重要性,但終因無人能制,隻得将重任交予宋晟。宋晟到任後立即加強防務,組織将士巡查城垛,修繕斷垣殘垣。與此同時,他發現涼州多年戰亂,田地荒蕪,百姓流離失所,糧食匮乏。為解決此困境,宋晟親自部署軍民挖渠引水,灌溉農田,終使涼州恢複生機。

宋晟:朱元璋的利刃,朱棣1年連送2個女兒,為什麼卻說朱棣賺了?

不久,朱元璋得知涼州的喜人變化,大加贊賞宋晟"勇謀可嘉"。1382年,宋晟的父親宋朝用去世,他回鄉守孝三年。孝期一滿,朱元璋再次将重任托付給宋晟,命他繼續鎮守涼州。

就在宋晟鎮守無虞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襲擊再次證明了涼州的重要性。1384年秋,北元悍将把都刺赤率領2萬騎兵,趁秋收之際突襲涼州,意圖快速劫掠一空而去。

把都刺赤乃是繼王保保之後,又一位名震中原的北元名将,此前多次擊敗明朝軍隊,素有"西北無敵手"之稱。然而就在把都刺赤兵臨城下,得意忘形之際,宋晟早已布下天羅地網,将敵軍團團圍住。

原來,宋晟早就預知會有北元軍隊前來劫掠,于是暗中派出密探,準确鎖定敵軍行蹤。戰機一旦成熟,宋晟即迅速設下重重伏兵,引誘敵軍深入包圍圈。最終,把都刺赤和上萬骁勇盡數被活捉,被押解至京師受審。

宋晟:朱元璋的利刃,朱棣1年連送2個女兒,為什麼卻說朱棣賺了?

《明史》記載:"擒元國公吳把都刺赤等,俘虜萬八千人,送酋長京師。"朱元璋獲捷報後,對宋晟連升數級,拜為都指揮、右軍都督佥事。從此,宋晟更是朱元璋眼中的寵将,應召無不從命。

邊疆鎮守固然艱苦,但宋晟在這二十載間,卻屢建奇功。1391年,朱元璋命他遠征新疆哈密地區,讨伐兀納失裡餘部。兀納失裡極為驕橫,長期駐紮哈密,劫掠來往絲綢之路上的商旅,給明朝經濟發展造成重大損失。

面對強敵,宋晟并未采取正面沖鋒的老套路徑,而是精心部署,虛張聲勢,引敵人放松警惕。等到敵人對宋晟的"大軍"防範苦心孤詣時,他卻在燃眉之急下率精銳突襲哈密,最終全殲兀納失裡部衆。這一奇襲,不僅消除了明朝西北的後顧之憂,更打通了重要商路,為明王朝赢得了極大的經濟利益。

三、鎮守西北重鎮

宋晟:朱元璋的利刃,朱棣1年連送2個女兒,為什麼卻說朱棣賺了?

宋晟憑借在涼州的卓絕戰功,深得朱元璋賞識。于是當朝野對北元殘餘勢力的憂慮達到頂點時,朱元璋毅然将宋晟充任西安府同知,負責鎮守關中重鎮西安城。

西安自古即西北軍事要沖,控制着通往内地的咽喉要道。如今北元雖已衰落,但仍有王爺、貴族攜衆逃亡陝西一帶,時有騷擾邊疆之舉。朱元璋希望能徹底掃清西北殘餘,才能心無旁骛鞏固江山基業。

踏上新的征程,宋晟首先着手整頓西安城防務,修葺城垛,儲備軍需。與此同時,他悉心布控四周動态,着力打探北元餘衆蹤迹。一時間,宋晟的銳不可當讓邊疆風聲鹘鷹,卻也引來了一股強勁的姘居之力。

原來在陝西有一北元重臣黨項·賀庫,曾追随元世祖忽必烈遠征高麗,曆陣沙場,乃是久經沙場的猛将。如今雖已年逾花甲,但手下仍聚集着數千骁勇,屢次騷擾關中富庶之地,劫掠無道。

宋晟:朱元璋的利刃,朱棣1年連送2個女兒,為什麼卻說朱棣賺了?

賀庫早就瞅準了西安這塊肥肉,企圖一舉拿下。未料宋晟防範萬全,賀庫雖屢試偷襲,卻無一能逞。終于,賀庫怒氣攻心,決定全軍壓境,痛下殺手。

1397年春,賀庫親率三千鐵騎猛攻西安城。宋晟豈能怕他?早已設下重重伏兵,布好城頭望火台,隻等賀庫露出馬腳。果不其然,賀庫的大軍離城不遠,就遭到了宋晟的炮火襲擊。緊接着伏兵殺出,前後夾擊,短短半日,賀庫的軍隊就折戟西安城下。

宋晟将俘虜的賀庫和他的親信盡數解往京師,以正朝綱。朱元璋得勝訊後,不禁感歎"宋晟果真是明璧"。從此,西北邊陲徹底平定。

平定西安之後,宋晟并未就此止步。他精心部署,對北元餘部進行了徹底的掃蕩。1398年,宋晟親率大軍,遠征遙遠的甯夏地區,殲滅了流竄于此多年的哈剌虎殘餘。一時間,甯夏、甘肅、青海、新疆一帶,遊牧民族無不心懷惶恐,紛紛歸附明朝。

宋晟:朱元璋的利刃,朱棣1年連送2個女兒,為什麼卻說朱棣賺了?

就在這一年,宋晟更是策動了一場深謀遠慮的大行動。他順勢而為,上書朝廷,建議廣納北元降将編戶齊民,豈料竟然獲得了朱元璋的首肯。于是宋晟直搗黃龍,說服了昔日與明朝反目的北元重臣穆革力、朝魯等人,攜衆歸附明朝。

一時間,這些昔日頑敵重新被編入明軍,更有甚者被授以重職,鎮守邊疆要地。《明史》記載:"北元衰敗餘種,盡宋晟開納之力。"就這樣,宋晟不戰而屈人之兵,為明朝赢得了一方雄厚的武力。

四、拒不勤王抗元帥

朱元璋駕崩後,其子朱允炆繼位,是為明惠帝。惠帝在位期間,朝野上下衆說紛纭,沖突重重。其中最大的一樁争議,莫過于是否勤王抗元的問題。

宋晟:朱元璋的利刃,朱棣1年連送2個女兒,為什麼卻說朱棣賺了?

勤王抗元的提議最早由大将軍許有壬倡導。許有壬認為,建文帝曾三番兩次遭到北元人圍攻,如今北元已一蹶不振,正是勤王讨伐北元的大好時機。許有壬等人的主張很快在京師引起軒然大波,連太子朱高煦也力主采納。

然而,宋晟作為明初功勳卓著的宿将,卻鮮有将功補過的雄心,反對這一提議。首先,北元确已殘破凋零,但骁勇餘衆仍占據大片腹地,兵力絕非等閑。再者,北元駐兵四野,攻讦無門,必将耗費大量兵馬糧草,得不償失。最關鍵的是,明朝百餘年征戰未歇,目前刻不容緩地需要恢複國力、重修水利,方有望長治久安。

宋晟的意見獲得朱允炆的贊同。惠帝親自禦筆否決了勤王抗元,遭到朝野一片嘩然。許有壬甚至懷疑宋晟圖謀不軌,欲阻礙明朝稱雄,因而将是非誣蔑宋晟扳倒許府,同時将朱允璋的意見一并上谏。不料朱允炆竟然下旨賞賜宋晟爵位,對許有壬則視而不見。

這無疑是對宋晟的極大信任,也是明朝放棄勤王的确鑿信号。但朱高煦并未是以止步,反而繼續興師遊說,極力主張出征北元。

宋晟:朱元璋的利刃,朱棣1年連送2個女兒,為什麼卻說朱棣賺了?

對此局面,宋晟顯然早已準備充分。他沉住氣,迅速調動邊疆重鎮駐軍,防止出現任何意外。同時開誠布公地向朱允炆陳說利弊,即便外有朝野壓力,内有太子遊說,朱允炆仍舊立場堅定,堅持不出兵讨伐北元。

局面暫告一平,然而這并非宋晟的最終目的。憑其敏銳的政治嗅覺,宋晟已預見到太子朱高煦與朱棣對立的端倪。是以,在朱高煦未繼位前,宋晟決定先發制人,主動向新晉大将軍朱棣靠攏。

朱棣雖身為太子胞弟,私下卻對朱高煦龌龊嚣張的行徑十分不滿,并有繼承大統的雄心。得知宋晟态度的他當即握手相慶,答應了宋晟所提出的一切條件,就此結成同盟。

朱允炆駕崩後,朱高煦如願繼位,是為明憲宗。但位置剛穩,憲宗便遭到弟弟朱棣的軍事政變。此時宋晟的作用尤為關鍵:他策動西北重鎮官兵全力支援朱棣,斬斷了憲宗調兵的可能,導緻後者不得不退位。就這樣,朱棣最終登基,是為明英宗。

宋晟:朱元璋的利刃,朱棣1年連送2個女兒,為什麼卻說朱棣賺了?

五、戎馬一生老矣

朱棣即位後,對宋晟曾矢贊不絕。他曾親自為宋晟所作文字手迹寫就"宋都督"的頭銜。此後,宋晟繼續擔任西北重鎮大将軍,一如既往鎮守邊疆。

雖然朱棣繼承了大統,但朝野陣線從未停歇。反對朱棣的李景隆、胡祯等人逐漸成為他的新敵人。1407年,李景隆聚衆數萬兵馬起事,意圖擁立朱高煦複辟。

朱棣自當奮勇應戰,但無疑難以取勝。宋晟留神朱棣的困境,立即效命調遣邊軍增兵,解燃眉之急。就在朱棣亟待救助之際,宋晟精銳部隊已抵達敵軍身後,前後夾擊,迅速将李景隆等叛亂首腦盡數拿獲。

宋晟:朱元璋的利刃,朱棣1年連送2個女兒,為什麼卻說朱棣賺了?

如此功績,足見宋晟在明王朝的不可或缺。朱棣為答謝,冊封宋晟為陝西巡撫,加賜黃馬夾屯等土地,以潤饷館卒資。

然而同年,宋晟已年過七旬,他開始覺察到了衰老的征兆。為免朱棣猝不及防,宋晟遂向朝廷奏請,推薦心腹大将王體任锺為接班人。經稽核,王體任被正式署命為宋晟的繼任人選。

不過朱棣并未過早讓宋晟榮休,他仍希望這位老将繼續坐鎮西北。于是接下來數年,王體任一直做宋晟的副手,負責處理西北軍務。直至1410年,宋晟實在捍衛不住高齡和病痛的折磨,這才禀請朝廷,交出西北大權,隐居家鄉。

離别之際,朱棣賜宋晟以"武勳侯"封号,并将其故裡改稱"武勳",以彰其卓絕軍功。朝廷還特意冊封宋晟子孫,世襲武勳侯爵位,永遠紀念這位開國功臣。

宋晟:朱元璋的利刃,朱棣1年連送2個女兒,為什麼卻說朱棣賺了?

退休後的宋晟并未就此隐居閑蕩。他仍為朱棣出謀劃策,處理軍國大事。就連年近九旬之時,朱棣還懇求他繼續留任軍機處,主持軍政。直到1424年86歲高齡去世,宋晟一生竟從未遠離過戰陣和軍旅生涯。

朱棣親自為宋晟撰寫祭文,贊譽其"沙場戎馬六十載,國家大用無所顧忌"。明史載:"宋晟,赤心擁護朱棣,首唱相與抗元"。當時京師上下無不為之動容,竟有"千古良臣"的美譽。

就這樣,宋晟于明王朝中葉駐世離去,卻仍在皇家與民間口耳相傳。無論是平亂時期,還是開疆拓土,宋晟貢獻卓著,建樹良多。可謂是一代戎馬名将,真正的千古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