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能通知存款“下架潮”來襲,存款利息越來越低該咋辦?

作者:江瀚

#記錄我的2024#這些年,伴随着貨币基金、智能通知存款等新型理财産品的普及,追逐理财中的高收益已經成為了大多數人的共識,然而就在最近各家商業銀行的通知理财紛紛進入了“下架潮”,面對着日益下行的存款收益,到底該怎麼辦呢?我們又該如何分析?

智能通知存款“下架潮”來襲,存款利息越來越低該咋辦?

一、智能通知存款“下架潮”來襲

據财聯社的報道,前不久,就有甯津農商銀行、夏津農商銀行、五蓮農商銀行等多家山東地區農商行接連釋出相關公告,宣布即将終止自動轉存通知存款。

據财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年内已有20餘家銀行相繼下架智能通知存款,僅是5月以來就有約11家銀行跟進調整。息差持續收窄壓力下,銀行持續壓降高息存款,大額存單、智能通知存款以及手工補息等多種高息攬儲工具逐漸被限制。

除甯津農商行、夏津農商行及五蓮農商行三家銀行外,還有梁山農商行、臨邑農商行、武城農商行、莒縣農商行以及青島即墨惠民村鎮銀行等多家銀行也相繼宣布終止自動轉存通知存款,山東地區迎來大面積智能通知存款“下架潮”。

據了解,通知存款是一種不約定存期,支取時需提前通知銀行,約定支取日期和金額方能支取的存款業務。而智能通知存款是在此基礎之上,省略了“客戶提前通知”和“客戶通知後按時支取”的環節,實作自動滾存。

智能通知存款“下架潮”來襲,存款利息越來越低該咋辦?

據上海證券報的報道,早在去年5月,包括國有大行、股份行等在内的多家銀行就已下架智能通知存款産品,或下調通知存款利率加點上限。回溯來看,2022年9月,國有大行率先調降存款挂牌利率,拉開了存款“降息”的序幕。至今,存款利率曆經四輪下調,通常是國有大行率先下調,股份行、中小銀行跟進,“梯次”輪動調整存款利率。

今年一季度,多家銀行罕見出現存款縮減現象。例如廈門銀行一季度末存款較年初下降9.1%,主要是因壓降公司存單質押業務及高成本外币存款。天津銀行客戶存款金額較年初減少0.89%,主要是該行持續壓降高成本存款,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各項存款增長。

無獨有偶,在存款利率持續下行的當下,大額存單“一單難求”,年利率3%以上的定期存款近乎絕迹。近期,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宣布停售半年及以上期限大額存單産品,中小銀行加入存款“降息”大軍,手工補息、通知存款、中長期大額存單等高息攬儲工具都迎來調整。

據第一财經的調查,從定期存款、通知存款、協定存款、大額存單利率下調,到保險資管存款計入方式、“手工補息”被規範,再到部分長期限大額存單停售、智能通知存款等創新産品下架,存款江湖上高息品種正在陸續“消失”。

智能通知存款“下架潮”來襲,存款利息越來越低該咋辦?

二、存款利息越來越低到底該咋辦?

在目前全球經濟環境下,傳統商業銀行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其中之一便是存款利率的持續走低。這一趨勢不僅反映在智能通知存款等高息産品的“下架潮”上,也深刻影響着普通群眾的理财選擇與生活方式,我們到底該如何分析判斷這件事呢?

首先,随着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以及各國央行貨币政策的調整,存款利率逐漸走低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存貸利差是商業銀行傳統的盈利模式之一。然而,随着利率水準的不斷下滑,存貸利差持續縮小,導緻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受到嚴重挑戰。商業銀行截至2023年末的淨息差已降至1.69%的曆史低位,已低于監管合意水準。在42家上市銀行中,2023年僅青島銀行一家淨息差走闊,其餘41家上市銀行淨息差悉數收窄,降幅最大的超過40個基點。

不僅是利潤,淨息差的下降也反映了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面臨的管理壓力和挑戰。淨息差是衡量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和風險水準的重要名額之一。當淨息差降至曆史低位時,意味着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需要更加謹慎地管理風險,以確定穩健經營和可持續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放棄高息存款也就成為了商業銀行的一種必然選擇。雖然高息存款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戶資金,但也會增加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和風險。是以,商業銀行需要在保證資金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存款成本,避免過度依賴高息存款來維持盈利能力。

智能通知存款“下架潮”來襲,存款利息越來越低該咋辦?

其次,之前的通知存款等“創新”也是銀行風險管控的一種潛在威脅。智能通知存款模糊了存款産品與理财投資品種的界限。傳統的存款産品通常是低風險、低收益的,而理财投資品種則可能涉及更高的風險。智能通知存款的高利息特性使其在某種程度上更接近于理财投資,但很多投資者可能并未意識到這一點。是以,當市場條件變化或銀行流動性出現問題時,投資者可能會面臨意想不到的損失。

更何況智能通知存款對銀行的流動性管理也提出了挑戰。由于這類産品通常允許投資者在較短時間内提前支取本金和利息,銀行需要保持足夠的流動性以應對可能的資金流出。如果銀行流動性管理不善,就可能導緻無法按時兌付投資者的本金和利息,進而引發信任危機和聲譽損失。

此外,智能通知存款還可能加劇市場的波動性和不穩定性。由于這類産品通常與市場利率挂鈎,當市場利率波動較大時,智能通知存款的利率也會相應波動。這可能導緻投資者頻繁調整投資政策和資金配置,進而加劇市場的波動性和不穩定性。

是以,監管也看到了這些所謂“創新”促使銀行過度追求短期收益,忽視長期穩健經營,進而累積系統性風險。近年來,監管機構加強對智能通知存款等創新型存款産品的監管,這也給通知存款的下架明确了基調。

智能通知存款“下架潮”來襲,存款利息越來越低該咋辦?

第三,降低利率對于銀行也是一把雙刃劍。降低存款利率對銀行的正面效應主要展現在負債成本的降低。高息存款産品通常意味着銀行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給儲戶,這會增加銀行的營運成本。是以,壓降高息存款産品可以降低銀行的負債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然而,降低存款利率也會帶來一些潛在風險。銀行存款提供的資産收益縮水可能會導緻部分儲戶尋求更高收益的其他低風險資管産品。這樣一來,銀行可能會面臨更大的攬儲壓力,因為儲戶可能會将資金轉移到其他金融機構或投資管道。此外,如果大量儲戶流失,銀行可能會面臨流動性風險,即無法及時滿足客戶的提款需求。

這種壓力,讓銀行正在陷入一種進退維谷的兩年處境,一方面,銀行降低風險的需求讓其不斷壓降這些年來的所謂“創新”産品,另一方面,過低的收益卻帶來了使用者的流失,這種中間度的選擇就顯得異常重要。

智能通知存款“下架潮”來襲,存款利息越來越低該咋辦?

第四,對于普通人來說,目前銀行利率越來越低,我們有沒有好的處置政策呢?還是有些方法值得我們考慮的:

一是提前降低負債水準。對于背負房貸、車貸等債務的人來說,存款利率下降後,提前還債可以降低未來的利息支出。在利率較低的環境下,如果存款利息無法覆寫貸款利息,那麼提前還款就顯得更為合理。

不過,在決定提前還款之前,需要仔細計算提前還款的成本和收益。一些貸款可能有提前還款的罰息或手續費,需要確定這些費用不會使提前還款失去意義。此外,還需要考慮自己的現金流情況,確定提前還款不會影響到其他必要的支出。

二是提前進行大件的消費。在利率較低的環境下,如果家庭有大額支出需求,提前消費可以充分利用目前的低利率環境,避免未來利率上升帶來的成本增加。不過,提前消費需要謹慎考慮,確定這些支出是必需的、合理的。同時,還需要考慮自己的收入情況和未來的現金流,確定消費不會給自己帶來過大的經濟壓力。

三是尋找一些收益更高的投資标的。在利率較低的環境下,選擇一些風險較低但收益相對較高的理财産品或基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些産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資金的收益率,幫助抵禦通貨膨脹的影響。

然而,投資有風險,選擇理财産品或基金時需要謹慎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标。同時,需要了解産品的投資方向、風險收益特征等資訊,避免盲目跟風或聽信不可靠的投資建議。另外,投資需要長期持有,不要期望短期内獲得高額回報,避免因為市場波動而頻繁交易。

無論如何,面對存款利率的下降,投資者們需要保持冷靜和理性思考,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應對政策。同時,也需要關注市場動态和政策走向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财務規劃和投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