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演義》裡一件詭異的怪事,流傳千年,還影響到泰國、日本

作者:孤狼說曆史

在三國時期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除了無數驚心動魄的戰役,還流傳着各種神秘詭異的事物和民族。其中一件怪事,竟然被記載在了像《搜神記》、《新唐書》這樣著名的史書典籍中,而且影響力驚人,足足流傳了千年之久,甚至影響到了鄰近的泰國和日本等國家。這到底是一件怎樣離奇古怪的事情呢?

《三國演義》裡一件詭異的怪事,流傳千年,還影響到泰國、日本

一、發端:諸葛亮麾下一婢女身怪異能

話說那三國鼎革之世,英雄人物輩出,驚心動魄的大戰頻繁上演,但也不乏一些詭異怪力的事物。就拿東吳大将朱桓家中所發生的一件怪事來說吧。

那是建安年間,諸葛亮已被劉備敕封為武鄉侯,駐紮于荊州等待東征的時機。朱桓本是諸葛武侯麾下的一員猛将,因勇猛多陷陣淩,故獲封為都亭侯。

《三國演義》裡一件詭異的怪事,流傳千年,還影響到泰國、日本

這一年,朱桓家中招了一名新的婢女,容貌俏麗伶俐,做事也勤懇盡責。起初并無異常,直到夜裡才露出了這婢女的"怪異之能"。每到夜半子時,她的頭顱竟會自動脫離身體飛到外頭去,等到天明再飛回來與身體重新相連。盡管朱桓久經沙場,見識過不少生死攸關的恐怖場面,但眼見這一幕仍然驚駭不已。他趕緊将這個婢女攆了出去,不敢在家中留下。

不久,這件怪事就在軍中傳開了。有人說這婢女是一種名為"落頭民"的神奇種族,自古以來就有這種祟祯的本領。也有說的是,她被妖魔上身了才會這般怪異。諸葛武侯得知此事後,也感到十分詫異,遂将此事記錄在案。

二、興盛:各地記載層出不窮

自朱桓府上的那名婢女之後,落頭民的怪異傳聞就如野火般在各地蔓延開來。億萬年來,人們對未知事物向來都懷有好奇和敬畏之心,難免會産生一些誇張的想象和神化。于是,這個不足為道的小事,竟在各種文字記載中被不斷渲染、放大,流傳越來越廣,情節也越編越玄乎離奇了。

最初提及落頭民的,要數東晉時期的《搜神記》了。作者幹寶為文人騷客,頗喜記錄一些怪力亂神的事迹,朱桓家的落頭婢女自然進了他的"法眼"。其書中寫道:"桓家有婢,至夜則頭飛出,旦則還。桓懼之,乃放去。"隻字未提頭顱離體是如何離奇的神奇景象,也未明其緣由,便草草帶過了。

《三國演義》裡一件詭異的怪事,流傳千年,還影響到泰國、日本

及至北宋時,落頭民又為肥皂劇式的描述重新添上了一些新的"場景"和情節。在那部聲名赫赫的紀實小說《太平廣記》裡,幹脆将它們更名為"飛頭獠"了。作者對落頭時的征兆如數家珍:"頭飛一日前,頸有痕,匝項如紅縷。"描寫頭顱飛出後的情形時,則更加形象生動:"乃于岸泥,尋蟹蚓之類食之。"

進入明代,落頭民的傳說可謂是被包裝推廣到了一個新高度。在郎瑛的《七修類稿》裡,就記錄了元朝學者陳孚出使安南時,曾親眼目睹過"落頭民""頭飛似辘轳"的景象。費信遊曆西洋時也記載道:"占城國人,有頭飛者,乃婦人也,夜飛食人糞尖。"前者又将它們美其名為"辘轳首",後者則将它們貶低為吃人糞的怪物,可見記述之不同程度了。

種種添油加醋、東拼西湊的記述,讓本是一件小事的落頭民傳說,不知不覺就被吹捧神了格調,廣為流傳開來了。

三、蔓延:受歐陽修正史記載影響巨大

落頭民的傳說不僅在一些野史筆記中廣為流傳,更為重要的是,它竟被歐陽修主持編纂的北宋正史《新唐書》所載錄。這無疑給了落頭民更大的知名度,也讓其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新唐書》卷一九七記載着"南平獠"這一民族,并将其活動範圍明确地指為"東距智州,南屬渝州,西接南州,北臨涪州"。也就是說,這是居住在今川滇黔地區一帶的一個少數民族。不過,真正讓後人驚詫的,是歐陽修接下來對這一民族的一種怪異分支---"飛頭獠"的描述:"頭欲飛,周項有痕如縷,妻子共守之。及夜如病,頭忽亡,比旦還。"

《三國演義》裡一件詭異的怪事,流傳千年,還影響到泰國、日本

這番描寫與前代《太平廣記》中的記載如出一轍,可見這種奇特的外表和能力的确為真實存在,并非後世捕風捉影之談。有了這樣權威正統的史書記載為依歸,落頭民的神奇身世再次引發了廣大文人習作者的熱議和推敲。

屆時,擅長記錄奇譚志怪的知識分子更是對此感興趣,紛紛筆耕不辍,為落頭民添注新解。有的将其歸入人形異類,臆測其為遺民舊種,與常人不同;也有人将之視作妖精怪物,并窮極了想象為其種種行蹤推敲緣由。甚至連僅僅隻是表面上與之相似的民族,都被些習作者牽強附會為落頭民的另一支或前身。

久而久之,各種各樣的落頭民文字紀錄便鋪天蓋地,滲入無數部野史筆記之中。落頭民的傳說也由此在士大夫文人群體中廣為流傳,聲名日益鵲起,并影響越來越廣。

四、發展:日泰兩國民族也出現類似民族

落頭民的傳說不僅在中國本土廣為流傳,就連遙遠的海外國度也傳開了這個奇譚。尤其是在中國的鄰國日本和泰國,更加發展出了自己特色鮮明的"落頭說"。

《三國演義》裡一件詭異的怪事,流傳千年,還影響到泰國、日本

在日本,落頭民被稱作"落着物(らくちゃもの)",是一種具有恐怖傳說色彩的妖怪。據載,這種生物長得跟普通人無異,唯獨頭顱可以自由遊離于軀體之外。白天它們就跟常人無甚差別,到了晚上則可四處飛行覓食。對人類它們無甚惡意,隻是趁夜色來襲時,有時也會偷食人類的殘渣。不過,更讓人驚駭的是,這些落着物極為貪婪嗜血,常常成群結隊出動,對活人猛烈吸食鮮血,以至有人死于血盡。

相較之下,泰國的"落頭說"更多地與佛教文化相聯系。當地有一種擁有飛頭術的僧人,被稱為"飛頭降"。這些人修習了一種獨特的秘法,可以讓自己的頭顱暫時離體飛行,隻留下身體在原地。人們認為,飛頭降此舉是為了練就一種高深的占蔔、預測和治愈疾病的能力。隻要憑他們脫離身軀飛行時所親見或領悟的一切,就可以斷定人們的禍福,并将病人治愈。是以,信徒對他們視為神聖,供奉有加。

很明顯,雖然這些落頭說都源于中國古老的落頭民傳說,但在日本和泰國,人們依據自己的文化傳統,又賦予了這一怪異概念更豐富的内涵與形态。這無疑也反過來影響和強化了落頭民這個奇特現象在中國本土的知名度。

《三國演義》裡一件詭異的怪事,流傳千年,還影響到泰國、日本

總而言之,無論在中國還是東亞其他國家,落頭民的傳說無一例外地存在着,并發展出了各自特色鮮明的表現形式,使之成為當地獨具魅力的奇譚神怪傳說之一。

五、探源:是長脖子異族的緣故

縱觀落頭民這一離奇傳說的來龍去脈,其實根源未必就在于什麼妖怪神鬼。更有可能是由于一個特殊的人類民族而引發的,那就是生活在東南亞地區的喀倫族人。

喀倫族是東南亞地區一個少數民族,分布于緬甸、泰國和寮國等國。他們最顯著的特點,便是女性自小便須佩戴一種特制的金屬環頸環,有的甚至多達二十多個。随着年齡的增長,這些金屬環越加越多,使得她們頸部越長越細,形成了獨一無二的"長脖子"體态。這不僅是當地的一種傳統習俗審美觀,更被視為身份與等級的象征。對于她們來說,頸部越長,地位越是顯赫。

這種奇特獨特的風俗與習性,無疑讓她們在漢人眼中顯得格外詭異。從表面來看,她們纖細的脖頸頗有一種由頭顱與軀幹遊離分離的視覺效果。再加上她們腰上佩戴大量重物,走路姿勢也變得怪異難懂,仿佛下半身在地面匍匐,上半身在空中飛行一般。故而,在遠古的傳說中,很可能就是對長脖子女性的一種誇張書寫與渲染,才醞釀出了後世飛頭離體的落頭民神話。

《三國演義》裡一件詭異的怪事,流傳千年,還影響到泰國、日本

一旦這種形象烙上了"怪誕"、"異類"的罪名,種種怪谲也就水到渠成了。比如說,她們頸部的長短不等,便被解釋為能使頭顱離體飛行的特異功能;她們腰上負重行走的滑稽姿态,也被解讀為尋蟹吞食的怪異舉止;這些長脖子女人本來極少遊離自己的生存區域,也就變成了她們無處不在且活動範圍廣泛的臆測。由此,一個人類世界裡存在的特殊民族,最終就在漢文化文人騷客們胡思亂想的筆下,變成了妖魔鬼怪般的"落頭民"了。

當然,如今喀倫族的人口數量和分布區域都大大縮小了。不過,這一古老民族曾給後人留下的謎團,卻成了一段千古綿延的有趣傳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