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汝舟、田華——晉察冀軍區兒童劇團的兩大童星

作者:雲蔔堂

作者 袁國祥

劉汝舟、田華——晉察冀軍區兒童劇團的兩大童星

新中國成立不久,電影《白毛女》一炮打響,女主角田華成為全國軍民矚目的人物。地處祖國邊疆的廣大指戰員看了之後,心情十分激動,不僅受到了一次深刻地阰級教育,而且獲得了一次難得的文化享受。“北風吹,雪花飄”,在雪花飄飄的大年三十日晚上,楊白勞為喜兒紮紅頭繩的歌曲,立即響遍軍營,流行于邊塞大地。

大約是在1953年,南疆軍區文工團團長劉汝舟從北京回來,他興奮地說見到了不少抗日戰争時期的老戰友,也見到了田華同志。我很驚訝地問他:“你和田華熟悉?”他說:“我們都是晉察冀軍區兒童劇團的小演員,從1939年起就在一起演節目。不僅很熟悉,我還當過他們的副隊長。”說着便拿出一張田華的4吋軍裝照片給大家看,在照片後面寫着:“送給老隊長劉汝舟同志”,下面署名田華和年月日。那時,我們還問過他都演些什麼節目?他說都是宣傳抗日和發動群衆打日本的歌詠、舞蹈、曲藝和自己編的一些小節目。

劉汝舟、田華——晉察冀軍區兒童劇團的兩大童星

這個問題,到了我們都老了時,才進一步了解了真相。那是老首長劉汝舟給我寄來的一張1942年《抗敵劇社》正在演出的老照片,大家不妨都來欣賞一下這件珍貴的文物。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張宣傳抗日的劇照,農民們拿着木棒鬥志昂揚。但他們仍是一群孩子,尤其是站在右邊的女孩田華,個頭更矮小。無怪到了解放後,她也不過20歲,正好是演《白毛女》的好年華,而且她已有了十多年艱苦奮鬥的革命曆史和豐富的舞台演出經驗。因而,她的演出可以說是完美的,以後她主演的《黨的女兒》等影片,也十分叫好,很受大家歡迎。

至于劉汝舟演的是哪一位,老首長在信中沒告訴我。他要我“你自己認别去吧!”。其實,我一見照片就認出了左側第二位站着的,那高顴骨、大眼睛,右手好像還拿着一把長戰刀的農民就是劉汝舟。他雖然憤怒,但仍顯示出一副孩子臉,說明他當時也就十五六歲。

劉汝舟、田華——晉察冀軍區兒童劇團的兩大童星

這張照片說明了劉汝舟和田華的革命經曆。他們都是從抗日戰争的烽火中走出來的文藝戰士,都是為打出一個新中國立了功勳的人。看着照片上那種在艱苦農村中演出抗戰戲劇的生動形象,使我深受感動,粛然起敬。現在,田華已是滿頭白髪的影壇巨星,常參加義務公演。每當熒屏上出現她的光彩形象時,大家總會想起受苦受難的《白毛女》和赤膽忠心的《黨的女兒》,無不報以熱烈地掌聲。

而年過80歲的劉汝舟,也從事了一輩子文化工作。經他組織上司,辛勤排練的文藝戲劇節目何止數百,尤其是歌舞劇《志願軍戰歌》至今仍被報刋和老同志稱頌。這些滲透了他心血的好劇目,曾在烽火連天的戰場上,在艱苦邊疆的軍營中,在北韓的山林坑道中,在碧波萬裡的海防前線,曾經鼓舞了千千萬萬戰士的鬥志,為保衛祖國,建軍強邊作出過重大貢獻。現在,早已離休在廣州,怡養天年的劉老,幸福安祥,庻幾無愧。

劉汝舟、田華——晉察冀軍區兒童劇團的兩大童星

我認識劉汝舟,是在進軍新疆的路上。那時我是宣傳部剛當兵的小攝影員,而他卻是二軍政治部宣傳二隊的副隊長。因為那個洛子劇團是在1947年底打下運城後參加我軍的,原來的老團長張相庭當隊長,新派去的劉汝舟副隊長和指導員穆廉就成了新宣傳隊的實際當家人。他們不僅發揚了傳統戲劇的特長,演出過《九件衣》《紅娘子》《北京四十天》等古裝曆史劇;也結合部隊“兩憶三查”、訴苦教育,排演過《窮人恨》《血淚仇》《劉胡蘭》等革命現代戲。在艱苦的解放戰争中,他們所到之處,無不受到廣大指戰員和駐地鄉親們的熱烈歡迎。就是在我軍收複後的革命聖地延安城中,他們演出的戲劇也曾轟動一時,受到了老區人民和西北軍政首長的熱烈歡迎。為此,劉汝舟還寫了一篇《略談評劇和第二縱隊宣傳二隊》的文章,登在了1948年11月的延安《群衆日報》上。

宣傳隊是和部隊一起行軍打仗的,備受艱難困苦。當他們曆經長途跋涉,到達河西走廊重鎮酒泉時,就向部隊演出了《北京四十天》。這是根據毛主席推薦的郭沫若的《申甲三百年祭》,新改編的一部現代曆史劇。但要把它用群衆喜聞樂見的河北洛子劇形式演出來,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此,身為河北籍的文藝老編導劉汝舟,自然要為排好這部新戲付出很大努力。這個戲的内容結合當時形勢很緊密,演出效果極佳,不僅教育了即将勝利的廣大指戰員,要戒驕戒躁,謙虛謹慎,妨止被“糖衣炮彈”擊中。而且鼓舞士氣,激發了大家奮勇前進,将革命繼續到底的決心,有力配合了進軍新疆、解放全中國的政治動員。

劉汝舟、田華——晉察冀軍區兒童劇團的兩大童星

在進軍新疆途中,每到一地宣傳二隊都要進行一場演出,主要是安慰各民族群衆。在焉耆、阿克蘇因停留時間較長,還要向起義部隊演出,進行慰問,聯絡感情,宣傳我黨政策。我記得,當時主要演《紅娘子》和《九件衣》,而且劉汝舟副隊長常參加演出。他演個大地主活靈活現,有時還加上一兩句維吾爾族話語,如說:“隻要‘巴衣’(财主)有‘抓飯’吃,那管那些窮小子”。一下惹得各族觀衆哈哈大笑。

我們進軍順利到達喀什,以後搬進疏勒小城。宣傳一、二隊合并成立了南疆軍區軍區文工團,劉汝舟便當了團長。這時,他又大顯身手了,除了堅持下部隊,向環繞塔裡木大沙漠的各地縣艱苦生産勞動的廣大指戰員演出外,還派人上邊防,下農村,深入生活,進行創作。特别是1953年,當我在烏魯木齊按左齊政委的訓示,把正在勞改的王洛賓同車接到喀什後,文工團的創作确實上了一個台阰。以後,劉汝舟還任文化科長。他常讓我們科的同志都去看文工團的節目彩排,廣泛征求意見,不斷進行改進。我這個有話就說的人,倒是提過幾條建議,有的他點頭,有的他搖頭。如歌舞劇《在邊卡上》,我建議改為《在帕米中高原上》,當時他未采納。但到1954年文工團到蘭州參加西北軍區文藝會演時,這個節目得了一等獎,《人民軍隊》報上公布的名稱是《在帕米爾高原上》。我當然很高興,說明了劉科長還是聽取了我的意見。

劉汝舟、田華——晉察冀軍區兒童劇團的兩大童星

當時,南疆軍區文工團還得了好幾個獎。其中有王洛賓寫的歌曲《英雄駱駝隊》、《勝利渠之歌》,但王洛賓屬監管人員,是以沒有讓他去蘭州。另一個得了二等獎的節目是《紅燈報》,這是由原洛子劇團名演員“二姑娘”,也就是劉汝舟的妻子張蓮霞主演的。它以用紅燈拉洋片形式,配以京韻大鼓詞,生動地反映了我軍在進行大生産中的艱苦勞動情景。

1956年,部隊再次縮編,文工團撤銷。劉汝舟奉調到北韓當了志願軍文工團副總團長兼歌舞團長。回國後,曾任總政文工團歌舞團團長。以後就不知何時他到了南海艦隊工作,最後是從政治部副主任職位上離職休養。1987年,我到廣州梅花園療養院療養,曾到赤港海軍幹休所去看望過他和張蓮霞同志。他們住在一座兩層樓上,陽台上是一排盛開着紅花的三角梅,家中養着一隻白色大波斯貓,兩位老同志都很健康,看來生活很幸福。他倆見了我很高興,說了很多喀什的往事,吃過晚飯後還不讓我走,留我住下來,加上他們的一個女兒,4個人打了半夜麻将牌。第二天喝過“早茶”,才讓我回療養院。

劉汝舟、田華——晉察冀軍區兒童劇團的兩大童星

我離開廣州前,去石榴崗看望陳剛老科長和王培琴同志後,又去看望過劉汝舟老首長夫婦。他倆性格開朗總有說不完的話,特别是蓮霞(在南疆軍區時,我們就這樣叫她)還發了點牢騷,從中倒也了解了點他倆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的一些委曲。劉汝舟當過文化部長,不管出身多好,資格多老,少不了說你是黑線人物,不僅被抄家、批鬥,遭受無情打擊,還要關進牛棚進行勞動。而張蓮霞原來是總政歌舞團的一級演員,也“讓我到海南島農場放了6年鴨子”。不過現在好了,一經恢複工作,落實政策,兩人都享受到應有的離休幹部待遇,不愉快的事都過去了。蓮霞還說:“給我還評定為文藝六級,工資大增,我們已很滿意了。”

2003年秋,我為南疆軍區軍史館進一步征集文物展品時,曾在北京找到了劉汝舟夫婦。他倆住在東釣魚台李志民将軍的家中,因為李夫人劉平是劉汝舟的親姐姐,原來12歲就當八路軍的劉汝舟,是由他姐姐帶出來參加革命的。現在,曾在國慶十周年,指揮過百名将軍合唱團的李志民上将已經離開人世,他們姐弟兩家相會,共叙天倫之樂也是一件快事。我打電話約好,去見了劉汝舟和張蓮霞夫婦,除說明來意外,還送了我的兩本書和一本畫冊。事後,劉汝舟不僅給南疆軍區軍史館寄了有關資料和照片,而且給我也寫信寄了兩張照片。還說看了我的書和畫冊,一下回憶起了進軍新疆的艱苦歲月。為此,他還把老戰友、原新疆文聯主席、老作家劉肖蕪寫給他的一個條幅抄給我:

“相逢燕趙撼烽煙,同搏三秦度玉關。

海浪碛沙添白發,思君遺夢翥南天。”

劉汝舟、田華——晉察冀軍區兒童劇團的兩大童星

大概這首詩概括了劉汝舟的革命經曆,他才觸景生情,送給我作紀念。細細品嘗一下這首詩,确實激起了我對這些老革命的崇敬心情。說起來,我和劉汝舟還有一種難忘的攝影工作情結。他原來是從抗大七分校送到延安電影團,跟吳印鹹大師學習過攝影技術的。以後到晉綏軍區當攝影幹事,後來才調二縱隊工作。當時無小相機,郭鵬司令員就給他買來一個木架的大相機,他還用它照過延安軍民在革命紀念舘前,聲讨胡宗南匪軍進攻延安的像片。以後,他作為一個戰地攝影記者,走向了三五九旅文工隊副隊長的崗位上。1947年底,他才又調到新成立的二縱隊宣傳二隊當副隊長。是以,他當文化科長時,對我的攝影工作不僅關心,而且大力支援。如他支援我深入邊防,騎馬上帕米爾高原,騎駱駝去西藏阿裡,拍攝了一些珍貴照片,先後發表在《解放軍畫報》上,首次向世人介紹了那裡的人民和邊防軍情況,揭開了世界屋脊上的神秘面紗。而後,他又鼓勵我從上海買來彩色膠卷和藥品,并和我一起試驗沖洗和放大彩色照片,盡管彩色照片未能制做成功,但用二次暴光法沖洗出的膠卷卻還可用。1955年,當《祖國最西城市喀什》的一組9張彩色鮮豔的照片刋登在《解放軍畫報》上時,我成了新疆第一個拍攝彩色照片成功的人。(我為他們夫婦試拍的彩照,當時雖未洗出鮮豔的色彩,現在清除黑色,仍顯現他倆豐采。)是以,當我看到過去拍下的大量老照片,現在不斷發揮出它的曆史光芒時,心中很高興,不能不感謝黨和解放軍對我的培育,不能不感謝很多老首長,特别是劉汝舟科長的有力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