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汝舟、田华——晋察冀军区儿童剧团的两大童星

作者:云卜堂

作者 袁国祥

刘汝舟、田华——晋察冀军区儿童剧团的两大童星

新中国成立不久,电影《白毛女》一炮打响,女主角田华成为全国军民瞩目的人物。地处祖国边疆的广大指战员看了之后,心情十分激动,不仅受到了一次深刻地阰级教育,而且获得了一次难得的文化享受。“北风吹,雪花飘”,在雪花飘飘的大年三十日晚上,杨白劳为喜儿扎红头绳的歌曲,立即响遍军营,流行于边塞大地。

大约是在1953年,南疆军区文工团团长刘汝舟从北京回来,他兴奋地说见到了不少抗日战争时期的老战友,也见到了田华同志。我很惊讶地问他:“你和田华熟悉?”他说:“我们都是晋察冀军区儿童剧团的小演员,从1939年起就在一起演节目。不仅很熟悉,我还当过他们的副队长。”说着便拿出一张田华的4吋军装照片给大家看,在照片后面写着:“送给老队长刘汝舟同志”,下面署名田华和年月日。那时,我们还问过他都演些什么节目?他说都是宣传抗日和发动群众打日本的歌咏、舞蹈、曲艺和自己编的一些小节目。

刘汝舟、田华——晋察冀军区儿童剧团的两大童星

这个问题,到了我们都老了时,才进一步了解了真相。那是老首长刘汝舟给我寄来的一张1942年《抗敌剧社》正在演出的老照片,大家不妨都来欣赏一下这件珍贵的文物。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张宣传抗日的剧照,农民们拿着木棒斗志昂扬。但他们仍是一群孩子,尤其是站在右边的女孩田华,个头更矮小。无怪到了解放后,她也不过20岁,正好是演《白毛女》的好年华,而且她已有了十多年艰苦奋斗的革命历史和丰富的舞台演出经验。因而,她的演出可以说是完美的,以后她主演的《党的女儿》等影片,也十分叫好,很受大家欢迎。

至于刘汝舟演的是哪一位,老首长在信中没告诉我。他要我“你自己认别去吧!”。其实,我一见照片就认出了左侧第二位站着的,那高颧骨、大眼睛,右手好像还拿着一把长战刀的农民就是刘汝舟。他虽然愤怒,但仍显示出一副孩子脸,说明他当时也就十五六岁。

刘汝舟、田华——晋察冀军区儿童剧团的两大童星

这张照片说明了刘汝舟和田华的革命经历。他们都是从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走出来的文艺战士,都是为打出一个新中国立了功勋的人。看着照片上那种在艰苦农村中演出抗战戏剧的生动形象,使我深受感动,粛然起敬。现在,田华已是满头白髪的影坛巨星,常参加义务公演。每当荧屏上出现她的光彩形象时,大家总会想起受苦受难的《白毛女》和赤胆忠心的《党的女儿》,无不报以热烈地掌声。

而年过80岁的刘汝舟,也从事了一辈子文化工作。经他组织领导,辛勤排练的文艺戏剧节目何止数百,尤其是歌舞剧《志愿军战歌》至今仍被报刋和老同志称颂。这些渗透了他心血的好剧目,曾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在艰苦边疆的军营中,在朝鲜的山林坑道中,在碧波万里的海防前线,曾经鼓舞了千千万万战士的斗志,为保卫祖国,建军强边作出过重大贡献。现在,早已离休在广州,怡养天年的刘老,幸福安祥,庻几无愧。

刘汝舟、田华——晋察冀军区儿童剧团的两大童星

我认识刘汝舟,是在进军新疆的路上。那时我是宣传部刚当兵的小摄影员,而他却是二军政治部宣传二队的副队长。因为那个洛子剧团是在1947年底打下运城后参加我军的,原来的老团长张相庭当队长,新派去的刘汝舟副队长和指导员穆廉就成了新宣传队的实际当家人。他们不仅发扬了传统戏剧的特长,演出过《九件衣》《红娘子》《北京四十天》等古装历史剧;也结合部队“两忆三查”、诉苦教育,排演过《穷人恨》《血泪仇》《刘胡兰》等革命现代戏。在艰苦的解放战争中,他们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广大指战员和驻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就是在我军收复后的革命圣地延安城中,他们演出的戏剧也曾轰动一时,受到了老区人民和西北军政首长的热烈欢迎。为此,刘汝舟还写了一篇《略谈评剧和第二纵队宣传二队》的文章,登在了1948年11月的延安《群众日报》上。

宣传队是和部队一起行军打仗的,备受艰难困苦。当他们历经长途跋涉,到达河西走廊重镇酒泉时,就向部队演出了《北京四十天》。这是根据毛主席推荐的郭沫若的《申甲三百年祭》,新改编的一部现代历史剧。但要把它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河北洛子剧形式演出来,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身为河北籍的文艺老编导刘汝舟,自然要为排好这部新戏付出很大努力。这个戏的内容结合当时形势很紧密,演出效果极佳,不仅教育了即将胜利的广大指战员,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妨止被“糖衣炮弹”击中。而且鼓舞士气,激发了大家奋勇前进,将革命继续到底的决心,有力配合了进军新疆、解放全中国的政治动员。

刘汝舟、田华——晋察冀军区儿童剧团的两大童星

在进军新疆途中,每到一地宣传二队都要进行一场演出,主要是安慰各民族群众。在焉耆、阿克苏因停留时间较长,还要向起义部队演出,进行慰问,联络感情,宣传我党政策。我记得,当时主要演《红娘子》和《九件衣》,而且刘汝舟副队长常参加演出。他演个大地主活灵活现,有时还加上一两句维吾尔族话语,如说:“只要‘巴衣’(财主)有‘抓饭’吃,那管那些穷小子”。一下惹得各族观众哈哈大笑。

我们进军顺利到达喀什,以后搬进疏勒小城。宣传一、二队合并成立了南疆军区军区文工团,刘汝舟便当了团长。这时,他又大显身手了,除了坚持下部队,向环绕塔里木大沙漠的各地县艰苦生产劳动的广大指战员演出外,还派人上边防,下农村,深入生活,进行创作。特别是1953年,当我在乌鲁木齐按左齐政委的指示,把正在劳改的王洛宾同车接到喀什后,文工团的创作确实上了一个台阰。以后,刘汝舟还任文化科长。他常让我们科的同志都去看文工团的节目彩排,广泛征求意见,不断进行改进。我这个有话就说的人,倒是提过几条建议,有的他点头,有的他摇头。如歌舞剧《在边卡上》,我建议改为《在帕米中高原上》,当时他未采纳。但到1954年文工团到兰州参加西北军区文艺会演时,这个节目得了一等奖,《人民军队》报上公布的名称是《在帕米尔高原上》。我当然很高兴,说明了刘科长还是听取了我的意见。

刘汝舟、田华——晋察冀军区儿童剧团的两大童星

当时,南疆军区文工团还得了好几个奖。其中有王洛宾写的歌曲《英雄骆驼队》、《胜利渠之歌》,但王洛宾属监管人员,所以没有让他去兰州。另一个得了二等奖的节目是《红灯报》,这是由原洛子剧团名演员“二姑娘”,也就是刘汝舟的妻子张莲霞主演的。它以用红灯拉洋片形式,配以京韵大鼓词,生动地反映了我军在进行大生产中的艰苦劳动情景。

1956年,部队再次缩编,文工团撤销。刘汝舟奉调到朝鲜当了志愿军文工团副总团长兼歌舞团长。回国后,曾任总政文工团歌舞团团长。以后就不知何时他到了南海舰队工作,最后是从政治部副主任职位上离职休养。1987年,我到广州梅花园疗养院疗养,曾到赤港海军干休所去看望过他和张莲霞同志。他们住在一座两层楼上,阳台上是一排盛开着红花的三角梅,家中养着一只白色大波斯猫,两位老同志都很健康,看来生活很幸福。他俩见了我很高兴,说了很多喀什的往事,吃过晚饭后还不让我走,留我住下来,加上他们的一个女儿,4个人打了半夜麻将牌。第二天喝过“早茶”,才让我回疗养院。

刘汝舟、田华——晋察冀军区儿童剧团的两大童星

我离开广州前,去石榴岗看望陈刚老科长和王培琴同志后,又去看望过刘汝舟老首长夫妇。他俩性格开朗总有说不完的话,特别是莲霞(在南疆军区时,我们就这样叫她)还发了点牢骚,从中倒也了解了点他俩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的一些委曲。刘汝舟当过文化部长,不管出身多好,资格多老,少不了说你是黑线人物,不仅被抄家、批斗,遭受无情打击,还要关进牛棚进行劳动。而张莲霞原来是总政歌舞团的一级演员,也“让我到海南岛农场放了6年鸭子”。不过现在好了,一经恢复工作,落实政策,两人都享受到应有的离休干部待遇,不愉快的事都过去了。莲霞还说:“给我还评定为文艺六级,工资大增,我们已很满意了。”

2003年秋,我为南疆军区军史馆进一步征集文物展品时,曾在北京找到了刘汝舟夫妇。他俩住在东钓鱼台李志民将军的家中,因为李夫人刘平是刘汝舟的亲姐姐,原来12岁就当八路军的刘汝舟,是由他姐姐带出来参加革命的。现在,曾在国庆十周年,指挥过百名将军合唱团的李志民上将已经离开人世,他们姐弟两家相会,共叙天伦之乐也是一件快事。我打电话约好,去见了刘汝舟和张莲霞夫妇,除说明来意外,还送了我的两本书和一本画册。事后,刘汝舟不仅给南疆军区军史馆寄了有关资料和照片,而且给我也写信寄了两张照片。还说看了我的书和画册,一下回忆起了进军新疆的艰苦岁月。为此,他还把老战友、原新疆文联主席、老作家刘肖芜写给他的一个条幅抄给我:

“相逢燕赵撼烽烟,同搏三秦度玉关。

海浪碛沙添白发,思君遗梦翥南天。”

刘汝舟、田华——晋察冀军区儿童剧团的两大童星

大概这首诗概括了刘汝舟的革命经历,他才触景生情,送给我作纪念。细细品尝一下这首诗,确实激起了我对这些老革命的崇敬心情。说起来,我和刘汝舟还有一种难忘的摄影工作情结。他原来是从抗大七分校送到延安电影团,跟吴印咸大师学习过摄影技术的。以后到晋绥军区当摄影干事,后来才调二纵队工作。当时无小相机,郭鹏司令员就给他买来一个木架的大相机,他还用它照过延安军民在革命纪念舘前,声讨胡宗南匪军进攻延安的像片。以后,他作为一个战地摄影记者,走向了三五九旅文工队副队长的岗位上。1947年底,他才又调到新成立的二纵队宣传二队当副队长。因此,他当文化科长时,对我的摄影工作不仅关心,而且大力支持。如他支持我深入边防,骑马上帕米尔高原,骑骆驼去西藏阿里,拍摄了一些珍贵照片,先后发表在《解放军画报》上,首次向世人介绍了那里的人民和边防军情况,揭开了世界屋脊上的神秘面纱。而后,他又鼓励我从上海买来彩色胶卷和药品,并和我一起试验冲洗和放大彩色照片,尽管彩色照片未能制做成功,但用二次暴光法冲洗出的胶卷却还可用。1955年,当《祖国最西城市喀什》的一组9张彩色鲜艳的照片刋登在《解放军画报》上时,我成了新疆第一个拍摄彩色照片成功的人。(我为他们夫妇试拍的彩照,当时虽未洗出鲜艳的色彩,现在清除黑色,仍显现他俩丰采。)因此,当我看到过去拍下的大量老照片,现在不断发挥出它的历史光芒时,心中很高兴,不能不感谢党和解放军对我的培育,不能不感谢很多老首长,特别是刘汝舟科长的有力支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