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路軍遇蹊跷事:隻要一出動,日軍就察覺,誰是特務?

作者:孔甲丙
聲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權威資料進行撰寫,文末已标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八路軍遇蹊跷事:隻要一出動,日軍就察覺,誰是特務?

張野溪與基幹隊的成立背景

1943年初,承、平、甯三縣聯合成立了一個新的行政機構,為的是更有效地協調和加強這一地區的抗日行動。周治國被委任為聯合縣辦事處的主任,負責整個組織的行政和戰略部署。在他的上司下,地區被劃分為六個區,每個區都設立了自己的基幹隊,這些隊伍的主要任務是收集情報、進行小規模的遊擊戰和破壞活動。

八路軍遇蹊跷事:隻要一出動,日軍就察覺,誰是特務?

張野溪被任命為第五區和第六區的基幹隊隊長。在這個職位上,他不僅要指揮這兩個區的抗日行動,還要負責組織地方群衆的抗日教育和動員工作。這兩個區域地處偏遠,山多林密,為遊擊戰提供了天然的優勢。但同時,也因為靠近敵占區,常常遭受日軍的嚴密封鎖和頻繁掃蕩。

為了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張野溪和他的團隊不斷在地區内部流動,避免長時間停留在任何一個地點。他們經常在夜間移動,白天則隐蔽在村民提供的安全屋中,或者藏匿在山林和洞穴中。

八路軍遇蹊跷事:隻要一出動,日軍就察覺,誰是特務?

為了強化基幹隊的實力,張野溪還組織隊員進行定期的軍事訓練,包括夜戰、伏擊和快速撤退等戰術。除了軍事訓練,政治教育也是日常訓練的一部分,目的是提高隊員的戰鬥意志和對抗日事業的忠誠度。

魏仗子事件:初遇敵人預警

1943年6月的某個夜晚,月光稀薄,天空布滿了厚重的雲層,為張野溪帶領的基幹隊提供了隐蔽的掩護。他們從淩源西南方向出發,目标是通過魏仗子一帶,最終抵達三十家子附近的喇嘛洞。這個區域山多林密,非常适合進行秘密移動和暫時藏匿。

夜行的隊伍以嚴密的陣列前進,步伐輕盈而有序,每個隊員都盡力壓低身形,避免發出任何可能引起注意的聲響。他們穿過一片片密集的樹林,偶爾在樹木稀疏的地方,隊員們就要更加小心翼翼地掩護自己,以防被月光映照出身影。

八路軍遇蹊跷事:隻要一出動,日軍就察覺,誰是特務?

當基幹隊接近魏仗子地區時,沿着鐵路線前行的計劃突然受到意外的挑戰。他們計劃的路線需要部分沿用廢棄的鐵軌,這條線路曾是連接配接小村莊的重要通道,但現在已被日軍用于軍事運輸和巡邏。

正當隊伍沿着鐵軌靜悄悄地移動時,突然,從前方的淩源方向和左側的楊樹嶺方向,駛來四輛軌道車。這些車輛的車燈在夜色中尤為刺眼,光線在鐵軌上反射,顯得格外明亮。車上坐着的全副武裝的鐵路警務隊員,手中的武器在車燈的照射下閃閃發光,态勢威脅。

八路軍遇蹊跷事:隻要一出動,日軍就察覺,誰是特務?

這突如其來的遭遇讓整個隊伍瞬間緊張起來。隊員們迅速按照預先訓練的應急方案行動,一部分人迅速趴下隐藏身形,另一部分則迅速觀察四周的地形,尋找可以快速撤離或進行伏擊的位置。

由于鐵路兩側都有較厚的灌木和低矮的樹木,這為基幹隊提供了暫時的掩護。他們利用這一地理優勢,小心地從鐵路警務隊的視線中消失,避免直接沖突。同時,張野溪指令幾名擅長射擊的隊員在保持隐蔽的同時,準備好随時應對可能的沖突。

八路軍遇蹊跷事:隻要一出動,日軍就察覺,誰是特務?

在確定所有隊員都未暴露後,張野溪和他的副手快速分析形勢。他們意識到,這種夜間的鐵路警務巡邏并非偶然,而是日軍有意識地對這些區域進行密集監控的結果。顯然,日軍在該地區已經建立了一套效率極高的情報收集和快速反應機制。

面對這種情況,張野溪決定不再沿着鐵路線前進。他迅速調整路線,指令隊伍繞過鐵軌,改走更為崎岖但能有效避開敵人監視的山路。

八路軍遇蹊跷事:隻要一出動,日軍就察覺,誰是特務?

青龍河遭遇戰:敵人的迅速反應

在一次精心策劃的深入行動中,張野溪率領的基幹隊準備從劉仗子西邊的茂密樹林穿行,目标是位于偏遠山區的狐狸山。該地區地形複雜,常被基幹隊用作臨時的藏身之所或策劃行動的出發點。這次行動的目的是在狐狸山附近設伏,打擊經常在該地區活動的日軍小分隊。

行進中,基幹隊的隊員們保持着高度的警覺,随時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他們穿梭在樹林中,利用厚實的樹幹和低垂的枝葉作為掩護。隊伍的行動十分謹慎,每個人的腳步都盡量輕柔,以避免樹林中的枯枝發出破裂聲,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八路軍遇蹊跷事:隻要一出動,日軍就察覺,誰是特務?

在接近青龍河時,這條河流成為了他們必須要通過的自然障礙。青龍河水流湍急,河岸兩側布滿了石塊和泥濘,隊員們需要找到一處相對容易渡過的地方。在一處河彎,水流相對平緩,隊伍開始小心翼翼地渡過河流。他們借助于手中的長棍來測試水下的深淺,確定每一步都穩固可靠。

正當基幹隊大部分成員剛剛渡過河流,準備在對岸重新集結時,突然從上遊方向傳來一陣機械的轟鳴聲。伴随着聲音逐漸增大,四輛裝備有強大搜尋燈的日軍軌道車沿着平行于河流的鐵軌快速駛來。這些軌道車裝備了重機槍和其他武裝,顯然是為了迅速部署并執行任務。

八路軍遇蹊跷事:隻要一出動,日軍就察覺,誰是特務?

見狀,張野溪立即做出反應,示意隊伍迅速撤離河岸,尋找更多的掩蔽物。隊伍中的成員們迅速響應,四散尋找隐蔽之地,以避開日軍的搜尋燈和可能的射擊。這種突如其來的情況迫使他們必須放棄原定的計劃,轉而尋求安全的撤退路線。

由于日軍的軌道車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内到達任何鐵路沿線的位置,這使得基幹隊的行動受到極大的限制。他們不得不在樹林中尋找新的藏身之地,同時派遣幾名偵察員傳回河邊,觀察日軍的動向和數量。

八路軍遇蹊跷事:隻要一出動,日軍就察覺,誰是特務?

偵察與發現:敵人情報網的深入揭露

為了徹底了解并解構日軍在該區域的情報網絡,張野溪決定派遣一位可靠的隊員深入敵後進行偵察。他選擇了三班長李安平,一個熟悉地形且在過去行動中屢次證明其能力和勇氣的隊員,前往宋杖子一帶執行這一危險任務。宋杖子位于淩源以西,鐵路線上的一個關鍵點,這裡的車站一直是日軍重兵把守的地方,也是情報活動的一個熱點。

李安平在夜色中出發,帶着必要的裝備,穿過密林和山地,避開正常路線,以減少被敵人發現的風險。他沿途觀察地形變化和日軍活動,記錄下每一個可能的觀察點和巡邏的規律。這種深入敵後的偵察任務要求極高的隐蔽性和忍耐力,任何小小的失誤都可能導緻任務失敗甚至生命危險。

八路軍遇蹊跷事:隻要一出動,日軍就察覺,誰是特務?

到達宋杖子附近後,李安平在一個廢棄的農舍裡藏匿,利用望遠鏡觀察車站及其周圍地區的活動。他注意到日軍在車站有着嚴格的換班制度,而且每當有列車進出時,警備的級别似乎都會提升,顯然這裡的戰略地位非同小可。此外,他還觀察到一些穿便衣的人員頻繁進出車站辦公室,與穿制服的日軍進行交流,行為舉止與一般士兵明顯不同。

通過幾天的觀察,李安平收集到的資訊越來越多,逐漸揭示了一個複雜的情報網絡。他發現鐵路兩側的小村莊裡常有一些村民與日軍交流,這些村民可能被日軍利用,收集關于抗日力量的資訊。此外,一些看似普通的商販也可能是日軍安插的線人,他們在賣貨的同時,觀察和記錄過往的抗日分子和活動。

八路軍遇蹊跷事:隻要一出動,日軍就察覺,誰是特務?

在這些線索的幫助下,李安平進一步确定了馬昶的身份和角色。馬昶名義上是車站的警務隊長,但實際上他是錦州鐵路局派來的進階特務,負責協調和處理整個區域的情報收集工作。他不僅有自己的情報團隊,還通過建立所謂的“愛護村”和偵輯隊等組織,形成了一個覆寫廣泛的情報網,這個網絡像蜘蛛網一樣密不透風,牢牢掌握了淩源以西地區的每一次抗日活動。

宋杖子站夜襲:打擊敵人情報核心

1943年7月19日夜間十一點,基幹隊在周密的前期偵察和情報分析的基礎上,啟動了一次精心策劃的行動,目标直指宋杖子車站,旨在一舉消滅馬昶這一日軍情報網絡的關鍵人物。在張野溪的指揮下,二中隊牽頭執行了這次突襲任務,同時安排了精密的伏擊點在二十裡堡和高杖子橋頭,以切斷可能的敵人援助。

八路軍遇蹊跷事:隻要一出動,日軍就察覺,誰是特務?

夜幕下,天空沒有月光,為行動提供了額外的掩護。基幹隊的成員們塗抹了臉上和手上的僞裝色,以減少在夜間行動中被發現的風險。所有隊員都被告知保持絕對的安靜,一切行動都在低語交流中進行。

二中隊的成員們首先到達預設的伏擊地點。在二十裡堡,隊員們利用地形優勢,隐藏在路旁的灌木叢中,嚴密監視通往車站的道路。而在高杖子橋頭,另一組隊員則布置在橋梁兩端,控制橋上的行進路線,防止任何敵人的增援部隊通過。

八路軍遇蹊跷事:隻要一出動,日軍就察覺,誰是特務?

與此同時,主力部隊則悄無聲息地接近宋杖子車站。這一小組由張野溪親自指揮,他們繞過主要道路,選擇了一條較少使用的小徑前進,以避開可能的敵人哨兵。接近車站的過程中,每一步都小心翼翼,隊員們時刻準備應對突發情況。

接近車站後,基幹隊利用夜視儀器觀察站内情況,确定馬昶及其手下的具體位置。他們發現馬昶似乎正在進行一次夜間的會議,幾名日軍官員和便衣人員聚集在一個小型的辦公室内。确認目标後,張野溪迅速配置設定了突擊任務,安排手雷和爆破專家就位。

八路軍遇蹊跷事:隻要一出動,日軍就察覺,誰是特務?

行動開始時,首先是爆破手在車站的電力設施和通訊線路處放置了炸藥,幾乎在同一時間内引爆,成功切斷了車站的電力和外界的聯系。随即,主力突擊隊迅速沖入辦公室,使用手雷和沖鋒槍展開攻擊。馬昶和他的部下被完全措手不及,基幹隊的火力和速度完全壓制了敵人。

這次行動迅速而果斷,不到一小時,馬昶及其所有手下已被有效消滅。基幹隊在確定車站内無其他敵人後,迅速撤離現場,傳回預定的彙合點。

參考資料:來自 平泉市老區建設促進會編. 平泉市革命老區發展史[M]. 2019
八路軍遇蹊跷事:隻要一出動,日軍就察覺,誰是特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