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圖式與藝術問題:貢布裡希的思考與觀點

作者:草竹道人
圖式與藝術問題:貢布裡希的思考與觀點

摘要:

本文探讨了藝術問題中圖式的重要性及其對藝術創作、了解和鑒賞的影響,主要借鑒了貢布裡希(E. H. Gombrich)的相關觀點和思考。首先介紹了貢布裡希關于圖式的概念和重要性,指出圖式是一種普遍存在于人類認知和審美活動中的認知結構。其次,分析了圖式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強調藝術家通過運用和轉化圖式創造出獨特的藝術作品。

圖式與藝術問題:貢布裡希的思考與觀點

I. 導論

圖式在藝術問題的讨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僅僅是一種知識結構,更是藝術理論與實踐中的重要概念。在貢布裡希的思想體系中,圖式被視為對藝術現象的一種解釋架構,同時也是對傳統藝術觀念的挑戰。通過對圖式的研究和探讨,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藝術創作的本質以及藝術作品與觀者之間的互動關系。

圖式與藝術問題:貢布裡希的思考與觀點

II. 圖式的概念與起源

A. 圖式的定義與解釋

在貢布裡希的藝術理論中,圖式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它源自于他對人類了解活動的研究,并被用來解釋藝術作品與觀者之間的關系。圖式可以了解為一種認知結構或模式,它是觀者在接觸藝術作品時所持有的一種預設觀念或架構,用來解釋和了解作品所呈現的意義和形式。貢布裡希認為,觀者的圖式是由其先前的經驗、文化背景和個人偏好所決定的,是以不同的觀者可能會持有不同的圖式,并是以産生不同的解讀和了解。

圖式不僅僅是個體認知的産物,還受到文化和社會因素的影響。貢布裡希将圖式視為一種文化傳統和曆史積澱的表現,它反映了觀者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是以,藝術作品的意義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由觀者所持有的圖式所決定的。這也意味着,藝術作品的意義是開放和多樣的,不同的觀者可以從中得到不同的啟示和體驗。

圖式與藝術問題:貢布裡希的思考與觀點

B. 圖式在哲學與心理學中的發展曆程

圖式的概念并非貢布裡希所創造,而是源自于哲學和心理學領域的早期研究。在哲學上,圖式最早由康德(Immanuel Kant)提出,并被後來的哲學家如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和赫爾德林(Friedrich Hölderlin)進一步發展和探讨。康德将圖式定義為了解和想象的中介,它是一種概念形式,用來将感性知覺轉化為理性思維。康德認為,圖式是認識活動的基礎,它使得我們能夠了解和把握世界的結構和規律。

在心理學領域,圖式的概念得到了皮亞傑(Jean Piaget)和維果茨基(Lev Vygotsky)等認知心理學家的進一步發展和運用。他們将圖式視為認知發展的基本機關,認為兒童在認知過程中會通過不斷建構和調整圖式來适應環境和了解世界。維果茨基尤其強調了社會文化因素在圖式形成中的作用,他認為兒童通過社會化的過程來習得和内化圖式,并通過與他人的互動來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

貢布裡希在這些早期研究的基礎上,将圖式的概念引入到藝術理論中,并賦予其新的意義和價值。他認為,藝術作品的了解不僅僅依賴于個體認知的圖式,還受到文化傳統和曆史語境的影響。是以,要了解藝術作品的真正意義,就必須考慮到觀者所持有的圖式以及作品所處的文化背景。這一觀點為後來的藝術批評和解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為我們了解藝術作品與觀者之間的互動關系提供了重要的啟示。

圖式與藝術問題:貢布裡希的思考與觀點

III. 圖式在藝術問題中的批判性作用

A. 對“純真之眼”的批判

在貢布裡希的藝術理論中,對“純真之眼”(naive eye)的批判是其重要觀點之一。傳統上,人們認為觀看藝術作品應該以一種“純真”的眼光來進行,即不受任何先入為主的觀念或偏見的影響,全然地去感受和體驗作品所呈現的美感和情感。然而,貢布裡希指出,這種“純真之眼”的觀點是不現實的,并且在實踐中很難得到展現。

首先,貢布裡希認為,每個觀者都不可能完全擺脫自己的個人經驗、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是以觀看藝術作品時會自然地帶着自己的圖式和偏見。即使是兒童或文化相對封閉的社群,也會在其生活中積累一定的認知結構和文化傳統,影響其對藝術作品的了解和感受。是以,貢布裡希認為,要想擁有真正的“純真之眼”是不可能的,觀者的認知總是受到其所處的社會和文化環境的制約和影響。

其次,貢布裡希指出,“純真之眼”的觀點忽視了藝術作品本身的曆史和文化背景對觀者了解的重要性。藝術作品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其所處的時代和文化背景密切相關的。是以,要了解藝術作品的真正含義,就必須考慮到作品所處的曆史語境和文化傳統。貢布裡希認為,藝術作品的意義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随着時間和文化背景的變化而不斷演變和重構的。是以,如果隻是簡單地以“純真之眼”來審視藝術作品,很容易忽視作品背後的曆史和文化内涵,進而無法得到其真正的意義和價值。

圖式與藝術問題:貢布裡希的思考與觀點

B. 圖式與藝術作品的關系

貢布裡希的藝術理論強調了觀者圖式與藝術作品之間的密切關系。圖式可以了解為觀者在接觸藝術作品時所持有的一種認知結構或模式,它是觀者用來解釋和了解作品所呈現的意義和形式的架構。觀者的圖式受到其個人經驗、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是以不同的觀者可能會持有不同的圖式,并是以産生不同的解讀和了解。

藝術作品與觀者的互動不僅僅是一種單向的感覺過程,而是一個雙向的交流和了解的過程。藝術作品的意義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由觀者所持有的圖式所決定的。是以,不同的觀者可能會從同一件藝術作品中得到不同的啟示和體驗。貢布裡希認為,這種多樣化的解讀和了解是藝術作品的價值所在,它使得藝術作品具有了開放性和多樣性,為觀者提供了豐富的思想和情感體驗。

此外,貢布裡希強調了藝術作品本身的曆史和文化背景對觀者了解的重要性。藝術作品往往是與其所處的時代和文化背景密切相關的,是以要了解藝術作品的真正含義,就必須考慮到作品所處的曆史語境和文化傳統。觀者的圖式不僅反映了個體認知的特點,還受到文化傳統和社會因素的影響,是以藝術作品的意義是開放和多樣的。

圖式與藝術問題:貢布裡希的思考與觀點

IV. 圖式與知識結構的關聯

A. 圖式基于經驗的生成過程

圖式是觀者在接觸藝術作品時所持有的一種認知結構或模式,它們并非憑空産生,而是基于觀者的個人經驗和文化背景逐漸形成的。貢布裡希認為,圖式的生成過程是一個深受經驗影響的動态過程,它受到觀者所處的社會環境、家庭背景、教育經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首先,個人經驗在圖式生成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積累豐富的個人經驗,包括對人類行為、情感體驗、文化傳統等方面的感覺和了解。這些個人經驗會在觀者的心智中形成一種認知結構,成為觀者了解和感覺世界的基礎。當觀者面對藝術作品時,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個人經驗來解讀作品,并形成相應的圖式。

其次,文化背景也對圖式的生成産生着深遠的影響。不同的文化背景會賦予觀者不同的價值觀、信仰體系和審美标準,進而影響他們對藝術作品的了解和評價。例如,在東方文化中,人們可能更加注重内在的精神性和意境的抒發,而在西方文化中,則更加注重形式的表現和技巧的運用。是以,觀者的文化背景會直接影響他們所持有的圖式,進而影響其對藝術作品的感覺和評價。

圖式與藝術問題:貢布裡希的思考與觀點

B. 圖式與偶然形狀的關系

在貢布裡希的藝術理論中,偶然形狀(fortuitous shape)是指藝術作品中那些看似偶然出現的形狀或元素,它們并非有意為之,但卻能夠觸發觀者的聯想和想象,引發出意想不到的審美體驗。圖式與偶然形狀之間存在着密切的關系,它們互相作用,共同影響着觀者對藝術作品的了解和感受。

首先,圖式對偶然形狀的感覺和了解起着重要作用。觀者的圖式是他們在接觸藝術作品時所持有的一種認知結構或模式,它們影響着觀者對作品的感覺和了解方式。當觀者面對藝術作品中的偶然形狀時,他們會根據自己所持有的圖式來解讀這些形狀,并賦予其相應的意義和價值。是以,觀者的圖式決定了他們對偶然形狀的感覺和了解。

其次,偶然形狀對圖式的挑戰和重構也是重要的。藝術作品中的偶然形狀往往打破了觀者的固有認知和預期,引發出意想不到的聯想和想象。這種意外性和突破性可以激發觀者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推動其圖式的更新和重構。是以,偶然形狀不僅是觀者圖式的反映,也是對圖式的挑戰和重構,為觀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審美體驗和思維路徑。

圖式與藝術問題:貢布裡希的思考與觀點

V. 圖式與藝術史的延續性與可變性

A. 圖式在藝術史中的演變與傳承

圖式在藝術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們随着時間的推移不斷演變和傳承,反映着不同曆史時期和文化背景下的審美觀念和認知模式。

首先,圖式在藝術史中的演變展現了人類對于美的了解和追求的變化。随着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人們對于美的了解和追求也在不斷演變。例如,在古代藝術中,人們常常追求的是對現實的模仿和再現,圖式主要展現為對客觀世界的直接觀察和描繪;而在現代藝術中,人們更加注重的是對内在情感和精神境界的表達,圖式則更加強調個體的主觀體驗和想象力。這種演變不僅反映了人類審美觀念的變化,也展現了藝術創作和表現方式的多樣性和創新性。

其次,圖式在藝術史中的傳承展現了人類文化的連續性和傳統的延續。雖然不同曆史時期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作品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和特點,但它們之間往往存在着一種傳承和延續的關系。這種傳承不僅展現在藝術作品的主題和形式上,也展現在觀者對作品的了解和感受方式上。

例如,在歐洲文藝複興時期,人們對于古希臘和古羅馬藝術的重新審視和借鑒,使得古典圖式在文藝複興藝術中得到了延續和再現;而在現代藝術中,人們對于前人創作的反思和重新解讀,也為圖式的傳承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路徑。

圖式與藝術問題:貢布裡希的思考與觀點

B. 圖式對藝術史的影響與挑戰

圖式不僅是藝術史中的一種認知模式和觀念結構,也是對藝術作品的了解和評價方式的重要影響因素。然而,圖式也會對藝術史産生一定的挑戰,促使人們反思和重新審視藝術的本質和意義。

首先,圖式的傳承可能導緻藝術創新的局限性。随着圖式在藝術史中的傳承和延續,人們可能會陷入固有的認知模式和審美偏好中,對于新穎和獨特的藝術形式和風格缺乏了解和接納。這種傳統圖式的束縛可能會抑制藝術創新的發展,限制藝術表現方式的多樣性和創造力。

其次,圖式的傳承也可能導緻對藝術作品的誤解和誤讀。随着時間的推移和文化背景的變遷,原本具有特定曆史和社會語境的藝術作品可能被賦予新的意義和解讀。然而,如果觀者仍然套用過去的圖式和觀念來了解這些作品,就容易産生誤解和誤讀。這種誤讀不僅會影響觀者對作品的真實了解和欣賞,也會扭曲對藝術史的認識和了解。

圖式與藝術問題:貢布裡希的思考與觀點

VI. 結語

貢布裡希在其研究中強調了圖式在藝術問題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觀點來解釋圖式對藝術創作和了解的影響。首先,他認為圖式是一種普遍存在于人類認知和審美活動中的認知結構,是人們對于世界的了解和表達的基礎。圖式通過對感覺經驗的抽象和概括,為人們了解和解釋世界提供了一種簡潔和有效的方式。

其次,貢布裡希強調了圖式在藝術創作中的重要作用。他認為藝術家通過運用和轉化圖式,能夠創造出具有獨特表現力和感染力的藝術作品,進而引導觀者對世界的重新思考和體驗。最後,貢布裡希還指出了圖式在藝術了解和鑒賞中的作用。他認為觀者通過對藝術作品中的圖式進行解讀和感覺,能夠獲得對世界的新的認識和體驗,進而實作對藝術的欣賞和了解。

圖式與藝術問題:貢布裡希的思考與觀點

論文作者:蘆熙霖

參考文獻:

Baxandall, M. (1988). Painting and Experience in Fifteenth-Century Italy: A Primer in the Social History of Pictorial Styl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reedberg, D., & Gallese, V. (2007). Motion, emotion and empathy in esthetic experience.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1(5), 197-203.

聲明:本人賬号下的所有文章(包括圖文、論文、音視訊等)自釋出之日72小時後可任意轉載或引用,無需告知本人。如需約稿,可聯系 [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