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图式与艺术问题:贡布里希的思考与观点

作者:草竹道人
图式与艺术问题:贡布里希的思考与观点

摘要:

本文探讨了艺术问题中图式的重要性及其对艺术创作、理解和鉴赏的影响,主要借鉴了贡布里希(E. H. Gombrich)的相关观点和思考。首先介绍了贡布里希关于图式的概念和重要性,指出图式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认知和审美活动中的认知结构。其次,分析了图式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强调艺术家通过运用和转化图式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图式与艺术问题:贡布里希的思考与观点

I. 导论

图式在艺术问题的讨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结构,更是艺术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概念。在贡布里希的思想体系中,图式被视为对艺术现象的一种解释框架,同时也是对传统艺术观念的挑战。通过对图式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艺术创作的本质以及艺术作品与观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图式与艺术问题:贡布里希的思考与观点

II. 图式的概念与起源

A. 图式的定义与解释

在贡布里希的艺术理论中,图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源自于他对人类理解活动的研究,并被用来解释艺术作品与观者之间的关系。图式可以理解为一种认知结构或模式,它是观者在接触艺术作品时所持有的一种预设观念或框架,用来解释和理解作品所呈现的意义和形式。贡布里希认为,观者的图式是由其先前的经验、文化背景和个人偏好所决定的,因此不同的观者可能会持有不同的图式,并因此产生不同的解读和理解。

图式不仅仅是个体认知的产物,还受到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贡布里希将图式视为一种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的表现,它反映了观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因此,艺术作品的意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由观者所持有的图式所决定的。这也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意义是开放和多样的,不同的观者可以从中得到不同的启示和体验。

图式与艺术问题:贡布里希的思考与观点

B. 图式在哲学与心理学中的发展历程

图式的概念并非贡布里希所创造,而是源自于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早期研究。在哲学上,图式最早由康德(Immanuel Kant)提出,并被后来的哲学家如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和赫尔德林(Friedrich Hölderlin)进一步发展和探讨。康德将图式定义为理解和想象的中介,它是一种概念形式,用来将感性知觉转化为理性思维。康德认为,图式是认识活动的基础,它使得我们能够理解和把握世界的结构和规律。

在心理学领域,图式的概念得到了皮亚杰(Jean Piaget)和维果茨基(Lev Vygotsky)等认知心理学家的进一步发展和运用。他们将图式视为认知发展的基本单位,认为儿童在认知过程中会通过不断建构和调整图式来适应环境和理解世界。维果茨基尤其强调了社会文化因素在图式形成中的作用,他认为儿童通过社会化的过程来习得和内化图式,并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贡布里希在这些早期研究的基础上,将图式的概念引入到艺术理论中,并赋予其新的意义和价值。他认为,艺术作品的理解不仅仅依赖于个体认知的图式,还受到文化传统和历史语境的影响。因此,要理解艺术作品的真正意义,就必须考虑到观者所持有的图式以及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这一观点为后来的艺术批评和解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我们理解艺术作品与观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图式与艺术问题:贡布里希的思考与观点

III. 图式在艺术问题中的批判性作用

A. 对“纯真之眼”的批判

在贡布里希的艺术理论中,对“纯真之眼”(naive eye)的批判是其重要观点之一。传统上,人们认为观看艺术作品应该以一种“纯真”的眼光来进行,即不受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或偏见的影响,全然地去感受和体验作品所呈现的美感和情感。然而,贡布里希指出,这种“纯真之眼”的观点是不现实的,并且在实践中很难得到体现。

首先,贡布里希认为,每个观者都不可能完全摆脱自己的个人经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观看艺术作品时会自然地带着自己的图式和偏见。即使是儿童或文化相对封闭的社群,也会在其生活中积累一定的认知结构和文化传统,影响其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因此,贡布里希认为,要想拥有真正的“纯真之眼”是不可能的,观者的认知总是受到其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其次,贡布里希指出,“纯真之眼”的观点忽视了艺术作品本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观者理解的重要性。艺术作品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因此,要理解艺术作品的真正含义,就必须考虑到作品所处的历史语境和文化传统。贡布里希认为,艺术作品的意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文化背景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和重构的。因此,如果只是简单地以“纯真之眼”来审视艺术作品,很容易忽视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从而无法得到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图式与艺术问题:贡布里希的思考与观点

B. 图式与艺术作品的关系

贡布里希的艺术理论强调了观者图式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密切关系。图式可以理解为观者在接触艺术作品时所持有的一种认知结构或模式,它是观者用来解释和理解作品所呈现的意义和形式的框架。观者的图式受到其个人经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不同的观者可能会持有不同的图式,并因此产生不同的解读和理解。

艺术作品与观者的互动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感知过程,而是一个双向的交流和理解的过程。艺术作品的意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由观者所持有的图式所决定的。因此,不同的观者可能会从同一件艺术作品中得到不同的启示和体验。贡布里希认为,这种多样化的解读和理解是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它使得艺术作品具有了开放性和多样性,为观者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体验。

此外,贡布里希强调了艺术作品本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观者理解的重要性。艺术作品往往是与其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因此要理解艺术作品的真正含义,就必须考虑到作品所处的历史语境和文化传统。观者的图式不仅反映了个体认知的特点,还受到文化传统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艺术作品的意义是开放和多样的。

图式与艺术问题:贡布里希的思考与观点

IV. 图式与知识结构的关联

A. 图式基于经验的生成过程

图式是观者在接触艺术作品时所持有的一种认知结构或模式,它们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基于观者的个人经验和文化背景逐步形成的。贡布里希认为,图式的生成过程是一个深受经验影响的动态过程,它受到观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首先,个人经验在图式生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积累丰富的个人经验,包括对人类行为、情感体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这些个人经验会在观者的心智中形成一种认知结构,成为观者理解和感知世界的基础。当观者面对艺术作品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来解读作品,并形成相应的图式。

其次,文化背景也对图式的生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会赋予观者不同的价值观、信仰体系和审美标准,从而影响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评价。例如,在东方文化中,人们可能更加注重内在的精神性和意境的抒发,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加注重形式的表现和技巧的运用。因此,观者的文化背景会直接影响他们所持有的图式,从而影响其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和评价。

图式与艺术问题:贡布里希的思考与观点

B. 图式与偶然形状的关系

在贡布里希的艺术理论中,偶然形状(fortuitous shape)是指艺术作品中那些看似偶然出现的形状或元素,它们并非有意为之,但却能够触发观者的联想和想象,引发出意想不到的审美体验。图式与偶然形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观者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首先,图式对偶然形状的感知和理解起着重要作用。观者的图式是他们在接触艺术作品时所持有的一种认知结构或模式,它们影响着观者对作品的感知和理解方式。当观者面对艺术作品中的偶然形状时,他们会根据自己所持有的图式来解读这些形状,并赋予其相应的意义和价值。因此,观者的图式决定了他们对偶然形状的感知和理解。

其次,偶然形状对图式的挑战和重构也是重要的。艺术作品中的偶然形状往往打破了观者的固有认知和预期,引发出意想不到的联想和想象。这种意外性和突破性可以激发观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推动其图式的更新和重构。因此,偶然形状不仅是观者图式的反映,也是对图式的挑战和重构,为观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和思维路径。

图式与艺术问题:贡布里希的思考与观点

V. 图式与艺术史的延续性与可变性

A. 图式在艺术史中的演变与传承

图式在艺术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变和传承,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和认知模式。

首先,图式在艺术史中的演变体现了人类对于美的理解和追求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和追求也在不断演变。例如,在古代艺术中,人们常常追求的是对现实的模仿和再现,图式主要体现为对客观世界的直接观察和描绘;而在现代艺术中,人们更加注重的是对内在情感和精神境界的表达,图式则更加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想象力。这种演变不仅反映了人类审美观念的变化,也体现了艺术创作和表现方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其次,图式在艺术史中的传承体现了人类文化的连续性和传统的延续。虽然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但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传承和延续的关系。这种传承不仅体现在艺术作品的主题和形式上,也体现在观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方式上。

例如,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的重新审视和借鉴,使得古典图式在文艺复兴艺术中得到了延续和再现;而在现代艺术中,人们对于前人创作的反思和重新解读,也为图式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路径。

图式与艺术问题:贡布里希的思考与观点

B. 图式对艺术史的影响与挑战

图式不仅是艺术史中的一种认知模式和观念结构,也是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评价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图式也会对艺术史产生一定的挑战,促使人们反思和重新审视艺术的本质和意义。

首先,图式的传承可能导致艺术创新的局限性。随着图式在艺术史中的传承和延续,人们可能会陷入固有的认知模式和审美偏好中,对于新颖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缺乏理解和接纳。这种传统图式的束缚可能会抑制艺术创新的发展,限制艺术表现方式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其次,图式的传承也可能导致对艺术作品的误解和误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背景的变迁,原本具有特定历史和社会语境的艺术作品可能被赋予新的意义和解读。然而,如果观者仍然套用过去的图式和观念来理解这些作品,就容易产生误解和误读。这种误读不仅会影响观者对作品的真实理解和欣赏,也会扭曲对艺术史的认识和理解。

图式与艺术问题:贡布里希的思考与观点

VI. 结语

贡布里希在其研究中强调了图式在艺术问题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来解释图式对艺术创作和理解的影响。首先,他认为图式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认知和审美活动中的认知结构,是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表达的基础。图式通过对感知经验的抽象和概括,为人们理解和解释世界提供了一种简洁和有效的方式。

其次,贡布里希强调了图式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艺术家通过运用和转化图式,能够创造出具有独特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从而引导观者对世界的重新思考和体验。最后,贡布里希还指出了图式在艺术理解和鉴赏中的作用。他认为观者通过对艺术作品中的图式进行解读和感知,能够获得对世界的新的认识和体验,从而实现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

图式与艺术问题:贡布里希的思考与观点

论文作者:芦熙霖

参考文献:

Baxandall, M. (1988). Painting and Experience in Fifteenth-Century Italy: A Primer in the Social History of Pictorial Styl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reedberg, D., & Gallese, V. (2007). Motion, emotion and empathy in esthetic experience.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1(5), 197-203.

声明:本人账号下的所有文章(包括图文、论文、音视频等)自发布之日72小时后可任意转载或引用,无需告知本人。如需约稿,可联系 [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