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華财經調查】一季報披露頻繁變更 資料資産入表有前景也有挑戰

作者:新華财經

新華财經北京5月11日電(康耕甫 薛海玉)财政部制定印發的《企業資料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已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2024年是以被稱為“資料資産入表元年”,新華财經梳理公開資訊發現,截至5月8日,共有20家A股上市公司在今年一季報中披露了資料資産入表情況。實際上,最初在一季報中披露資料資産情況的上市公司有24家,截至5月8日,有4家公告删除了相關資料。

這20家公司位于9個省份,分布在5個一級行業,國有企業盈利情況排名靠前。從入表金額來看,總體呈現出金額差異較大、資料資産占總資産比重較低、作為存貨入表的金額偏高等特點。

多位業内人士向新華财經表示,上市公司資料資産入表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裡程碑,同時也應看到,對于不同情況下的資料資源如何進行會計計量、企業内部使用的資料資源經濟利益流入如何确定等問題仍需要進一步細化的指導意見。

也有業内人士向新華财經提到,資料資産入表會使企業提前繳納所得稅,帶來了現金流的提前流出,導緻企業經營性現金流承壓。

北京、山東數量領先

按照中證行業(2021)分類标準來看,這20家公司分布在5個一級行業,其中8家為資訊技術行業企業,6家工業行業企業,3家通信服務行業,原材料行業2家,醫藥衛生行業1家。

【新華财經調查】一季報披露頻繁變更 資料資産入表有前景也有挑戰

這20家公司分布在9個省份,6家位于北京市,4家位于山東省,浙江省、廣東省、江蘇省各2家,上海市、甘肅省、河南省、湖北省各1家。從企業性質來看,有12家為民營企業,8家為國有企業,8家國有企業中的央企、地方國企各占一半。

從盈利情況來看,今年一季度20家上市公司中有9家虧損,11家盈利,青島港、山東高速、南鋼股份排名前三,淨利潤分别為14.76億元、9.3億元、5.55億元,山東鋼鐵、美年健康、航天宏圖位列最後三位,淨利潤分别為-7.89億元、-3.09億元、-1.51億元。總體來看,盈利情況排名前7位的均為國有企業,盈利排名前10位的有7家為國有企業。

【新華财經調查】一季報披露頻繁變更 資料資産入表有前景也有挑戰

從2023年全年淨利潤情況來看,20家上市公司中有7家出現虧損,13家盈利,盈利情況排名前5位的均為國有企業,盈利排名前10位同樣有7家國有企業,青島港、山東高速、南鋼股份的淨利潤仍居前三名。

中國經濟資訊社資料資産營運首席執行官趙麗芳表示,一季報有20家上市公司披露資料資源相關數字,一方面預示着《暫行規定》執行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另一方面也是數字經濟時代一個重要的裡程碑,意味着大陸資料資源科學化和精益化管理拉開時代大幕。随着資料要素市場政策的密集出台,資料驅動企業數字化轉型、資料驅動産業效率提升、資料賦能實體經濟發展将會有更多、更豐富的成果。

企業入表資訊差異較大

20家披露資料資源科目的上市公司中,有3家計入存貨項下,6家計入開發支出項下,13家計入無形資産科目項下(開普雲和南鋼股份各有兩項資料資源入表)。

【新華财經調查】一季報披露頻繁變更 資料資産入表有前景也有挑戰

從入表金額整體來看,20家上市公司一季報披露的資料存在以下特點:

一是入表金額差異較大。比如浙江交科一季報披露的資料資産入表金額約為24萬元,而中信重工披露的入表金額為7.16億元。

二是資料資産占總資産比重較低。20家上市公司中,除中信重工、恒信東方外,其餘公司披露的資料資産占總資産全部在1%以下。

三是作為存貨的資料資産入表金額偏高。20家上市公司披露的資料資産入表總金額約為8.37億元,其中列入存貨的總額為7.41億元,占入表總額的88.53%。

其中,列入存貨的僅中信重工一家就有7.16億元,剔除中信重工後,其餘上市公司2024年一季報披露資料資産總金額約為1.21億元,資料資源存貨占比約為19.83%。

上海鋼聯董秘李勇勝向新華财經表示,一季報披露的資料相對簡單,不過一般也會與公司的審計機構預先溝通,關注到7.16億資料資産是以存貨的形式入賬,因為達到資産标準的基本會計準則未發生變化,單純從财務角度看,結合不同企業的業務特點,這樣金額的資料資産或存在合理性,但要審慎判斷資料資訊服務的商業模式是否滿足存貨的确認條件。

從入表内容描述來看,上市公司一季報披露内容往往較為基礎和簡單,僅有美年健康、中遠海科、卓創資訊3家公司對資料資産入表情況進行了文字描述,其餘公司并未詳細闡述其資料資産的具體狀況。

比如中遠海科重點描述了“船視寶”系列産品,美年健康是基于獨有的累計影像資料及結構化健康資料和流量,卓創資訊主要是資訊服務、數智服務相關産品的直接或間接調用等。

不過,上市公司對資料資産入表的評價并不完全一緻。也有業内人士告訴新華财經,目前并沒有明确的會計指引,隻是企業根據自己的判斷進行了會計處理,而且資料資産入表會使企業提前繳納所得稅,帶來了現金流的提前流出,也導緻了企業經營性現金流承壓。

會計處理需盡快推出應用指南防範潛在入表風險

新華财經梳理20家上市公司一季報和去年年報對比發現,部分上市公司一季報披露的資料資源期初數,與2023年年報中的合同資産或其他資産的期末數值完全相同,也就是說,部分上市公司資料資産入表可能存在不規範現象。比如金龍汽車等公司最初披露了資料資源存貨,後期又通過釋出更正公告來解決。

此外,由于企業資料資源差異較大,具體歸入無形資産、存貨哪些科目需要有更詳細的會計指引。《暫行規定》提到了資料資産列入存貨還是無形資産,要看符合《企業會計準則》(财會〔2006〕3 号)中第1号存貨還是第6号無形資産的規定,如果企業持有的資料資源最終目的用于出售,也即出售過程伴随權利轉移,則确認為存貨,否則确認為無形資産。

同時,《暫行規定》表明不論公司将資料資産計入存貨還是無形資産都應采用曆史成本法進行初始計量。構成資料資産入賬成本的僅為形成資料資産所必要的投入,一般包括人工成本、資源引進成本、軟硬體成本等,不應包含交易成本。目前市場呼籲為資料資産成本的準确歸集與科學分攤提供更多政策細節及科學指導。

“具體而言,資料資源包含企業内部使用、對外服務和持有出售這三種不同類别,而每種類别下的資料資源又可能具有可重複使用(不具有排他性)或者不可重複使用(具有排他性)的特征,是以對于不同情況下的資料資源應該分别如何進行會計計量,還需要進一步細化的指導意見。此外,對于隻供企業内部使用的資料資源,其經濟利益流入如何确定,也是企業資料資源入表的一大難點,亟需明确的指導意見。”複旦大學管理學院會計學系李達三講席教授黃蓉向新華财經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财政部會計司于2023年11月27日釋出了《企業資料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的教育訓練視訊,其中包含了很多企業的實際案例,可以為不同類型的企業進行資料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提供參考。

本次披露資料資産的20家上市公司中,有9家一季度虧損,其中6家2023年淨利潤為負。《暫行規定》實施以前,與資料資源相關的成本費用直接計入當期費用,減少企業利潤。《暫行規定》實施以後,與之相關的成本費用滿足一定條件下可轉入資産類項目,能提高企業利潤。另外,企業也可以利用入表資料資産進行增信、抵押貸款、再融資等資本化操作,但資料資産評估、資料要素資産權屬、資料治理、交易流通、風險監管等體系仍在初步探索和培育階段。

“資料資源入表對于企業自身的數字化建設和外部資本市場估值都有積極意義,但具體資訊的披露也非常重要。為防範潛在風險,審計師需要對資料資源的會計處理進行審計,判定企業的資料資源會計處理是否符合《暫行規定》的要求;同時企業應該披露資料資源的相關資訊,協助投資者了解資料資源的會計處理。”黃蓉表示。

中經社資料資産營運研究中心深耕資料資源化、産品化、資産化領域,着眼于“聚數、用數、乘數”全鍊條資料價值的釋放,提供“智庫研究+專業咨詢+ 資料産品開發與營運”的綜合解決方案,以企業微觀實踐,聚數商生态之力,探尋資料資産之路,促進資料要素價值釋放,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注入資料活力。

編輯:胡晨曦

聲明:新華财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資訊平台。任何情況下,本平台所釋出的資訊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