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先秦諸子作品點評

作者: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中國先秦哲學有哪些内容

一般來說,對先秦思想感興趣的人,讀得最多的可能是「論語」、「孟子」、「老子」、「莊子」。相對稍受冷落的是「荀子」、「韓非子」、「墨子」。

各有所長。題主難道沒聽所一句話?——“文無第一”。

題主所列《論》、《孟》、《老》、《莊》,整體上更偏于感性、直覺,而《墨》、《荀》、《韓》更偏于理性、論證。至于冷或熱,要有資料支援,且問題主的說法有依據嗎?總體而言(感性),前四部書相對容易懂些,曆史資料多些。

荀子是先秦儒學(人生哲學、政治哲學)集大成者,在人性、天行、正名、政治、為學等等方面,非常獨到。文辭嚴謹、暢達優美、邏輯清楚。儒學上和孟子并肩,或更勝。

韓非子在先秦法學(君王治理術或者叫統治學)集大成者,法、術、勢,各有其用,擰成體系,并形而上之,稱為統治哲學或更恰當。

《韓非子》的《解老》、《喻老》更是第一個專門論述、解釋《老子》的文章。雖師從荀子;哲學體系實從于道。

墨子在名辯(邏輯學)方面,是中國獨一的邏輯體系,其前散亂,其後斷絕。

研究價值非常非常大(其在光學、力學等方面的理論,也在《墨辯》六篇中)。至于其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等篇,論述其人生哲學和政治哲學,簡單易懂,但不易行。其戰争群組織方面技術性文章,幾乎斷絕焉。

單就文辭而論,各各精妙:

《論語》微言大義,字字珠玑,又似尋常話;

《老子》韻暢玄深,句句神籁,不似人間有;

《莊子》倜傥肆意,如風轉水流,無迹可尋,又自然微妙;

《孟子》浩然醇厚,如層山高廈,光明正大,且生機盎然;

《墨子》簡樸紛雜,如農田曠野而暗藏奇寶;

《荀子》博雅穩健,如海濤徐徐而進,而島嶼在其内;如皓日層層而升,而白雲繞其下;

《韓非子》峭刻犀利,如大軍飛掠,如險峰突起,如老樹生花,如天外飛仙一劍西來。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争鳴,各有所長。

墨子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孔子的人。

墨子創立的學派名為墨家。再古代,墨子與孔子的地位是一樣的。墨學的影響不亞于孔學。當然後來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另外一回事了,暫且不說。

墨學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兼愛。這種觀點在其職業和團體中是核心思想。

不管是《荀子》、《韓非子》還是《墨子》,它們基本上也是分不出個優劣來。包括你問大家《論語》跟《孟子》哪個更好?

從理論價值來看,更偏向于《荀子》。是我頗為賞識的一名大儒,他的很多思想理論都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孟子沿着孔子“内王學”的路子走,而荀子着則重繼承并且發展了孔子的“外王學”。

荀子正式開創了“仁—義—禮”的邏輯體系,這對儒學曆經法家、黃老思想官方化之後重新占據意識形态主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特别發揮了孔子“禮”的思想,着重于人對外部世界的開辟,同時形成了自己“天人相分”的唯物自然觀,強調人與自然關系的處理和人與社會關系的處理。

和孟子相反,荀子并不認為人性本是善的,是以需要通過禮樂制度來糾正,由此他提出了“化性起僞”的著名命題。荀子認為,人性并不如孟子所言那般。如果人性本善,為什麼還要提倡後天通過禮樂秩序和道德規範來糾正它呢?

如果說孟子等其他的儒家傳人可以被歸類為主體性的高舉者,那麼荀子無疑是強調了人的客體性。

他不認為人的内心有不斷充之擴之的善端,而認為應該從外部将善嫁接到人心。雖然他的關于道德訓練的客體性方法的觀點有失偏頗,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道德人格的塑造上,荀子的方法是很奏效的。

純粹的以道德理想建構的“王道”,隻能充當社會批判的角色;而單一的以現實功利為目的的霸道政治,隻會讓社會沉淪。荀子禮法并重,王霸兼綜,從真正意義上貫徹了孔子的“外王學”。

那韓非呢,他是荀子的得意門生,就很可惜被自己的同門李斯“插刀”,英年早逝。

韓非把荀子“法”的思想發揚光大,發揮到了一個極端。讀罷《韓非子》,你可能會感覺到他對“人性”深深的不信任,甚至會看得你懷疑人生。

韓非認為人從根本上是靠不住的,必須要用法來控制和駕馭他們。他以君國的現實眼前功利看作是唯一的價值标準,“法”則是整個社會唯一的行為規範,以此來要求全體的社會成員。按他的說法,臣民就妥妥地淪為了君主治國的工具,存在價值完全被忽視。

這是他的思想裡面最具特點卻又最不現實的一點。他不懂得超越追求對社會和人生的意義。在這種價值引導下的社會往往很難避免緊張與沖突,長久來看也無法健全、健康地發展。

但不得不說,韓非是有幾把刷子的。面對着當時戰亂紛争的時局,他闡發了“古今異俗”的曆史進化論,提出了“參驗”的思維方法論以及“法”、“術”、“勢”相統一的政治哲學。這些都是頗具進步性的思想理論。

秦的建立及秦王朝作為中國曆史上首個中央集權制的統治形式的确立,這都展現了韓非和他所在的法家的政治哲學的勝利。

至于《墨子》,那就要分成兩部分來說。其中,由《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大取》﹑《小取》 這6篇組成的《墨辯》(《墨經》)是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則主要借記載墨子的言行來闡述其思想。

胡适給墨子的評價很高:

“墨子也許是中國出現過的最偉大的人物,是偉大的科學家、邏輯學家和哲學家。”

看似有些過譽,但也道出墨子和他的墨家思想價值所在。雖然墨家在秦漢之後迅速衰微,但墨家哲學思想中的認識論在中國思想史上的貢獻是不容忽視的。

墨子重視感覺經驗、聞見之知,否定了唯心主義的先驗論。他更肯定古代文獻的記載,尤其強調社會效果是衡量各個學說是非曲直的重要标準。他的“三表法”在當時很有積極意義。

“三表法”是什麼呢?就是論證問題應有三個方面的依據:一是本之于曆史事實,二是原察百姓之見聞,三是觀察政治實踐的校驗。這就是說,要引證史實和古代文獻以及百姓的現實經驗(見聞),并以現實政治的實踐效果來加以檢驗。整點陽間的話來說,就是我們常講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

很顯然,這是對曆史經驗和現實經驗的總結,是在實踐中理性精神的大大發揚。這樣的論證方法不僅前代所未有,而且同代也罕見,可以說是邏輯思維的一大進步和發展。

而《墨經》“光學八條”的實體成就也可見一斑。小孔成像應該都聽說過吧?《墨經》不僅研究這個,還研究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還有聲學、力學、數學上的研究。震驚不震驚?還有人說那個年代的人隻會都搞封建迷信嗎?

從文采來看,《荀子》的文章也是獨具風格的。

它既不像《老子》那樣,用正反相成、沖突統一的辯證法思想貫穿始終;也不像《墨子》那樣,用嚴密、周詳的形式邏輯進行推理;既不像《莊子》那樣極富浪漫主義色彩;也不像《孟子》那樣,語言犀利、氣勢磅礴,帶有雄辯的特質。

荀子就是很老實巴交地講述道理。他的文章樸實渾厚、詳盡嚴謹,句式比較整齊,而且擅長用多樣化的比喻闡明深刻道理。

曾有人将《荀子》一書概括為“學者之文”,這是十分恰當的評論。

《韓非子》中的文章說理精密,文鋒犀利,議論透辟,推證事理,切中要害;構思精巧,語言幽默,具有耐人尋味、警示世人的藝術效果。

韓非還善于用大量淺顯的寓言故事和豐富的曆史知識作為論證資料,說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展現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對社會人生的深刻認識。在他文章中出現的很多寓言故事,比如說連國小生都聽過的“自相沖突”、“守株待兔”、“濫竽充數”等等,蘊含着深隽的哲理,文學價值很高。

相比而言,可能《墨子》就會稍遜些。《墨子》的文章有着重視實用,不講文采,有些類似現在說的“白描”。這其實是跟他本人思想崇尚質實,富于現實性、針對性和功利性相契合的。但在行文邏輯嚴密,在分析、議論、駁論等方面,它反而是對《荀子》和《韓非子》産生了一些影響的。

關于最後一問,哪本在中國思想史上地位最高,在回答的最開頭我也說過了,這個問題基本上是沒有定論的。要非要說一個,《荀子》。

誰讓儒家是中國傳統價值體系中的主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