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冠檢測試劑“熄火”,奧泰生物被“打回原形”

作者:創業最前線
新冠檢測試劑“熄火”,奧泰生物被“打回原形”

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作者 | 王亞靜

編輯 | 蛋總

美編 | 李雨霏

稽核 | 頌文

新冠疫情結束後首年,奧泰生物交出了一份相當慘淡的成績單。

2023年,奧泰生物實作營收7.55億元,同比下滑77.73%;歸母淨利潤1.81億元,同比下滑84.76%。

導緻這巨大變化的原因還要從新冠疫情說起。

奧泰生物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專注于POCT(即時診斷)體外快速診斷試劑産品的公司,在2019年時,企業的營收才達到2.41億元。

直到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發,奧泰生物于2020年2月研發出新冠檢測試劑,自此,奧泰生物業績扶搖直上。

Wind資料顯示,2020年至2022年,企業的營收分别為11.36億元、18.73億元、33.89億元,每年保持着60%以上的幅度在快速增長。

如今,又因為新冠疫情的消散,奧泰生物過去三年的高歌猛進戛然而止,股價也一挫再挫。Wind資料顯示,截至5月10日收盤,奧泰生物報收65.37元/股,較盤中最高點140.90元/股已下滑約54%。

當新冠疫情所帶來的“業績神話”無法再講述下去,奧泰生物的新出路又該何處去尋?

1、業績驟降,實控人4年分紅超5億

奧泰生物2023年财報顯示,報告期内,企業實作營收7.55億元,同比下滑77.73%;歸母淨利潤1.81億元,同比下滑84.76%。

新冠檢測試劑“熄火”,奧泰生物被“打回原形”

(圖 / 奧泰生物财報)

對于業績的下滑,奧泰生物解釋稱,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内新冠抗原檢測産品銷售業務收入比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所緻。

資料顯示,2023年,奧泰生物來自新冠檢測類産品的營收為8902.71萬元,同比下滑96.89%。

新冠檢測試劑“熄火”,奧泰生物被“打回原形”

(圖 / 奧泰生物财報)

而這個左右奧泰生物業績走向的新冠檢測試劑,研發隻用了約20天時間。

2020年1月21日,奧泰生物正式成立新型冠狀病毒研發項目組;同年2月10日,就開發出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IgG/IgM)抗體檢測試劑盒。

新冠檢測試劑“熄火”,奧泰生物被“打回原形”

(圖 / 奧泰生物招股書)

這為奧泰生物帶來了3年“富貴日子”。

Wind資料顯示,2020年至2022年,企業的營收分别為11.36億元、18.73億元、33.89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别為6.79億元、7.66億元、11.84億元。

新冠檢測試劑“熄火”,奧泰生物被“打回原形”

(圖 / Wind(機關:億元))

在這期間,奧泰生物的實控人高飛、趙華芳也賺得盆滿缽滿。

據了解,高飛通過個人、群澤投資、賽達投資持有公司股份,其中,群澤投資是高飛和配偶吳衛群全資持有;賽達投資為員工持股平台,高飛為最大股東持股41.2896%。趙華芳則通過競冠投資持有公司股份,而競冠投資由趙華芳、高飛共同持有。

資料顯示,2020年至2022年,企業分别派發現金紅利1.08億元、2.16億元、5.29億元。同期,高飛、趙華芳直接和間接合計控制公司69.9414%、52.42%、52.42%股份。

若以此計算,高飛、趙華芳通過個人以及所控制的群澤投資、賽達投資、競冠投資合計分走了高達4.66億元的現金紅利。

新冠檢測試劑“熄火”,奧泰生物被“打回原形”

如今,随着疫情的消散,奧泰生物過往的風光不再,業績暴跌,但這仍未影響企業進行分紅。

财報顯示,公司2023年計劃派發現金紅利1.16億元(含稅),而高飛、趙華芳直接和間接合計控制52.76%股權,高飛、趙華芳通過個人以及所控制的群澤投資、賽達投資、競冠投資又将分走超6000萬元的“大紅包”。

新冠檢測試劑“熄火”,奧泰生物被“打回原形”
新冠檢測試劑“熄火”,奧泰生物被“打回原形”

(圖 / 奧泰生物财報)

2、“躺賺”成為過去式,急切求變

奧泰生物最早并非由高飛、趙華芳創立。

2009年,奧泰生物前身奧泰有限(原名培樂生物)成立,注冊資本10萬元,由楊美雲和姚海峰分别持股80%和20%。此後,高飛、趙華芳才陸續進入公司并掌控實權。

新冠檢測試劑“熄火”,奧泰生物被“打回原形”

(圖 / 奧泰生物招股書)

奧泰生物主要從事體外診斷試劑的研發、生産和銷售,主要包括新冠檢測類、傳染病類、毒品及藥物濫用類、婦女健康類、惡性良性腫瘤類、心肌類、其他類等多款快速診斷試劑産品。

這些産品并非全部由奧泰生物自研而來,不少是以ODM模式為主。2023年,公司ODM模式實作營收5億元,而自有品牌實作的營收僅有ODM業務的一半,為2.52億元。

新冠檢測試劑“熄火”,奧泰生物被“打回原形”

(圖 / 奧泰生物财報)

從銷售管道來看,國外是奧泰生物的主陣地。2023年,來自國外的營收高達6.95億元,占比主營業務收入的92%。其中,歐盟地區是奧泰生物最主要的海外市場。

新冠檢測試劑“熄火”,奧泰生物被“打回原形”

(圖 / 奧泰生物财報)

而歐盟市場即将為奧泰生物帶來更多挑戰。據悉,公司的體外診斷試劑産品在歐盟地區銷售适用當地體外診斷醫療器械指令(IVDD,98/79/EC)。

2017年5月,歐盟正式釋出了新版體外診斷醫療器械法規(IVDR,EU2017/746);

2021年12月,歐盟釋出逐漸推行方案,其中,ClassA非滅菌類産品于2022年5月起強制實行,ClassD、ClassC、ClassB和ClassA滅菌類将分别按2025年5月、2026年5月和2027年5月作為強制實行期限。

新法規IVDR對IVD産品分類規則分類更為複雜及嚴格,并對制造商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進一步強調了制造商責任并加強了對産品上市後監管要求,若無法滿足要求,業務會遭受沖擊。

奧泰生物坦承,新法規IVDR實施後,将對公司現有的ODM業務模式産生一定影響。

剛剛沒有了新冠檢測試劑作為倚仗,又即将面臨主要出口市場政策的變革,奧泰生物急切地想要改變。

在釋出2023年财報的同時,奧泰生物釋出了一版2024年度“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

其中,在區域方面,公司表态,将積極建構積極布局國内外市場,将加快中國和美國産品注冊程序,全面提高中美市場的市場占有率。

在2023年财報中,奧泰生物并未披露美國市場的銷售情況,但國内市場僅貢獻了5774.74萬元營收,同比下滑91.81%。

顯然,奧泰生物距離打開國内市場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在産品方面,公司決定将加大研發力度,但從結果來看,除新冠檢測試劑曾創造過“奇迹”之外,其餘産品目前尚難以撐起一片新天地。

2023年,傳染病類、毒品及藥物濫用類這兩類産品的收入突破億元門檻,分别為2.75億元、2.04億元,其餘産品都在億元以下。

新冠檢測試劑“熄火”,奧泰生物被“打回原形”

(圖 / 奧泰生物财報)

可以說,這些産品在短時間内都無法像新冠檢測試劑那樣支撐起業績的高速發展。

3、股價腰斬,股東高位套現

回顧2021年3月,奧泰生物借助新冠檢測試劑的熱度順利登陸上交所。

上市之初,企業也曾備受資本追捧。資料顯示,奧泰生物的發行價格為133.67元/股,募集資金總額18.05億元、淨額16.43億元,而公司的原計劃募資額僅為3.98億元。

也就是說,奧泰生物IPO時超募逾12億元。

新冠檢測試劑“熄火”,奧泰生物被“打回原形”
新冠檢測試劑“熄火”,奧泰生物被“打回原形”

(圖 / 奧泰生物招股書)

于2022年1月,奧泰生物的股價達到盤中最高值140.90元/股。

就在企業股價、業績都雙雙上漲之時,奧泰生物的股東卻計劃減持,首先做出減持動作的是除高飛、趙華芳之外,唯一持股超5%的自然人股東徐建明。

2022年7月-2023年1月,徐建明減持公司51.53萬股股票,每股135.56-140.41元,套現5853.77萬元。

新冠檢測試劑“熄火”,奧泰生物被“打回原形”

(圖 / 奧泰生物公告)

在徐建明之外,還有更多的投資者在“逃離”。

Wind資料顯示,截至5月10日收盤,奧泰生物報收65.37元/股,較盤中最高點140.90元/股已經下滑約54%,總市值僅剩52億元。

2024年3月25日,高飛控制的賽達投資解除限售;2024年9月25日,高飛以及高飛實控的群澤投資,趙華芳控制的競冠投資的限售股又将解除限售,可上市交易。屆時,巨量限售股上市流通,實控人一旦抛售,公司股價将進一步承壓。

新冠檢測試劑“熄火”,奧泰生物被“打回原形”

(圖 / 奧泰生物财報)

客觀而言,新冠疫情爆發之後,不少企業加入新冠檢測試劑的研發之中,随着疫情的退去,與奧泰生物一樣業績、股價暴跌的企業不在少數,例如聖湘生物、萬孚生物、九安醫療等都在行列之中。

疫情消散之後,這些企業憑借新冠檢測試劑實作超常發揮的日子已經可望而不可及,如今,他們必須向上攀爬來挽救業績和股價,前方的道路注定将是一條充滿挑戰的荊棘之路。

*注: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于VRF協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