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神童VS現代神童,肯定敗!

作者:大力侃曆史

衆所周知,現在的學生特别卷。幼稚園階段查數能查到一百,熟練運算20以内加減法,背誦《春曉》、《靜夜思》之類的古詩,會寫幾十個字,早就不算啥了。現在的小朋友,各個都是六邊形戰士。

國小階段,美術十級證書,鋼琴十級證書,體育能跑半馬,花樣輪滑、旱冰、滑雪、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等,不說什麼都行,至少也有一兩樣能拿得出手。

古代神童VS現代神童,肯定敗!

因為特别卷,是以衍生出了很多詞彙。學渣,就是成績差的。學酥,是指家長老師努努力,孩子成績就能上去。大人一松懈,成績就下去了。學霸指成績好的。不用家長督促,自己就知道學習,拼命往裡卷的孩子。

還有最進階的,學神。學霸雖然刻苦,但可能因為種種原因成績下滑,但是學神不會。這類學生不僅成績高枕無憂,看起來還遊刃有餘,仿佛一切都能信手拈來毫不費力。

古代神童VS現代神童,肯定敗!

很多時候我都在想,咱們現在這些學霸學神,和古代的神童比起來,誰更厲害?咱們選出幾個比一下,不算這些古代神童長大後有什麼成就,隻說小時候的事情,看看古今對比誰更厲害。

先說個大家都熟悉的,曹沖稱象。這個故事太熟了,就不說了。總之,曹沖能順利稱出大象的重量,是運用了等量交換的原理。隻有大象和石頭的重量一樣,船體下沉的刻度才能一樣。

古代神童VS現代神童,肯定敗!

這個類型的題,現在三年級就有很多。比如,一支鋼筆可以買四支原子筆,一支鋼筆還可以買16支鉛筆。問題是,買一支原子筆,可以買多少支鉛筆?

這類題很好算,一支鋼筆等于16支鉛筆等于4支原子筆,是以買一支原子筆的錢可以買四支鉛筆。這道題需要換算兩次,曹沖稱象一次都不用換算。單論難度,這道題比曹沖稱象難多了。

古代神童VS現代神童,肯定敗!

曹沖的聰明之處,是想出了等量交換這個點。這個思路如果數學啟蒙不到位,還是很難的。但是現在幼稚園就開始抓數學,各種小實驗滿天飛。是以現在的孩子,很容易就能想到等量交換。

比如,孩子的書包都很沉,但是到底有多沉,沒有概念。怎麼知道書包有多沉呢?他們先自己站在體重秤上,記下斤數。背着書包再站上去,記下斤數。兩個數相減,就是書包的重量,是不是和曹沖稱象很像。

古代神童VS現代神童,肯定敗!

再說一個,韓信小時候的故事,名字叫“韓信分油”。

說是韓信小時候在街上玩,看到兩個商人愁眉不展。上前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油壺中有十斤油,他們兩個要平均分一下,每人五斤。可是他們一個拿着隻能裝三斤的葫蘆,一個拿着七斤的油罐,分不開了。

周圍一群吃瓜群衆,都沒有主意。韓信腦袋轉得快,分分鐘就想出了解決辦法。

古代神童VS現代神童,肯定敗!

他說,用隻能裝三斤油的葫蘆,連續裝滿三次,把油倒入油罐中。油罐隻能裝七斤,是以當第三次倒入時,葫蘆中的三斤油隻能倒進去一斤,還剩兩斤。而此時,油罐中有七斤油,油桶中還剩一斤油。

這時,把油罐中的七斤油全部倒回油桶中,就是油桶中有八斤油,葫蘆中有兩斤油,油罐中一點沒有。把葫蘆中的兩斤油倒入油罐,再用葫蘆從油桶中打出滿滿一葫蘆油,也就是三斤倒入油罐中。是以,現在油罐中有五斤油了,油桶中也是五斤,分明白了。

古代神童VS現代神童,肯定敗!

這道題隻是說着繞,其實一點也不難,靜下心來多嘗試幾遍就能算出來。現在類似的題有很多。比如,大油瓶每瓶裝油4千克,小油瓶2瓶裝油1千克,現有100千克油裝了共60個瓶子。問大小油瓶各多少個?

是不是特别熟悉,這道題和韓信分油有什麼差別?好像比他那個還要難一些,這也是國小生的題。

古代神童VS現代神童,肯定敗!

再說個其它學科的,這次主角是文彥博,北宋政治家書法家,當過多年宰相,大牛人。

他小時候做過一件事,就是和小朋友一起踢球,用力過猛,球被小朋友踢到樹洞中去了。一群小孩,小胳膊小腿的,樹洞又很深,拿不出來,都急哭了。這時文彥博出馬了,他叫小朋友回家提水,把水一桶桶倒入樹洞中,沒過多久,球自己浮上來了。

古代神童VS現代神童,肯定敗!

這件事咱們現在特别好了解,就是浮力問題,應該屬于實體。咱們上學時,國中學實體後,這道題就特别簡單。但是現在的小孩,都卷,完全等不到國中,甚至國小高年級都不用。如果家長有規劃,重視學習,孩子幼稚園就知道了。家裡沒啥規劃的,成績一般的孩子,國小也懂了。

我說這些話是有根據的,不是胡說。現在國小三年級的國文書,三年級下冊,有一個單元的作文就是做實驗。大家寫的都是“神奇的離心力”、“空氣滅火”、“紙杯為什麼燒不起來”、“神奇的大氣壓”、“自制溫度計”等等,浮力問題太簡單,都沒有人寫。

古代神童VS現代神童,肯定敗!

再來一個,東漢大才女蔡文姬,書上說她音樂天賦特别高,父親蔡邕夜間彈琴,斷了一根弦,她立刻就聽出來了,還能準确說出斷的是第二根。蔡邕認為女兒是僥幸說對了,故意把第四根弦也弄壞了,蔡文姬馬上又聽出來了。

從此,蔡文姬就成了才女。《三字經》都官方認證了,蔡文姬,能辯琴。關于蔡文姬辯琴的時間,有三個說法,分别是六歲、九歲和十歲,總之年齡不大,就是很厲害。

古代神童VS現代神童,肯定敗!

但是,蔡文姬能辨琴有一個大前提,就是她的父親蔡邕是個全才,不僅是文學家書法家,還是音律大家。中國古代四大名琴之一的焦尾琴,就是蔡邕做出來的。

還有一個小故事能證明蔡邕的琴技,說有一次朋友邀請他去吃飯,他到的時候,大家已經嗨起來了,喝酒吃肉彈琴唱歌很熱鬧。但是,他在嘈雜的環境中一下就聽出來琴聲中有殺機,扭頭就走了。

古代神童VS現代神童,肯定敗!

大家都蒙了,怎麼來到門口還走了,就追出去問。蔡邕也感覺不好意思,就實話實說了。彈琴的客人一聽,連忙解釋,說他剛剛彈琴時看到一隻螳螂要捕蟬,眼看着蟬要飛走了,螳螂還沒有動作。他着急了,怕蟬逃出去,大概就是這時動了殺心。

衆人一聽,哈哈大笑,蔡邕在琴技上的造詣可見一斑。

大家想一下,如果你父親是蔡邕這樣的人物,你出生前,在娘胎裡面就天天聽他彈琴,聽他那幫朋友彈琴,出生後又聽了六七年八九年,是不是隻要不是在音樂方面特别差,對牛彈琴那種的,都能聽出來?

古代神童VS現代神童,肯定敗!

咱們現在很多小朋友,有的才六七歲,獲獎無數。這種新聞有很多,大家随手一搜就能看到。比如說,“浙江7歲男童拿下金獎,媽媽說,我家孩子不是神童”。這類小朋友,是不是也不比蔡文姬差?

既然說到了蔡文姬,就再說說謝道韫。

《三字經》中這倆人是一起的,“蔡文姬,能辯琴。謝道韫,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

古代神童VS現代神童,肯定敗!

謝道韫能吟詠,說的就是詠絮之才。天上下雪,謝道韫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叔父謝安很開心,她也被稱贊了上千年。但是類似的才女,其實作在有不少。

《中國詩詞大會》每一期都有很多學生,他們在台上面對鏡頭侃侃而談毫不怯場,有一期冠軍還是一個16歲的高中生,後來還考上了清華。這樣的實力,恐怕不比謝道韫低。

并且謝道韫出身謝家,從小被謝安親自教導。現在很多有才華的人,可沒有謝道韫的好條件。真要放在同一起跑線上,誰輸誰赢還不一定呢?

古代神童VS現代神童,肯定敗!

最後再說一個,元嘉。此人生活在南北朝,據說可以同時做六件事,是公認的“神仙童子”。

據說,他可以兩隻手同時拿筆,一手畫圓一手畫方,嘴裡背誦文章,眼睛看向遠處羊群,精準數出有多少隻羊。與此同時,大腦中還能構思一首五言古詩,并且用腳握筆,直接把古詩寫出來。

兩隻手、眼睛、腳、嘴、大腦,六處同時工作,一心六用,還能把六件事都做好,這人确實是不一般。比金庸小說裡很多人都強,畢竟在小說中,能一手畫圓一手畫方的都是武林高手。

古代神童VS現代神童,肯定敗!

但是,咱們現在,這樣的孩子其實挺多的。單說《最強大腦》,是不是就有一些小選手,驚為天人。

記得有一期,一個天津的小朋友,11歲,已經獲得了幾十張證書,并且含金量都特别高。6歲獲得圍棋業餘三段評定,還是華羅庚杯、陳省身杯、迎春杯等比賽冠軍,遊泳、籃球、網球、騎行、棋牌、魔方等也能信手拈來。

這些的人,估計也能一心六用,在古代就是妥妥的神童。

那麼古今神童大對比,誰輸誰赢呢?見仁見智吧。但是現在的學生,真是藝多不壓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