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挺巴反以”美國高校之亂 | 大新聞大曆史

作者:鳳凰衛視
“挺巴反以”美國高校之亂 | 大新聞大曆史

美國高校“挺巴反以”示威持續,

學生與學校沖突激化,示威浪潮愈演愈烈;

白宮沉默,警方鎮壓,“美式民主”是否已死?

局勢持續更新,映射美方何種問題?

止戰聲援響徹全美高校,拜登選情會否就此拉垮?

“挺巴反以”美國高校之亂 | 大新聞大曆史

在美國,美國總統拜登的支援者正在抗議拜登。目前,“挺巴反以”的熱浪席卷了全美各大高校。《紐約時報》的統計顯示,自4月18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清場行動以來,本輪學潮已蔓延至60多所高校,至少兩千多人被捕。這場“挺巴反以”的學生運動,正在演變成為反拜登政府的運動。請注意,這些學生群體曆來是民主黨的大票倉。是以說,拜登的支援者正在抗議拜登。還有更可怕的事,美國媒體報道說,拜登的好幾個巨額捐助者也間接資助了高校“挺巴反以”示威。

那麼,全美高校“挺巴反以”的這把火是怎麼點起來的呢?從表面上看,這場全美高校抗議活動今年4月才登上全球的頭條新聞,然而事實上,高校抗議活動已經持續了好幾個月。去年10月7日,哈馬斯突襲以色列的第二天,美國高校校園裡就已經開始了抗議活動。

“挺巴反以”美國高校之亂 | 大新聞大曆史

自2023年10月,巴以沖突在美國高校内點燃聲援巴勒斯坦的抗議浪潮,“反猶主義”一時之間成為焦點,美國國會共和黨議員随即開始舉行聽證會,調查多所高校内的“反猶主義”運動。面對國會的質詢,美國哈佛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校長被質疑未能積極處理反猶言論,縱容“反猶主義”,随後雙雙下台。面對來勢洶洶的反猶調查,剛接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一職不久的沙菲克似乎有些如坐針氈。

“挺巴反以”美國高校之亂 | 大新聞大曆史

2023年7月1日,埃及裔的沙菲克正式就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一職,成為哥倫比亞大學史上首名女性校長。2024年4月17日,沙菲克被點名出席聽證會,她承諾将采取嚴厲行動應對校園反猶主義。而就在沙菲克全力以赴應對聽證會的同時,卻遭遇了尴尬的“後院起火”。在她出席聽證會的當天,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發起了抗争,他們在巴特勒圖書館門前的一塊草坪上安營紮寨,這裡也被稱為“加沙團結營地”。4月18日,沙菲克選擇向紐約市警察局報警,随後身穿防暴裝備的警察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校園,逮捕了超過100名學生。由此點燃了此輪“挺巴反以”的浪潮。美國警察沖進高校,對示威抗議的和平學生暴力相向,棍棒、防暴槍、電擊槍、胡椒噴霧輪番伺候。這一幕震驚了全世界。紐約美國公民自由聯盟法律副主任莫莉·比克倫對媒體表示:“如此迅速、激進地驅逐和平抗議的學生,非常罕見。”

“挺巴反以”美國高校之亂 | 大新聞大曆史

以色列總理内塔尼亞胡給學生們的抗議活動扣上了“反猶太主義”的大帽子。美國大多數政客都無條件接過了内塔尼亞胡遞過來的這根棍棒,也都紛紛拿“反猶太主義”做文章。但是,美國民主黨籍的參議員伯尼·桑德斯不吃這一套。他發表視訊聲明,向内塔尼亞胡喊話說:“内塔尼亞胡先生,請不要試圖分散我們對你們極端主義和種族主義政府不道德和非法戰争政策的注意力,進而侮辱美國人的智商。”桑德斯說,譴責以色列政府不是“反猶太主義”。不過,在美國政壇,衮衮諸公,隻有桑德斯一個人敢于這麼說。桑德斯,他這是一個人在戰鬥。

“挺巴反以”美國高校之亂 | 大新聞大曆史

4月23日,根據加沙地帶民防部門官員透露,在以色列軍隊撤離加沙後,他們從加沙三座醫院的亂葬坑中挖出數百具屍體,其中包括大量兒童,在部分屍體上發現酷刑的痕迹,并指控以色列軍隊犯下反人類罪,對此巴勒斯坦、聯合國和歐盟都呼籲進行獨立調查。然而美國卻表示,不支援對這些人的死因進行獨立調查。

在全美高校掀起反戰浪潮之際,拜登政府再給沖突添火。4月23日,美國國會參議院以79票贊成、18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包括對烏克蘭、以色列等地區提供援助的一攬子法案。但參議院的一錘定音,定下的似乎隻是美國國會的聲音,卻并非美國全體國民的聲音。就在高校示威尚未平息之時,美國社會層面的抗議漸起。

“挺巴反以”美國高校之亂 | 大新聞大曆史

但面對群眾的憤怒,拜登政府似乎充耳不聞。當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被媒體問及抗議情況時,宣稱這些示威活動是美國“民主的标志”,引發不少群眾在社交媒體上質問,美國警方的暴力打壓行為為何與民主相悖?美國《華盛頓郵報》就指出,此次抗議活動如火如荼,根源在于美國内部,在于摧毀美國社會架構的老派美國人自己,無法再甩鍋給俄羅斯或中國公司的短視訊平台。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則刊載評論文章認為,這場示威活動已經造成了美國民主黨的内部對立,或将影響11月的總統大選結果。

“挺巴反以”美國高校之亂 | 大新聞大曆史

特朗普和拜登之間的選戰早就已經打響。現在的形勢有利于特朗普,而不利于拜登。其實衆所周知,在偏袒以色列方面,特朗普比拜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共和黨比民主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問題在于,拜登的不利之處是他所處的“地形地勢”不好,他在台上。在台上的那一方,必須對眼前的一切混亂承擔責任。特朗普隻消說一句話就可以占盡便宜:“我說過了吧,拜登不行,換我就行。”美國選民曆來都隻會把眼前的、當下的一切混亂歸咎于當時在台上執政的那個人。現在,在台上執政的那個人是拜登,拜登就難辭其咎。美國《外交政策》雜志最近發表評論說,“以色列是美國的戰略包袱”。很明顯這是為拜登政府解圍的論調。美國選民把所有混亂歸咎于拜登政府,而《外交政策》雜志就幫着拜登政府甩鍋給以色列。

“挺巴反以”美國高校之亂 | 大新聞大曆史

美國在全球維持霸權的手段之一就是在各地區扶持代理人,然後,以這個代理人盟友的身份幹涉地區事務。以色列就是美國在中東地區最重要的盟友、最重要的代理人。是以,美國《外交政策》雜志所謂“以色列是美國的戰略包袱”絕對是個僞命題。以色列絕不是美國的“戰略包袱”,而是美國的“戰略财富”。如果失去了以色列,美國在中東就失去了支點。至于拜登政府和内塔尼亞胡政府之間的各種分歧,其實就是一家人内部的分歧。本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美國一直在軍援以色列,沒有停過。以色列就是吃定了美國不會抛棄它,反而是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它。大家都知道,以色列揚言,無論如何,他們都要攻打加沙南部城市拉法。美國表面上反對以色列攻打拉法,但實際上、在暗地裡,美國一直在支援以軍的行動。前段時間,美國的說法還是,以色列不要攻打拉法。現在,美國的說法改了,是呼籲巴勒斯坦人撤出拉法。簡單來說,美國和以色列一直是在唱雙簧。

“挺巴反以”美國高校之亂 | 大新聞大曆史

而今,拜登的頭等大事是什麼呢?當然是選舉,是競選連任。美國政客,選舉就是一切!拜登總統,連任就是一切!可是,目前席卷全美各大高校的這場危機,可能成為壓垮拜登選情的一根稻草。我們在前面說過,共和黨比民主黨更偏袒以色列,特朗普比拜登更偏袒以色列。那麼,美國的那些挺巴反以的選民怎麼可能投票給特朗普呢?對,他們當然不會投票給特朗普。但是,他們可能選擇不去投票。那就會要了拜登的命。拜登最擔心的正是這一點。不難想見,拜登的競選團隊,看着席卷全美的美國高校挺巴反以的示威浪潮之下,拜登流失了一批又一批年輕的選民,應該是憂心如焚的。

“挺巴反以”美國高校之亂 | 大新聞大曆史

這真是,校園抗議似火燒,拜登選情半枯焦。

2024年5月12日 晚19:15

《大新聞大曆史》為您講述

“挺巴反以”美國高校之亂

“挺巴反以”美國高校之亂 | 大新聞大曆史

制片人:王瑩

編導:吳穹

編輯:吳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