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藍色多瑙河的故鄉匈牙利(上)

作者:紅色IP

作者:張林初 來源:《銀河悅讀》、《外交官說事兒》

作者簡介

藍色多瑙河的故鄉匈牙利(上)

張林初 曾任中國駐法國和阿爾及利亞大使館武官處秘書、中國駐法國大使館陸軍武官、中國駐意大利大使館陸海空三軍武官、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進階研究員;現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第九屆理事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國研究會進階顧問、北京外國問題研究會理事兼歐洲研究中心副主任,長期從事軍事外交工作及國際安全和軍事問題研究。

曾在《解放軍報》《環球時報》《國際戰略研究》《外國問題研究》《環球财經》《和平與發展》《地緣與能源》《世界知識博覽》《世界文化》《軍休之友》《中國地名》《世界文學》等報刊和《國際網》《中國社會科學網》《江山文學網》和《銀河悅讀中文網》上發表過數百篇時政論文和文學作品。

主要著作:《懷念父親母親》《永遠的記憶》《歲月的痕迹》《桑榆拾貝》《回望》《走向2000年的歐洲》(合著)《列國志——科特迪瓦》《世界各國知識叢書》之比利時、阿爾及利亞、南非等18國,《萬國博覽》之葡萄牙、比利時、摩納哥等4國。

主要譯作:《阿爾及利亞總統胡阿裡·布邁丁傳》(合譯)《法國核力量發展史》《21世紀戰争》等。

曾多次在《江山文學網》和《銀河悅讀中文網》舉辦的征文活動中獲獎,連續四年被評為“金牌作者”,榮獲五一勞模、優秀黨員、出彩銀河人和“榜樣戰友”等稱号。

藍色多瑙河的故鄉匈牙利(上)

2005年6月,應匈牙利安全與防務研究中心的邀請,我們中國國際戰略學會一行四人通路了這個美麗的國度。初夏的匈牙利,萬物争榮,芳菲正濃。美麗的多瑙河、交響樂《藍色多瑙河》、音樂家李斯特、詩人裴多菲對我們來說幾乎都能耳熟能詳。

多瑙河上的明珠——布達佩斯

清晨,幾隻小鳥的吱吱聲把我從睡夢中叫醒。抵達布達佩斯後的第一天日程安排是遊覽市容。

一路上,匈牙利陪同熱情地向我們介紹說,靜靜的多瑙河自北向南,在匈牙利中間流過,也把布達佩斯一分為二。河西是布達,平緩而有丘陵蜿蜒起伏,喀爾巴阡山餘脈在這裡驟然結束;河東是佩斯,一望無垠的匈牙利大平原在這裡發端,一直向東南伸展到匈牙利與羅馬尼亞和匈牙利與塞爾維亞邊境。

目前,布達佩斯面積525平方公裡,人口200餘萬。9座氣勢雄偉、風格迥異的大橋把兩岸緊緊地連在一起,其中最著名的橋是鍊子橋(又稱“伊麗莎白橋”或“茜茜橋”)。

藍色多瑙河的故鄉匈牙利(上)

鍊子橋

鍊子橋于1839年開始興建,1849年完成,是連接配接布達與佩斯間9座大橋中最古老最壯美的橋梁,而最新的橋是拉吉馬紐什橋,1995年11月建成。

熱鬧繁華的佩斯是行政、商業和文化中心,國會大廈和政府機構大都集中在這裡。布達主要是住宅區,幢幢樓宇坐落在山坡綠樹叢中。整個城市比我們想象的還要美,依山傍水,古老的哥特式、巴洛克式建築精緻而大氣,絢麗的自然風光和古今建築巧妙結合,衆多古趣盎然的街道洋溢着浪漫的氣氛,街道兩旁種植着一排排菩提樹、洋槐樹和丁香樹,濃蔭覆寫,翠綠宜人。

藍色多瑙河的故鄉匈牙利(上)

多瑙河畔的國會大廈

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國會大廈。國會大廈坐落在多瑙河畔,是一座享譽歐洲的建築,也是匈牙利最宏偉、最莊嚴的建築之一。匈牙利1848年革命之前,在“祖國與進步”民族覺醒口号的感召下,就有匈牙利詩人說過“祖國需要一個議會”。

1838年多瑙河發生水災,将佩斯全城淹沒。此後,已顯頹像的哈布斯堡王朝與匈牙利組成了一個擁有共同國家元首、共同外交、共同貨币、共同軍隊,卻各自擁有獨立議會和執法機構的奧匈二進制帝國。匈牙利國會大廈就在此背景下開始醞釀興建。

匈牙利著名建築師和設計師泰因德爾·伊姆雷說,“我并不想讓國會大廈标新立異”,“因為我無法在一個百年大計的建築與稍縱即逝的細節上取得平衡,隻能試着小心翼翼地按照藝術的要求,在這個中世紀風格的建築上展現民族之魂”。是以,國會大廈的全部建材都取自于匈牙利本土。

大廈于1884年破土動工,1902年建成,曆時18年,耗資3700金克朗。大廈占地面積17745平方米,全長268米,最寬處118米,圓頂高96米。整個建築用優質石塊和大理石砌成,是集歐洲各時代建築風格之大成的典範,它有哥特式尖塔矗立的外表,外牆還飾有88座雕塑,從匈牙利人定居時的7個首領到費爾迪納德五世國王,都是匈牙利曆史上的統治者、大公和軍事領袖人物。

在匈牙利朋友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大廈,聆聽了議會關于社會保障問題的辯論。匈牙利朋友還在大廈裡盛情款待了我們。在大廈内部,我們所到之處都是文藝複興、新古典主義、巴洛克風格、古希臘與羅馬風格的裝飾,匈牙利各個時期著名人物的雕像整齊地擺放在各個廳室裡,反映曆史的各種彩色壁畫懸挂在四周牆壁上。

大廈富麗堂皇,極其豪華,據稱裝修時僅黃金就用掉了40多公斤,而其采用的冷水空調系統,上司了當時世界的潮流。即使在今天,這座雄偉的建築依然是匈牙利的驕傲,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确定為世界文化遺産。現在,大廈是匈牙利議會和政府總理的辦公所在地,也是外國來賓來訪的重要會談和會見場所。

藍色多瑙河的故鄉匈牙利(上)

科蘇特廣場

走出國會大廈,便是著名的科蘇特廣場,這是歡迎外國元首來訪舉行儀式的地方。廣場十分莊重嚴肅。廣場兩側各有一尊匈牙利民族英雄的巨型雕像,左側為1848年争取自由鬥争的領袖科蘇特的銅雕,右側為18世紀的民族英雄拉科齊·費倫茨的騎馬雕像。

參觀完國會大廈後,我們便驅車來到著名的漁人堡。漁人堡位于布達老城内,毗鄰美麗的多瑙河,是一組混合了古羅馬式與哥特式建築風格為一體的石砌建築。匈牙利人最初到此定居時,這裡為漁民部落,中世紀時這裡成為漁市,其周圍是用碉堡加強的城牆,由漁夫守衛,漁人堡是以而得名。目前的漁人堡建于1895-19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部分破壞,戰後進行了修複。

漁人堡有漂亮的拱廊、柔和的尖塔、精美的雕像,顯得十分亮麗和諧而壯麗。整組建築分上下兩層、南北兩個部分。底層是遊廊,由漂亮的拱形門洞連接配接,回環曲折;上層為7座錐形塔,高低起伏,錯落有緻。建築群南側有一尊54米高的青銅騎馬塑像,為匈牙利開國君主聖伊斯特萬國王像。

藍色多瑙河的故鄉匈牙利(上)

漁人堡的聖伊斯特萬國王像

登上城堡,布達佩斯的美景一覽無餘,天空碧藍如洗,藍色的多瑙河波光粼粼;整座城市被郁郁蔥蔥的樹木、鮮花和草地包裹着、簇擁着;宮殿、教堂、博物館錯落有緻,在明媚的陽光下顯得格外整潔明麗。如今,漁人堡是布達佩斯市民悠閑散步的重要場所,也是情侶們最喜歡的地方。一些情侶在陽光下如膠似漆地親着、吻着、愛撫着,全然不顧周圍的遊客。一項有趣的調查表明,年輕人在漁人堡初吻的比例最高。

藍色多瑙河的故鄉匈牙利(上)

馬加什教堂

告别漁人堡,我們便來到馬加什教堂。馬加什教堂建于貝拉四世國王統治時期的公元1255-1269年,是布達佩斯的标志性建築之一。1458年匈牙利曆史上的著名國王馬加什繼承王位後曾在這裡舉行對上帝的感恩儀式,之後馬加什國王又在這裡舉行過兩次婚禮,教堂是以得名。後來,匈牙利曆代國王的加冕儀式都在此舉行,故又有“加冕教堂”之稱。16世紀土耳其占領期間,教堂被焚,後被土耳其人用作清真寺。

藍色多瑙河的故鄉匈牙利(上)

瑪麗亞門上聖母瑪麗亞懷抱聖嬰的雕塑

如今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座前方後圓的哥特式教堂,重建于1874年至1896年。教堂的正面朝西,正門稱“瑪麗亞門”,門額上有聖母瑪麗亞懷抱聖嬰的雕塑。門兩側有兩座不對稱的錐形尖塔,白色的圓錐形南塔稱馬加什塔,高約80米,頂部是鐘樓。

整座塔身雕飾環綴,剔透玲珑,是教堂最美麗最吸引人的部分。貝拉四世國王和王妃的石棺安置于馬加什塔内。北面由四座小尖塔簇擁着的多棱形尖塔是貝勞塔,它又矮又粗,與秀麗挺拔的馬加什塔形成強烈的對比。

藍色多瑙河的故鄉匈牙利(上)

馬加什教堂内部

教堂内部金碧輝煌,聖壇後面由7扇大彩色玻璃窗組成了一個巨型的半圓形,無論外面光線多麼強烈,彩色玻璃窗都會使光線變得柔和,并使聖母像更加顯端莊慈祥。現在教堂裡經常舉辦管風琴演奏會。

藍色多瑙河的故鄉匈牙利(上)

布達王宮

接着我們去參觀布達王宮。布達王宮坐落在布達一側的城堡山上,故又名“城堡王宮”。王宮東瀕多瑙河,依山傍水。王宮與附近的馬修斯教堂、漁人堡交相輝映。布達王宮經曆了建而毀、毀而建的曆史。

布達王宮始建于貝拉四世(1235-1270)國王在位時期,當時主要用作堡壘用。

1241年蒙古軍事統帥拔都(成吉思汗長孫,忽必烈堂兄)率軍西征,席卷匈牙利,打敗了貝拉四世國王,焚燒了王宮。

1242年蒙古軍隊撤走時,匈牙利人口減少三分之一。後在安茹王朝(1270-1382)時期開始重建并擴建,馬加什國王時代(1458-1490)建築規模達到高峰。

15世紀末成為歐洲最輝煌的王宮之一,當時整個王宮為哥特式建築。

1541年土耳其入侵并占領了布達,王宮随之落入土耳其手中,宮内的珍品都被盜走。在土耳其占領的150年期間,經曆了地震、彈藥庫爆炸和火災,後經多次修繕。是以,目前王宮的工事、要塞都帶有地中海土耳其風格。

1686年又被戰火化為灰燼。

18世紀開始部分重建,至19世紀中期後,原宮得以修複并有擴建,成為擁有860間宮室的巴洛克式的巨大建築群。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将司令部設在布達。戰争結束時,王宮及内部的藝術品和家具全部被燒毀。

1948年又進行了重建。

今天,王宮占城堡區面積的三分之一,建築富麗堂皇,展示了匈牙利的悠久曆史和建築特色,主要建築包括哥特式大殿、伊斯特萬塔、王宮小教堂和禦花園等,現已辟為博物館。宮内有一噴泉,名“馬加什國王噴泉”,塑有馬加什國王獵裝像。

藍色多瑙河的故鄉匈牙利(上)

馬加什國王噴泉

藍色多瑙河的故鄉匈牙利(上)

歐仁尼大公雕像

禦花園中聳立着1686年解放布達的軍事司令歐仁尼大公的騎馬塑像,園門上有古匈牙利人的神鳥圖茹爾鳥的雕像。王宮東翼為城堡博物館,即布達佩斯曆史博物館。宮内還有匈牙利民族畫廊、匈牙利勞工運動博物館和國立賽切尼圖書館。王宮之南還有哥特式門塔和直徑40米的文藝複興式大圓堡等古建築。我們參觀古城街道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留下的密集彈孔依然清晰可辨。一個布達王宮就是一部濃縮了的匈牙利興衰複興史。

藍色多瑙河的故鄉匈牙利(上)

英雄廣場

下午我們參觀英雄廣場。英雄廣場是布達佩斯最雄偉的廣場,廣場中央矗立着高36米的“千年紀念碑”,這是1896年匈牙利人為紀念匈牙利民族定居1000年而建的。碑頂為加百列大天使神像,碑座四周是古代匈牙利7個部落首領的巨型銅鑄像,為首的是馬紮爾部落的首領阿爾巴德。紀念碑後側有左右對稱的兩個弧形柱廊,柱廊中間有14位匈牙利曆代名王和民族英雄的雕像。鐵甲武士騎着馬,手持盾牌與寶劍,一副雄赳赳氣昂昂的樣子。

在左右柱廊的外側柱頂上,分别有一組群雕。右側一組代表勞動與幸福,左側一組代表知識與光榮。在内側柱頂上,也分别有兩尊雕塑,一尊是奔赴疆場的馬車,意為戰争,另一尊是安然行進的馬車,象征和平。人們通常把柱廊比作匈牙利“曆史偉人祠”。

英雄廣場對面的市立公園是一個很大的森林公園,因為我們參觀那天是周末,公園裡處處可見一個個悠哉遊哉地休閑的家庭。我忽然領悟,布達佩斯除風景的美外,還有人文的美,那就是人們的安詳平和。對于一個飽經滄桑的民族,安詳平和顯得多麼寶貴。

古都艾斯德爾戈姆

在陽光的沐浴下, 我們驅車沿着藍色的多瑙河前往匈牙利古都艾斯德爾戈姆。艾斯德爾戈姆距布達佩斯約60公裡,位于匈牙利與斯洛伐克交界處的多瑙河河畔。多瑙河全長2860公裡,是歐洲第二大河,流經9個國家,是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一條河。多瑙河兩岸有許多美麗的城市,她們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這條藍色的飄帶上。多瑙河在艾斯德爾戈姆拐了一大彎,流向由西向東變成由北向南,像一條藍色的飄帶蜿蜒在匈牙利的大地上。

藍色多瑙河的故鄉匈牙利(上)

車行一個多小時, 我們便到了艾斯德爾戈姆。艾斯德爾戈姆曾是匈牙利的首都,後成為匈牙利教廷所在地。早在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居住。公元172-180年,古羅馬皇帝、禁欲主義者馬爾楚斯·奧列利沃斯常來此居住,其名著《古代思想》一書的《檢討篇》第12卷即在此寫成。公元10世紀末埃斯泰爾戈姆成為匈牙利宮廷所在地,匈牙利開國國王聖伊什特萬在此出生,并于1001年在此加冕。12世紀末,宮廷教堂被焚,1288年重建,後又被焚毀。此後該城多次重建又多次被毀,目前的城區和主要建築多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重新修建而成。

藍色多瑙河的故鄉匈牙利(上)

埃斯泰爾戈姆大教堂

艾斯德爾戈姆最著名的景點是埃斯泰爾戈姆大教堂,始建于1822年,曆時30多年才完工,它是匈牙利全國規模最大、級别最高的教堂。教堂禮拜堂的拱頂高71米,縱深118米。1856年8月,埃斯泰爾戈姆大教堂舉行隆重的揭幕儀式,奧地利皇帝費倫茨·約瑟夫以及匈牙利全國達官貴人都參加了這一盛典,匈牙利著名音樂家李斯特還指揮了他專門為大教堂譜寫的彌撒曲。

其實那時工程還沒有完全結束,到1869年年底土木工程才完工,之後内部和外部裝潢又進行了多年。意大利、德國、奧地利和匈牙利的雕塑家和畫家們都參與了浮雕、雕塑和繪畫等工作。莊嚴典雅的大教堂用巨大圓柱和高聳的中央圓頂從正面迎接從多瑙灣來的遊人。

土耳其人入侵後把禮拜堂改建為清真寺,雕像被打碎,浮雕也破壞得殘缺不全。但這座壯觀教堂的本身還是熬過了土耳其人的攻擊,成為城堡山上唯一的一座教堂。後來著名設計師鮑克·亞諾什把1600多塊雕塑碎片重新複原在大教堂内。中央圓頂是在修複過程中建立的,國王的雕像是皮特羅·德·維多瓦1875年制作的。教堂盡管後來有過不少增補、擴建,但鮑克·亞諾什設計的禮拜堂仍然是匈牙利文藝複興建築藝術中最有聲望的作品。

我們沿着教堂的樓梯拾級而上,登上教堂的拱頂,埃斯泰爾戈姆的美景盡收眼底,那蜿蜒曲折的多瑙河猶如一條藍色的絲帶随風飄逸。在教堂的不遠處,流向由自西向東變成自北向南,形成了一個美麗的大彎,河北斯洛伐克邊境小鎮的紅瓦房屋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迷人。走下教堂的拱頂,我們通過匈牙利與斯洛伐克的國界橋,來到斯洛伐克一方,從多瑙河的北岸觀賞埃斯泰爾戈姆教堂,多瑙河波光粼粼,大教堂恢宏雄偉,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圖文轉自:銀河悅讀

作者:張林初

編輯:《外交官說事兒》賈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