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雨後密集出現!别嘴饞打它的主意,實則能要命

作者:小康雜志社

  近日,廣東惠州一名家住二樓的女子在社交平台發視訊稱,她下雨天時忘記關窗戶,結果出趟門回家發現廚房裡爬進來兩隻大蝸牛,其中一隻蝸牛還爬進了她的杯子裡。

  有網友在評論區提醒:這種蝸牛千萬不能摸更不能吃,杯子也可以扔了!

  不是普通的蝸牛 其實是入侵物種

  無獨有偶,話題#廣東的蝸牛是懂躲雨的#近日引起熱議。

雨後密集出現!别嘴饞打它的主意,實則能要命

  ▲圖源網絡

  起因是有人釋出了一條廣東的蝸牛躲雨的視訊,視訊中好幾隻蝸牛“倒挂”在路燈下躲雨。不少廣東的網友評論稱,暴雨過後,曾見過這種蝸牛,它們經常出現在馬路上或是草叢裡。

  據廣州衛健委公衆号科普,其實這不是普通蝸牛,也不是廣東“本地”蝸牛,這是褐雲瑪瑙螺。大家習慣叫它“非洲大蝸牛”,大陸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

雨後密集出現!别嘴饞打它的主意,實則能要命

  ▲非洲大蝸牛和本土蝸牛體形對比 圖源網絡

  它的老家在非洲東部,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這種大蝸牛平時喜歡躲藏在陰涼潮濕處、草木樹根下、潮濕的牆壁、陰溝等落葉腐爛的地方。但它不能在水中存活,是以,一旦下大雨,低矮潮濕處易被水淹,積水驅使它們從躲藏處爬到沒水的地方,最近正是它們最活躍的時候。

  非洲大蝸牛是全球百大惡性入侵物種之一,并且已經在全球衆多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肆虐。在大陸,它們在福建、廣東、廣西、雲南、海南等地悄悄地擴張着“領地”。

  非洲大蝸牛是否能食用?

  全球蝸牛大約有2.5萬種,分為可食用和不可食用蝸牛,能用來食用且進行人工大規模養殖的蝸牛種類不多。可以吃的蝸牛肉質鮮嫩而緊實,口感與螺肉相似,普通蝸牛肉質松散無彈性,可能還帶腥味。法國人吃的蝸牛與我們常見的害蟲蝸牛并非是同一個種類。

  非洲大蝸牛作為外來入侵物種,不僅對生态系統的多樣性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對物種的多樣性也産生一定的威脅,并造成嚴重的生物污染。非洲大蝸牛可取食黃瓜、西瓜、仙人掌、玉米和甘蔗等20多種農作物的葉片,造成農作物減産或絕收。在種群爆發區,其在園林和花卉等觀賞性植物上産生的大量排洩物和爬行留下的白色粘質性痕迹嚴重影響其觀賞價值。

  非洲大蝸牛是廣州管圓線蟲的中間宿主,如果食用非洲大蝸牛,很可能被這種寄生蟲感染,引起人體嗜酸性腦膜炎,這種腦炎主要使人發生急劇的頭痛,伴有惡心嘔吐、頸項強直、活動受限、抽搐等症狀,重者可導緻癱瘓、死亡。

  别說吃,碰都别碰

雨後密集出現!别嘴饞打它的主意,實則能要命

  ▲圖源網絡

  别看它們長得憨憨的,其實把它們叫成“毒王”一點都不誇張。它喜歡生活在各種鼠類生活的地方,經常誤食鼠類糞便,是以,身上帶着各種各樣的細菌。綠膿肝菌、變形肝菌、沙雷氏菌等緻病菌,在它身上見怪不怪。

  用手去摸一下,輕一點可能引起皮炎,讓你的皮膚腫脹瘙癢,甚至長出水疱。嚴重一點,直接入侵免疫系統,出現發燒等症狀。

  哪怕不入口隻是用手摸一下都有可能中招,如果及時發現,線蟲引起的腦膜炎還能通過驅蟲和抗感染治療痊愈。一旦延誤,嚴重可緻癡呆,甚至死亡。

  看到這裡,部分人會覺得:我不吃不摸,那不就沒事了。但蝸牛爬行時可能會留下黏液,而黏液本身就攜帶着病原體,甚至它們的糞便中,依舊存活着廣州管圓線蟲的幼蟲。非洲大蝸牛爬行過的蔬菜水果、毛巾馬桶圈……都有可能殘留病原體。

  直接踩死不科學

雨後密集出現!别嘴饞打它的主意,實則能要命

  ▲圖源:央視網

  專家表示大蝸牛自身無毒,但它是很多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比如帶有鞭蟲、蛲蟲、線蟲等,能寄生在人體中樞神經或腦脊液中引發腦膜炎,爬過的地方也可能有病原殘留,建議市民群衆不要直接接觸這些大蝸牛。踩死大蝸牛也不科學,會加速蝸牛卵傳播。

  如何消殺大蝸牛呢?撒鹽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方法。蝸牛的皮膚本身保濕能力很弱,會在體表分泌一層粘液保濕和輔助爬行,一旦在上面撒上大量的鹽,粘液就會變成濃鹽水,進而在蝸牛脆弱的皮膚周圍形成高滲透壓環境,導緻蝸牛體内的水分被大量“抽”出,最終脫水而死。不過在實際操作中,人們會使用對環境安全性更高、效率更好的各種殺螺藥劑對非洲大蝸牛進行毒殺,如磷酸鐵、硫酸鋁、四聚乙醛等等,并且一般會人工大量捕捉統一殺滅。

  來源:小康頭條微信公衆号綜合廣州日報、廣州衛健委、南甯晚報、深圳特區報

  責編:周經韬

  稽核:田苑淯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