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杜橋鎮上林村,一個曾經因為交通安全事故頻發而備受困擾的村莊,如今卻展現出一片祥和、安定的景象。這得益于杜橋交警中隊、杜橋鎮政府、以及上林村村民們的共同努力,他們以建立交通安全教育示範村為契機,全面提升村道通行環境,確定了該村的交通安全。
上林村全村共363戶,總人口數1312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181戶,共319人。351國道穿村而過,南邊主要是居民區,北面是工廠區,村南面與國道平交的村道不僅是該村的重要道路,也是其他鄰近的多個村莊約1萬餘人的主要進出通道
2018年2月,351國道臨海市杜橋鎮至白沙路段正式通車,給沿途村民出行帶來了很大便利,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新的交通安全隐患。就在第一年,國道與村道平交的路口就發生了3起亡人交通事故、65起車損傷人交通事故,因事故高發,該處被列為省級事故“黑點”。然而近5年,這裡僅發生3起輕微車損交通事故,傷人、亡人交通事故均“零發生”,實作了從省級事故黑點到交通安全示範路口的蛻變。
“黑點村”由來
上林村路口交通流量較大,最初并未設計安裝交通信号燈,導緻路口交通秩序混亂、交通事故頻發。2019年春節前夕,351國道上林村路口又發生一起亡人交通事故,事故發生後,杜橋中隊多次向鎮政府和交通運輸部門提出在該路口安裝交通信号燈的建議,被采納落實。啟用交通信号燈控制後,該路口交通秩序明顯改善,但由于沒有安裝電子警察,加上出行習慣的改變和部分村民交通意識不強等原因,闖紅燈現象時有發生,引發事故仍然不少。
為了從根本上改變交通事故頻發的現象,全力拔除這個典型的交通事故“黑點”,2019年,該中隊提出在上林村建立交通安全示範村降壓事故的想法,得到了交警大隊、鎮、村幹部的大力支援。
“除黑”三部曲
“硬體”做硬。中隊主動對接杜橋鎮政府,提出對該路口進行渠化改造,增設電子警察和測速裝置的建議。在鎮政府的支援下,該路口交通設施進一步完善;與此同時,在中隊的指導下,村級交通勸導站應運而生建立,交通安全勸導崗亭也同步建起。鎮裡出錢,中隊招聘了專職交通安全勸導員,在村口開展全天候交通違法勸導、交通安全宣傳以及便民服務。
“軟體”做強。村裡成立交通安全工作小組,除了專職交通安全勸導員外,還設立以村幹部、網格員、村民為成員的交通安全勸導員隊伍,會同杜橋中隊駐片上司、駐村隊員一起參與交通安全宣傳、執勤勸導等工作,中隊定期對專兼職交通安全勸導員開展業務教育訓練,幫助提升其能力素質,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強督促指導,確定勸導員高品質開展工作。
專兼職勸導員依托路口交通安全勸導站,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對轄區内騎電動車、機車不戴頭盔、農用車違法載人、超速行駛等違法違規行為開展勸導,向過往車輛駕駛員發放交通安全宣傳提示手冊,廣泛宣傳不戴頭盔、不系安全帶、無牌無證車輛上路行駛、酒後駕駛等違法行為的危害性,勸導村民自覺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規、抵制交通違法行為、養成文明出行習慣。由此,一個政府、部門、村民聯手的網格宣傳合力正式形成,廣大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識得到大提升,農村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 “最後一公裡”順利打通。
“氛圍”烘足。斥資5萬元在毗鄰351國道路口的村道邊裝了戶外LED顯示屏,早中晚循環播放交通事故警示案例視訊,通過播放一起起驚心動魄的交通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村民行車走路遵規守法;同時,在路口顯要位置開設了交通違法曝光欄,對村民駕乘二三輪電動車闖紅燈、違規載人、不戴頭盔等違法行為進行警示曝光,用村民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大力營造守規駕駛光榮,違法交通可恥的宣傳氛圍。
此外,在村内公園廣場、老年協會、村委會等人員密集的場所張貼交通安全宣傳智語,在村内道路兩側路燈上懸挂交通安全宣傳道旗,利用流動大喇叭宣傳車經常性進村開展交通安全宣傳,借助村廣播每天早晚開展交通安全宣傳等方式營造全方位的宣傳效果。
今年來,中隊又以老年人精準幫扶為契機,通過聯合村内黨員幹部、網格員對全村60歲以上老年人進行交通安全宣傳“一對一”幫扶,創新推行交通安全“紅黃綠”三色家庭管理模式,定期排摸每個家庭日常出行情況,根據風險系數賦予相應顔色,再根據分類進行月、季、年度的針對性上門宣傳,最大限度保障群衆出行安全。同時,上林在村民休閑的南北兩個小廣場打造交通安全主題“小公園”、“小長廊”,通過設定交通安全标志辨別、浮雕展牌、卡通提示牌、交通安全牆體畫等,普及交通安全知識及安全行車注意事項,讓交通安全随處可見。
成 效
從2019年初建立交通安全示範村開始至今,共進村精準宣傳15000餘人次,發放各類宣傳資料7000餘份,組織開展警民聯合勸導63場次;村内專兼職勸導員自主勸導50餘場次,上門宣傳6380人次,播放視訊時長7000餘小時,懸挂橫幅18條、推出曝光欄5期,曝光243人次,截至目前,先後五年時間,緻人死亡交通事故“零”發生。
供稿:杜橋交警
監制:張金永
稽核:楊棟棟
編輯:楊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