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分享更多的專業健康知識,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感謝您的支援。
“我已經兩年沒吃米飯了,你看我這血糖是不是降下來了?”趙阿姨一進診室就迫不及待地問着醫生,她的聲音裡滿是期待。
趙美麗,一個65歲的退休教師,兩年前在一次健康體檢中發現自己的血糖水準居高不下,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
從那天起,她決定徹底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堅決不吃任何主食,以為這樣可以迅速控制血糖。“我們來看看您的檢測結果。”李醫生拿出趙阿姨的最新血糖檢測報告,表情略顯嚴肅。
趙阿姨緊張地握着手,眼睛緊盯着那張紙。報告顯示,盡管她嚴格控制飲食,她的血糖水準雖然有所下降,但依然處于邊緣高值。
李醫生看着趙阿姨,輕聲說道:“趙阿姨,避免所有主食可能不是最佳選擇。您的血糖雖然下降了一些,但控制得并不理想。完全不吃主食,可能會讓您錯過一些必需的營養,而這對身體是不利的。”
趙阿姨有些驚訝,她以為自己這種近乎極端的飲食控制能夠讓血糖水準得到有效控制。李醫生繼續解釋:“血糖管理并不是單靠限制碳水化合物就可以達到的。”
他向趙阿姨介紹了一些關于糖尿病患者飲食的誤區。很多人認為糖尿病患者就應該完全避免碳水化合物,但這是一個大誤區。
碳水化合物是人體的主要能量來源,完全剔除會導緻其他健康問題,如營養不良、體能下降甚至心理問題。
“其實,選擇正确的碳水化合物類型和控制攝入量更為重要。比如,谷類食物、糙米和全麥面包等,這些都是低血糖指數的食物,可以幫助您更平穩地控制血糖。”
趙阿姨聽後,似乎有些了解了,“那我是不是可以吃點糙米或者全麥面包呢?”
“完全可以。”李醫生笑着點頭,他從抽屜裡拿出一張飲食建議表,上面詳細列出了适合糖尿病患者的食物種類和建議的攝入量。
李醫生提供了一些簡單易行的運動方案,如步行、遊泳或騎自行車,這些活動不僅有助于控制血糖,還能增強心肺功能,提高生活品質。
李醫生還補充道:“定期監測血糖,合理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這樣才能有效管理您的病情。”
李醫生轉向了一個較少人知曉但非常重要的點——心理健康的影響。他解釋說,長期的心理壓力和焦慮可以導緻血糖波動增大,是以維護心理健康也是糖尿病管理的一部分。
他建議趙阿姨可以考慮進行如瑜伽或冥想,這些都有助于減輕心理壓力,進而更好地控制病情。李醫生的這一系列建議讓趙阿姨感到既新奇又興奮。
她從未想到管理糖尿病竟然有這麼多元度,既要注意飲食,又要适當運動,還需要關注心理健康。
正當趙阿姨準備離開時,她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李醫生,我在網上看到有人說吃太多水果會導緻血糖升高,這是真的嗎?我應該怎麼安排我的水果攝入呢?”
李醫生說道:“如蘋果、柑橘類,對血糖的影響相對較小,可以适量食用這些水果。每天一到兩份水果是可以的,隻要您将其計算在您的日常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中。”
趙阿姨點頭表示了解,她感謝李醫生的耐心解答,并帶着一份詳盡的管理計劃和對病情控制的新希望離開了醫院。
關于高血糖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