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際化助力醫療水準跨越式發展

作者:健康報

對于醫療機構而言,加強國際化合作能夠促進醫療技術交流與進步、資源共享與優化配置、人才培養與教育,同時還能推動創新,以及提高全球公共衛生水準。在2024中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與學科建設大會“國際化現代醫療的機遇與挑戰”分會場上,妙佑醫療國際、美國羅馬琳達大學健康機構、美國北加州醫科大學、馬來亞大學醫學中心等國際醫療機構的專家,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一道,深入探讨國際化現代醫療的發展之路。

國際合作是醫院發展的重要引擎

虞洪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副院長

國際化助力醫療水準跨越式發展

浙大邵逸夫醫院自成立之初就懷揣着“邵醫夢”,如今的“邵醫夢”已成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标杆醫院。在過去的30年裡,醫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包括成為國内首家通過JCI(國際醫院聯合評審委員會)認證的公立醫院,通過HIMSS(醫療衛生資訊和管理系統協會)7級認證、磁性護理認證,并獲得多項政府品質管理獎項。醫院在“國考”中也表現亮眼。在獲得這些成績的過程中,國際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原校長楊衛院士曾盛贊“這是一家國際化的大學附屬醫院”。

30年來,浙大邵逸夫醫院不斷拓寬多元化、高品質的國際醫療合作“朋友圈”,與全球35家國際知名大學和醫療機構開展合作交流,互訪人員達7000多人次。同時,醫院和30家世界知名保險和服務公司簽約,緻力為各類人員提供個性化的國際醫療服務。1994年開業當年,醫院即有美籍醫生坐診;1997年,美國羅馬琳達大學醫學中心心髒手術組團隊到醫院交流,10天做了18例心髒手術,為醫院的心髒外科發展提供了原始助力;2017年,醫院與妙佑醫療國際(美國醫療機構排名第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并在過去6年間形成了完整的合作體系。

此外,醫院還與羅馬琳達大學和馬來亞大學等開展國際醫療教育教育訓練合作,近30年間,醫院員工出國學術通路、進修達3000人次。醫院員工英文培養模式也已進行了29年。羅馬琳達大學專門為浙大邵逸夫醫院設定了“2111工程”,滿足中國醫生短期(1~2年)受訓的實際需求。

實踐證明,國際化不僅為醫院帶來了技術和管理水準的提升,還促進了醫療品質提高。近些年,醫院團隊成功開展了多項高難度移植手術和微創手術,并實作多元化的國際診治服務,為外籍患者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成為外籍患者首選的就診機構之一。

創新居家照護模式重塑醫療服務體系

喬治·帕斯卡

妙佑醫療國際部主席兼美洲執行醫療總監

國際化助力醫療水準跨越式發展

近10年來,妙佑醫療國際持續探索居家醫療照護的可能性,讓患者隻需使用平闆電腦,一鍵即可聯系到專業醫療團隊。

上述居家照護模式先從距離醫院50公裡範圍内的患者開始探索使用,後來擴充到佛羅裡達州和亞利桑那州。3年的實踐經驗證明,居家照護不僅安全可靠,而且成本更低,患者的滿意度也顯著提高。迄今為止,已有4500名患者接受了上述模式的居家照護。

不過,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以下幾個方面需要多加關注。一是盡量先從年輕患者和輕症患者開始試點,然後逐漸擴充。二是從少量患者的居家照護開始,再逐漸思考如何覆寫更多患者。三是加強患者評估,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居家治療。四是建立實時監測系統,確定居家照護的品質和安全,并根據患者的嚴重程度和緊急程度進行個性化照護。妙佑醫療國際始終相信,随着時間推移,居家照護将會成為一種普遍且高效的醫療服務模式。

讓創新醫療理念為全球健康服務

莫·歐蕾利

美國羅馬琳達大學健康機構全球營運主任

國際化助力醫療水準跨越式發展

羅馬琳達大學緻力于通過醫療、保健、教育、研究來改變生活,讓每個人健康并能實作自身的願景。其中,向海外輸送衛生工作者,加強全球醫療合作,是實作上述理念的重要途徑。

如今,羅馬琳達大學管理的國際醫院有47家,分布在31個國家(以開發中國家為主)。基于100多個不同的學術項目,目前,學校有來自全球80多個國家的4300多名國際學生。

學校與浙大邵逸夫醫院的相關合作是整個國際合作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雙方建立了國際健康科學中心,開辦口腔衛生項目,該項目首批學生已于去年畢業。今年,該中心的呼吸治療師項目的首批學生也将結業。去年,羅馬琳達大學還與浙大邵逸夫醫院建立了國際健康教育訓練學校。

總的來說,羅馬琳達大學非常重視國際服務和文化體驗,并持續通過上述一系列方式來加強國際醫療互動。接下來,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進來,一起為提升全球健康水準作出貢獻。

國際化助力醫療水準跨越式發展

整理:健康報記者 夏海波

策劃:李天舒 譚嘉

編輯:王建影 秦明睿

校對:馬楊

稽核:管仲瑤 徐秉楠

國際化助力醫療水準跨越式發展
國際化助力醫療水準跨越式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