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内知名奶茶品牌香飄飄因為推出“諷日”題材的産品包裝,引發熱議。這類“諷日”行為是否真的能喚起公衆愛國熱情,還是單純利用愛國情懷進行營銷炒作?
5月6日晚,知名評論員胡錫進就此事發文澄清事實和提出看法。他指出,香飄飄利用諷日主題進行商業宣傳,實質上是在“圈錢”,這樣的營銷手法與“網紅造謠”無異,應當受到警惕。
胡錫進發文表示,香飄飄采用諷日産品包裝,并不具有任何實質意義,而是為了進行商業營銷而采取的一種形式。他批評香飄飄此舉“愚弄公衆”、“假裝硬杠”、“欺騙消費者”,完全出于商業目的。
與網友讨論中流行的“支援國産、諷日”看法不同,胡錫進從事務本身出發,他指出香飄飄此舉對日本造成的影響實際上為零,也無法喚起公衆的愛國熱情,而是一種營銷手法。
胡錫進還将香飄飄的“諷日”行為與當初熱門的“國小生撿起作業本”網紅事件聯系到一起。他認為兩者本質上都是為了獲得商業利益而捏造内容,并不具備現實意義,都是一種誤導公衆的“網紅營銷”手法。這一論點立即引發廣泛讨論。
不少網友表示同意胡錫進的看法。他們指出,利用愛國情懷進行商業宣傳,而不是出于對日本的真誠批評,本質上是在“利用”和“誤導”公衆。也有網友提出,香飄飄此舉對日本沒有任何實質壓力,能給日本帶來的影響取決于我們國家的全面國力,而不是個别企業的商業行為。
也有網友持不同觀點。他們認為,作為國内品牌,香飄飄用諷日包裝表明其擁護國家立場,這一點是應該被稱贊的。而且,作為商業企業,利用熱點話題進行商業宣傳本來就是常見做法,完全沒有問題。他們批評胡錫進“過于苛刻”。
胡錫進的看法提醒我們不要一蹴而就地認定某些“諷日”行為就是真誠的愛國表現。作為商業品牌,在利用公衆情懷進行營銷時,我們需要區分真誠的愛國立場與單純的商業操作。隻有行動符合事實和真誠服衆,才能獲得廣大群衆的認同支援。
若某些營銷行為隻停留在表面上的“諷日”與“支援國産”,而其實質目的隻是為了獲得商業利益,那麼這種做法恐難免受到輿論非議。公衆很難判斷企業内心的真實打算,一旦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利用”和“誤導”大衆,将會嚴重損害企業的信譽。
如果企業以行動表達自己對國家的真摯擁護,比如長期支援國内替代輸入的産業發展,為國内科技創新和制造業注入資源,甚至在國際舞台上呼籲公平競争環境等,這樣的行為将更加易于被社會普遍接受。長此以往,企業才可能在公衆心中樹立起真正可靠的品牌形象。
也有觀點認為,作為商業企業,利用熱點事件進行商業宣傳本身也無可厚非。但我們不能忽視,在特定曆史時期,公衆對民族感情的關注是那麼敏感。
營銷政策若利用這一點制造話題,而實際行動又缺乏認真和持久,難免會産生“吃裡扒外”的嫌疑。這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沒有好處。
企業若想長期赢得公衆信任,最好以行動來展現自身對國家的忠誠與付出,而不是止于一時的虛張聲勢。隻有以真誠為本,營銷政策才能站得住腳,經受住各界的檢視,這樣才是聰明的營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