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恐高症就是“膽子小”嗎?

作者:上觀新聞

編輯|角落

近幾年來,全國很多著名的山地景點都搞有特色景區,那就是"高空玻璃棧橋"。在幾百米的高度,兩座山之間的透明玻璃橋,或延伸到懸崖上的弧形懸垂觀光走廊。站在透明的玻璃橋上,腳清晰可見"深淵"。很多遊客會在玻璃橋上吓得腿腳軟動甚至坐在地上拒絕走路,而周圍的路人會捂住臉笑——"這個膽小太小了,連走路的孩子都沒那麼好!"。如果這些朋友可能有"過度恐懼症"。那種高度恐懼真的是膽怯,不是一點勇氣嗎?

恐高症就是“膽子小”嗎?

其實,過度恐懼症是一種疾病,勇氣和勇氣與此無關。

過度恐懼症是一種真正的精神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焦慮症,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懦弱"。據統計,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或多或少會有恐高的傾向,某種程度上,"恐高"是進化的。因為這種"恐懼"本身就是對人類生命安全的保護措施,它可以讓人們本能地遠離危險區域,減少從高處墜落的傷亡機會。

恐高症就是“膽子小”嗎?

高恐懼具體表現為害怕站在高樓上或山頂上,靠近橋梁、地鐵等也會感到恐懼。一般來說,患有過度恐懼症的人通常害怕從高處墜落會受傷,而一些患有過度恐懼症的人會有一種異常的,無法控制的跳下去的沖動,并且會覺得好像有外力将他們拉到高地的邊緣;感覺自己正在跌倒或滑倒是一種身體外觀,會導緻過度恐懼症患者感到頭暈。對陽台,樓梯和電梯的恐懼與恐高症有關。即使有護欄,或者它們離高度邊緣足夠遠而無法掉落,這些恐懼也很強烈。

人類在正常的生活空間中,已經習慣了用平行地面的視角來看待事物,但是在高處,人的視線和地面向下看的狀态,角度接近垂直,這樣自然就會有一個不适應的過程。例如,一個人在地面上可以看到汽車的側面,從飛機往下隻能看到蓋子。雖然都是立體的,但從水準視角轉換身體平衡和方向辨識能力,并不适合從縱向視角轉換。

恐高症就是“膽子小”嗎?

人獲得的視覺資訊發生變化後,身體很容易失去平衡和方向感,會給人一種安全感,大腦會給提示的是盡快回到水準視角,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會出現應激反應,或者視線迅速恢複到水準狀态, 不敢往下看,不然腿腳軟顫抖,這是大腦第一次給出回應。是以,大腦的壓力反應決定了"恐高"成為根植于每個人心中的恐懼。

過度恐懼症是恐懼症中的一種簡單的恐懼症。如果它對你的工作和生活沒有太大影響,就不必治療。如果你想治療,有4種治療方法效果更好。

行為療法

(1)全身脫敏治療使患者通過系統脫敏學習自我治療。其目的是消除恐怖主義刺激與恐怖主義反應之間的有條件聯系,并打擊回避反應。

(2)暴露療法又稱全灌溉療法。這是一種快速的行為療法,鼓勵那些尋求治療的人直接接觸導緻可怕焦慮的情況,并持續到緊張感消失。

(3)運動療法人體負責控制平衡的要素——視覺、内耳和肌肉,通過活動才能正常運作,如果我們整天坐着不動,眼睛隻盯着電腦等物體,身體的平衡功能就會下降。

(4)影響法對于治療"超恐症"有一種稱為"休克法"的治療,更有效。"休克法"的具體方法是啟發矯正對象想象自己處于相當的高度,而這個高度還在上升。

恐高症就是“膽子小”嗎?

此外,以下四點是治療過度恐懼症的十二字原則。

長時間:讓患者站在可能引起情緒的高點,持續至少30至45分鐘。特别是在開始治療時,讓患者保持足夠的時間,以将恐怖程度降低50%。

漸進式:不要一下子為患者設定高目标,從簡單的目标開始,逐漸朝着困難的目标前進。

正常:一次鍛煉不足以消除恐懼。是以,每個過程都需要重複多次,直到恐懼感完全消失。

完全:要求患者集中注意力,在鍛煉時不要考慮其他任何事情。因為轉移注意力,在減少恐懼的同時,不利于恐懼的徹底消除。過度恐懼症是一種恐懼症,隻要堅持治療,就可以治愈。

恐高症就是“膽子小”嗎?

參考來源:Kop China Sohu.com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