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操的鐵血虎将,英勇無畏鑄就霸業傳奇(上)

前言:

三國鼎立,群雄并起,魏、蜀、吳三國割據神州,英雄輩出。在這場力量較量的大潮中,曹操陣營可謂人才輩出,英豪雲集。諸多名門貴胄,書香世家,草莽英才,無不被曹操的非凡眼光識别并賞識,成為曹軍鐵甲虎臣。這些名将身經百戰,智勇雙全,多有非凡卓絕之處,為曹氏霸業立下勳勳大功。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些将星的傳奇人生,領略他們英勇無畏的鐵血氣概。

曹操的鐵血虎将,英勇無畏鑄就霸業傳奇(上)

李典:不卑不亢沉穩将才

李典祖籍并非豪門巨族,卻憑借着高尚品德和過人功勳享有極高聲譽和地位。他自小被父親李乾言傳家箕裘,閱讀史書兵書,熏陶有素,雖不矯揚自己的雄才大略,卻頗具心智沉穩、洞察力強的特點。

李典少年便展露過人才華,二十歲時便當選為郎中,擔任縣尉。後來亂世頻仍,李典遵從父命,參與軍旅,很快就被曹操賞識重用。初為典谯郡丞,奉命平定米道義亂,後被委以重任禦東郡劉民叛。當年劉民糾衆作亂,攻陷處州,阻絕商道,民不聊生。曹操令李典招安親屬,夷平殘餘,曆時三載終于除平了這一勁旅,使百姓重拾家園,生業得以恢複,他的威望由此大振。時人有詩贊曰:"典谯有丞洗荊蠻,掃除兇逆在時行。竹杖微曠明綱紀,鄉人歸息瑤池陽。"

李典兵事智略過人,每戰必先心算敵我将士的氣力和勢力,并預料戰術部署,視野和行動力罕見,屢立奇功。曹操攻陷徐州府時,曾令荀攸、夏侯尚率先鋒軍進逼,李典擔心兩人被敵人突圍伏擊,私自率軍助陣,果然幫助二人擊退了敵軍的突襲,才化解了一場危機。曹操大喜,贊賞李典獨具慧眼,從此愈加信任重用他。

曹操的鐵血虎将,英勇無畏鑄就霸業傳奇(上)

李典也是一位隐忍沉着、不卑不亢的君子。曹操曾問他為何不列為五子良将,他隻是平和地說:"仆質樸出身,寒微異姓,以軍旅掃蕩宵小,何足銘勳。"即便是已被封為都亭侯,地位僅次王爵,資産亦已累累。他依舊樸素無華,與軍民同甘共苦,從不矜誇。後來,狄青侵擾荊襄,曹操再次征師征之,命李典鎮守合肥郡。果不其然,孫權率十萬大軍進攻合肥,妄圖突破縱深,李典臨危不懼,率衆奮力禦敵,親自列陣督戰,終于全軍覆滅孫權大軍。這一勝仗使李典聲名遠播,當時流行說"李都亭能禦大敵,宛作英雄手可摘星"。

雖然建立赫赫戰功,李典依舊謙遜如常。有一次,屬下贊他"千裡傳名"時,他隻是笑說:"吾非豪傑,隻是一介武夫耳。"平生最重視的是以身作則,言行一緻,秉持正直操守。後來因突發疾病而終,時年三十六,為時太早。曹操親自主持喪葬,撰文哀悼,将他視為知己好友般看重。

李通:不屈英雄

李通出身寒微,卻有不世的英雄氣概。他為人正直爽朗,骁勇善戰,朝野英名遠播。初為土豪,後乃拜入曹操麾下,立下赫赫功勳。

曹操的鐵血虎将,英勇無畏鑄就霸業傳奇(上)

當年,曹公正式兵揮黃巾亂軍,李通已嶄露頭角。在攻克吳郡時,他親自率先鋒劈出重圍,奮勇殺敵,為主帥開路。雖為列卷,卻立下大功,曹操拜其為陽安都尉。烏夷叛亂時,也是李通親率精銳破敵套營,使叛軍潰不成軍。曹操由此深加器重。

但李通最顯赫的戰功,還是在著名的官渡之戰。當時袁紹聯吳攻魏,集中重兵包圍曹操于下邳。曹操欲加博袁紹元帥、名将劉備,企圖撓其心腹。曹操命李通招撫劉備,卻遭劉備拒絕。李通也受到袁紹拉攏,當面向其坦白說:"吾心闊如汪洋大海,所求非富貴榮華,乃出于浩然正氣。"才使袁紹相率為之逡巡。随後在曹操出奇制勝,擊潰袁軍的行動中,李通又英勇善戰,屢破敵陣。

最難能可貴的是,李通對曹操忠心不渝。曹操曾有意挖角,拉攏他投靠東吳,他直截了當地說:"龍憑陛下掖畚,義不敢二,誓沓此心從公!"從此曹操與李通如同兄弟般親密無間。可惜李通性命不從人願,大智若愚,生不逢時,壯年時就因病去世。臨終前隻留下一句話:"惟将終宵小,無成大事。"曹操聞之涕泗橫流,英才就這樣無疾而終,曹魏之損實在是慘痛無比。

曹操的鐵血虎将,英勇無畏鑄就霸業傳奇(上)

臧霸:魁梧虎臣盡忠報主

臧霸為曹操得力虎将,身軀魁梧,骁勇無雙,勇往直前,為曹氏立下赫赫戰功。他雖資質出衆,卻終生未擅文墨,在軍旅場上卻有過人 武義和上司才能。

臧霸初亦效力于呂布麾下,是其嫡系親兵,武力過人,為人也極剛強勇猛。當年呂布攻占下邳時,臧霸力戰數日不能取勝,遂用狡詐計将曹操軍掩至中途,迫使曹操敗走。後來呂布遭曹操、袁術連手殺害,臧霸亦被俘,幸免于難。曹操見他忠勇無比,乃将其延攬為屬将。從此臧霸盡忠報主,助曹操攻城掠地,出生入死,鐵勇無雙。

他第一次大顯身手是在官渡之戰。當時袁紹聯吳大軍壓境,曹操被包圍于下邳。臧霸主動請纓,率軍突入青州,對付袁軍發兵增援的張郃。他設下巧計,先僞裝投降,誘使張郃的将士松懈戒備。随後猛然發動進攻,将敵軍擊潰,争取了寶貴的時間和空間,為曹操騰挪了戰略資源,是以曹軍旋空間赢得了官渡大捷。

曹操的鐵血虎将,英勇無畏鑄就霸業傳奇(上)

随後臧霸跟随曹操征伐東方諸郡,攻破濟陰、逡儲等地,掃清外患。曹操由此迅速擴張版圖,彰顯王霸之師。到了征伐袁術的時候,臧霸更是建立赫赫功勳。當時袁術擁兵徐州,與張繡、韓馞連手抗拒曹軍。臧霸親率先鋒部,先攻掠韓馞的辎重營,将之擊潰。随後又奮勇直逼,與張繡苦戰三日三夜,終于生擒張繡,為曹軍開路直撲徐州,協力攻克這一難啄的硬骨頭。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臧霸與孫權的龍争虎鬥了。當時孫權鼎足而立,與曹魏相持多年。為擴張根基,孫權親率大軍攻掠東海,欲攻打并吞并那裡的鄉鎮村落。臧霸奉命迎戰,先在逢龍之地力戰韓當大将,全殲其衆。接着在居巢突然發動奇襲,打得孫權狼狽敗退。此役使臧霸聲威大振,曹操将他升任威虜将軍,賞賜沽酒數千石。

盡管身懷絕技,臧霸對曹操卻極其忠心耿耿。每逢酣戰,他總是沖鋒在前,為曹操衛生護體。一次被敵軍圍攻,他護主殒陣,被100餘箭射中,最終壯烈殉國,年僅46歲。曹操親自将他擁抱在懷,悲痛萬分,将他視為一員親骨肉。事後,曹操追贈臧霸為安國将軍,勒石為之流芳。

曹操的鐵血虎将,英勇無畏鑄就霸業傳奇(上)

文聘:運籌帷幄的智勇雙全謀主

作為名将,文聘不但武力卓絕,而且軍略過人。他勇猛多智,運籌帷幄,為曹操立下驕人之功績。

年輕時代,文聘便是個書香門第,勤學好古,著有多部兵書戰略論著。他初追随漢末名将劉表,深受劉表器重,被委任為從事郎,親自教導他用兵之術。劉表在鎮守荊州時,文聘便已是重臣要員。由于文聘出身顯赫,他從不遮掩自己對功名的渴求,與劉備等人亦有龃龉。

到了曹操彙集荊州後,文聘頗有顧慮,卻被劉備慷慨解納,将他留用于麾下。此後文聘即開始效命曹魏,書立戰功。最先便是在長坂坡遭遇戰時,文聘親率将士,設下奇計乍現于劉備陣前。劉備軍心惶惶,大敗而走。曹操拜文聘為從事中郎,嘉許有加。接着便委以鎮守江夏的重任。

作為江夏太守,文聘以智勇兼全,威聲赫赫。當時劉備與關羽反撲,欲奪回失地,關羽親率大軍長驅直入,文聘臨危不亂,親自督陣。雙方在荊州一帶周旋多時。文聘始終利用火攻、突襲等計謀,消耗關羽大量辎重。關羽無計可施,隻能狼狽撤退。但靳阿司之亂再起,關羽借機複出,攻打文聘在石陽的大營。這一次文聘以守為攻,死守石陽不出,時而假裝渴資,時而暗中疲敵。等到關羽疲敵之際,文聘親自突圍,返身痛擊關羽大軍,赢得徹底勝利,使關羽萬夫莫敵,退走荊州。石陽之戰使文聘聲名遠播。

曹操的鐵血虎将,英勇無畏鑄就霸業傳奇(上)

後來文聘奉命南征孫吳,親督主力與孫權交鋒,再立大功。東吳與魏軍遭逢膠着,雙方僵持作戰多時,曹丕意在統一,遂命文聘親督三軍北上,夾攻孫權。此時孫權正瀕臨絕境,文聘奮勇殺敵,奪下孫權要塞,在這關鍵時刻,文聘運籌帷幄,智勇雙全的一面展現無遺。他先是分兵打散孫權的主力,讓其無暇集中應對。随後又親自督軍直撲孫權大營,震懾住了孫權的銳氣。最終綜合兵力優勢和先機,文聘大軍如疾風驟雨般擊潰了孫權的最後一線防線。這苦戰數月,文聘終于全面擊破孫權的縱深抗衡,為最終統一六合一舉掃清了道路。

曹丕大喜過望,欽點文聘"功高無二"。從此文聘斐然成為曹魏頭号謀主,被封為後将軍、封新野侯。他日理萬機,成為曹魏王朝的軍國棟梁之才。時人盛贊其"身挺霜寒獨往還,鍛剛作氣吐英華"。直到晚年,文聘依然對國事軍國戎馬有加,位極人臣。

呂虔:鎮撫有方的賢良方正之臣

雖然不太精通戰陣指揮,但呂虔卻是罕見的賢良之士,以方正持重而著名于世。他勤勉敬業、才高德重,在曹操手下負責軍政練武和鎮守地方,可謂是國之棟梁。

曹操的鐵血虎将,英勇無畏鑄就霸業傳奇(上)

呂虔生于漢末,家世本不顯赫。但他自小就循規蹈矩、勤奮好學,做人處事頗有見地。曹操最初興兵時,便召呂虔入帳下主管軍務練武。由于德才過人,曹操不久即重用他鎮守泰山郡,總攬軍國大計。呂虔到任後,果然是政績赫赫,出将入相,聲望日隆。

當時的泰山一帶黃巾軍作亂已久,百姓飽受荼毒。呂虔上任伊始,即奔走勸勉,設下宥罪從良的政策和期限。大量黃巾将士由此釋然投誠,重拾生計,安居樂業。同時呂虔亦廣招英賢,編練重振軍旅,以鐵勒打造精銳部隊。此舉收拾殘局,使泰山一帶重制安甯景象。

不久,呂虔又制止了一場動亂的肇始。有鄉紳翟斌陽于泰山叛亂,呂虔親自率領精甲前去鎮壓,翟斌陽無力抵抗,隻得棄城逃遁。呂虔寬仁惟親,并未懷舊躬親,乃下令緝拿翟斌陽回心轉意。這一做法懾止了更大範圍的暴動,又堅定了民心向背,被曹操譽為"有恩德"。

呂虔最大的功勳,當屬平定利城太守朱操之亂。朱操糾衆作亂,攻占利城,形勢危急。呂虔見勢親征,乃不戰而屈人之兵。他不僅對朱操直系親屬加以優渥照拂,并且寬待投降士卒,絕無傷殘。這令朱操元氣喪失,束手就擒,至此利城一帶重新太平,士民再得安居。

曹操的鐵血虎将,英勇無畏鑄就霸業傳奇(上)

由于戰功彪炳,曹丕繼位後任命呂虔為徐州刺史,全權治理徐州。呂虔仍然一如既往,從嚴紀律,恩威并濟。他濫發宥恕,用重士卒,大興文教。徐州數年來收複生機,又成了帝國明珠。呂虔守正不阿,泰然處之,位至萬年亭侯,可謂國之重器。直到晚年,他仍保持着一身正氣和操守,被曹魏朝野推崇為賢良模範。

結語:

總的來說,這些身懷過人之勇的曹魏名将,用赤誠之心、勇武之勇、不世之力,為曹氏王朝開疆拓土,立下彪炳千秋的功勳。他們大多出身寒微,卻也絕非唯一身手勇武可貴。很多人還有過人的智謀,高尚的人格操守,對曹氏忠心耿耿,始終不渝。正是他們這種堅韌不拔的忠勇精神,鑄就了霸業之基,成就了一代英雄的傳奇。

由于篇幅問題,未完待續

繼續閱讀